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胃癌的主要治愈性治疗方法,但很多进展期胃癌患者在诊断时存在不可切除的限制,如局部浸润、腹膜播散、肝转移或区域外淋巴结转移等。而胃癌转化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有潜能的晚期胃癌治疗方式,它可以通过全身治疗降低肿瘤分期或疾病控制后进行治愈性切除,为延长患者生存期提供了新途径。本文综述了进展期胃癌转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胃恶性肿瘤的95%以上。胃癌发病率位于全国肿瘤登记地区的第2位,死亡率位于第3位。西医治疗胃癌主要以手术、放射治疗(放疗)、化学治疗(化疗)为主。手术是目前治疗胃癌最主要的手段,但胃癌根治性术后仍有很高的复发率。放疗对胃癌的敏感性较低,并常常伤及机体的正常细胞和组织,一般很少采用。  相似文献   

3.
化疗是指使用化学方法合成或从某些物质中提取的化学物质用来治疗恶性肿瘤。化学治疗对胃癌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是胃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并可配合手术,用于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以提高治疗效果。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胃癌对化疗的敏感性相对较佳。笔者对86例胃癌患者行化学治疗,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早期胃癌的筛查、诊断和治疗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胃癌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最近有报道我国胃癌死亡呈上升趋势,男、女世界调整死亡率均居首位。鉴于进展期胃癌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而早期胃癌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5年生存率都可达到90%以上,改善胃癌病人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5.
综合应用追踪技术对多种胃癌单克隆抗体免疫交联物在人胃癌培养细胞及临床胃癌实体瘤细胞中的内化进行了动态示踪定位,重点探讨了交联物中“弹头”的内化转运途径及命运,同时观察了环己哌啶对内化转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内化是影响胃癌导向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交联物与靶细胞作用的一种主要模式,内化研究将是克服胃癌导向治疗难关的主攻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对胃癌生物学特性的进一步了解,胃癌的治疗观念开始转变,死于胃癌的病人不断减少。早期胃癌和近端胃癌的发现逐渐增加,新的治疗手段被引入。根治性胃癌切除和淋巴结清扫在日本已经很普遍,一些西方国家的相关研究也表明,淋巴结扩大清除术能够提高外科疗效。为了阐述全世界胃癌的外科治疗经验以及评估胃癌治疗方案,本文参考了过去10年发表在著名医学杂志上的英文文献,回顾了在胃癌治疗方面存在争议的相关问题,主要的论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胃癌治疗的外科疗效;②淋巴结的转移;③淋巴结的清除;④脾切除;⑤预后因素;⑥新的治疗趋势。  相似文献   

7.
胃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胃癌的死亡率一直占恶性肿瘤的首位[1].要降低胃癌的死亡率,治疗胃癌前期病变十分重要.自1992年WHO提出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为胃癌前期病变的概念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此予以高度重视.人们不断探索治疗慢性萎...  相似文献   

