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切口局部浸润镇痛是将局麻药单次或者持续注入切口处,阻断切口附近神经末梢的疼痛信号传导,从而达到镇痛的目的。这种镇痛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手术,不仅可以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而且能通过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应用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文对局麻药切口局部浸润镇痛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三种麻醉法对会阴侧切口缝合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三种麻醉方式对会阴侧切伤口缝合的镇痛效果。方法采用左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阻滞组)、局部组织浸润麻醉(浸润组)、病人自控硬膜外麻醉实施无痛分娩后追加药物麻醉(加药组),共204例产妇进行缝合侧切伤口,观察镇痛效果及伤口水肿、甲级愈合例数。结果浸润组及加药组镇痛效果优于阻滞组(P<0.05);浸润组较其他两组伤口水肿有显著差异(P<0.05);三组会阴侧切口伤口甲级愈合无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需要根据个体的不同要求,选择合适的麻醉镇痛方式,已使用无痛分娩的以追加药较合适,未使用无痛分娩,以局部组织浸润麻醉较好。  相似文献   

3.
术后静脉镇痛用于外科手术后止痛虽较有历史,但由于其用药针对性欠佳;对全身影响较大;不良反应也多见等因素,因此在临床中仍然难以达到理想的良好效果[1-2]。尤其患者在咳嗽、翻身及其他体位变动时产生明显的疼痛等。为此,我们采用了术毕缝合时先在切口处喷洒适量的局麻药后再行常规的静脉镇痛法,经实践效果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切口局麻浸润对持续输注瑞芬太尼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青海红十字医院择期行肝脏肿瘤开腹切除术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关腹时对切口进行局麻浸润,对照组患者术后关腹时不做任何麻醉处理。记录两组患者术毕、术后30 min、60 min、90 min时的BCS及VAS评分,并记录舒芬太尼用量、追加镇痛例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B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h、1 d、2 d的舒芬太尼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追加镇痛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口局麻浸润对持续输注瑞芬太尼患者术后痛觉过敏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可提升患者的舒适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采用高容量局麻药(0.5mL/kg)行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用于小儿阑尾切除术后24h镇痛的效果。方法 30例行阑尾切除的患儿随机分为TAP组和切口浸润组。全麻后,TAP组在超声引导下用0.5mL/kg 0.25%的左旋布比卡因行TAP阻滞,切口浸润组用0.2mL/kg 0.25%的左旋布比卡因行切口浸润麻醉。术后记录第1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及按压次数,记录术后24h内的疼痛评分和并发症。结果 TAP组术后第1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明显长于切口浸润组(P<0.05),按压次数明显少于切口浸润组(P<0.05)。术后除第1、24h外,其余时间点TAP组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切口浸润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采用高容量局麻药行TAP阻滞能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阑尾切除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6.
斯康杜尼用于下颌前磨牙区局部浸润麻醉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治疗口腔疾病中采用无痛技术越来越被临床所重视.盐酸甲哌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斯康杜尼)是近年来逐步应用于口腔临床中的进口局麻药物.为了解和比较其局麻镇痛效果,作者对同一个体采用不同的麻醉药物浸润麻醉或阻滞麻醉拔除下颌前磨牙并进行对比,观察斯康杜尼在下颌前磨牙区局部浸润麻醉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腹部术后疼痛对小儿身心健康有不良影响:使患儿易烦躁、哭闹、腹压增加影响伤口愈合,甚至切口裂开;疼痛使患儿对医院及医护人员产生恐惧感而不愿配合诊治;同时患儿的痛苦表现对家长也是一种不良刺激,所以对小儿术后镇痛很有必要。但在临床工作中对小儿术后镇痛往往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手术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在高龄患者股骨骨折术后复合镇痛中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探索最适的镇痛浓度.方法 60例行股骨骨折内固定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n=20):低浓度组(L组,0.25%罗哌卡因)、中等浓度组(M组,0.5%罗哌卡因)、高浓度组(H组,0.75%罗哌卡因).测定三组患者术后2、4、8、24、48hVAS疼痛评分,术后2天PICA按压次数,术后第2日满意度情况,术后伤口愈合时间.