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检测胃癌和癌旁组织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改变规律.方法 取40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RASSF1A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结果 癌旁组织仅观察1例甲基化(2.5%),而肿瘤组织中26例出现甲基化表达(65.0%).(P<0.05).结论 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是是胃癌经常发生的分子事件,可能与胃癌癌变有一定关系.RASSF1A基因甲基化是对胃癌高危人群进行筛选的一项重要的候选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Ras相关区域家族(RASSF)1A基因在宫颈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宫颈癌中RASSF1A基因的表达状况;采用甲基化特异PCR技术检测RASSF1A启动子区5c-CpG岛的甲基化状态;通过细胞增殖和侵袭实验检测RASSF1A在宫颈癌细胞中的功能。结果本研究检测了65例宫颈癌和20份正常宫颈组织样本中RASSF1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其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ASSF1A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病理类型无关,而与肿瘤的TNM分期有关。宫颈癌组织中RASSF1A启动子区5c-CpG岛的甲基化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RASSF1A可以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结论 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5c-CpG岛的高甲基化可能是参与宫颈细胞癌变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氯乙烯(VC)染毒大鼠肝细胞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水平及mRNA的表达量,探讨RASSF1A基因在氯乙烯致癌过程中的表观遗传机制。方法选取9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0mg/kg)和低剂量(5 mg/kg)、中剂量(25 mg/kg)、高剂量(125 mg/kg)3个氯乙烯染毒组。腹腔注射,隔日染毒,每周3次。每组分别于6、8和12周随机处死8只,取其肝脏。采用甲基化特异性实时荧光定量(QMSP)检测大鼠肝细胞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水平,采取实时荧光定量(QPCR)测定RASSF1A mRNA表达量的改变。结果染毒6周时,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各组间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ASSF1A mRNA的表达量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升高,且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8周时,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和mRNA的表达量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12周时,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明显升高,高剂量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NA的表达量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出现下降,且对照组和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高剂量组中,8周时RASSF1A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较6周时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2周时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较6周时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NA表达量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且8和12周mRNA表达量与6周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各组中,不同染毒时间下RASSF1A甲基化水平及mRNA表达量均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氯乙烯长期染毒可致大鼠肝细胞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的升高,并引起其mRNA的表达量下降,可能参与氯乙烯致癌的表观遗传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人类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RASSF2、人类Runt相关转录因子3、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基因测序法检测62例NSCLC患者(肺癌组)和3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1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MGMT、RASSF2、RUNX3、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况,并分析目标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况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肺癌组MGMT基因甲基化频率为27.42%(17/62),而对照组为0(0/46)(x2=14.97,P0.01);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和分化状况无明显相关(P0.05)。甲基化组吸烟指数(620.78±135.34)高于非甲基化组(498.96±150.87)(t=2.91,P0.05)。MGMT基因甲基化多见于晚期患者,Ⅰ~Ⅱ期甲基化率为0(0/11)而Ⅲ~Ⅳ期为33.33%(17/51)(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肺癌组RASSF2基因甲基化频率为38.71%(24/62),而对照组为0(0/46)(x2=22.89,P0.01);NSCLC患者血清RASSF2基因甲基化检出率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不吸烟者RASSF2甲基化率高于吸烟者(61.90%vs26.83%,x2=7.20,P0.05)。结论 MGMT、RASSF2、RUNX3、RASSF1A等基因异常甲基化在NSCLC患者外周血中有较高的发生率。MGMT、RASSF2、RUNX3、RASSF1A等基因异常甲基化状态可能和患者临床资料有一定关系。