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李国田 《医学信息》2008,21(8):1444-1444
上消化道出血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发生率明显上升,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1983年~2004年242例乙脑住院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62例,其中死亡25例(40.3%),提示上消化道出血是乙脑患者病情危重的标志,预后不良,甚至成为乙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为进一步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乙型脑炎100例脑电图观察姬秀英,李江斌,徐晓峰,党济鹏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疾病。本文对100例乙脑的脑电图(EEG)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资料及方法本组100例病例系我院传染病区83年7月~93年...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健康人群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中和抗体水平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信阳市和洛阳市选择<1岁、1~2岁、3~4岁、5~6岁、7~14岁、15~19岁、20 ~59岁、≥60岁8个年龄组健康人群,分别于2010年5月和11月两次采集血液标本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用微量细胞中和试验检测乙脑病毒中和抗体.结果 两市共调查519人,两次共采集和检测有效血液标本1008份,其中男性乙脑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为59.52%,女性为67.39%,男女中和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41,P>0.05).5月,两市中和抗体阳性率为58.66%,11月为61.20%,乙脑流行前后中和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68,P>0.05).信阳市0~14岁中和抗体阳性率为55.19%,洛阳市为45.03%,两市0~14岁中和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3,P>0.05);信阳市≥15岁中和抗体阳性率为97.78%,洛阳市为48.94%,两市≥15岁中和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42,P<0.05).两市有乙脑免疫史者中和抗体阳性率为56.85%,无乙脑免疫史者为38.35%,有无免疫史者中和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8,P <0.05).结论 信阳市和洛阳市≥15岁人群间、有无乙脑免疫史人群间乙脑病毒中和抗体均有显著性差异,建议信阳市和洛阳市加强0~14岁人群免疫接种,同时关注和探讨洛阳市≥15岁人群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4.
病毒唑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较大剂量病毒唑分次静脉滴注和超声雾化吸入的方法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30例,以同期收治未用病毒唑的26例作对照,系统观察结果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56例均为我院1994~1997年7~9月乙脑流行期间收治住院的乙脑患者。全部病例均有发热,...  相似文献   

5.
赵林  谭代林  黄顺和  唐伟 《医学信息》2008,21(9):1612-1613
目的 分析南充市2006年乙脑报告发病情况,探讨乙脑防治措施.方法 对2006年南充市乙脑病例资料用Excel和EpiDam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6年南充市共发生乙脑病例163例,死亡9例,病例主要分布在仪陇、南部、蓬安县,男女比例为1.43:1,最小年龄8个月,最大年龄17岁.以0~6岁为主,占87.12%.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151例,占92.64%.结论 南充市乙脑流行季节为7~9月,只有提高免疫接种率,才能减少乙脑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梅州市乙脑流行特征,为乙脑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ELISA检测方法对梅州市2003—2007年乙脑病例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2003—2007年梅州市五华等6县(市、区)共发生乙脑流行病例93例。流行高峰为6月份。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13岁,以6—10岁为多见。发病地区以五华县(64例)为主,占68.82%。临床表现以高热、嗜睡、昏迷、抽搐和锥体受损为主,易诊断为“病毒脑”。乙脑特异性抗体IgM检出率为48.33%。结论梅州市乙脑流行高峰为6月份,流行季节、流行地区发生“病毒脑”时应作乙脑IgM抗体检测鉴别。对≤10周岁的儿童应急接种乙脑灭活疫苗是控制乙脑流行的有效措施,10-15d可达到效果。  相似文献   

