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 分析颌面部间隙感染并存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指导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四川省人民医院颌面外科收治的83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并存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n=37)和非糖尿病组(n=46).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感染来源、受累间隙数目、实验室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和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 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糖尿病组患者年龄更大(P=0.006);牙源性感染为最常见的感染来源;糖尿病组患者感染更容易累及2个以上间隙(P=0.001),更容易发生并发症(P=0.013),住院时间更长(P=0.008),入院后使用更高级抗生素(P<0.001),两联用药的可能性更大(P<0.001).结论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并存糖尿病患者与未并存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有着较大差异,应予以高度重视,严格控制血糖,及时切开引流,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伴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主要感染病因为牙源性感染;观察组感染细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照组主要为溶血性链球菌和半链球菌:两组患者感染后白细胞均升高,但观察组中性粒细胞升高明显;观察组切开引流数目、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主要为牙源性感染且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下颌下间隙感染,其感染较重,临床治疗效果不显著,出现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11年收治的39例糖尿病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感染部位、感染来源、实验室检查及转归。结果糖尿病患者颌面部间隙感染易累及多个间隙,感染来源主要为牙源性感染,细菌培养结果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39例患者均行切开引流后,给以足量有效抗菌药物等综合治疗,治愈出院。结论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症状严重,且易反复,宜早期、广泛行切开引流,综合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12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 及疗效.②方法 对120例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给予不同程度的抗感染、切开引流及营养支持等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检查结果 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③结果 口腔颌面部感染以牙源性最为常见,其次分别为腺源性、外伤性、医源性.感染部位以颌下间隙感染、眶下间隙感染最为多见.④结论 对重症多间隙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应采取积极抗感染与手术切开引流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王菊艳 《甘肃医药》2014,(6):426-427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84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原发病灶、发病年龄、发病部位及治疗情况。结果:口腔颌面部感染以牙源性最为常见,其次分别为腺源性、外伤性、医源性。感染部位以咬肌间隙感染、颌下间隙感染最为多见。结论: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应采取积极抗感染与手术切开引流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原菌的研究现状;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7年5月仍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调查住院期间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的感染率并通过对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分泌物的鉴定分析病原学分布。结果在120例病患中发生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13例,感染率为10.83%,共检出病原菌24株,其中霉氧菌13株,厌氧菌3株,兼氧菌8株,感染源主要来自于牙源性感染。在13例感染患者中牙源性感染10例,占76.9%,腺源性感染2例,占15.3%,其他原因感染1例占7.6%。结论影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因素较多,在临床治疗上对病患的具体症状需采用合理的预防措施,积极预防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李岚  叶蕾  张娜 《吉林医学》2011,(30):6435-6435
目的:探讨成年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颌部间隙感染者5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患者中,牙源性感染占60.0%,腺源性感染占20.0%。经过治疗后,50例患者,治愈48例,死亡2例,治愈率为96.0%。有6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2.0%,其中败血症3例,边缘性骨髓炎3例,经积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成年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起病急、病情重,多为牙源性或腺源性感染扩散所致,应积极加强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收集1997—2007年行切开引流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住院患者36例,分析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来源、感染与年龄的关系,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与预防。结果感染以牙源性最常见,其次为腺源性,最少为血源性。感染部位以颌下间隙最多。本组35例痊愈,3例出现并发症,经抢救和治疗2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以牙源性感染为主,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口腔颌面部的局部解剖特点、患者年龄和机体抵抗力以及原发灶的不正确处理有关。  相似文献   

9.