MGMT、RASSF2、RUNX3、RASSF1A等基因异常甲基化可能在NSCL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MGMT、RASSF2、RUNX3、RASSF1A等基因异常甲基化状态有望成为NSCLC辅助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Syk基因在子宫内膜良、恶性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启动子甲基化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检测52例子宫内膜癌及癌周组织、3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8例复杂型増生、30例单纯型增生和40例正常内膜组织中Syk mRNA 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MSP方法检测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果 在子宫内膜癌组、癌周组织、不典型增生组、复杂和单纯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中Syk基因表达依次增高,Syk基因甲基化程度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yk基因表达水平及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在复杂型增生、单纯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子宫内膜癌中Syk基因的阳性表达及甲基化程度与癌症的临床分期(χ2=4.65,P<0.01;χ2=4.33,P<0.05)、淋巴结转移(χ2=10.68,P<0.01; χ2=5.86,P<0.05) 、肌层浸润深度(χ2=5.82,P<0.05; χ2=3.90,P<0.05)相关,而与内膜癌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χ2=0.03,P>0.05;χ2=0.94,P>0.05).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Syk基因表达缺失明显相关(P<0.05).结论 Syk 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导致Syk基因失活的原因之一,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血浆人类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A组,选取同期8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作为B组,另选取80例正常宫颈组织切除者作为C组。对三组研究对象的宫颈癌组织、CIN组织、正常宫颈组织及血浆RUNX3启动子甲基化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CP)进行检测。比较三组组织、血浆RUNX3启动子甲基化异常率,分析宫颈癌病理特征与RUNX3启动子甲基化表达及RUNX3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A组组织RUNX3启动子甲基化异常率为86.25%,血浆RUNX3启动子甲基化异常率为73.75%;B组组织RUNX3启动子甲基化异常率为33.75%,血浆RUNX3启动子甲基化异常率为26.25%;C组组织RUNX3启动子甲基化异常率为3.75%,血浆RUNX3启动子甲基化异常率为0;A组组织RUNX3启动子甲基化异常率和血浆RUNX3启动子甲基化异常率均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组织RUNX3启动子甲基化异常与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淋巴转移存在相关性(P<0.05)。宫颈癌患者RUNX3蛋白异常表达与淋巴转移、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异常可提示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为早期诊断宫颈癌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中RASSF1A基因表达失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肝癌组织中的抑癌基因RASSF1A的表达情况和由于启动区异常甲基化导致其基因外失活的状况,并分析DNA异常甲基化与肝癌临床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RT-PCR和MS-PCR的方法,结合DNA测序和TaqⅠ酶切消化法,分析24例肝癌标本、4株肝癌细胞株中RASSF1A基因的表达情况,以及其基因启动区异常甲基化的情况.采用甲基化抑制剂5'-Aza-CdR处理肝癌细胞株,观察RASSF1A重新表达的情况.结果 66.7%的肝癌组织未表达RASSF1A;4株肝癌细胞株中仅1株检测到RASSF1A的表达.83.3%的肝癌组织及4株肝癌细胞株都发生了异常甲基化,而正常肝组织和正常肝细胞株(L02)中却未发现甲基化.甲基化与肝硬化、乙肝表面抗原、肿瘤分化程度及血管浸润和远处转移有相关性.原来RASSF1A表达失活的3株肝癌细胞株经甲基化抑制剂5'-Aza-CdR处理后,又重新恢复了表达.结论 基因转录启动区的异常甲基化是导致肝癌中RASSF1A表达失活的主要原因.检测RASSF1A启动区异常甲基化可作为一种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生物分子指标来用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癌旁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改变的特点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从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癌旁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果:(1)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发生率为55.9%(19/34),癌旁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的发生率为23.5%(8/34),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2)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RASSF1A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的发生率为77.8%(14/18),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31.3%(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Ⅱ~Ⅲ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发生率为88.9%(8/9),高于I期的44.0%(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存在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的异常甲基化,甲基化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及人质膜型唾液酸酶(hmSD或Neu3)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收集30例前列腺癌患者(A组)及3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B组)手术切除的组织,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PSMA及hmSD表达.