7.
200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2005年我国贵州、四川和湖北省三个监测点的乙脑流行情况。方法收集三个监测点的乙脑流行状况、媒介蚊虫、宿主带毒水平。结果2005年我国贵州、四川和湖北3个省的乙脑报告病例数占全国总数的40.7%,其中贵州和四川省的病例数居全国前2位,发病率均超过1/10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报道病例中0~10岁儿童占报告病例90%以上;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乙脑病例主要集中于6-9月,而7~8月发病数最多;蚊虫密度调查显示库蚊和三带喙库蚊为主要蚊种。结论三省监测点与全国乙脑流行规律相同。贵州和四川省乙脑病例居全国前2位。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云南景洪市蚊虫季节消长特点及其与乙型脑炎流行的关系,为该疾病防控提供有效依据,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本研究在云南景洪市普文镇畜圈和人房每月采用诱蚊灯方法通宵捕蚊,对采获的蚊虫使用白纹伊蚊C6/36细胞培养法分离乙脑病毒,并对分离到的病毒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收集2007~2008年景洪市乙脑疫情资料进行乙...  相似文献   

9.
用病毒唑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观察王合群,张合长,丁学礼,石贵福(河南驻马店地区医院,驻马店463000)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目前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为了探索病因治疗,我们在发病早期应用病毒唑治疗乙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病例选择选择1989~1...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测定和分析了从脑炎患者脑脊液标本分离的基因I型乙脑病毒(GZ56株)全基因组序列特征,以了解其致病性的分子基础。方法采用RT.PCR法和核酸序列测定法获得病毒基因组全序列,并利用DNASTAR、ClustalX version2.0.9及MEGAversion4.1等生物学软件分析该乙型脑炎病毒核苷酸序列、氨基酸序列及系统进化等。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从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标本分离的基因I型乙脑病毒(GZ56株)基因组全长为10965nt,编码3432个氨基酸。病毒全基因组分子进化分析显示GZ56株全基因组与国际上第一株从蚊虫分离的基因I型乙脑病毒(M-28株)处于同一进化分支。GZ56株与其他基因I型乙脑病毒核昔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2%~98.6%和98.2%~99.7%。病毒E基因与乙脑病毒灭活疫苗株P3相比存在11个氨基酸差异位点,而与乙脑病毒减毒活疫苗株SA14-14-2相比,在E蛋白上存在14个氨基酸差异位点。结论本研究提示,从病毒性脑炎患者标本分离的基因I型乙脑病毒全基因组未见明显变化,从基因组水平可以推测该病毒可以被现行的乙脑疫苗所保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泉州市1963-2009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乙脑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泉州市1963-2009年乙脑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自2005年起山区县发病率高于沿海县;1990-2009年发病高峰季节前移1个月;2005-2009年10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比往年下降50%;调查的乙脑病例中无免疫史的占50%。结论泉州市乙脑发病率从60年代的34.93/10万下降至目前的0.08/10万,表明乙脑预防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继续提高乙脑疫苗的接种率,开展乙脑病例监测,在流动人口聚集地、边远山区、免疫规划薄弱的乡镇进行重点控制是有效预防乙脑的发生和流行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乙型脑炎病人标本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乙型脑炎(乙脑)病人标本方法的建立和评估。方法 建立RT-PCR法,了解该方法用于乙脑病毒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并用于临床疑似乙脑病人血清及脑脊液(CSF)标本的检测,并与反向被动血凝抑制实验(RPHI)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用该RT-PCR法检测高顺生株(高株)敏感性可达64PFU。共检测临床疑似乙脑病人标本38份,对CSF中乙型脑炎病毒(JEV)  相似文献   

13.
流行性乙型脑炎 (简称乙脑 )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 ,多发于儿童。近年来成人发病呈上升趋势 ,至今仍无特效疗法。 5年来我院应用 β 七皂甙钠治疗乙脑病人5 0例 ,发现该药对减轻乙脑病人脑水肿、改善脑功能 ,促进病人康复有良好效果。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人来自我院1992年 7月~ 1997年 9月收治的病例 ,共 10 0例 ,其中男 6 3例 ,女 37例 ,年龄1 5~ 2 6岁 ,平均 6 6岁。诊断与分型按彭文伟主编《传染病学》1989版。入院前均做血 ,脑脊液常规检查 ,入院后均做乙脑特异性IgM抗体检查 ,阳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取得成功,使病死率明显下降,后遗症减少。我们自1990年起共观察了16例乙脑病人的甲襞微循环改变,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本组16例均系1990年至1994年9月收住院的乙脑病人。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15~59岁,平均30.4岁。其中普通型9例,重型4例,极重型3例。死亡3例(占18.75%)。  相似文献   

