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彩超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血管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5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分析颈部血管彩超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发现45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出现了颈动脉狭窄和闭塞,24例患者出现椎动脉狭窄或发育异常。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发现16例患者出现了颈动脉狭窄和闭塞,9例患者出现椎动脉狭窄或发育异常。结论颈部血管彩超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但对于其它颈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72例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7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观察两组的脉内中膜厚度增高变化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以及颈动脉狭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率为100.00%、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为72.22%、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41.67%,而对照组仅为13.89%、0.00%、15.28%,观察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发人群具有一定的帮助,有效帮助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很好地发挥其在早期预警、诊断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灰阶超声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5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疾病患者1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79例、实验组79例,实验组采取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方式,对照组进行灰阶超声检查,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检查效果。结果对照组良性病变为32.29%,恶性病变为66.46%,实验组良性病变为42.41%,恶性病变为57.59%,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低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中可采取弹性成像检查方式,检查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脑血管疾病患者,探讨其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深圳理邦经颅多普勒超声对5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行颞窗、枕窗、眶窗3个检查部位记录血流速度,脉动参数,分析频谱形态变化。结果 50例患者通过TCD检查发现20例短暂性脑血管缺血,1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0例缺血性脑卒中,8例血管性头痛。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采用的无创性检查手段可以及早发现颅内血管病变并及时为治疗提供客观的血流动力学依据,对早期干预减少发病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CT血管造影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行CT血管造影,将造影诊断结果与DSA检查或手术结果进行比较,计算其诊断正确率。结果在诊断正确率上,CT血管造影达到了95.00%,仅有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未诊断出来,其诊断正确率略低于DSA检查或手术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血管造影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中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能够有效诊断出患者症型,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用于评估脑血管狭窄患者的脑血管储备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意义。方法:选取48例脑血管狭窄患者,并根据患者病情分为单血管狭窄组(20例)和多血管狭窄组(28例),随机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检查脑血管储备功能。对比三组患者的脑血管储备功能及二氧化碳分压比较。结果:对照组与单血管狭窄患者患侧及多血管狭窄组患者病重侧的血管扩张储备分别为(3.77±1.78)%/mm Hg、(3.02±1.62)%/mm Hg、(2.47±1.33)%/mm Hg,对照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00、3.655,P=0.049、0.000);多血管狭窄患者病重侧的血管整体储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单血管狭窄患者患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61、2.268,P=0.000、0.014);对照组、单血管狭窄组、多血管狭窄组在平静呼吸、低碳酸血症以及高碳酸血症时的二氧化碳分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400、0.980、1.190,P均0.05)。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可方便、经济、有效的评估脑血管储备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超声诊断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9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49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均采取超声诊断,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血管病变46例;足背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33±0.21)mm,搏动指数(4.79±1.22),收缩期峰值流速(115.2±0.24)cm/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5.92%,与术后病理比较,P0.05。结论超声诊断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能够清晰显示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医院2015年2月—2017年11月诊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中抽取53例作研究组,同期选取5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两组受检者超声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的下肢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是86.79%,远高于对照组的3.77%(P0.05);研究组患者的内膜-中层厚度是(1.35±0.25)mm,大于对照组的(0.43±0.05)mm(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较高,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及相应病变血管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36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实验组,另择取同期3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静息超声心动图,以冠脉造影或CTA为金标准,对比观察诊断结果。结果实验组Tmsv-12-SD%、Tmsv-12-Dif%均高于对照组P0.05;55根病变血管超声心动图确诊病变血管37根。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较好的评价左心室节段性室壁异常情况,对冠心病定性及病变血管定位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探讨。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本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应用颈动脉超声诊断,研究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观察对比两组诊断效果的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和阳性预测;诊断血管狭窄的程度和条数;检测阳性患者的血清情况:其中包含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I(ApoA-I)、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载脂蛋白B(ApoB)。