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下颌骨骨折发生率在面部诸骨中最高,是颌面骨骨折中最常见发生的部位.骨折的治疗方法有颌间固定、克氏针骨间固定、骨缝合法及切开复位内固定.……  相似文献   

2.
张圃  刘洪臣  柳春明  刘蒸 《中国美容医学》2005,14(2):157-158,i002
目的:利用3dsmax软件,建立3D虚拟环境,探索颌面骨整形重建外科虚拟整复手术的研究方法。方法:颌面骨计算机模型,在3ds max 3D环境下,复制下颌骨、上颌骨、颧骨、颧弓等骨畸形;研究下颌骨虚拟整复手术,上颌骨、颧骨.颧弓虚拟整复手术的建立方法。结果:3ds max软件可以形成颌面骨整形重建外科需要的3D虚拟环境,可以复制出颌面骨典型的骨畸形模型,可以进行初步的整形重建虚拟手术的研究。结论:运用3ds max的3D虚拟环境,可以建立一种颌面骨整形重建外科虚拟整复手术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下颌骨牙槽神经损伤并发口唇及下颌体麻木临床少见,多见于患者下颌骨骨折后与在拔牙过程中暂时性神经水肿,但很快恢复正常,有时感染并发神经炎症,口角唇部麻木感,肿瘤压迫及骨质增生罕见,意外牙槽神经损伤极。关键因素是技术水平不高,专业不扎实,盲目操作,用力过猛,使颌骨受损、骨折,压迫神经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交通、坠落、意外和暴力等各种原因引起的颌骨骨折,尤其是下颌骨骨折愈来愈多,患者对于美观和功能恢复的要求也随社会发展而提高。我科采用口内进路小钛板固定下颌骨中部骨折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下颌骨位于颜面的下1/3和中1/3,是外伤所致的颌面骨骨折中最常见发生的部位。以往的治疗方法主要为颌间结扎和骨间钢丝结扎两类。前者妨碍张口和进食,后者固定欠稳定易发生骨折段移位而不能完全准确恢复咬合关系。小型内固定系统应用于颌骨骨折后,改变了传统的处理方法,逐渐被国内外临床医生采用。近年来笔者采用了微型钛板治疗了20例下颌骨骨折,取得满意疗效。现将资料作一总结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情况:本组共20例,其中男17例,女3例。年龄最大为64岁,最小为9岁,大多数介于15~35岁之间。致伤原因以交通事故为多见,共13例,斗殴打击伤2…  相似文献   

6.
颌面骨畸形系指因颌面骨发育异常或其他后天因素引起的颌面骨的体积、形态以及上下颌骨之间及其与颅面其他骨骼之间的关系异常,所致的颜面畸形.以研究和诊治颌面骨畸形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国内为正颌外科、整形外科、颅颌面外科.颌面骨畸形的治疗已有百余年的历史,1849年Hullihen首先报道1例烧伤后瘢痕挛缩所致下颌骨畸形,通过截骨方式得以矫正,这是现代医学文献中记载的最早的颌骨整形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腿中下1/3骨折内固定术后创面骨外露的治疗。[方法]自1999年1月~2003年1月共收治小腿中下1/3骨折术后创面骨外露患者15例,根据不同伤情进行相应治疗,达到消灭感染创面、修复组织缺损、固定骨折促进愈合的目的。[结果]皮瓣全部成活,13例创面一期闭合,2例交腿瓣蒂部感染,经清创换药后愈合。2例钉道渗液、炎性变。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11个月,平均6.5个月。无断钉及螺钉松动。[结论]小腿中下1/3骨折内固定术后创面骨外露的修复应根据伤情选择合适的组织瓣。  相似文献   

