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评价麻醉后监测室的临床意义,谈谈此项目工作的体会。方法 420例全麻人PACU监护,男121例,女299例,1个月~82岁,气管插管静脉-吸复合麻醉289例(68%),全凭静脉复合麻醉131例(32%)。结果患者在PACU留观时间1~4 h,386例患者占(91.9%)在1 h内达到出PACU的标准,安全返回病房,34例(占8.1%)患者因病情原因停留时间较长,此期间常见的并发症和意外主要有心律失常、低血氧症、恶心、呕吐,拔管后呼吸抑制和躁动等。结论监护设备完善、急救物品齐备、医护人员技术水平、管理规范是确保和提高PACU患者监测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回顾麻醉恢复室(PACU)中全麻术后患者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要点,提高PACU中护理人员工作水平。方法:系统搜集近4年来有关PACU中工作方法及对全麻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文献,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人性化和各种并发症的护理,使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结论:PACU作为全麻术后患者主要的恢复场所,其重要性不可忽略,应不断加强PACU护理人员职业素养,保障PACU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Narcotrend(NT)监测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全麻患者60例,采用抽签的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NT监测组(N组,n=30)和常规监测对照组(C组,n=30)。术中,C组全麻药用量依据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及平时用药经验进行调控;N组全麻药用量依据麻醉趋势指数(NTI)进行调控。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驻留时间;记录术中全麻药用量和患者围术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C组比较,N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PACU驻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全麻药丙泊酚的用量显著减少(P〈0.01);全麻药咪唑安定、舒芬太尼及罗库溴铵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患者使用NT行麻醉深度监测,能减少全麻药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减少PACU驻留时间,加快手术患者全麻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麻醉趋势指数( narcotrend index ,NTI)监测复合Supreme喉罩通气在患者全身麻醉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全麻患者80例,采用抽签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Narcotrend监测组(N组,n=40)和常规监测组(C组,n=40)。术中,C组全麻药用量依据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及平时用药经验进行调控;N组全麻药用量依据NTI进行调控。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麻醉后监测治疗室(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驻留时间;记录术中全麻药用量和患者围术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C组比较,N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PACU驻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全麻药丙泊酚的用量显著减少(P<0.01);全麻药咪达唑仑、舒芬太尼及罗库溴铵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rcotrend监测能减少患者全麻药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加快全麻后恢复;Supreme喉罩的使用能降低患者围术期相关并发症,提高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5.
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洁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0):225-226
目的总结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06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及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给予有效地术前训练、术后护理,帮助患者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结果 106例患者中105例术后住院7~12d,痊愈出院,未发生感染和护理并发症,术后恢复满意。1例患者因痰堵塞窒息死亡。结论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经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5例行围术期康复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经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后,8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手术并发症或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围术期全面的康复护理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王春霞 《安徽医药》2012,(9):1376-1377
目的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等颈椎疾病的术后并发症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94例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评估护理效果。结果本组有1例出现颈部血肿,1例颈椎病患者出现下肢瘫痪,2例术后出现呼吸困难行气管切开,1例出现喉返神经损伤,2例肺部感染。其余均未出现并发症,顺利出院。结论细致认真的术后监护,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预防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方法 306例全麻患者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后,观察拔管前、后各种不良刺激、不同性别、麻醉方法、手术类型、使用催醒药、术后镇痛剂应用等因素对术后躁动的影响.结果 手术后苏醒期发生躁动61例,发生率为19.93%.开胸手术(P=-0.01<0.05)、男性患者(P=-0.014< 0.05)、术后未采用镇痛措施(P=0.004< 0.05),以上因素可使躁动的发生增加.引起躁动的因素还有气管导管刺激、疼痛、导尿管刺激、短时性缺氧等.结论 导致术后躁动的因素较多,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合理使用全麻药物,术后适当镇痛,把握合适的拔管时机及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等,可明显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麻醉苏醒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气管插管患者发生意外拔管的原因,并探讨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患者共1 00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后转入麻醉苏醒室进行监护,统计患者麻醉苏醒期间的意外拔管发生情况,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意外拔管情况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发生意外拔管事件)、对照组(未发生意外拔管事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深入的总结和分析,对导致气管插管患者全麻苏醒期发生意外拔管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中,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过小(≤12岁分别有52例、407例)、缺乏有效的护患沟通(39例、218例)、镇静镇痛措施不充分(28例、156例)、舒适度差(21例、119例)、缺乏有效固定或约束措施(54例、371例)、术前精神状态差(18例、89例)、护理措施不当(15例、59例)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后得出,导致气管插管患者全麻苏醒期发生意外拔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过小、缺乏有效的护患沟通、镇静镇痛措施不充分、舒适度差、缺乏有效固定或约束措施、术前精神状态差、护理措施不当.结论 麻醉苏醒室气管插管患者发生意外拔管事件的原因主要为年龄过小、缺乏有效的护患沟通、镇静镇痛措施不充分、舒适度差、缺乏有效固定或约束措施、术前精神状态差、护理措施不当,临床上应根据上述原因对麻醉苏醒室的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加强护理和重点监护,以尽可能地减少意外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60例OPCABG患者进行精心术前心理护理及呼吸指导,术后护理以维持循环稳定为主,即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血压,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同时加强呼吸道管理,监测血电解质和血糖。结果术后均带气管插管回监护室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术后9 h拔管36例,12h拔管24例。术后出现呼吸功能低下8例,心律失常8例,低心排综合征4例。术后ICU监护时间2d~6d,60例恢复良好,X线胸片示正常,ECG大致正常。结论通过充分围手术期护理,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林茜茜  张玉琴  梁舒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1):1752-1753
