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发病机理及实验研究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研究:即发病机理,RP的实验研究,中医治疗的研究,RP的治疗前景及实验研究等,指出PR未来发展的重点是继续中医药的研究,并引起现代医学方法和成果,运用先进手段为中医药治疗RP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认为现代医学细胞移植,神经营养因子,基因治疗在视网膜色变性模型中应用成功,标志着治疗RP的时代即将到来,PR发病机理的破译,最终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类相对罕见的可致盲遗传性眼病,现代医学至今缺乏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治疗和维持视功能、延缓疾病进展等方面显示出一定优势。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相关文献,从中医病因病机、中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几方面进行简要概述,并提出中医药治疗RP的不足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ris Pigmentosa,简称RP)是眼科临床的疑难病症,因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明了,现代医学对此病至今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我们自1986年以来,在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本病的同时,从多种不同角度对其发病机理进行了研究,认为其病变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血淤病理,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我们于1987~1989年对64例本病患者和63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国内外对于舌下脉诊察法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通过察舌下以诊断瘀血证、肿瘤、心、肺、肝胆疾病的研究,屡有报道,然至今尚未见到察舌下脉以诊断五官科疾病的研究文献。近期从血液动力学和血液流变性角度研究的结果表明,视网膜色素变性(以下简称RP)的发病亦与血瘀有关,故治疗时宜在中医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药。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RP 这一眼科疑难疾病的临床疗效,我们从不同角度对其发病和中医药治疗机理进行了研讨,现将来我院住院治疗的110名日本籍RP 患者中38例舌下脉观察的结果报告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组以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受损为特征的进行性可致盲遗传性眼底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夜盲及进行性视野缺损,因而RP具有高致盲性的特点,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对RP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文献逐渐增多。基于此,该文总结出RP的发病主要与遗传基因相关,而视网膜血流灌注、氧化应激损伤及炎症级联反应均不同程度影响着疾病进展。分析RP治疗现状,中医药治疗主要包括中药复方、中药提取物、针药结合、中医综合治疗;西医治疗包括基因、干细胞治疗、光遗传学治疗、视网膜假体、药物、并发症治疗及其他治疗。其中西医治疗干预机制常包括基因修饰、替代治疗、改善视网膜血流灌注、抗氧化损伤及营养支持等多个方面。笔者通过归纳中西医治疗RP的具体方法及作用效果或机制,希望为RP的管理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 视网膜色素变性(简称 RP)是一组慢性进行性致盲眼病,其发病机理至今仍不十分明确,近年来不少研究表明,RP 患者发病过程中存在“血瘀”的病理改变,为了进一步从血瘀证方向进行探讨,笔者检测了20例 RP 患者血浆TxB_2和6—K—PGF_(12),旨在从更深一步的角度证实并探讨 RP 的“血瘀”病理,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本指南”)的制定在于进一步规范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的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为国际中医师临床实践提供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策略与方法。本指南制定遵循了“循证为举,共识为主,经验为鉴”的原则,指南的编制程序、方法和结构,借鉴了国际上通用的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流程,不仅保证了制定的科学性,也体现了中医药临床实践特色。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类以进行性感光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功能障碍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且至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作者总结了近5年来中医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中医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展望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高风内障40例疗效观察宜章县中医院眼科(424200)曹容环主题词桃红四物汤/治疗应用,视网膜色素变性/中医药疗法高风内障属于现代医学的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先天性、遗传性慢性眼病。本病主要损害视网膜感光细胞和色素上皮,导致进行性夜...  相似文献   

10.
作者认为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病机为本虚标实,虚中夹瘀,且血瘀贯穿本病始末。并从微量元素、免疫学、眼电生理、自由基体系和性激素等角度对RP患者“虚”及“虚中夹实”机理进行了研究;从眼血流图、血液流变学、微循环等方面研究了其血瘀机理。采用补虚活血法治疗RP患者769例,有效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Primary Pig-mentary degeneration of the retina,以下简称RP)是一种以眼底骨细胞样色素沉着,并伴有夜盲、视力逐渐下降和视野缩小为特征的疑难眼病。由于其发病机理不明,现代医学对此病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祖国医学历来认为本病多由脾虚气弱、肝肾阴亏或脾肾阳虚所致,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效果仍不够理想。1986年以来,我们根据此病患者的眼底血管改变和发病缓慢等特点,通过近100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认为此病多与气滞血瘀有  相似文献   