8.
颅颌面外科是通过特殊的截骨和植骨方法将颅颌面骨分块移动,并按照整形美容原则重新组合固定,达到从根本上矫正畸形或美化容貌的新兴学科.骨移植是颅颌面外科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目前,国内外常用于骨移植的供区主要有髂骨、肋骨、颅骨外板等;而关于下颌骨外板的应用最常见于通过将其截除以减小患者下面部的宽度.自体下颌骨外板作为一种骨游离移植供区,早在1970年,SN Kline就应用下颌骨颏部供骨治疗了1例下颌骨骨折延迟愈合的患者,并证实下颌骨外板取材方便、血供充分、并发症少,是良好的骨供区.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机动车辆的增加 ,交通事业的不断上升 ,创伤骨折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 ,颌面骨骨折也愈来愈被重视。我院 1994~ 2 0 0 1年共收治创伤骨折4 895 7例 ,其中颌面骨折 75 8例 ,占 1 5 5 %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75 8例中男性 6 43例 ,女性 115例 ,年龄 3个月~ 89岁 (平均 2 7 5岁 )。交通事故伤 4 80例 ,跌坠伤133例 ,打击伤 96例 ,砍伤、爆炸伤、球类运动伤、枪弹伤 ,挤压伤 4 9例。开放性骨折 77例 ,闭合性骨折6 81例。单纯性下颌骨骨折、颧骨复合体骨折、鼻骨骨折、上颌骨骨折、牙槽骨骨折、眶骨骨折 4 42例 ,多发性骨折 316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下颌骨骨折手术治疗的径路和其优缺点。方法:经口内径路,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51例闭合性、线性下颌骨骨折,术后3个月,根据患者开口度,咬合关系,X线骨折对位情况,评价疗效。结果:51例患者伤口全部一期愈合,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开口度≥38mm,X线示骨折对位良好。结论:口内径路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理想途径,面部无疤痕;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可以达到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内窥镜下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和总结内窥镜下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在内窥镜下经皮穿刺行坚强内固定治疗28例下颌骨骨折。结果 28例均恢复良好的外形及功能,骨折愈合良好。结论 内窥镜下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固定可靠有效,面部无瘢痕,无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1 颅面骨牵引延长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在颅面骨牵引延长实验基础上,DO在临床矫治颅面畸形中发展非常迅速。1992年McCarthy报道第一例下颌骨牵引延长术治疗半面萎缩经验。标志DO在颌面外科的研究与应用在短短的20年内走完了矫形外科近100年间的研究历程。  相似文献   

13.
自1846年由英国人Mwn发明拉力螺钉技术以来,其技术和应用就得到不断发展。1970年Brons等报道在下颌骨折的治疗中应用拉力螺钉技术后。拉力螺钉在下颌骨骨折中的应用报道就逐渐增多。这些方法大部分限于下颌骨的单线骨折.尤其是下颌骨颏部和角部的单线骨折。对于拉力螺钉在下颌骨复杂性骨折中的应用,国外有少量报道口,国内尚未见有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14.
颅面骨美学假说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张海钟  步荣发  柳春明  归来  张智勇  周刚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9):1056-1059,i0009
目的:在己建立正常人颅面骨三维定量测量数据库的基础上,筛选出女性美貌人群,探求其颅面骨所具有的和谐美学比例规律。方法:选择正常女性且面容美貌者90名,在正常牙尖交错位状态下行螺旋CT扫描,由工作站进行颅面骨三维重建,使用三维测量软件对颅面骨三维影像结构进行三维测量。将测量的线距,角度,比值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统计学分析中,可以由计算机自动计算任意例数组的平均数、标准差、标准误、中位数、变异系数和95%的可信区间,可求出任意两组数据的的比值和任意几组数据的相关关系,回归方程。美貌女性下颌角宽度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Y=0.584X1 0.766X2 0.268X3-0.594X4-14.571;颧面宽:Y=0.789X1 0.147X2 0.370X3 0.114X4 27.808。结论:涉及下颌骨的线距和角度的变异系数大于上颌骨大于颅底,下颌骨的变异程度较大,数据比值的标准差远小于数据范围的标准差。揭示颅面骨轮廓美容规律,有助于对面部骨轮廓美容整形手术的术前设计和手术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有助于对美貌人群颅面骨正常发育过程进行形态学研究提供量化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腿中下1/3骨折内固定术后创面骨外露的治疗。[方法]自1999年1月~2003年1月共收治小腿中下1/3骨折术后创面骨外露患者15例,根据不同伤情进行相应治疗,达到消灭感染创面、修复组织缺损、固定骨折促进愈合的目的。[结果]皮瓣全部成活,13例创面一期闭合,2例交腿瓣蒂部感染,经清创换药后愈合。2例钉道渗液、炎性变。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11个月,平均6·5个月。无断钉及螺钉松动。[结论]小腿中下1/3骨折内固定术后创面骨外露的修复应根据伤情选择合适的组织瓣。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下颌骨是颌面部位置突出、体积最大的骨骼,是面部受创时的重点部位,临床常用的手术固定方式为内固定。根据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外形的内固定板对下颌骨骨折的固定效果具有明显的差异。在一定的咬力下,3D钛板固定下颌骨骨折发生的应力、应变及相应骨折处发生的应力、应变及位移,都小于传统的内固定板,发生变形及断裂的可能性很小。3D钛板外形较丰富,且不断有新的设计产生,但缺少系统性的比较结果。现对不同外形的3D钛板固定下颌骨骨折不同效果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下颌骨是颌面部体积最大、位置最突出的骨骼,外伤性骨折发生率居颌面部诸骨骨折的首位,近年来非加压的单层骨皮质固定的微型钛板复位固定下颌骨骨折技术已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临床。现将我科27例应用钛板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体会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病例:我院1997.8~2001.3期间收治的病例共27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38岁。2.骨折类型:27例患者38处下颌骨骨折,18例为单发,9例为多发,4例伴有上颌骨骨折,骨折体部位颏正中联合9例,颏孔6例,下颌角10例,髁状突3例,其它1…  相似文献   

