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兰-巴雷综合征40例患者的神经肌电图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神经系统由体液和细胞共同介导的单相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范围广泛而弥散,主要侵犯脊神经根、脊神经和颅神经,有时也累及脊膜、脊髓及脑部。神经电生理检查为其重要的诊断手段。本文报告我院自2003年7~12月就诊住院的40例GB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发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6例复发性GBS患者分别在复发急性期、初发急性期、缓解期(急性发作治疗后半年或以上)进行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等神经电生理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GBS患者复发期神经电生理异常率稍高于初发期,但二者除在感觉传导速度比较有差异外(P〈0.05),其余无统计学差异;而复发期、初发期与缓解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复发性GBS患者复发朗神经电生理符合经典GBS特点,缓解期基本正常;但每次发作并非原有疾病简单的重复发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30例GBS患者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肌电图(MMG)及F波检测,共检测运动神经180条,感觉神经180条,肌肉60块,F波40条神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被检测的180条运动和感觉神经中,MCV、SCV减慢分别为70.0%和51.6%,潜伏期(Lat)延长分别为49.4%和44.4%,波幅(Amp)下降或引不出波形分别为58.3%、13.9%和14.4%、27.8%。EMG提示神经源性损害。F波潜伏期(Lat)延长为47.5%,出现率下降为57.5%,未引出波形为15.0%。结论:GBS为广泛的周围神经损害,存在以脱髓鞘为主伴有轴索变性的电生理改变。神经电生理检测对GBS的诊断是极为重要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脑脊液免疫球蛋白(CSF-Ig)与临床三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对32例GBS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和CSF-Ig检测。结果:神经电生理检查发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F波异常率均大于体感诱发电位(SEP)、肌电图(EMG)和脑电图(EEG)的异常率,临床各型GBS之间以上结果的异常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CSF-Ig检测结果在临床各型GBS之间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1)。CSF-Ig明显升高时,MCV明显减慢,伴有波幅的明显降低。结论:神经电生理和CSF-Ig异常程度对了解周围神经髓鞘脱失程度和判断本病的预后有重要的价值,且CSF-Ig和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作为诊断本病及观察疗效的参考指标,神经电生理检查还可以作为神经康复的动态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电生理改变特点。方法:对32例GBS患者进行肌电图(EMG)、神经电图及F波检测。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末端潜伏期(Lat)和波幅(Amp);测定F波最短潜伏期、出现率。结果:肢体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占53.7%,MCV减慢占68.7%。F波异常占91.8%,SCV减慢占64.4%,EMG提示神经源性改变占71.9%。结论:GBS为广泛的周围神经损害,神经肌电图电生理检测在GBS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吉兰一巴雷综合征的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云南大理地区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63例GB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神经电生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及电生理表现分为经典GBS型,即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病(AIDP)和其他亚型。结果:云南大理地区GBS患者以中青年居多,前驱感染以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史最常见,临床首发症状以四肢对称性无力最常见。通过对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的分析总结,最终诊断经典型GBS(AIDP)16例(25.4%),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AMAN)15例(23.8%),急性运动感觉轴索性神经病(AMSAN)22例(34.9%),Miller-Fisher综合征(MFS)5例(7.9%),急性感觉神经病(ASN)2例(3.2%),Bickerstaff脑干脑炎(BBE)合并GBS 2例(3.2%),颈-咽-臂型1例(1.6%)。电生理以复合肌肉动作电位降低、F波及H反射异常为主要表现。结论:云南大理地区GBS以AMSAN、AIDP、AMAN为主要类型,其临床及电生理表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神经电生理检测对于早期诊断GBS及分型、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早期(1~7d)的电生理改变特点,探讨其对GB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69例GBS患者的电生理检测结果与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发病7d之内和大于7d的神经电生理变化特点。结果: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的异常率为55%,发病7d内为45%,发病7d后为55%;F波异常率为77%,发病7d内为52%,发病7d后为48%,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率为52%,发病7d内及7d后均为50%;运动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降低异常率为64%,发病7d内为52%,发病7d后为48%;上肢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异常同时伴有腓肠神经SNAP正常者占39%,发病7d内占44%,发病7d后为56%。结论:GBS患者早期(7d之内)即可出现神经传导速度、F波、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的改变,以F波更为明显,因此神经电生理检查在GBS中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梅-罗(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MRS)的临床、病理及电生理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6例MRS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按MRS的诊断标准,6例中4例为完全型。全部患者均有唇、面部水肿;5例出现周围性面瘫;4例有皱襞舌表现。其中2例家族史阳性。2例患者的病理活检结果支持MRS诊断。神经电生理检查提示:面神经运动传导复合肌动作电位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或引不出波形;面神经支配的肌肉针电极肌电图无运动单位电位,或募集相呈单纯相、峰值减低。结论:MRS的主要临床特征为唇、面部水肿,周围性面瘫及皱襞舌。病程长、反复发作者多预后不佳。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判断该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脱出患者EMG、NCV、SEP联合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腰椎赣肋痈出患者神经根损害的神经电生理表现。方法:对451例临床确诊的腰椎间盘脱出患者的针电极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NCV)、体感诱发电位(SEP)进行分析。