全身麻醉(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EA)是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行为,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并存,出现不恰当行为,如肢体的无意识动作、语无伦次、无理性言语、哭喊或妄想思维等,是全麻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手术结束停用麻药后,机体保护性反射尚未完全恢复,极易发生并发症,若处理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4].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台州市中心医院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共收治5 026例全麻术后患者,其中478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躁动,笔者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苏醒期躁动的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张雪琳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163-3165
对我科进行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术后复苏的病人实行严密的监护和护理,有效的降低了全麻术后并发症,使病人平安度过麻醉期,保障了全麻术后病人的生命安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较进行靶控输注(TCI)静脉麻醉时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及围手术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患者术后苏醒过程中意识恢复情况。方法 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RF)组和芬太尼(F)组各50例,均联合异丙酚行靶控血浆浓度输注,观察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及围手术期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术毕停麻醉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送术后恢复室(PACU)时间以及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开PACU时间。根据警觉/镇静评分法(OAA/S)及口述描绘法(VRS)评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拔管后即刻、离开PACU时、拔管后1,5及24 h的意识状态、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F组麻醉诱导时血压低于F组,心率慢于F组;RF组插管时心血管反应低于F组;RF组术毕停药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早于F组;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后送PACU、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差异无显著性,但RF组定向力恢复时间和出PACU时间早于F组;RF组患者在拔管后即刻、离开PACU时以及回病房后1,5 h和术后24 hOAA/S及VRS评分高于F组,RF组需要镇痛者多于F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小;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在苏醒质量上较优,但瑞芬太尼半衰期短,患者术后会感到疼痛,应及时行镇痛治疗。  相似文献   

14.
探讨围术期加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对麻醉恢复室(PACU)老年患者全麻并发症的影响。选择PACU收治的300例全麻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加速康复外科组(E组),各150例。C组予以常规护理,E组除常规护理外,予以健康宣教、气道保护、保温补液、疼痛治疗、心理护理等。比较两组低氧血症、躁动、寒战、恶心呕吐、苏醒延迟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E组护理很满意率显著性高于C组(P<0.01),E组全麻后低氧血症、躁动、寒战、恶心呕吐、苏醒延迟发生率显著性低于C组(P<0.01),苏醒延迟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ACU中对全麻后老年患者行ERAS护理可有效减少全麻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吴丹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4):2218-2219
目的 观察小儿麻醉后恢复室(PACU)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并总结235例小儿耳鼻咽喉科、口腔科手术后在PACU的并发症及护理策略,旨在提高小儿全麻术后的安全性,减少PACU的滞床率,减少患儿的医疗费用.结果 235例患儿中,并发症有气道梗阻6例(2.6%)、气道水肿7例(3.0%)、呕吐13例(5.5%)、术后躁动63例(26.8%).结论 对于小儿耳鼻咽喉科、口腔科手术,因患儿不能与医生交流,且手术部位位于气道,危险较成年人和其他部位的手术更大,因此,PACU护士必须密切注意观察,加强呼吸循环的监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儿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张海燕 《贵州医药》2014,(3):284-286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等引起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从而表现出一系列功能障碍。颈椎前路手术治疗某些颈椎病疗效较好,但术中解剖结构复杂,手术难度较大,容易出现术后并发症,因此需配合良好的护理措施以达到提高患者康复效果的目的。传统护理方案关注重点在于术后患者生命体征监护及并发症处理上,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由于需要佩戴颈托、容易产生不适感,因此笔者总结临床护理经验以及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护理中常见的问题,提出对于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方案,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研究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在康复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的影响,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麻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安全护理有关问题,寻求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300例全麻术后患者实施相关防护措施,并对其恢复期潜在的护理问题进行总结.结果:有效解决全麻术后监护中的护理问题,使所有患者恢复顺利,并平安返回病房,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循证护理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并采取恰当防护措施,极大地提高麻醉恢复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颈椎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方法分析20例颈椎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行颈椎手术资料,观察采用颈椎右侧前方入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后,配合术前、术后的呼吸道指导与护理对颈椎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影响及治疗效果。结果20例患者均达满意效果,无一例发生呼吸道并发症。结论颈椎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术后呼吸道并发症与多种因素有关,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是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在腹腔镜下直肠癌行根治手术的配合经验与护理体会.方法 对2012年01月~2013年08月期间152例患者在全麻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强调做好术前访视,与患者沟通交流,进行心理支持与护理;做好手术器械准备,与麻醉医师积极配合全麻诱导、动静脉穿刺;与手术医生配合默契,术中密切观察手术操作步骤,做好手术配合,提高工作效率,是此类患者手术护理的重点.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操作,术毕送麻醉恢复室(PACU)苏醒或重症监护病房(ICU)进一步监护治疗;术中发生皮下气肿7例,未作特别处理自行缓解;术后并发症少,均康复出院.结论 手术室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术前做好各项环节充分准备,了解医生的习惯,熟悉手术步骤,积极有效地配合,有利于提高效率,缩短手术时间,使手术顺利成功.  相似文献   

20.
全麻苏醒期患者烦躁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麻苏醒期患者烦躁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本科38例全麻患者在苏醒期出现烦躁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本组38例全麻苏醒期出现烦躁的患者,均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结论通过对全麻苏醒期患者的合理处理和护理,减少了意外伤害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