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研究》2008,(3):127-131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髂总静脉汇合部的解剖研究;多层螺旋CT对肝硬化患者肾脏血流灌注扫描的研究;多层螺旋CT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的价值;肾前筋膜间平面的CT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动物实验研究方面对单一中药与复方在治疗肝纤维化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新进展作了分析总结与展望。中药治疗肝纤维化作用机理实验研究可综述如下几个方面:①减轻肝细胞炎症反应;②下调细胞因子的表达;③增加胶原的降解吸收;④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中药抗肝纤维化独具优势,其研究方面呈多方向,多层次;其作用机理为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药抗肝纤维化作用机理的研究水平亦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张彬  孙士伟  刘冬  刘辉 《安徽医学》2022,43(10):1220-1224
目的 探索共生理论在妇幼保健机构单体多院区研究中的适用性。方法 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和共生界面四个方面分析单体多院区运行机制,揭示其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发展对策。结果 基于共生理论对单体多院区共生要素进行分析,揭示多院区共生模式,促进多院区共生关系从现阶段共生状态向理想共生模式进化。结论 运用共生理论研究妇幼保健机构单体多院区建设和发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能为单体多院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多刚体多自由度质量矩系统的动态特性,建立了大惯量非线性硬件在环仿真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实物样机,研究了变参数PID改进算法。该试验系统用于多自由度质量矩平衡系统的动态响应分析、控制算法研究和复杂系统的解耦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在±10°的干扰下该系统能够保持动态平衡,具有仿真效果符合实际工况、算法可行和有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反思目前针灸治疗中风的研究方法的常见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如下建议:遵循临床科研设计规范;注重指标设立的合理性;巧妙使用多因素、多变量设计。  相似文献   

6.
在睡眠研究使用的各种实验动物中,除了常用的啮齿类动物,还有猫、果蝇、猴和斑马鱼等。啮齿类动物因制作其睡眠相关的模型简便易行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是采用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制作失眠动物模型;转基因小鼠主要应用于药物干预睡眠及睡眠发生机制的研究;果蝇和斑马鱼多用于遗传学中睡眠的研究;猫用于睡眠研究的历史悠久,多用于体内试验,对内源性神经递质进行定量分析;猴睡眠结构与人相似,被广泛用于神经生物学,行为药理学等领域与睡眠的关系研究中。由于各种实验动物特殊的生理特征,在睡眠研究中多根据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7.
杨义芳  萧伟 《医学教育探索》2013,44(12):1521-1528
针对多成分、多靶点的中药药动/药效(PK/PD)相关性研究进行研读与解析,通过示范性的研究方案,提出创新策略。中药PK/PD相关性研究要求在机体病理状态下,同一含药血清平行进行,内容主要包括多成分PK参数测定;血清/靶组织动态指纹图谱和多靶/生物标志物药效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研究PK/PD结合模型,选择分析程序,表征有效成分群浓度-时间-效应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开展指纹谱-PD相关性分析,从化学指纹和代谢指纹追踪药效变化规律;构建能表征保留时间和效应相关的特征效应峰指纹谱和能表征峰面积消长和效应相关的量效指纹谱;将成分群指纹-药效指纹(特征效应峰指纹谱和量效指纹谱)-药代指纹谱图中的多维特征信息整合;加工与编辑,构建有效成分群的“活性整合指纹图谱”的多维图像。基于多成分、多靶点的中药PK/PD相关性研究为中药PK/PD结合模型研究及阐明真正起作用的物质基础,弄清有效成分群的体内相互作用等开拓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考试焦虑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关于考试焦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考试焦虑的构成因素;学生考试焦虑现状;考试焦虑的相关因素研究;考试焦虑的成因研究等.纵观国内研究,尚存在以下不足:(1)从研究对象来看,主要集中在对初三和高三学生考试焦虑问题的研究;(2)从研究内容上看,多是关注某一个或两个方面因素对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3)从研究方法上看.多是经验性的描述,实证性、调查性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9.
我国药学史研究自半个多世纪以来,作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1.中国药学通史的研究;2.古本草著作的研究与整理;3.单味药的历史研究;4.中西药工商业史研究;5.出土药学史料的研究;6.少数民族药学史研究;7.药学教育;8.药学专科史的研究;9.药史人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简要报告微生态平衡与邪正发病学说的相关性研究的初步研究思路、主要情况及初步研究成果与认识 ;简述了通过该项目研究获得的对中医现代多学科研究的五点启示 :中医现代多学科研究必须注重中医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 ,进而进行基础与应用的全面研究 ;必须先进行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学科理论、方法的对比研究 ,寻求基本的结合点与研究的切入点 ;必须以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学科理论、方法的对比研究为基础 ,提出符合科学规律的研究假说 ;必须科学设计出可重复验证的实验研究方案 ;必须对研究结果进行数理逻辑分析 ,提炼出规律性的认识 ,力争建立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治未病”思想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未病的提出是近年我国疾病预防控制重心前移的一个标志,研究文献丰富,其研究主要从其内涵、中医古籍、临床各科、针灸和少数民族及国外等几个方面入手,在治未病内涵建设方面基本统一;古籍挖掘多以探讨为主,近代文体数据挖掘技术未见在其中应用;临床各科多为经验总结性文献;针灸有少量机制研究文章;少数民族及国外的治未病亦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2.