结果研究组准确性、灵敏性、阴性预测和阳性预测高于对照组,特异性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诊断血管闭塞或狭窄总例数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TC、LDL、ApoB和TG低于对照组,HDL以及ApoA-I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机头颈部CTA检查在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9月脑梗死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经64排128层螺旋CT机头颈部CTA检查,设定为观察组;并对脑梗死患者68例,经彩色超声检查,设定为对照组,均采用数字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比较两组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128层螺旋CT机头颈部CTA检查可有效判定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具有较高的诊断率,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甲状腺癌患者接受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甲状腺癌患者5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甲状腺瘤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其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甲状腺癌患者的二维超声显示,其钙化灶几率、低回声率、周边无晕环率以及彩超RI、Vmax数值均高于对照组甲状腺瘤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患者接受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较好对其疾病进行发现,为其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B超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眼眶血管性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眼眶血管性病变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B超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诊断。结果经超声检查后,出现淋巴管瘤20例(17.85%)、静脉曲张8例(7.14%)、海绵状血管瘤58例(51.78%)、静脉性血管瘤16例(14.28%)以及毛细血管瘤7例(6.25%),所有诊断结果均以手术病理间检查为诊断金标准。同时观察所有患者的血流特征呈多样性,存在明显内部回声。结论通过应用B超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诊断,可反映眼眶内血流情况,且该检查方式具有无创以及快速图像扫描等优势,为疾病的准确诊断和治疗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应用盆底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0例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分为实验组,将同期40例未生育女性分为对照组。在盆底超声检查后,对比两组尿道口内口漏斗形成率、相关监测指标与盆底超声表现。结果两组盆底超声均显像清晰,而且实验组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与膀胱颈移动度分别为(168.25±15.43)°、(76.29±5.37)°、(36.42±3.55)mm,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尿道口内口漏斗形成率为62.5%,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盆底超声诊断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能够准确探测患者的病变情况,可为临床治疗与诊断提高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缺血性脑血管动脉病溶栓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为缺血性脑血管动脉病溶栓介入治疗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就诊治疗的84例缺血性脑血管动脉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42例缺血性脑血管动脉病患者接受常用静脉溶栓药物治疗,观察组42例缺血性脑血管动脉病患者接受动脉溶栓介入治疗,对比两组缺血性脑血管动脉病患者随访2年情况(病情平稳状态、再度中风、神经功能损害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缺血性脑血管动脉病患者病情平稳状态良好(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64.28%),再度中风(4.76%)以及神经功能损害(0%)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1.42%、14.29%),P 0.05。结论动脉溶栓介入治疗提高了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利于患者大脑神经功能的改善,降低神经功能损害以及再度中风情况,需重视术前检查、合理应用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文选取2012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对照组,两组患者都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临床分析对比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斑块的检出情况和分型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血管检测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颈动脉超声对于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有较好的效果,我们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脑血管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通过开展超声检查,能够提高此类患者的诊断率,利于及早做好早期诊断和预防处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7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为观察组,以47例正常者为对照组,均采取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探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可见明显的影像图征象,对照组未出现脑部血管不清晰情况。总确诊率和定位诊断率各为95.74%和100.00%。梗死病灶血管呈不同程度病变,在血管正常、血管狭窄方面,梗死病灶20 mm者多于梗死病灶≥20 mm的患者,在血管闭阻方面,明显少于≥20 mm梗死病灶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探查脑血管疾病,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脑电图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32例,将其作为实验组,以此同时选择同期入院的健康新生儿32例,将其作为参照组,所有新生儿出院48 h后进行脑电图检查,最后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新生儿经脑电图检查后,实验组新生儿脑电图异常具有较高的比例,可达97.5%。与此同时,实验组新生儿中,轻度脑电图差异比例、中度脑电图差异比例和重度脑电图差异比例分别为58.8%、90.0%和100.0%。实验组实施预后措施,轻度脑电图差异比例、中度脑电图差异比例和重度脑电图差异比例分别为73.4%、100.0%和100.0%。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断应用脑电图可以对其病情程度进行监测,因此该方法可以作为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价值与临床意义,对早期准确诊断异位妊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5月这段时期经证实的88例异位妊娠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单一采用阴道超声检查,实验组采用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的方法进行检查,观察两组检出卵黄囊、宫内假孕囊、胎芽的成功率。结果实验组临床症状符合率为97.8%,而对照组临床症状符合率为81.8%,且实验组检查异位妊娠的声像图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能够及时、准确诊断异位妊娠,降低漏诊误诊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应用在脑血管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50例通过CT血管造影方式进行检查的疑似脑血管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CT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处理、分析、研究,全面评估并诊断,研究CT血管造影在脑血管诊断和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CT血管造影结果显示,43例血管性病变,7例无异常,脑血管病变检出率为86%。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1例可能患有脑动脉瘤疾病,通过检查未发现其他异常现象,剩余患者诊断相符。结论:CT血管造影在脑血管诊断和临床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