结果 与L组相比,M、H组术后8、24、48h疼痛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天PCIA按压次数,M、H组显著低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日满意度,M、H组显著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M组相比,L、H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时间相对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5%中等浓度罗哌卡因手术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复合镇痛可为高龄股骨骨折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作用,并能缩短手术切口愈合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严素红  周丽英 《北方药学》2014,(10):154-155
目的:探讨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会阴两侧局麻会阴伤口的临床效果。方法:用方便采样的方法抽取经阴道分娩初产妇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8例,对照组54例,观察组在胎头拨露时给予会阴部两侧肌层注射2%利多卡因。对照组只在会阴侧切时一侧做局麻及神经阴滞麻醉。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会阴侧切率、产后24h的伤口疼痛情况及会阴伤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侧切率低于对照组(P<0.01),而产后24h切口疼痛及伤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经阴道分娩初产妇给予会阴部两侧肌层局麻有降低会阴侧切率、切口疼痛轻、切口愈合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其术后即刻疼痛强度通常为中等程度。尽管比开腹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程度低,但疼痛仍然明显存在。传统的阿片类镇痛剂增加了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近年来,临床已成功地采用多种方法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如腹膜内灌洗、切口部位局麻药浸润[1]。超声引导下腹横平面阻滞(TAP)在术后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局麻药在腹横肌筋膜平面内的沉积会在T7到L1的前腹壁产生感觉阻滞,从而降低疼痛[2]。许多临床研究都报告了TAP的有益作用[3]。本研究主要观察超声引导下TAP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为降低术后疼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在会阴切口缝合中局部追加浸润麻醉的镇痛效果。方法将经阴道分娩、需行会阴侧切的初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传统的左侧阴部神经阻滞麻+局部组织浸润麻的基础上,在缝合前在会阴切口局部浸润追加麻醉;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左侧阴部神经阻滞麻+局部组织浸润麻。观察两组产妇在会阴侧切缝合中的麻醉镇痛效果和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产妇在会阴切口缝合过程中的镇痛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两组产妇的会阴切口愈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会阴侧切缝合术中追加局部浸润麻的镇痛效果明显,操作简单方便,可以有效减轻产妇痛苦,并且对切口愈合无不良影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正>术后疼痛是一种急性伤害疼痛,通常在手术后或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刻发生,疼痛一般不超过3~7 d,48 h内最痛。因此,一般选择持续术后镇痛2 d,以减轻切口疼痛,良好的术后镇痛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地佐辛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阿片类药物,近几年才应用于临床麻醉与镇痛,目前主要应用于静脉镇痛,而硬膜外术后镇痛仍处于探索阶段。1硬膜外术后镇痛的相关理论硬膜外联合应用局麻药与阿片类药物有协同镇痛作用,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3.
吗啡硬膜外术后镇痛早已得到临床广泛肯定,但其副作用发生率较高.有研究认为,局麻药布比卡因与地塞米松配伍后,其术后镇痛的时间显著延长.我们观察地塞米松用于剖宫产病人术后硬膜外腔镇痛效果,以了解其有无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青岛医药卫生》2007,39(4):320-320
61.关于多模式镇痛的描述,下面哪项与之无关()A.采用多种药物,不同给药途径B.可以在获得镇痛效果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C.只有对阿片类药物耐受的患者采用多模式镇痛D.非阿片类镇痛药物在多模式镇痛中也有重要作用,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62.有关急诊室的急性疼痛处理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局部应用效果较好的局麻药可进行伤口浸润和神经阻滞B.通过吸入氧化亚氮和氧气50∶50混合气体镇痛,起效迅速、安全C.纯阿片激动剂是最佳选择,如吗啡和芬太尼,静脉给药更有效,也是急诊条件下最常使用的给药途径D.目前在急诊…  相似文献   

15.
