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头孢三嗪,头孢布烯序贯治疗细菌性感染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满祥 《广东药学》2000,10(3):44-46
用头孢三嗪、头孢布烯序贯治疗中至重度下呼吸道感染54例,以评价其确切疗效和安全性,同时与全疗程连续注射罗氏分作对照。方法:研究分为两组,先组和罗氏芬对照组。给药方法为罗先组:先以罗氏芬2g+生理盐水40ml,静脉注射,每日1次,治疗3d后改用先力腾400mg口服,每日1次,治疗5-11d。罗氏芬组:以罗氏芬2g+生理直ml静脉注射,每日1次,治疗8-14d。结果:罗先组治疗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和尿  相似文献   

2.
《抗感染药学》2017,(3):544-546
目的:不同厂家的头孢曲松钠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抗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7月间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8例,采用不同生产厂家的头孢曲松钠预防围术期感染,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54例;A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罗氏芬)预防感染;B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上海新亚)预防感染;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感染的发生率、术后体温复常时间、白细胞计数复常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感染的发生率、术后体温复常时间、白细胞计数复常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家生产的头孢曲松钠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抗感染的效果无差异,均较为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症状,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烧伤毁坏了人体的正常皮肤 ,使之成为开放创面 ,创面表面会定植大量细菌 ,如果处理不当 ,创面局部感染完全可能迅速发展成侵袭性感染 ,危及患者生命 ,因而抗感染在烧伤治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 。我们应用罗氏芬 (头孢三嗪 )加阿米卡星治疗烧伤患者 32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2例 ,其中男 2 2例 ,女 10例。年龄16~ 6 0岁。烧伤面积 2 0~ 95 % ,其中烧伤面积 5 0 %以上者8例。罗氏芬作为首选药物者 10例 ,应用其它抗生素欠佳改用罗氏芬者 2 2例 ,其中围手术期 12例。病例选择标准为有以下表现中二项者 …  相似文献   

4.
头孢曲松钠预防肾移植术后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头孢曲松钠(罗氏芬)用于预防肾移植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对106例应用头孢曲松钠预防治疗的肾移植术后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和总结,统计术后感染及二重感染的发生率,治愈率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结果:106例中术后发生感染14例,2例并发肺巨细胞病毒感染,3例并发真菌感染,15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头孢曲松钠用于预防肾移植术后感染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短期应用二重感染发生率不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头孢曲松(罗氏芬)治疗细菌性脑膜炎疗效的荟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系统评价罗氏芬治疗细菌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采用meta-analysis的分析方法对罗氏芬和氨苄西林加氯霉素治疗细菌性脑膜炎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罗氏芬减少因细菌性脑膜炎所致的神经性后遗症的效果与氨苄西林加氯霉素相似,但罗氏芬减少因细菌性脑膜炎所致的听力损害的效果要明显优于氨苄西林加氯霉素(P<0.05).结论:罗氏芬治疗细菌性脑膜炎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头孢三嗪(罗氏芬)、头孢布烯(先力腾)序贯治疗中至重度下呼吸道感染54例,以评价其确切疗效和安全性,同时与全疗程连续注射罗氏芬作对照.方法:研究分为两组,罗先组和罗氏芬对照组.给药方法为罗先组:先以罗氏芬2g+生理盐水40ml,静脉注射,每日1次 ;治疗3d后改用先力腾400mg口服,每日1次,治疗5~11d.罗氏芬组:以罗氏芬2g+生理盐水40ml静脉注射,每日1次;治疗8~14d.结果:罗先组治疗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临床总有效率88.8%,总痊愈率61.6%,细菌清除率95.4%;与罗氏芬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头孢三嗪、头孢布烯序贯治疗可作为临床治疗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的较好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头孢三嗪(罗氏芬)、头孢布烯(先力腾)序贯治疗中至重度下呼吸道感染54例,以评价其确切疗效和安全性,同时与全疗程连续注射罗氏芬作对照.方法:研究分为两组,罗先组和罗氏芬对照组.给药方法为罗先组:先以罗氏芬2g+生理盐水40ml,静脉注射,每日1次 ;治疗3d后改用先力腾400mg口服,每日1次,治疗5~11d.罗氏芬组:以罗氏芬2g+生理盐水40ml静脉注射,每日1次;治疗8~14d.结果:罗先组治疗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临床总有效率88.8%,总痊愈率61.6%,细菌清除率95.4%;与罗氏芬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头孢三嗪、头孢布烯序贯治疗可作为临床治疗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的较好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8.
苏清地 《海峡药学》2002,14(4):90-91
目的 探讨预防围手术期感染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查阅本院手术病历300份,分析预防围手术期感染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 预防围手术期感染抱菌药物的应用存在若干问题。结论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围手术期感染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的现状并评价其合理性,促进围手术期合理预防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统计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结果:111例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65.8%术前用药时间合理,93.7%术中用药合理,较多病例术后用药时间不合理。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共涉及29个药品,其中头孢菌素类最多,静脉滴注是主要给药途径。结论:我院预防使用抗菌药尚存在某些不合理之处,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4种常用抗菌药物预防围手术期感染的经济效果,以寻求一种费用较低、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调查2008年10~11月份骨科手术预防感染400份病历,进行了合理性评价,并对其使用频率高、常用的头孢硫脒、头孢替唑钠、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4种抗菌药物共268份病历,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一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4种用药方案,头孢呋辛钠是最佳用药选择。结论:头孢呋辛钠预防围手术期感染具有成本效果优势,可作为选择治疗方案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抗感染药学》2017,(1):207-209
目的:评价抗菌药物不同时段用药对妇产科患者手术切口预防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妇产科手术患者1 0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围手术期组,每组500例,常规组患者在术后给予头孢呋辛钠预防感染治疗,围手术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头孢呋辛钠预防感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感染的生率,术前、术后生活质量的SF-36评分值,以及术后最高体温、体温复常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围手术期组患者用药后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常规组(P<0.05),术后最高体温、体温复常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SF-36评分值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围手术期组患者生活质量的SF-36评分值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手术前0.5~2 h和手术结束后12~24 h内使用头孢呋辛钠预防妇产科手术患者感染的临床疗效优于手术结束后12~24 h内给药,且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和体温复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  相似文献   

