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立体心电向量图T环复极参数对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76例住院患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平面心电向量图、立体心电向量图采集T环最大向量振幅、R-T角、ST向量、T环长/宽、RT比值、ST向量仰角、ST向量水平角,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结果为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金标准"。结果 (1)立体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及平面向量图。立体心电向量图较心电图及平面心电向量图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立体心向量图测得T环复极参数中T环最大向量振幅(0.28±0.06)mV、R-T角(80.65±57.32)°、ST向量(0.07±0.04)mV、T环长/宽(0.89±0.18)、RT比值(3.08±1.04)、ST向量仰角(110.04±49.27)°、ST向量水平角(-94.24±62.17)°与平面向量各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为冠心病重要类型,心电图及平面心电向量图对心肌缺血诊断并敏感度及特异度不高,立体心电向量图复极指标检测对提高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临床意义,且3D-ECG中T环复极各参数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立体心电向量图心室复极的特点,测定心室复极参数,与平面心电向量图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33例正常人同时进行平面心电向量图、立体心电向量图检查,测定立体心电向量T环的最大向量、T环的方位、最大向量仰角、最大向量水平角、QRS-T夹角、ST向量值、ST向量仰角、ST向量水平角和平面心电向量图的额面、水平面、右侧面的T环最大向量、QRS-T夹角、ST向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T环最大向量振幅立体心电向量图与额面、水平面、右侧面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0.30±0.17)mV比(0.18±0.08)mV、(0.17±0.12)mV、(0.18±0.11)mV,(P〈0.05);②QRS-T夹角立体心电向量图与额面、水平面、右侧面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59.6±46)°比(4.1±38)°、(24.4±48)°、(-10.6±113)°,(P〈0.05);③ST向量振幅立体心电向量图与额面、水平面、右侧面相比差异都有显著性(0.08±0.06)mV比(0.06±0.51)mV、(0.05±0.52)mV、(0.06±0.62)mV,(P〈0.05)。结论立体心电向量图心室复极参数比平面心电向量图准确,没有信息损失且测量简便。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心电向量图T环异常对冠心病的诊断效率及意义。方法 8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以心电向量进行描记;选取同期8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予以定量分析其T环。结果心电向量图T环异常对于心肌缺血症状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而心电向量图多见于QRS-T角异常。较之对照组研究对象,实验组研究对象在各项指标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心电向量图T环异常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十分明显的敏感性,其使用价值较为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正常成人立体心电图心室复极参数范围。方法选择正常成年男女各50例采集立体心电图,并对QRS-T夹角、QRS-T比值、ST段和T环各主要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成年男女空间QRS-T夹角均值分别为(50.6°±33.1°)(95%可信区间为41.2°~60.1°)和(48.2°±28.7°)(95%可信区间为40.1°~56.3°),QRS-T比值均值分别为(3.12±1.51)(95%可信区间为2.69~3.55)和(3.71±2.61)(95%可信区间为2.96~4.45)。男女相比,ST时间[(88.9±24.7)ms比(108.5±13.2)ms,P0.05]、T环运行时间[(187.2±28.9)ms比(174.9±24.5)ms,P0.05]和离支时间[(118.3±33.2)比(102.6±33.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女性相比,男性T环运行时间和离支时间更长,ST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心电图与心向量图检查对诊断心肌缺血敏感性的对比,寻找对心肌缺血的诊断较为敏感的检查方法.方法 选择100例冠心病患者,分析其于同一心电工作站所做的心电图和心电向量资料,观察比较单做心电图与心电图加心电向量联合检查的阳性率.