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前国内多采用免疫扩散法(ID)检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该法敏感度很低。我们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这一系统,取得较好效果。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待测血清:106份采自住院肝炎患者,其中63份 HBsAg阳性,标准HBeAg和抗-HBe:采自乙肝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经WHO药盒标化,阴性对照血清:采自正常人,经Abbott RIA药盒检查,高效价抗-HBe血清:采自献血员;HBsAg偶联Seeharose 4B柱:按文献1方法提纯的HBsAg,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三个抗原抗体在不同人群中的阳性率国内外均有报告。但至今国内在同一健康人群中同时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HBsAg、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和核心抗体(抗-HBc)的报告尚较少见。为探讨乙型肝炎三个抗原抗体在同一人群中的阳性率及其相互关系,并了解炊事员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携带和感染情况,我们于1981年7~8月进行了此项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1 乙型肝炎三种抗原、抗体系统检测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是威胁人类健康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现能分别测定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及抗-HBs、抗-HBe和抗-HBc抗体.  相似文献   

4.
袁平戈 《肝博士》2006,(2):22-23
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 后,HBV感染者血清中可检出HBV 标志物,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 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和乙型肝炎核  相似文献   

5.
1972年Magnius和Espmak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血清中发现了一新的抗原即e 抗原(HBeAg),并证明HBeAg、e 抗体(Anti—HBe)系统不存在于HBsAg 阴性血清中,随后有人证明HBeAg 持续存在标志着乙肝病人的予后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从国内目前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正常人群乙肝携带者为10~15%。由于传染面广,危害严重,因而国内外对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很快。目前已知乙型肝炎病毒有三大抗原、抗体系统,即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e 抗原(HBeAg)、e 抗体(抗-HBe)、核心抗原(HBcAg)、核心抗体(抗-HBc)。除核心抗原在血中不易测出外,其他五种均可在血清中测出,通称为“两对半”。我院自1985年开展“两对半”以来  相似文献   

7.
马华 《中外医疗》2008,27(35):143-143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五项检验结果 ,为乙肝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12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采用测定其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和核心抗体(抗-HBc)的含量.结果 HBsAg阳性率92.0%,抗-HBc阳性率为80.0%.其中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皆为阳性)49例,小三阳(HBsAg、抗-HBe、HBc-Ab皆为阳性)26例,抗-HBs、抗-HBe、抗-HBc三项阴性者14例,抗-HBs、抗-HBc二项阳性者4例,HBsAg、HBeAg二项阳性者4例.结论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普查乙肝五项指标,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乙肝“两对半”是指乙肝病毒的五种血清结构。通常包括: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和核心抗体(抗-HBc)。检测乙肝“两对半”是判断乙肝的重要依据。我们对来站献血者均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现将2007—2008年310例献血者乙肝“两对半”的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仅肝组织具有病变,而且还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贮存者,可以将感染传播给他人。据文献报告,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呈高水平的患者传染性较强。本文通过对10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血清HBsAg、HBeAg、抗-HBe和HBV-DNA,并分  相似文献   

10.
大学新生入学体检乙肝五项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生乙肝携带及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方法用ELISA法同时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和核心抗体(抗-HBc)五项指标.结果HBsAg阳性检出率为3.2%,抗-HBs检出率为63.4%,HBeAg检出率为1.4%,抗-HBe检出率为11.1%,抗-HBc检出率为12.9%.男生HBsAg阳性率高于女生(4.1% vs 2.4%,P<0.05).结论约有1/3的学生没有乙肝保护性抗体,应及时对他们实施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对入学新生进行乙肝五项的检测,了解其HBV感染与免疫状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同时检测HBeAg与抗-HBe的ELISA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BeAg与抗-HBe的检测,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病者的转归预测,以及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传染性的估计,目前认为均有帮助。HBeAg阳性的HBsAg携带者的传染性强,当HBeAg阳性转变为抗-HBe阳性之后,传染性降低,并预示着HBsAg趋向于清除。琼脂免疫扩散法检测e系统是敏感度不高的第一代技术,不能准确反映血清中的e系统情况。RIA或ELISA技术,能对约90%的HBsAg阳性血清,鉴定属于HBeAg阳性或抗-HBe阳性。理想的RIA法,需要使用Bolton等~(125)I试剂标  相似文献   