15.
广西流行性乙型脑炎50年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广西乙脑流行趋势和特征,掌握其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回顾性统计广西全区1960-2010年乙脑疫情资料。结果 1960-2010年全区共发生乙脑65384例,死亡11875例,年均发病率为3.38/10万,年均死亡率为0.61/10万,病死率为18.16%;发病流行以1960年代和1970年代为重,年均发病率分别为8.59/10万和9.24/10万,20世纪70年代以后广西开始持续推广使用乙脑疫苗,包括流行季节前突击接种和纳入免疫规划管理,1980-2000年代的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75/10万,1.34/10万,0.44/10万;全区所有县和市辖区都有病例发生,但病例主要集中于桂西北、桂南和桂东地区,这些地区为乙脑的高发区;发病主要集中于5-9月份;患者以0~14岁农村散居儿童为主。结论广西乙脑发病流行呈下降趋势,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发病主要集中在低年龄儿童;经过持续多年的乙脑疫苗突击接种和纳入免疫规划管理,广西乙脑防控已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6.
5′端帽状结构对多数病毒RNA的稳定性和感染性具有重要作用,而对另一些病毒的RNA则非必需〔1~3〕。乙脑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长约11kb,5′端有帽状结构,3′端无PolyA〔4,5〕。为了验证5′mGpppA对乙脑病毒RNA稳定性和感染性的作用,我们采用本室构建的乙脑病毒感染性克隆(乙脑病毒全长cDNA,克隆于T7启动子下游)体外转录出感染性RNA(即感染性转录体),对在转录反应中掺入与不掺入5′mGpppA所获得的RNA,在转染BHK细胞后的病变效应及免疫荧光强弱是否相同,确定5′…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24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做好乙脑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快速IgM抗体捕捉ELISA进行患者血清或脑脊液的乙脑抗体检测,结合临床表现予以诊断。对确诊病例利用Excel软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1-2010年共收集疑似乙脑患者血清/脑脊液标本626份,阳性224例,检出率为35.78%,脑脊液的阳性检出率略高于血清。男女比例为1.24:1,好发年龄为10岁以下及50岁以上,发病者多数在农村。发病时间7-10月,发病高峰集中在8月。结论开展乙脑病例监测,在高发地区及农村进行重点控制,加强宣传教育和增强灭蚊、防蚊意识,加强中老年人的乙脑疫苗免疫接种,是降低乙脑发病率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越南是西太平洋地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严重的主要国家之一,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疫苗的广泛应用,乙脑发病率明显下降。以下就越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状况和主要流行特点进行综述,为我国云南、广西省乙脑防治控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金银染色法检测了17例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确诊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外周血和脑脊液中的乙脑病毒抗原阳性细胞及表达白介素Ⅱ受体、人类白细胞二类抗原和γ-干扰素的单个核细胞。结果提示:(1)该法对乙脑病毒抗原阳性细胞的检测可望成为乙脑早期诊断的新技术;(2)乙脑病毒抗原阳性细胞及白介素Ⅱ受体阳性细胞可作为临床上判断病情和预后的指标;(3)γ干扰素阳性细胞在乙脑患者的脑组织病理损伤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乙型脑火患者外周血及脑脊液中某些单个核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金银染色法检测了17例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确诊的流行性乙型脑宰患者外周血和脑脊液中的乙脑病毒抗原阳性细胞及表达白介素Ⅱ受体,人类白细胞二类抗原和γ-干扰素的单个核细胞。结果提示:(1)该尘对乙脑病毒抗原阳性细胞的检测可望成为乙脑早期诊的新技术;(2)乙脑病毒抗原阳性细胞及白介素Ⅱ受体阳性细胞可作为上判断病情和预后的指标;(3)γ干扰素阳性细胞在乙脑患者的脑组织病理损伤过程中可能起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