8.
胃癌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到目前为止胃癌的死亡率仅次于肺癌,而位于第二位。中国属胃癌的高发国家,根据1992年全国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胃癌的死亡率为25.16/10万人。因此关于胃癌的研究,尤其是胃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进展期胃癌内镜下化疗和免疫治疗姜钰峰进展期胃癌内镜下化疗内镜下癌灶内注射化疗药物治疗进展期胃癌是一种副作用小,临床疗效好的胃癌治疗方法。一、胃癌局部化疗的药物5-氟脲嘧啶(5-Fu),50~500mg,丝裂霉素2-6mg,博莱霉素10mg,平阳霉素1...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死于胃癌。中国是胃癌的高发地区之一,绝大多数患者一经诊断即为进展期胃癌,即使应用了扩大的胃癌根治术和术后化疗,五年生存率也仅20%左右。近来的研究发现,CD4^+CD25^+调节性T细胞作为一种重要的有免疫调节作用的T淋巴细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以及各种抗肿瘤免疫治疗的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体评价胃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尤其是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肿瘤的免疫抑制方面所起的作用,可进一步优化胃癌的综合治疗方案,达到有效治疗胃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联合化疗是晚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目前仍没有标准方案供临床使用。近年来,羟基喜树碱、顺铂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颇受人们的重视。1996年1月至1998年2月,我们采用羟基喜树碱、顺铂、5-氟脲嘧啶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36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胃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胃癌的死亡率一直居恶性肿瘤的首位,而慢性萎缩性胃炎为胃癌癌前状态,且萎缩常与肠化生及异型增生这两种癌前病变并存,目前对此尚缺乏特效治疗,我们以中药甘桔散治疗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段睿  陈辉平 《山东医药》2010,50(18):105-106
胃癌术后复发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1996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对78例根治术后复发胃癌患者再次行手术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胃癌是全球肿瘤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目前对胃癌的治疗主要是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虽然疗效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总体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以及这些治疗方法的固有缺陷使人们努力的在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免疫治疗以其纠正患者的免疫缺陷,启动自身特异性或非特异杀瘤作用,建立有效免疫应答成为胃癌治疗中一种有希望的途径。免疫治疗在肿瘤抗原性较强的肿瘤如黑色素瘤,肾细胞癌中研究的较多,取得的临床效果也带给了人们很高的期望。而对免疫原性较弱的胃癌,目前免疫治疗的研究主要还处于细胞及动物模型阶段,临床研究报道比较少见,并且在实验的设计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使得本来就少的资料就更缺乏可评价性。本文就胃癌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胃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癌的生长、转移和预后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有密切的关系,抑制血管生成是近年来治疗胃癌的新策略,本文就VEGF的分子特征、功能、在胃癌中的表达和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胃癌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癌的内镜治疗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汉,430060)于皆平,张祖民早期胃癌手术后5年存活率可达95%以上,进展期胃癌扩大根治术也取得了较好疗效。因此,手术切除仍为胃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对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内镜治疗术已被广泛接受,成为胃癌的一种重要的辅助...  相似文献   

17.
胃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它的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首位,尤其老年胃癌,发病隐匿,常常未能引起患者及医生的重视,到有明显症状时就诊已晚,失去最佳治疗时机,治疗效果差。我院1996—01/1999—12共收治老年胃癌18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胃癌化疗方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高度恶性的肿瘤,其预后差,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过去的20年间,为了增加胃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机会,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国内外进行了大量辅助化疗方面的研究,积极寻找新的放化疗方案和辅助化疗方式。虽然最近开展了许多化疗方案,但未取得很显著的疗效,所以目前对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没有一个标准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推广规范化的胃癌淋巴结清扫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胃癌外科治疗的历史始自Billroth1881年在维也纳为胃癌患者成功施行世界上第1例胃切除,距今已近120a.本世纪初,胃癌是癌肿的头号杀手(theleadingcancerkiller).最近几十年,全球的胃癌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我国农村幅员广阔,农村人口比例高,目前胃癌的病死率仍居各种肿瘤的首位.最近20a~30a,以日本为代表的胃癌的外科治疗已经获得长足的进步.我国胃癌的外科诊治水平也有明显的提高[1],根治性切除率、早期胃癌比率以及5年生存率均有明显提高,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0.
胃癌预防亚太地区共识指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背景与目的:胃癌是亚太地区的主要健康负担之一,但对其预防策略尚缺乏共识。本共识会议旨在评价预防胃癌的策略。方法:多学科专家组应用德尔菲(Delphi)法制订共识条文,提呈相关数据,对证据等级、推荐强度以及共识水平予以分级。结果: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非贲门胃腺癌必要但非充分的致病因子。盐的高摄人与胃癌强烈相关。新鲜果蔬对胃癌具有预防作用,但维生素和其他饮食补充并不能预防胃癌。Hprtori感染中的宿主-细菌相互作用导致不同类型的胃炎和胃酸分泌,从而决定疾病结局。胃癌阳性家族史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低血清胃蛋白酶原反映胃萎缩程度,可作为检出胃癌高危人群的标志物。H.prlori筛查和治疗被推荐作为减少高危人群胃癌危险性的一种策略.该策略在萎缩性胃炎发生前实施最为有效,但并不排除对胃癌高危人群的内镜监测。对胃癌低危人群不推荐行H.pylori筛查。H.pylori感染的一线治疗应遵循国家治疗指南。结论:高危人群中H.pylori筛查和根除策略可能会减少胃癌的发生率,本共识根据现有证据予以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