局部麻醉药能够阻断神经冲动的发生与传递,可逆性地引起感觉缺失,从而产生麻醉效果。然而,以往局部麻醉药物作用时间较短,术后镇痛效果不佳,限制了局麻药物的应用。随着近年来医疗行业的飞速发展以及众多药物的不断出现,临床上多以局麻药物与辅助药物联合应用的方式,获得更为良好的镇痛效果的同时减少了药物的用量。多项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定作为一种高选择性的α_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以不同的方式与局麻药配伍应用后,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其起效时间、作用时效、作用效果等。本文主要就右美托咪定与局麻药物联合应用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局麻下开放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手术时间短、手术费用低,更符合局部解剖和生理,恢复更快.但局麻下手术牵拉、切割等操作刺激常使患者感到紧张焦虑和不同程度疼痛、不适,术中需要辅助一定量的镇静药和镇痛药.本文旨在比较按1:10等效的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局麻腹股沟疝修补患者施行切口镇痛,观察比较两者对呼吸与镇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伤口浸润麻醉和股神经阻滞(FNB)2种镇痛方法对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疼痛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2名患者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来进行随机化随机分为2组(伤口浸润麻醉组和FNB组),每组36人。FNB组接受连续的股神经阻滞治疗,伤口浸润麻醉组注射脂质体布比卡因。从VAS疼痛评分、转换成氢可酮当量的阿片总量、术后使用的阿片制剂的数量、术后2周膝关节活动度和初次下床活动时间等方面观测2种镇痛方法的疗效。结果:相比较而言FNB组需要更高的麻醉剂量(P<0.001)。在术后的首5 d内,相比较于伤口浸润麻醉组的平均视觉模拟疼痛分数(1.74),FNB组更高(2.01)。在不引起剧烈疼痛的情况下,伤口浸润麻醉组术后膝关节弯曲角度明显高于FNB组(P<0.05)。伤口浸润麻醉组患者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大于FNB组(P<0.05)。结论:在术后镇痛和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长效脂质体布比卡因浸润技术优于连续股神经阻滞治疗,并且麻醉用药更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腔内应用罗哌卡因浸润麻醉对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作用。方法应用安慰剂对照和双盲的研究方法,将9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术前以0.5%罗哌卡因逐层浸润各切口并喷洒腹腔。B组为手术结束时以0.5%罗哌卡因先喷洒腹腔再逐层浸润各切口。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记录术后1、3、6、24hVAS评分。3、6、24h腹腔内和切口疼痛VRS评分。结果A、B组术后6h内VAS低于对照组,A、B组间无显著差异。术后3h切口和腹腔疼痛VRS评分A、B组低于对照组,A、B组间无差异,术后6hA组腹腔内疼痛VRS评分显著低于B组及对照组。结论罗哌卡因切口浸润结合腹腔内喷洒可明显降低腹腔镜手术后早期VAS评分,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术前与术后给药对镇痛效果无明显影响,但术前腹腔内浸润在减轻腹腔内疼痛方面可能优于术后给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在胆囊床处局部喷洒和切口局部浸润的镇痛效果。方法将7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和对照组(S组),各35例。其中,R组在胆囊切除后在胆囊床处喷洒罗哌卡因,并在伤口处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S组以相同的方法给予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呕吐人数、VAS(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分等指标。结果 R组术后VAS评分1h(1.4±1.3),3h(1.8±1.1),6h(1.9±1.2)显著低于S组(3.8±1.2),(4.5±1.3),(5.1±1.1),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右肩放射痛1例,伤口疼痛5例,腹部疼痛3例,均少于S组11,25,12例,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局部镇痛效果显著,同时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开胸术后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间歇给药的局部镇痛技术。方法 关胸前于切口后端上、下肋间处通过硬膜外套管针 ,经皮穿刺直视下放置硬膜外导管于切口上、下两根肋骨角下方的肋间神经处 ,术后间断注射局麻药以阻滞支配切口区域的肋间神经。结果 在病人手术结束后全身麻醉消失并开始诉说疼痛时作最初的肋间神经阻滞 ,5 3例中 ,42例 (79.2 %)肋间神经阻滞效果明显 ,术后完全停止肌肉或静脉的镇痛药使用 ;11例不同程度的减少了肌注止痛药的用量或次数。结论 该项技术能长时间保留镇痛管并连续或重复注药 ,镇痛效果好 ,持续时间长 ,简单易行 ,无置管并发症及药物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