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脑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引起的脑血管痉挛 (CVS)是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持续腰穿外引流 (LCDF)在治疗颅内感染、脑脊液鼻漏、CVS等时效果较好[1] 。我科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月对 10 8例破裂脑动脉瘤进行了早期手术 ,配合尼卡地平持续脑池灌注和LCDH治疗CVS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 8例中 ,男 61例 ,女 47例。年龄 3 3~ 68岁。入院时均行头颅CT及DSA检查。Hunt分级 :Ⅱ级 5 4例 ,Ⅲ级 46例 ,Ⅳ级 8例。所有患者在SAH后 1~ 3d行动…  相似文献   

2.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临床上一种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该病的预后一般较好 ,但有部分病人出现一些并发症 ,如 :再次出血、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等 ,一旦出现上述并发症 ,则预后差。因此这些并发症的早期识别 ,对治疗SAH至关重要。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脑血管的诊断较敏感 ,因此我们应用TCD进行监测SAH病人 ,目的在于监测病后 3周内发生脑血管痉挛的情况 ,探讨蛛网膜下腔的出血的机率、程度 ,指导临床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防治。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 0例SAH病人均系我院 1997- 0 9~ 2 0 0 0 - 0 9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人 ,…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指颅内血管破裂 ,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而言。最常见的病因为 :先天性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畸形 ;脑动脉硬化 ;颅内异常血管网症等。多数患者发病时有明显的诱因 ,如用力排便 ,劳动 ,情绪激动 ,这些因素均可诱发血管破裂导致SAH。本病复发较多见 ,复发死亡率也高。因此 ,预防复发至关重要。现将 43例SAH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3例为我科 1996年 2月~ 1999年 5月间住院病人 ,男 2 6例 ,女 17例 ,年龄 16~ 6 3岁。发病诱因为 :动态发病 2 5例 ,其中一般活动 2 2例 ;饮酒 3例 ;情绪…  相似文献   

4.
刘彦 《广州医药》2001,32(3):30-31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指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为神经内科急症之一 ,约占全部脑血管病的7%~ 1 5 % ,一般分为自发性和外伤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前者系由于脑表面上的血管破裂 ,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 ;后者为脑实质内出血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我院自 1 995~ 1 999年 1 0月共收治了 1 0 0例自发性SAH患者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共 1 0 0例 ,男 5 9例 ,女 41例 ,年龄为 1 8~87岁 ,其中 <30岁 9例 ,30~ 49岁 2 9例 ,≥ 6 0岁 43例。 2 4h内入院者 6 9例 ,2~ 7天…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新认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51年Ecker等首先提出脑血管痉挛(CVS)这一概念,随后人们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观察到了这一病理变化。至今CVS的发生机制仍未完全明确,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SAH后CVS有了新的认识,并在治疗上提出了某些新方法。1 发病率 SAH后CVS的发生多见于动脉瘤破裂所产生的SAH。据文献报道,动脉瘤破裂性SAH在起病后1~2周内,约35%~40%病例一条或多条颅内大动脉痉挛并导致管腔狭窄,通常载瘤动脉痉挛程度最重,且多位于其近端。北京天坛医院曾报告377例动脉瘤病例中有276例因动脉瘤破裂引起SAH(占73%),经血管…  相似文献   

6.
脑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病情观察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栓塞治疗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自 1996年2月~ 2 0 0 0年 1月用此法治疗脑动脉瘤 7例、脑动静脉畸形 (AVM ) 9例 ,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病情观察和处理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 16例 ,男 9例 ,女 7例 ;年龄 17~ 78岁 ,平均 41.5岁。经CT、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诊断为脑动脉瘤 7例 ,临床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SHA) 4例 ,颅内占位性病变 1例和单眼上睑下垂(动眼神经麻痹 ) 2例 ;AVM 9例 ,表现为SHA 4例 ,癫痫 2例和脑出血 3例。1.2 材料和方法 选用BAL…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脑血管痉挛 (CVS)也称颅内动脉痉挛 ,为颅底大动脉的一支或多支由于动脉壁平滑肌的收缩或血管损伤引起其管腔形态学变化 ,从而在动脉造影时表现的管腔狭窄。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最常见的并发症。由其造成的脑缺血是SAH患者致残率、病死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防治CVS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抗CVS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 ,SAH患者存活率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1 发病率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 30 %左右 ,其出现的时间多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 3~ 2 1天 ,最常见于 4~ 14天。动脉瘤破裂…  相似文献   