12.
视网膜色素变性(简称RP)为一种进行性遗传眼病.是以进行性夜盲,视野缩窄,中心视力下降以致失明为特征的眼科临床疑难病症,其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明了,到目前为止,现代医学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自1993年~1998年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本病患者2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在我院眼科病房和门诊接受治疗者,共26例51眼.  相似文献   

13.
陈小华  戎曙欣  白世淼 《河北中医》2011,33(11):1694-1694,1701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pigmentosa。RP)是一组进行性遗传性营养不良性退行性病变。临床特点主要为进行性视野缺失、夜盲、色素性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电图异常,是一种致盲性眼病…。目前现代医学无有效治疗方法。2007—01—2011—01,我们采用补肾化瘀方联合针刺治疗RP25例(50眼),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采用现代静态定量视野检测技术,对中医药治疗的视网膜色素变性(RP)54例患者106只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静态定量视野的平均敏感度(MS)在RP眼较正常对照组降低,治疗后敏感度获一定程度回升,且以中心30°视野区内的变化为显著;②各型RP眼的MS治疗后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善,在脾肾阳虚型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RP具有统计学意义;③提出静态定量视野基础上的动态视野分析方法,发现各型RP眼的平均视野范围在治疗后发生一定程度的扩大,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RP和小于5年病程组的患者则具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从而揭示中医药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RP眼视网膜不同区域的视功能,对延缓RP病情进展,保持中心视力具有特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补肾养血明目汤加减,静脉滴注舒血宁和生脉注射液,口服银杏叶片、生脉颗粒及针灸等综合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64例(128只眼)。结果好转63只眼,无效65只眼,有效率为49%。结论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蓓娟 《中医研究》2004,17(6):57-59
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理研究,基本与现代医学对本病的发病学研究相同步,主要集中在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内皮素、免疫调节、病理形态学等方面,表明中医药治疗慢阻肺的机理研究已经深入到细胞分子生物学及病理形态学水平,目前实验模型基本沿用西医的疾病模型.  相似文献   

17.
穴位注射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光感细胞凋亡机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组弥漫性主要累及感光细胞及色素上皮功能的进行性视网膜疾病,是遗传性视觉损害和致盲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因引发该病的主因是光感受器细胞(PRC)中特异表达基因发生突变所致,故至今缺乏有效治疗办法.从其临床特征来看,RP属于中医学"高风雀目","高风内障";病机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肝肾阴虚,血脉枯涩,脉道不畅所致.文献及临床观察表明,通过穴位注射治疗RP等多种中医药疗法有助于延缓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治疗RP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设想,麝香注射液肝俞肾俞注射治疗RP等中医药疗法可能是通过调控RP感光细胞凋亡而产生疗效的.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舌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然至今尚无眼科疾病舌象研究的文献报道。1987年3月以来,我们从多种角度对视网膜色素变性(以下简称 RP)的病理机制和治疗机理进行研究的同时,对其舌象变化进行了观察。现将资料完整的228例 RP 患者舌象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穴位注射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光感细胞凋亡机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洪峰  张彩霞  郝小波 《中医药学刊》2004,22(12):2317-2318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组弥漫性主要累及感光细胞及色素上皮功能的进行性视网膜疾病,是遗传性视觉损害和致盲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因引发该病的主因是光感受器细胞(PRC)中特异表达基因发生突变所致.故至今缺乏有效治疗办法。从其临床特征来看,RP属于中医学“高风雀目”,“高风内障”;病机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肝肾阴虚,血脉枯涩,脉道不畅所致。文献及临床观察表明,通过穴位注射治疗RP等多种中医药疗法有助于延缓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治疗RP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设想,麝香注射液肝俞肾俞注射治疗RP等中医药疗法可能是通过调控RP感光细胞凋亡而产生疗效的。  相似文献   

20.
“夜明颗粒剂”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4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采用自拟夜明颗粒剂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RP)46例,并与传统中成药杞菊地黄丸对比,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共选择符合标准的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56例,共112只眼,共有2组构成.治疗组:2002年6月至2004年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眼科中心诊断为RP的患者46例,92只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