结果 心向量的T环改变比心电图的T波改变的阳性符合率高,心电图与心向量联合比单做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敏感性高.结论心电图与心向量联合检查相辅相成,提高临床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水平面QRS-T夹角和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7例心肌梗死1年后患者心电向量图资料,依梗死面积大小分为2组。分析2组的心电向量图水平面QRS-T夹角、左心室大小和射血分数的差异。结果A组QRS-T夹角增大、左室舒张末直径、射血分数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1年后QRS-T夹角增大,尤其〉100°时,高度提示左心室扩大及心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心肌缺血患者使用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联用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方法对我院接收的50例子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这些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仅适用心电图检查,对检查资料进行详细的记录,观察组采用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联合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检查,观察组患者的阳性诊断率为40%,而对照组患者的阳性诊断率为34%。结论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使用心电图以及心电向量图联合检查,能够更快准确的确定患者的病情,为诊断提供精确依据,及时的进行治疗,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心电图与心电向量联合检查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分别实行心电图检查和心电图联合心电向量诊断,并依据有无典型症状分为无症状组(32例)和有症状组(58例),比较两组阳性检出率、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无症状组中心电图阳性检出率较联合组低,阴性率较联合组高(P<0.05);有症状组中联合组检出率96.55%高于心电图组74.14%,阴性率3.45%则低于心电图组25.86%(P<0.05)。结论心电图结合心电向量技术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症状检查具有较高诊断率,可准确检测患者心肌缺血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冠心病(CHD)患者心电图QRS-T夹角及最大QRS环电压/最大T环电压(R/T)比值与心功能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 探究评估CHD患者心功能并预测MACE发生情况的最佳方式。方法选取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CHD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心功能评估, 比较心电图QRS-T夹角及R/T比值, 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心电图QRS-T夹角、R/T比值与CHD患者心功能的关系。规范治疗1周, 根据是否发生MACE, 分为MACE组和无MACE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心电图QRS-T夹角及R/T比值与CHD患者发生MACE的关联性。结果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Ⅳ级患者QRS-T夹角[(115.75±6.83)°]、R/T(4.95±0.89)分别高于Ⅱ、Ⅲ级的患者, 且Ⅲ级的患者高于Ⅱ级的患者(均P < 0.05);经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 心电图QRS-T夹角及R/T比值与NYHA心功能分级均呈正相关(均P < 0.05);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测正常青年人心室除极立体心电向量图特点,为立体心电向量图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200例正常青年人(男、女各100例),按性别分两组,行心电图、向量图、立体心电图检查,并对立体心电向量图和平面向量图心室除极最大向量振幅及角度、初始40ms内各10ms瞬间向量振幅及角度、QRS环运行时间指标对比分析。结果①立体QRS环最大向量振幅正常范围男性0.67~2.39mV、女性0.72~2.02mV,性别间有显著差异(男性>女性,P<0.05),立体与向量图各平面间有显著差异(立体>平面,P<0.05);最大向量角度正常范围男性:仰角23°~85°/水平角-107°~39°,女性:仰角16°~82°/水平角-107°~31°;②初始40ms内每10ms瞬间向量,其振幅逐渐增大,角度逐渐由右前下转向左后下。结论①正常人立体QRS环最大向量有性别差异,在心室肥大诊断中应予注意;②立体QRS环最大向量(振幅、角度)较平面向量图准确、简便,对心室肥大诊断优于向量图。  相似文献   

11.