18.
股骨远端髁上-髁间骨折合并冠状面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EAN  E.  NORK  DANIEL  N.  SEGINA  KAMRAN  AFLATOON  DAVID  P.  BAREI  M.  BRADFORD  HENLEY  SARAH  HOLT  STEPHEN  K.  BENIRSCHKE  叶伟胜 《骨科动态》2005,1(3):142-146
背景:孤立的股骨远端髁冠状面骨折(Hoffa骨折)十分罕见,其诊断困难,在治疗上也存在争议。股骨远端髁上骨折合并冠状面骨折也很少发生。此项研究的目的就是明确股骨远端髁上-髁间骨折合并股骨髁冠状面骨折的机率.并描述m这些损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189例患者的202个股骨远端髁上-髁间骨折进行临床和影像学回顾性评估。结果:在202个股骨远端髁上-髁间骨折中有77个(38.1%)诊断合并有冠状面骨折。在这些冠状面骨折中有59个(76.6%)只累及单髁,18个累及了股骨内和外髁累及单髁的冠状面骨折中有85%位于外髁。股骨远端开放骨折合并冠状面骨折的可能性是闭合骨折患者的2.8倍(95%可信区间,1.54~5.25)。在102个进行CT检查的膝关节中有47%被诊断出冠状面骨折,与其相比,在100个未行CT检查的膝关节中,其诊出率只有29%(p=0.008)。术前未被诊断出的10个冠状面骨折只是在术中固定股骨远端骨折时才明确诊断,且这些病例术前均未行过CT检查。结论:冠状面骨折经常与高能的股骨远端髁上-髁间骨折合并发生;在本研究中,合并冠状面骨折的发生率为38%。外髁较内髁更易受累。累及双髁的冠状面骨折也很常见,并且大多数冠状面骨折伴有开放伤口。加上了冠状面骨折的诊断使股骨远端髁上-髁间骨折的外科治疗的策略和方法发生改变,因此,术前对股骨远端损伤者,特别当合并有开放损伤时,竭力推荐进行CT扫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攻颌间牵引钉配合小型钛板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自攻颌间牵引钉联合小型钛板行坚强内固定术。术后对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张口度、咬合关系、口腔卫生情况以及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观察。结果:48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为I期愈合,治疗效果满意,咬合关系良好,3个月后影像学复查示骨折线对位良好。结论:自攻颌间牵引钉配合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是目前治疗下颌骨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的急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7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38例急诊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方法。结果本组38例患者(74处骨折),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外科清创术、牙弓夹板固定术、钛板坚固内固定术、神经吻合术及皮瓣移植术。术后随访6—12个月,骨折复位及咬殆关系恢复良好。结论在排除手术禁忌的情况下,急诊I期手术是修复下颌骨折的最佳时机,咬殆关系的恢复是下颌骨骨折复位固定术的关键,小型及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是处理复杂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