12.
张卫华 《中原医刊》2006,33(23):40-41
目的探讨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e系统和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对抗病毒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3月~2005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182例既往未抗病毒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的临床资料。结果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或e抗体(抗-HBe)阳性及两者均阴性分别为85.7%、71.4%和46.4%。结论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与HBeAg或抗-HBe阳性与否无关,抗病毒治疗一定要重视检测HBV-DNA。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两对半”酶标法带现象的产生及其克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现象在ELISA检测中的问题已引起国人的关注,而且研究者甚多,其机制尚未清楚,但在免疫学中则常发生和存在。研究资料表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抗原抗体比例不适合,而产生的抑制反应现象(抑制带),为什么在同一份血清标本中HBsAg阴性而HBeAg阳性,可能是带现象呢?因为HBeAg多与HBsAg同时存在,滴度基本平行,HBeAg一般在HBsAg出现后出现,HBsAg消失前消失,所以通常情况下,HBeAg只在HBsAg阳性血清中存在,抗-HBe在HBsAg携带者血清中存在,抗-HBe在低滴度HBsAg标本中存在,故而临床检测结果出现HBeAg阳性,而HBsAg阴性;抗-HBe阳性而HBsAg阴性;抗-HBc阳性而HBsAg阴性者则应考虑为“带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解章贡区自然人群HBV感染状况,探讨流行规律.方法:章贡区卫生防疫站于2004年3月对章贡区所辖的10个镇、街办,分6个年龄段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 708名调查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V感染基本指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与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与抗体(抗-HBe);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五项血清指标(简称二对半).结果:总感染率48.13%,HBsAg流行率为13.82%,抗-HBs流行率为48.59%,HBeAg流行率为4.57%,抗-HBe流行率为15.4%,抗-HBc流行率为46.84%.结论:HBsAg、HBeAg、抗-HBe、抗-HBc流行率均是农村高于城市(P<0.01),抗-HBs流行率城市高于农村,乙肝接种史与HBsAg、HBeAg、抗-HBe、抗-HBc等流行指标呈负相关,与抗-HBs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鞍山地区HBV DNA荧光定量PCR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的相关性。方法用深圳匹基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结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三项均阳性,患者血清标本中检出HBV DNA阳性率高达98.4%;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三项均阳性,患者血清标本中检出HBV DNA阳性率达63.1%。结论HBV 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在临床上对乙型肝炎基因诊断,特别是进行抗病毒治疗和治疗监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无症状携带者在人群中分布甚广,其在传播乙型肝炎上有重要意义。自从1972年 Magnius和Espmark等发现在HBsAg阳性血清中存在e抗原抗体系统以后,学者们相继研究并提出e抗原抗体系统的存在与传染性及病人预后等一系列相关问题。我们对394名无症状HBsAg携带者以及132名HBsAg阴性者和41名抗-HBs阳性者作e抗原抗体系统的初步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血清①受检者血清:HBsAg阳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世界性健康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乙型肝炎病毒主要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血清中除HBcAg不易检出外,其他五项均可在血清中检测出来.  相似文献   

18.
陈惜贞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3):612-6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的表现模式。方法共957份乙肝患者血清标本,均以Abbott多功能全自动酶免疫快速分析仪进行检测。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DNA。为表述方便,设定血清病毒学标记检测项目第1~5项的排列顺序为①乙肝表面抗原(HBsAg);②乙肝表面抗体(抗-HBs);③乙肝e抗原(HBeAg);④乙肝e抗体(抗-HBe);⑤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并以出现阳性项目的序号为该模式的代码。结果本组血清病毒学标志物模式可分为感染期模式组和恢复期模式组,2组共16种模式。感染期模式组以“145”和“135”模式为主,占全部病例的47%。恢复期模式组以“245”和“25”模式为主,占全部病例的35.6%。随访结果表明,模式改变大致可分为5种类型。结论本组HBV血清免疫学标记的模式较为复杂,除了检验误差外,产生少见模式的主要原因有低滴度抗-HBc,低滴度抗-HBs等。推测HBV血清免疫标志物模式转换的顺序依次为e系统的转换、s系统的转换、抗-HBe消失或抗-HBe和抗-HBs消失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新生乙肝携带及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方法:用ELISA法同时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和核心抗体(抗-HBc)五项指标。结果:HBsAg阳性检出率为3.2%,抗-HBs检出率为63.4%,HBeAg检出率为1.4%,抗-HBe检出率为11.1%,抗-HBc检出率为12.9%。男生HBsAg阳性率高于女生(4.1%vs 2.4%,P〈0.05)。结论:约有1/3的学生没有乙肝保护性抗体,应及时对他们实施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对入学新生进行乙肝五项的检测,了解其HBV感染与免疫状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两对半”是指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及核心抗体(抗—HBc)的检测。 1.HBsAg:阳性提示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HBsAg虽为阴性而其它HBV指标即使仅有一项为阳性,仍说明已感染HBV。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壳, 仅此一项阳性并无传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