左卡尼汀改善老年心力衰竭病人心肌缺血及心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老年心力衰竭病人应用左卡尼汀治疗后,心肌缺血及心功能改善情况。方法:67例临床诊断为心力哀竭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常规抗心力哀竭治疗,常规治疗药物包括洋地黄、袢利尿剂、扩血管药物硝酸盐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左卡尼汀组35例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左卡尼汀2g/次,1次/d,静脉滴注,共两周;为加强疗效,3个月后重复予左卡尼汀治疗两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电图及胸闷症状缓解情况。结果:左卜尼汀组治疗后常规12导联中ST段压低总和及ST段压低〉0.5mm的导联数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LVEF值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左卡尼汀组胸闷缓解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心力衰竭病人联合应用左卡尼汀可改善心肌缺血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延胡索碱预处理对大鼠心肌是否有缩小心肌梗死范围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清洁级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延胡索碱高、中、低剂量预处理组和经典缺血预处理组、模型组、假手术组6组(n=5),冠状动脉原位结扎,经主动脉逆行灌注2%伊文蓝,分离非缺血区和缺血区及梗死区和未梗死区,比较6组大鼠心肌缺血面积和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①心肌缺血面积:假手术组未见心肌缺血发生;与模型组比较,经典预处理组和延胡索碱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心肌缺血面积均有减少[(44.6±5.7)%、(46.4±7.2)%、(45.7±5.7)%比(50.4±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经典预处理组比较,延胡索低剂量组心肌缺血面积大[(48.9±4.4)%比(44.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心肌梗死面积:假手术组未见心肌梗死发生.与模型组比较,经典预处理组和延胡索碱高、中、低剂量组梗死面积均缩小[(8.9±3.4)%、(8.5±1.8)%、( 10.1±2.7)%、(14.2±5.2)%比(50.4±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经典预处理组比较,延胡索碱低剂量组心肌梗死面积较大[(14.2±5.2)%比(8.9±3.4)%,P<0.01],高、中剂量组心肌梗死面积与其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胡索碱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效应与缺血预处理极为相似,这一保护效应的作用机制很可能类似于缺血预处理,即延胡索碱可能模拟缺血预处理,激活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产生预处理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点,为临床诊断SMI提供依据。方法 23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其动态心电图特点。结果 230例冠心病患者共检出心肌缺血216例,检出率为93.9%,SMI发生率明显高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4%VS 23.6%,P〈0.05)。216例患者中缺血性ST段改变共488阵次,SMI缺血性ST段发生率明显高于有症状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0%VS 17.0%,P〈0.05)。SMI以6:00~22:00之间发生最多,共131例(79.4%),而22:00~6:00之间发生34例(20.6%);白天发作时平均心率明显高于夜间心率[(88.2±6.5)次/min VS(79.6±6.2)次/min,P〈0.05]。165例SMI患者中男性96例,女69例,男性平均心率略高于女性,但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4±5.8)次/min VS(80.6±5.4)次/min,P〉0.05]。结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缺乏临床症状,动态心电图可以为其提供可靠地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失笑散颗粒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心电图正常的Wistar健康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测定AST、CK-MB、CK、LDH、CPK、BNP、CRP、TnT。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的J值、AST、CK-MB、CK及LDH水平(0.199±0.132)MV、(203.43±32.81)、(80.72±27.53)、(398.37±47.26)、(400.17±128.37)U/L,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失笑散颗粒低剂量组能使心肌损伤大鼠的心电图J值下降值、AST、CK-MB、CK、LDH、CPK、BNP、CRP、TnT及LDH水平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均能使心肌损伤大鼠的心电图J值下降值、AST、CK-MB、CK、LDH、CPK、BNP、CRP、TnT水平明显明显降低(P〈0.05)。结论失笑散颗粒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大鼠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有效地减轻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利钠肽后处理对高血脂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高血脂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脑利钠肽后处理组,每组8只。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和心肌梗死范围。结果再灌注结束后,脑利钠肽后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CK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分别为(758.11±39.94),(815.19±40.85),(219.17±22.63)U/L,P〈0.01],脑利钠肽后处理组CK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脑利钠肽后处理组血清中SOD含量高于缺血/再灌注组,MDA含量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脑利钠肽后处理组坏死区与缺血区比值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分别为(33.0±5.2)%,(38.4±3.1)%,P〈0.05]。