赵攀 《右江医学》2012,40(5):714-717
<正>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难题,我国是结核病的高负担国家,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是目前学术界认可的一种治疗方法,本文根据国内外特别是国内耐药结核病研究现状,从西药、中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临床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人胃癌SGC7901/VCR裸鼠移植瘤模型,并检测其多药耐药性,为进行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的筛选和体内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皮下接种法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裸鼠生长状况;移植瘤生长情况;进行瘤重及瘤体积比较;移植瘤P-gp耐药蛋白表达;原代培养细胞,检测移植瘤模型多药耐药性。结果人胃癌SGC7901/VCR裸鼠移植瘤组织病理学检查为低分化腺癌,移植瘤组织原代细胞培养后,P-gp表达强阳性+++,具有多药耐药性,模型建立成功。结论成功建立了人胃癌SGC7901/VCR裸鼠多药耐药移植瘤模型,为胃癌耐药研究提供了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在回顾当前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现状基础上,分析得出了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针对本领域的未来研究,提出了“药性本质多源”假说及“证-药效-药性”研究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缺血性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梅英  南海荣 《医学综述》2000,6(10):475-476
<正>2型糖尿病并发脑卒中较单纯脑卒中发病早,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且以缺血性脑血管病为多。近年多通过研究其危险致病因素探求发病前诊断及一级预防治疗措施。现将2型糖尿病缺血性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多导睡眠图是研究人类睡眠状况的一种重要工具,正常人通常的多导睡眠图特点和模式是相对固定的,这使得将之应用于各种疾病状态的研究成为可能。以往研究发现采用经典的分析方法提示抑郁症的多导睡眠图结果显示不具有特异性。近年来随着非线性系统分析理论的发展,促进了对睡眠脑电图的进一步研究。其中,人工神经网络被认为是研究睡眠分期及定量、定性分析睡眠状况的新的可能途径。本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抑郁症患者的睡眠模式。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何小群 《右江医学》2012,40(6):884-886
<正>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向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该病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智力缺损,病程多迁延,同时是一种终生性疾病[1]。多年来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研究有了较大的突破,本文对研究取得的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灵菊七不同温度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提取温度对灵菊七提取物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温度(40-100℃)提取灵菊七药材,Folin-Ciocalteu及三氯化铝显色法测定灵菊七不同温度提取物的总多酚、总黄酮含量,DPPH、ABTS+.及磷钼酸铵三种抗氧化模型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随着药材提取温度的升高,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当提取温度达到100℃时,其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与提取温度为90℃提取物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总多酚、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显著相关(P<0.001);结论:提取温度对灵菊七提取物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均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及多项生化指标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病变支数3支以下(含3支)的单纯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3支以上的单纯冠心病患者、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疾病患者各43例,再抽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同龄健康人资料43例.分别定义为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对照组(前三组统称为患者组).采用酶转换法对四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测定,采用酶法对四组研究对象的多项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对比四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该项指标与多项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患者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尿素、肌酐、尿酸、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维生素B12、叶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3组研究对象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研究2组、研究1组、对照组(P<0.05);研究2组研究对象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研究1组、对照组(P<0.05);研究1组研究对象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会随着病情的加重而不断的升高,且该项指标水平与多项生化指标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药研究与网络药理学的关系。方法:通过分析网络药理学的背景与涵义,探讨中医药与网络药理学的共性和个性;综合分析中药药理学、毒理学、中药饮片与网络药理学的关系;并比较传统药理学研究方法与网络药理学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更好地解读中医药的现代内涵,使传承与创新结合,深入了解中医药研究与网络药理学的关系。结果:中医药整体观和辨证观的理念与中药多成分、多途径、低选择性的特征以及方剂中君臣佐使、七情配伍等原则,体现了中医药多成分、多靶点及系统调控的思想,与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思路存在一定的共性;建立网络中药药理学、网络毒理学、网络中药饮片等,为提高中医药的安全性和合理用药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开展中医药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成为现代中医药研究的新策略;网络药理学超越单靶点思想的束缚,从多靶点的研究策略出发,使以"一个药物,一个靶标,一种疾病"为主导的传统新药研发理念产生了革命性转变,在中医药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结论:网络药理学的研究策略促进了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有助于中药新药的研究开发,对发展中医药的理论、促进中西医药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