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型糖尿病中医不同证型患者脂代谢指标差异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型糖尿病存在一系列代谢紊乱 ,包括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高血糖、脂质异常等 ,它们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防治均密切相关。 2型糖尿病代谢紊乱的状况和程度在不同中医证型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与其证型是否有内在联系 ,临床辨证论治是否要加以考虑 ,国内已有部分研究报道 [1~ 3]。本文主要比较 2型糖尿病中医不同证型患者脂代谢指标的差异。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按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有糖尿病的症状 ,任何时间的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 11.1mmol/L ;2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 7.0mmol/…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性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我科采用银杏叶制剂治疗糖尿病性颅神经病变31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31例患者中 ,男 14例 ,女 17例 ;年龄最小 4 5岁 ,最大 67岁 ;病程最长 8年 ,最短 3年 ;动眼神经麻痹 14例 ,动眼、外展神经麻痹 6例 ,外展神经麻痹4例 ,面神经麻痹 7例。2 诊断标准糖尿病诊断采用WHO( 1985年 )诊断标准 ,颅神经病变的诊断参照文献[1] 。诊断依据为 :①有糖尿病史 ;②突然出现眼外肌麻痹 :复视 ,眼睑下垂 ,同侧眼球或前额疼痛 ,眼球内收、外展、上视、下视受限或眼球固定 ;周围性面…  相似文献   

3.
中药辨证论治并鳝鱼血外敷治疗面神经炎68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2000年1月—2002年2月 ,笔者运用中药辨证论治并鳝鱼血外敷治疗面神经炎68例 ,临床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门诊或住院病人 ,68例中男47例 ,女21例 ,年龄18~59岁 ,首次发病52例 ,复发16例 ;单纯面瘫45例 ,合并外耳疱疹、听力减退23例 ;其中合并糖尿病21例 ,高血压13例 ;有酗酒史16例 ,有外伤史5例。2诊断依据及疗效判定2.1诊断依据 :1)急性发病 ,多有受凉、吹风或上感史 ;2)查体 :单侧周围性面瘫、或外耳道疱疹、茎突压痛或有听力减退 ;3)脑CT除外颅内病变。2.2疗效判定 :1)面瘫症状减轻 ,能闭目、鼓腮、口角不流口…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葛芪降糖方药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肾虚毒滞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且证属肾虚毒滞型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葛芪降糖方药联合甲钴胺)、西药组(甲钴胺),每组30例,8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密西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评分变化情况,并检测肌电图的变化。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较对照组更能明显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密西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评分,临床总有效率优于西药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芪降糖方药联合甲钴胺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肾虚毒滞中医证候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密西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评分及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2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气阴亏虚型、肾阴亏虚型、阴阳两虚型、津伤燥热型、瘀血阻滞型共五组,每组40例;比较五组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MCV和AMP的变化。结果:中医辨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各证型患者的MCV及AMP均有改变,并且瘀血阻滞型患者神经损害最严重。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可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芮菁 《中药材》2004,27(4):299-302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药在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方面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主要介绍了中药在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学、糖尿病肾脏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心肌病变等方面的概况,并对中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作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桂枝加芍药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法用桂枝加芍药汤加减治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2例,并与依帕司他组对照观察患者神经病症状、体征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方法均能改善患者周围神经病的症状、体征以及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但桂枝加芍药汤加减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桂枝加芍药汤加减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肢体麻木、刺痛、乏力等临床症状,改善其神经传导,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糖尿病诊断标准依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辨证分型标准依据卫生部发布的《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9.
周静  高晟  吴深涛 《天津中医药》2015,32(9):526-529
[目的]揭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不同证型患者量表积分的差异,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该病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方法]将202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气阴两虚兼血瘀、气阴两虚兼湿热、阴阳两虚组,进行量表评测,研究不同证型之间的差异性。[结果]气阴两虚兼血瘀组、气阴两虚兼湿热组与阴阳两虚组糖尿病控制状况评价量表评分、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评分依次减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阴阳两虚型患者糖尿病控制状况及生存质量最差,气阴两虚兼湿热型患者较好,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最好。研究显示了糖尿病周围血管病不同证型之间的发病规律、疾病控制状况及生存质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该病患者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3):174-177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皮肤针扣刺+背部走罐"的中医综合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皮肤针扣刺+背部走罐"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硫辛酸+口服甲钴胺"治疗。以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iton Velocity, NCV)、密歇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评分(Michigan Diabetic Neuropathy Score, MDNS)、中医症状评分为观察指标,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MDNS评分及中医症候评分明显改善;治疗后治疗组在麻木、疼痛、发凉、感觉减退四个方面明显改善;对照组在麻木、感觉减退两个方面明显改善,治疗后治疗组NCV、MDNS及中医症候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结论:中医综合干预能够有效改善DSPN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麻木、发凉、疼痛等中医症候,该方法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发病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可高达60%~90%,乃至100%。可呈对称性复发性神经病,单神经病或复发性单神经病,可累及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多以感觉性症状为主。现从中医和西医两个方面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从而使中西医关于骨坏死病因病机的相关理论知识更加条理与完备。  相似文献   