结论脑利钠肽后处理对高血脂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患者100例作为冠心病组,对照组选取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无冠状动脉病变证据者100例,比较两组心电图碎裂QRS波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在心电图相对应的心肌前壁、下壁和侧壁导联的分布情况;按碎裂QRS波在心电图中出现与否将冠心病组分为碎裂QRS波阳性组和阴性组,观察碎裂QRS波在左前降支(LAD)病变、左回旋支(LCX)病变和右冠状动脉(RCA)病变中的发生率。结果冠心病组碎裂QRS波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冠心病组下壁导联碎裂QRS波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前壁和侧壁导联碎裂QRS波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碎裂QRS波阳性组LCX病变的发生率高于碎裂QRS波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碎裂QRS波阳性组LAD病变、RCA病变的发生率与碎裂QRS波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中碎裂QRS波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尤其是下壁导联出现碎裂QRS波提示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可能性大,碎裂QRS波对LCX病变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1(PGE1)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to)和内向整流钾电流(IK1)的影响.方法应用Langendorff法制备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酶解法分离单个心室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及不同浓度PGE1预处理组心肌细胞Ito和IK1的变化。结果在+60mV刺激电压时,正常大鼠心室肌细胞Ito为(15.54±2.24)pA/pF(n=16),缺血再灌注时k减小到(9.99±2.03)pA/pF(n=16),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PGE1(14,42,126μg·L^-1)预处理使气分别增大到(14.24±1.97)pA/pF(n=17,P<0.05)、(18.41+1.39)pA/pF(n=13,P<O.05)和(21.63±3.2)pA/pF(n=12,P<0.05);Uto 半数失活电压(V1/2)由缺血再灌注组的(-18.61±7.81)mV(n=10)分别降低到(-27.95±8.00)mV(n=11,P<0.05)、(-31.34±7.59)mV(n-16,P<0.05)和(-39.50±7.38)mV(n=13,P<0.05)。在-120mV刺激电压时,PGE1(14,42,126μg-L^-1)预处理使Ik1由缺血再灌注组(-11.68±3.82)pA/pF(n=6,P<O.05)分别增大到(-31.89±8.83)pA/pF(n=7,P<0.05)、(-32.36士9.13)pA/pF(n=13,P<0.05)、(-34.70±8.99)pA/pF(n=11,P<0.05)。结论PGE1预处理能增大大鼠缺血再灌注心室肌细胞Ito及IK1,降低It0的V1/2。  相似文献   

18.
胡波  刘新春 《齐鲁药事》2012,31(8):444-445
目的观察苦荬黄酮对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引起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实验性心肌缺血。取成功建立急性实验性心肌缺血大鼠50只,随机为5个试验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苦荬黄酮大、中、小剂量组[18.0、9.0、4.5(按生药计)g·kg-1]及阳性对照复方丹参片组(2.0 g·kg-1),每组10只。均为一次性灌胃给药,给药体积10 mL·kg-1,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溶媒,用生理信号采集分析系统记录给药后4、5、6 h的胸前多导联心电图,分别取血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P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试验结束时取大鼠心脏切片、染色、测量心肌缺血面积,观察苦荬黄酮对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引起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苦荬黄酮18.0、9.0 g·kg-1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P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P<0.01),可使大鼠心肌缺血面积明显缩小(P<0.05),使升高的∑ST明显降低(P<0.05),限制心肌梗死范围。结论苦荬黄酮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褪黑素(melatonin,MT)对心力衰竭大鼠的心肌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将5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MT组及异丙肾上腺素组(ISO组)各20只,对照组12只。MT组及ISO组给予ISO皮下多点注射ISO建立心衰模型,造模成功后MT组给予MT治疗,ISO组不给予MT治疗;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置。8周后,随机从各组选取存活大鼠各10只,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并测定心肌组织SOD、GSH-PX活性及MDA的含量;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与对照组大鼠比较,ISO组及MT组大鼠LVEDD、LVESD明显扩大(P〈0.05或P〈0.01),LVEF、FS明显降低(P〈0.01),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升高(P〈0.01),心肌组织MDA含量升高(P〈0.01),SOD、GSH-Px活性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或0.01);与ISO组大鼠比较,MT组大鼠LVEDD、LVESD明显减小(P〈0.05),LVEF、FS明显增加(P〈0.05),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减低(P〈0.01),心肌组织MDA含量下降(P〈0.05),SOD、GSH-Px活性亦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MT能够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的氧化应激反应及心肌细胞凋亡,并具有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