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心脏康复策略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早期心脏康复策略),各100例。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心绞痛症状。结果 干预1周后,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后,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观察组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及情感职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后,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稳定程度、治疗满意度、躯体活动受限情况及疾病认知情况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心脏康复策略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PCI后患者中可改善心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心血管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后康复护理对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加施术后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血肿清除情况、恶化、死亡率、干预前后疾病与康复相关评分、相关不良临床事件发生率与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3 d血肿清除率与总体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关节痉挛与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GCS评分与AS评分组间比较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SSS评分、FM评分与ADL评分组间比较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总体相关不良临床事件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性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康复护理对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家属满意度,借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急性腰扭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加施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康复效果、疼痛与功能障碍、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VAS与RMD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与精神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在急性腰扭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满意度,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收集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相关心脏指标、相关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2组患者LVESD、LVEDD、LVEF与6-MWT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知识知晓评分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与医疗费用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总体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对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满意度,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热惊厥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小儿科高热惊厥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满意度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热惊厥患儿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有利于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后遗症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6):2913-2915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观察与评价。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86例,将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确切,有助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以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的降低,同时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评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接受治疗的12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护理评估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HAMD评分、HAMA评分、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疼痛评分值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HAMD、HAMA评分均显著降低,实验组HAMD、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护理干预的介入2组患者疼痛评分值均减小,但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P0.05)。实验组在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评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疼痛护理中能够显著降低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疼痛评分,缩短住院、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齐明辉  赵龙燕  王现斌 《妇幼护理》2023,3(8):1904-1906
目的 研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中采用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 2020 年 5 月至 2021 年 5 月急诊收 治的 44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研究对照组。将 2021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急诊收治的 44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研究 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实施急诊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的转运时间、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 间、ST 段回落率、胸痛缓解率、心肌酶谱回落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再行 PCI 率及院内 AMI 复发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 组转运时间、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 ST 段回落率,胸痛缓解率,心肌酶谱回落率高 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不良事件发生率,再行 PCI 率,院内 AMI 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的满意 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采用急诊急救护理,能够提高抢救效率,缓解症状,减少心脏不良 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依从性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80例PCI术后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治疗依从性、焦虑(SAS)、抑郁(SDS)评分、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理职能、活力以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躯体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提高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依从性,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减少不良心脏事件,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AM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本院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护理满意度、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健康教育知识良好,卧床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在心绞痛发生率上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明显优于传统的护理方法,有助于缩短AMI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延续性护理对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护理及不良事件预防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老年患者150例,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2组分别以各自的方式护理6个月后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评价2组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记录患者心脏不良事件(顽固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猝死)的发生率。结果 2组护理前SDS和SAS评分、心绞痛发生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得分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生频率、持续时间显著降低和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以缓解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老年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心绞痛症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动能递进式运动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患者早期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 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接受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以随机抽签法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用动能递进式运动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早期运动功能、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生活质量。 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t=4.281,P<0.001);运动时间、最大运动负荷、代谢当量水平均好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480,P=0.034),症状、躯体功能、心理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动能递进式运动干预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早期运动功能,同时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0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疾病恢复情况(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进行评估)、住院时间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心绞痛稳定、活动受限、治疗满意度以及疾病认知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减少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缓解活动受限,明显降低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联合认知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绞痛发生率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76例AMI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联合认知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CSMS、HPLP-Ⅱ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联合认知干预应用于AMI患者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患者对健康行为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康复的重要性.方法 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5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用药指导和健康宣传教育,比较2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引起发作的活动量.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引起发作的活动量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病情,降低复发率及心肌梗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王敏 《全科护理》2021,19(12):1597-1600
目的:探讨新型优化康复模式在老年心力衰竭病人中的护理效果及对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心力衰竭病人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新型优化康复模式,护理后4周对病人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心功能水平、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及知晓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4周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4周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4周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绞痛、再发心力衰竭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4周治疗方法、疾病发展、疾病危害知晓率及护理方法、护理效果及护理内容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优化康复模式用于老年心力衰竭病人中能提高病人心功能水平,有助于提高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降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心脏康复训练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收治的1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经PCI治疗患者,按就诊顺序进行分组,单序号的55例为观察组,双序号的55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脏康复训练。对比两组PCI治疗前后心功能、运动耐量、生活质量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PCI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diameter,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systolicdimension,LVESD)及6min步行试验(6-minutewalktest,6MW T)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LVEF更高(P<0.05),LVEDD,LVESD更低(P<0.05),6MWT值更大(P<0.05)。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更高(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不稳定型心绞痛经PCI治疗患者心功能的恢复,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8.
急诊介入治疗高危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诊介入治疗高危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71例UAP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两组:急诊介入治疗组43例,非急诊介入治疗组28例。均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观察30d内心脏事件(包括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再次介入治疗及冠脉搭桥手术)的发生率,症状缓解率,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急诊介入治疗与非急诊介入治疗组比较,急诊介入治疗UAP降低了30d内心脏事件(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生,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缩短了症状缓解及住院时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降低住院费用,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手术的成功率及疗效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诊介入治疗高危的UAP患者效果好,安全,并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瑜伽运动方案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运动能力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行急诊直接PCI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7)和干预组(n=38)。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危险因素的控制、药物治疗及常规的运动宣教;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瑜伽运动方案。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采用6 min步行试验(6MWT)、SAS、SDS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介入治疗6个月内,对照组11例患者发生心绞痛,干预组3例患者发生心绞痛,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3、6个月两组患者6MWT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3、6个月两组患者SA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出院后1、3、6个月两组患者SDS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瑜伽运动方案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的运动能力,缓解其焦虑、抑郁的情绪。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148例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SAQ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可提高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