结果:EMG异常298例(66.1%),均进行手术治疗,胫神经H反射异常165例(36.6%);NCV异常16例(3.5%),提示同时伴有周围神经病;SEP异常372例(82.6%),以P40潜伏期延长为特点,而3例合并脊髓压迫的患者主要为波幅降低或未引出,结论:EMG、NCV、SEP三项联合检测,不仅可以提高腰椎间盘脱出患者神经根损害电生理检测异常率,还可以对神经根损害程度,范围以及对周围神经,脊髓损害等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神经电生理检查是诊断腰骶神经根病的重要方面,由于腰骶神经根位于椎管内,无法以一般神经传导速度研究达到目的,腰骶神经根病的神经电生理诊断须采用一些特殊技术。本文对腰骶神经根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诊断技术进展简述如下。1运动诱发电位11脊神经根刺激脊神经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检查在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腕管综合征中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临床上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腕管综合征的病例142例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结果:56例临床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例的肌电图中24例(43%)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10例(18%)符合腕管综合征。86例临床诊为腕管综合征的患者,其中,42例(49%)符合腕管综合征,10例(12%)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两组共有15例(11%)符合神经根性颈椎病合并腕管综合征。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原性损害主要在C6,C7水平。腕管综合征主要表现正中神经受损,其神经原性损害主要在C8水平(拇短展肌)。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测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腕管综合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神经电生理分型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并研究与GBS神经电生理分型有关的临床预测因素。方法:收集99例经临床确诊的GBS患者,将其分为三型:脱髓鞘型、轴索损害型和难以分型,应用Logistic模型分析GBS神经电生理分型相关的临床预测因素。结果:轴索损害型50例,占51%;脱髓鞘型患者39例,占39%;无法分型10例,占10%。多因素分析显示:神经电生理分型为轴索型的,有上呼吸道前驱感染史者是没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者的4.7倍,高峰期肢体肌力≤3级者是高峰期肢体肌力&gt;3级者的6.2倍。结论:患者前驱感染史、球麻痹症状及呼吸肌麻痹等可能是区别GBS神经电生理不同亚型的相关临床特征。轴索损害型高峰期功能障碍较脱髓鞘型更重,而且是应该及早作好机械通气准备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多灶运动神经病(multifocal motor neuropathy,MMN)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13例MMN患者进行神经传导和常规肌电图(EMG)检查,采用微移(inching)技术判定是否有运动神经传导阻滞(CB)。结果:全部患者均隐袭起病,进展缓慢,临床上以单肢无力为首发症状,随病情发展,受累部位增加。常规神经传导检查可见所有明显萎缩肌肉的复合肌动作电位(CMAP)波幅下降;13例患者神经受累区域以下所支配肌肉EMG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神经原性损害。采用微移技术共测定出CB25处和拟诊CB6处。在3条临床及EMG测定均正常的神经发现5处CB,其余26处CB或拟诊CB均发生于轻度至中度无力的肌肉所对应的20条神经。结论:MMN是一种以远端神经受累为主的不对称性周围神经病,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诊断和鉴别诊断MMN起重要作用,CB是MMN的主要神经电生理表现。  相似文献   

14.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脱髓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肌电图检查对GBS的诊断、分型及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价值。临床上,GBS患者能坚持多次随访肌电图不多见。笔者有幸遇到1例,坚持2年随访,肌电图检查6次,观察到肌电图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不一致,今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25例GBS患者进行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F波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测,共检测126条运动神经、89条感觉神经及57块肌肉,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上、下肢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占53.2%,MCV减慢占70.6%,F波异常占92.0%,SCV减慢占64.0%,EMG提示神经源性改变占68.4%。结论:GBS为广泛的周围神经损害,存在以脱髓鞘为主伴有轴索变性的神经电生理改变。神经电生理检测对GBS的诊断是极为重要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6.
周围神经肿瘤临床上罕见,完整的病史、体检及诊断性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与电生理检查等对其诊断非常有用。股神经肉瘤的神经电生理表现鲜有报道。我们对一例股神经肉瘤的患者行神经电生理诊断及术中肌电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胡建秀  赵晓琼  黄慧 《医学信息》2006,19(2):349-350
肘管综合征(CTS)是临床上常见的尺神经嵌压类疾病之一,在上肢神经压迫综合征中,CTS发病率仅次于最常见的腕管综合征。CTS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前臂及手部疼痛、小指及无名指尺侧半感觉障碍以及手部小肌肉萎缩、无力等,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明确尺神经病变部位。我们共收集150例CT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电生理检测数据,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间后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0年2月临床疑诊骨间后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的资料,结合神经电生理检查确诊共23例,分析其临床和神经电生理诊断特点。结果:所有患者虽然临床发病过程、病情轻重有所不同,但23例肌电图都有异常:重点检查食指固有伸肌、伸指总肌及尺侧伸腕肌基本均有自发电位出现。18例(78%)运动传导反应异常;运动传导远端潜伏期、波幅、传导速度异常分别是16例(70%)、17例(74%)和12例(52%);桡神经浅支感觉传导正常。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是诊断骨间后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对临床体征不明确、定位困难者,早期肌电图检查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ultifocal motorneuropathy,MMN)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主要累及运动纤维的多灶性运动神经病。该病的主要临床特点为非对称性的、缓慢进展的、以上肢为著的肢体无力;神经电生理表现为持续性阶段性运动神经传导阻滞(CB),部分患者抗神经节苷脂抗体(GM1)滴度升高,对免疫球蛋白等治疗有效。现报告1例MMN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病毒感染诱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电生理表现为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现将我院1996年和1997年两年本院曾作过肌电图的14例分析如下。1病例资料临床资料:14例患者均是经过临床检查,神经电生理测定及脑脊液检查后确诊,符合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