结果 PSMA在A和B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7%(26/30)和68.6%(24/35)(P>0.05);A组PSMA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B组(P<0.05).A组hmSD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90.0%vs.57.1%)(P<0.05);A组hmSD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PSMA及hmSD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P15INK4B和P16INK4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分析其与鼻咽癌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探讨其可能在鼻咽癌临床早期分子生物学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运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对54例鼻咽癌组织和20例正常鼻咽上皮组织的P15INK4B和P16INK4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结果鼻咽癌组织中P15INK4B和P16INK4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22%(12/54)和46%(25/54),二者总检出率为48%(26/54),26例甲基化的癌组织同时出现二者甲基化为11例;而在正常鼻咽上皮组织中未检测到P15INK4B和P16INK4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结论P15INK4B和P16INK4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关系,为鼻咽癌早期事件,有望成为早期分子生物学诊断的标志物,将来还可能作为去甲基化基因治疗的靶点。二者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不同部位胃癌肿瘤组织内生存素的表达情况,观察生存素表达程度不同的胃癌患者接受化疗的疗效。方法:将18例贲门恶性肿瘤患者、21例胃体恶性肿瘤患者及32例胃窦部位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贲门恶性肿瘤患者为A组,以胃体恶性肿瘤患者为B组,以胃窦部位恶性肿瘤患者为C组。分析3组肿瘤组织中生存素的表达阳性率,并对比3组的化疗效果。此外,对比3组1年随访期间内的生存率及肿瘤转移率。结果:C组生存素阳性表达率为37.50%,明显低于A组及B组的72.22%及66.6%。C组化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及B组(P<0.05)。同时,C组随访1年的死亡率及肿瘤转移率明显低于A组及B组(P<0.05)。结论:在胃部恶性肿瘤中,以胃窦部恶性肿瘤生存素表达率最低,此部位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化疗治疗后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RNA let7(let7)和高迁移率族蛋白(HMGA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检测let7、免疫组化SP法检测HMGA2在68例NSCLC(肺癌组)及20例正常肺组织(对照组)中的表达。结果 let7在肺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39.7%,低于对照组的75.0%(P<0.05);HMGA2在肺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63.2%,高于对照组(0)(P<0.01)。HMGA2阳性率与肿瘤大小、组织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有关。let7与HMGA2在肺癌组中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let7阳性表达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明显优于阴性表达组;HMGA2阴性表达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明显优于阳性表达组。结论 let7的低表达和HMGA2的高表达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发展,let7阳性表达和HMGA2阴性表达与NSCLC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RASSF1A)甲基化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已发表的关于RASSFIA基因甲基化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症中报道的国内外文献,针对结果进行统计学综合(Meta)分析。采用优势比(OR)及95%置信区间(95%CI)评价疗效,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4.2软件。结果共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包括前列腺癌组541例和前列腺增生组258例的RASSF1A甲基化研究结果,Meta分析显示,研究文献中总的OR值及95%CI均在垂直线的右侧(OR=6.39,95%CI为4.32~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腺癌患者中存在高频率的RASSF1A高甲基化现象,将其应用于临床作为前列腺癌的诊断分子标志物,仍需大样本研究证据。  相似文献   

14.
张娴  武玉 《现代医药卫生》2014,(18):2724-2727
目的拟通过检测4株不同宫颈癌细胞系HeLa、CaSki、SiHa和C33A中RASSF2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以及分析去甲基化前后RASSF2A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甲基化状态及细胞生物活性的变化,探讨宫颈癌发生的可能机制及治疗对策。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去甲基化药物5-杂氮-2′-脱氧胞苷(5-aza-dC)作用前后RASSF2A基因的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4株宫颈癌细胞系中RASSF2A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RASSF2A基因表达变化,并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生物活性的变化。结果宫颈癌细胞系HeLa和SiHa表现为完全甲基化状态,细胞系CaSki和C33A表现为部分甲基化状态。5-aza-dC可使宫颈癌细胞系部分去甲基化,并使RASSF2A基因在宫颈癌细胞中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显著升高。通过对宫颈癌细胞系HeLa的生物学行为检测发现,通过5-aza-dC的诱导作用,其增殖能力和抗凋亡能力明显下降。结论甲基化是导致宫颈癌细胞中RASSF2A基因表达缺失或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去甲基化药物5-aza-dC能够逆转宫颈癌细胞系RASSF2A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水平,提高RASSF2A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提示RASSF2A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可以作为评估去甲基化干预是否有效的分子学标志物,为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5.