12.
我院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围手术期预防感染抗菌药物使用的情况,评价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2005年1-6月出院的外科手术病历共420份,分别填写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手术病例均使用了抗菌药物预防感染,预防用药起点高,用药时机不当,用药持续时间过长,联合用药不合理。结论该院围手术期预防感染存在较多问题,亟待加强对临床医生规范化使用药物的培训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生素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56例于本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围术期给予抗生素。观察评价2组的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及术后感染情况、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平均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术后总感染率为7.7%低于对照组1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给予抗生素预防细菌感染可提高患者手术疗效,术后感染减少,具有预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妇科腹腔镜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量化评价体系,以期为妇科腹腔镜手术合理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医院HIS系统,抽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67例,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妇科手术感染预防指南》及《中国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等为依据,由处方点评专家组制定评价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联合加权的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对抽取的病历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467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例中,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病例400例(86.02%)、基本合理病例63例(13.55%)、不合理病例2例(0.43%)。结论 该院妇科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较合理。AHP-TOPSIS方法简单易行,评价结果客观、全面,且可量化,可用于妇科手术围术期预防用药的合理性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某医院体外循环围手术期中抗菌药使用现状及应用合理性,为体外循环围手术期抗菌药合理应用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6年体外循环病例抗菌药使用情况,并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体外循环围手术期抗菌药合理应用为零;基本合理应用占4.8%,不合理应用占95.2%;预防用药主要品种为头孢曲松钠、头孢匹胺、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地嗪等三代头孢菌素。高档抗菌药不一定能够避免切口感染。结论:体外循环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应用存在不合理性,影响因素主要是抗菌药术后用药时间太长,预防用抗菌药物档次较高,应及时改进和纠正。  相似文献   

16.
付燕  何大方  王华 《云南医药》2014,(4):485-486
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和控制感染能起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只有合理应用才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为了加强对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管理,改变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状况,了解医院妇科腔镜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笔者抽查了我院妇科腔镜围手术期1031份病例,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旨在为医院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和宏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HIV感染产妇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合理性评价.方法:对144例HIV感染产妇的剖宫产围手术期进行研究,对基本情况、预防用药及感染情况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同期本院无高危因素的产妇作为对照.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出血量、切口感染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孕周、住院天数、感染、高热、血象异常等方面有显著差异;两组在围手术期抗菌用药强度上有显著差异.结论:我院HIV感染产妇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之处,但临床对HIV感染产妇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达到了预防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剖宫产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3代不同头孢菌素预防感染的疗效,评价用药合理性,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8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青海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剖宫产手术且单独使用了1种头孢菌素的患者进行分组,其中A组使用第1代头孢菌素注射用头孢唑林钠,B组使用第2代头孢菌素注射用头孢呋辛钠,C组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注射用头孢哌酮钠,3组各抽取200份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围术期静脉滴注头孢唑林钠2.0g,每12h给予1次,术后用药3~5d;B组:围术期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2.25g,每12h给予1次,术后用药3—5d;C组:围术期静脉滴注头孢哌酮钠2.0g,每12h给予1次,术后用药3~5d,观察这3代不同头孢菌素预防感染的疗效。结果:使用了不同头孢菌素后,3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并发症、体温及伤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组有2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结论:3代头孢菌素预防剖宫产手术感染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代头孢菌素并未显示出优越性,且有个别患者发生切口感染。临床应切实遵循有效、安全、经济的原则,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全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和术后序贯疗法应用抗菌药物在预防感染方面的疗效及所产生的经济效果。方法:将420例准备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围手术期用药组220例,术后序贯疗法用药组200例),对其术后体温变化、感染情况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运用药物经济学原理对两种不同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比较分析的两种方案获得的临床效果是相同的,而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花费的成本低很多。结论:在两种抗菌药物的应用方案中,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是值得推广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评价医院围手术期为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Ⅰ类手术切口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为监控重点,分析评价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结果通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广泛展开,医院Ⅰ类手术切口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开始下降,选药用药的合理性得到提高。结论Ⅰ类手术切口患者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是严格控制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