牙源性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1].我院自2004年以来,共收治牙源性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75例,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采用相应治疗方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成年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50例颌部间隙感染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患者中,牙源性感染占60.0%,腺源性感染占20.0%.50例患者均给予抗生素治疗,30例间隙有脓肿形成者在局麻下切开引流,其中开髓引流术20例,脓肿切开引流术10例.治愈48例,无效转院2例,治愈率为96.0%,有6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2.0%.结论 成年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起病急,病情重,多为牙源性或腺源性感染扩散所致,治疗中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积极采用引流治疗.  相似文献   

11.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科常见的疾病。它主要分为牙源性间隙感染和腺源性间隙感染。我科从1988年至1997年9年中共收治的1179例住院病人中有160例(占住院总数的13.5%)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其中牙源性为108例,腺源性为5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并发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1例糖尿病并发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住院患者平均年龄(61±9)岁,平均住院(14±6)d,入院时平均空腹血糖10.4mmol/L。多间隙感染20例,单间隙感染11例,同时伴全身并发症者13例。感染源多为牙源性;血、脓细菌培养以草绿色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治疗以早期切开引流、控制血糖和控制感染并重、防治窒息和全身并发症为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并分析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我院所收治的12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经过同样的诊断手段,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脓肿切开引流手术联合美洛西林舒巴坦进行联合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疗效方法。结果 120例患者中,脓肿患者45例,占据37.50%;蜂窝组织炎症患者75例,占据62.5%;患者感染的部位中,颌下间隙的感染率最高,其占到全部感染部位的32.5%,其次是眶下间隙22.5%。感染源中,牙源性感染率最高,为55.8%,其次为腺源性感染,为30.0%。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0.00%),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中,颌下间隙感染、牙源性感染的发生可能性最高。此外,脓肿切开引流手术联合美洛西林舒巴坦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有着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67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均为继发性,且以牙源性感染为主。结论:颌面部间隙感染若诊断及时,治疗得当,对缩短病程,防止感染扩散和恶化均有重要意义,绝大多数可在一周内治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口腔颌面部感染伴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的不同临床特征.方法 对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61例诊断为间隙感染的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糖尿病组(28例)和非糖尿病组(33例).研究内容包括:一般资料,临床指标(性别、年龄、病因、症状发作至入院时间,受累间隙数),实验室检查(细菌学、入院血糖水平、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治疗变量(住院天数、并发症).2组数据分别进行比较,对数据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结果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糖尿病组(28例)与非糖尿病组(33例)相比较,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2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年龄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2组感染间隙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感染来源方面2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感染的主要来源为牙源性,其次为腺源性.2组患者入院时血糖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患者入院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进行比较(P>0.0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在住院天数及并发症上分别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之:与非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组发病年龄大,受累间隙多,入院时血糖浓度高,住院时间长,更易发生并发症,且后果严重.结论 口腔颌面部感染伴糖尿病时,患者的面部感染程度更重,相对住院天数长,并发症多,对此类患者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6例老年患者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因、发病特点、发病部位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患者颌面部问隙感染的病因主要为牙源性感染,感染可发生于颌面部各个间隙,以嚼肌间隙、颌下间隙感染多见。结论提高老年患者的牙病保健意识、及早和正规治疗患病牙是降低颌面部间隙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如意金黄散治疗颌面间隙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颌面间隙感染是口腔科常见病之一,多见于口腔颌面部的牙源性感染和儿童的腺源性感染.目前多采用抗菌素消炎治疗,但临床效果不甚理想,因此为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我科从1990年开始采用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颌面间隙感染,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提高对间隙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自1991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300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年龄、感染部位、感染源、并发症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00例患者中,感染源以牙源性居首位,182例,占60.67%;其次为腺源性,95例,占31.67%;无血源性感染性病例;感染部位以颌下间隙最多,114例,占38%,严重并发症4种,计7例,占2.33%。结论颌面部间隙感染以牙源性感染为主要来源,部位以颌下间隙为主,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颌面部局部解剖特点、患者年龄和机体抵抗力及原发感染灶的不正确处理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糖尿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和非糖尿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2011—2013年收治100例糖尿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设为A组,另选同期收治的100例非糖尿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设为B组。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对比2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A组患者出现多间隙感染、发热、口底蜂窝织炎事件概率相对于B组患者明显高很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住院平均时间相对于A组患者要少很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非糖尿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糖尿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病情更为严重,且病情康复所需时间长,应立即采取感染和血糖指数控制的治疗方案,保障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徐岗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9X):63-63
目的对颌面部间隙感染者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其发病因素。方法探讨57例病例的感染来源、治疗及其并发症。结果感染源以牙源性居首位,共37例(64.91%),其次为腺源性感染13例(22.80%),外伤性及其他7例(12.28%)。结论颌面部感染以混合性感染为主,要做到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