12.
笔者临床上用加味六味地黄汤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尿路感染取得显著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糖尿病诊断标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公布的诊断标准[1],即空腹血糖(FBG)≥7.0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慢性泌尿系感染诊断标准参考第2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讨论通过的标准[2]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即:①尿路感染病史在1年以上及(或)多次发作,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或尿道烧灼感等症状中1项或多项,或仅有排尿不畅,也可伴有小腹胀痛,腰酸乏力等症状;②中段尿细菌培养,菌落数≥105/m l;③清洁离心中段尿沉渣检查,白细胞>10/…  相似文献   

13.
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仇丽伟 《河北中医》2002,24(12):909-90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 ,临床多见。 1 998~ 2 0 0 1年 ,笔者用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5 2例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2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 ,男 2 4例 ,女 2 8例 ;年龄最大 75岁 ,最小 2 1岁 ,平均 5 6岁 ;病程最长 30年 ,最短 2年 ,平均 7年 ;双下肢发病 1 0例 ,单侧下肢发病 42例。1 2 诊断标准 符合 1 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符合以下标准 :有糖尿病史 ;有手足麻木、疼痛、感觉障碍等症状 ,查体可有腱反…  相似文献   

14.
血栓心脉宁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多发性末梢神经病 ,为糖尿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许多患者。据不完全统计 ,在长期糖尿病患者中 ,90 %以上患者有此并发症。因此 ,研究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非常必要的。目前 ,西药对此无较好疗效 ,而中药则有其独到作用。我们在临床中通过长期观察 ,发现血栓心脉宁胶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理想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按 WHO标准确诊为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为有糖尿病病史并伴有不同程度下述症状或体征 :上下肢体感觉麻木 ,…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三大并发症之一 ,发病率高 ,其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主要涉及代谢紊乱及血管病变两方面 ,目前中西医治疗无良法。本院自开设糖尿病专科以来 ,经过临床探索 ,自拟糖络宁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 56例 ,均为 2型糖尿病并发双下肢神经病变。其中男 36例 ,女 2 0例 ;年龄 50~ 70岁 ,平均年龄 63.5岁 ;病程 5~ 30年 ,平均 17.5年。病情程度 :轻度 (空腹血糖 <10 mmol/ L) 10例 ,中度 (空腹血糖 10~15mmol/ L) 40例 ,重度 (空腹血糖 >15mmol/ L) 6例。2 诊断标准按 WHO诊断标准 ,符…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病程中最常见、发病率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笔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临床疗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穴位注射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林  张琳  张建德 《中医杂志》2011,52(5):420-42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隐匿,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我们采用穴位注射配合药物治疗本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根据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诊断标准》。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包括:1肢体感觉神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DM)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并发的周围神经病变是影响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中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中西医诊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1 发病机制 1.1 中医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 DPN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其发病机理认为是几个方面共同作用。(1)阴虚燥热:阴虚燥热,耗气灼津,津血同源,津亏  相似文献   

19.
自拟降糖通络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降糖通络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5例DPN患者分成治疗组33例(糖尿病基础治疗+降糖通络方)和对照组(糖尿病基础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之前前后的临床疗效、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治疗组空腹血糖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NCV和SNCV均有明显上升,其中治疗组MNCV上升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糖通络方可以降低血糖、改善DPN的临床症状,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药及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辉  席霞 《新疆中医药》2006,24(1):27-2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病率高,痛苦大,致残率高,常规治疗效果差,早期如不很好控制,病情加重很难逆转。我们从2000~2004年,采用中药及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盗料1·1诊断标准3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门诊及住院病人,全部按照WHO标准诊断为糖尿病,并有不同程度感觉、疼痛、运动障碍,均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1]。中医证候标准:主证为下肢或(和)上肢远端麻木疼痛;兼证:或如针刺,感觉不灵。临床分为2个证型:痰瘀互结型、阴虚内热型。1·2一般资料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