PCNA、E2F-1、RASSF1A蛋白表达与胃癌生物学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PCNA、E2F-1、RASSF1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1检测60例胃癌组织及正常胃黏膜中PCNA、E2F-1、RASSF1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PCN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80.0%,正常胃黏膜组织中为2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CNA蛋白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胃癌组织中E2F-1阳性表达率为73.3%,正常胃黏膜中为8.3%,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E2F-1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浸润深度无相关性(P〉0.05)。RASSFIA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0.0%,在癌旁正常黏膜中为100.0%,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RASSFI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及TNM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PCNA、E2F-1、RASSF1A在胃癌细胞中异常表达,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干细胞关键转录因子OCT4在膀胱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收集的73例经泌尿外科手术切除的膀胱癌组织(膀胱癌组)及30例癌旁组织(癌旁组)作为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对比两种OCT4蛋白的表达程度,并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远期预后的关系。结果膀胱癌组织中OCT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1.2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0.00%)(P<0.05);膀胱癌组织中OCT4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膀胱癌分化程度、发生血管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病理分期无关(P>0.05);膀胱癌组织中OCT4蛋白的阳性表达3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P<0.05),3年生存中位时间显著短于阴性表达(P<0.05)。结论 OCT4表达与膀胱癌转移有关,对远期预后具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杜旺  汤铜  钱波  李佳  郑璐  童婷婷 《安徽医药》2018,22(3):463-466
目的 研究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RASSF1A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60例乳腺癌及相应癌旁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RASSF1A的表达情况;统计60例临床病例的各项临床、病理资料,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RASSF1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35% (21/60),而在癌旁组织中86.7% (52/60),癌旁组织中RASSF1A的表达明显高于乳腺癌组织(P<0.05);RASSF1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无、组织学分级、脉管侵犯、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表达有关;TMN分期中的Ⅰ期、Ⅱ期以及部分ⅢA期(T3N1MO)患者RASSF1A表达48.4%(15/31)高于Ⅲ期(除T3N1MO外)患者20.7% (6/29)(x2=5.053,P=0.025).结论 相较于癌旁组织,乳腺癌组织中存在RASSF1A表达缺失的情况,其缺失表达与和淋巴结转移有无、组织学分级、脉管侵犯、HER-2、Ki-67、TMN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姚志新  徐岷  张尤历  徐萍  程兆明  吴莺  朱立宁  王晓燕 《江苏医药》2012,38(12):1410-1412,1489
目的探讨人结肠癌组织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30例人结肠癌(A组)及其癌旁组织(B组)中HDAC3 mRNA和蛋白表达;另取5例正常结肠组织作为对照(C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高、中、低分化(各30例)结肠癌术后组织中HDAC3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结果 A组HDAC3mRNA表达高于B组(5.91±3.70vs.3.22±2.63)(P<0.01)。A组HDAC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B、C组(0.90±0.16vs.0.28±0.15、0.06±0.01)(P<0.05)。90例结肠癌组织中HDAC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8%,HDAC3表达强度与患者年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 HDAC3高表达可能是结肠癌的特征之一,在结肠癌的侵袭力及淋巴结转移中起一定的作用。HDAC3可能成为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APE1/Ref-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APE1/Ref-1蛋白在99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其中,无淋巴结转移者27例,有淋巴结转移者72例。结果 APE1/Ref-1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3.64%。其在无淋巴结转移者为37.01%,明显低于有淋巴结转移者的73.61%(P<0.05)。结论 APE1/Ref-1可能通过对增强胃癌组织DNA碱基损伤的修复而参与了胃癌的浸润及转移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