8.
低钠血症 (HN)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常见的电解质代谢异常 ,病因复杂 ,短期预后差 ,病死率高。对我院 1993年 3月~ 2 0 0 1年 5月 8年间共收治的SAH急性期并发HN3 6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 6例占同期SAH住院病人的3 8% ,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 ,并经脑CT和脑脊液检查确诊。其中男 2 1例 ,女 15例 ,年龄 46~ 68岁 ,平均年龄 61 5岁。入院时有肾功能异常和明显脱水者不计入其内 ,全部病例均排除再出血、颅内血肿和急性颅高压。1 2 方…  相似文献   

9.
血液从颅内破裂的动脉或静脉流入蛛网膜下腔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临床上分为外伤性和自发性两类〔1〕。我院自 1997年 8月至 1999年 7月共收治外伤性SAH 2 8例 ,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 16例 ,女性 12例 ,男女之比 1.33∶1。年龄 6~ 76岁 ,平均年龄 37.2岁。伤后至入院 0 .5~36h。所有病例均有头部外伤史 ,其中交通事故伤 17例 (6 0 .0 7% ) ,高处坠落伤 8例 (2 8.6 % ) ,暴力打击伤 3例(10 .7% )。首发症状 :昏迷 2 3例(82 .1% ) ,短则数分钟 ,长达月余 ;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2 5例(…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有 4 0 %~ 80 %的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 (CVS)轻者导致脑供血不足 ,严重者会发生脑梗死甚至死亡等并发症 ,是SAH患者的主要死亡和致残原因。目前 ,对其治疗的方法很多。我们复习有关文献 ,就近年来有关CVS处理方法综述如下。1 脑脊液 (CSF)引流和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 (t PA)注入早在 2 0世纪 70年代就有学者对SAH患者进行CSF持续引流防治CVS。引流目的是 :①清除蛛网膜下腔的血性CSF以及其他有害物质 ;②降低颅内压 (ICP) ,以减少因ICP增高而引起加剧的脑循环不足 ;③改善…  相似文献   

11.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tSAH)往往引发脑血管痉挛 (CVS)而加重继发性脑损伤 ,同时可引起脑积水、消化道出血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考虑tSAH往往伴有颅内血肿、颅骨骨折、轴索损伤。我们对1996年 12月至 1999年 12月收住的 50例经头颅CT检查证实为单纯性tSAH病人作回顾性分析 ,对其伤后临床表现、并发症、发病机制、临床治疗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组 50例 ,男性 38例 ,女性 12例 ,年龄 15岁~64岁 ,受伤方式 :车祸 2 8例、坠落伤 14例、打击伤 8例。1.2 临床表现头痛、头晕 32例 ,恶心、呕吐 2 1例 ,精神症…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血管自发性破裂,血管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是神经内科常见急、重症,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5%左右。现将本院1999年1月至2002年6月收治的86例SAH患者临床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约 2 0 %~ 30 %的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 ,引起迟发性神经功能缺损 ,导致病人不同程度的伤残或死亡 ;而出血量的多少是脑血管痉挛发生程度及持续时间的关键因素之一 ,也是患者病情程度分级的重要指标[1] 。因此 ,及时清除积血 ,是解除脑血管痉挛 ,防止蛛网膜粘连、减轻脑膜刺激症状的重要方法之一。采用脑脊液置换术 ,在微创条件下进行 ,病人易接受 ,且安全可行 ,同时又达到了部分清除积血的目的。我科自 1992年以来采用此方法治疗SAH患者 5 8例 ,取得满意的疗效 ,本文就其治疗时护理经验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相似文献   

14.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韩兰蛛网膜下腔出血(简称SAH),由于起病急骤,症状突出,变化快,且易复发等特点,故护理工作在其治疗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将脑内科病区收治的20例SAH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SAH患者初起病时,由于出...  相似文献   

15.
马西燕  雷涛  刘立平 《广东医学》2002,23(8):781-781
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近年来报道较为多见 ,但置换时联合椎管内注入尿激酶的方法鲜见报道。为此 ,我们对 2 0例确诊为SAH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例SAH均为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 ,其中男 8例 ,女 12例 ;年龄 4 2~ 78岁 ,平均 4 8岁 ;原发SAH 8例 ,脑室出血 2例 ,脑出血破入蛛网膜下腔10例。全部病例均为首次发病 ,入院时均有头痛、恶心、呕吐。其中 ,意识清楚 6例 ,嗜睡 10例 ,浅昏迷 3例 ,深昏迷 1例 ,颈项强直 10例 ,眼底水肿 2例 ,偏侧体征3例。 2 0…  相似文献   

16.
TCD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病的 5%~ 10 % [1] 。而脑血管痉挛 (CVS)是SAH常见的并发症 ,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近年来 ,虽然国内不少学者运用经颅多普勒 (TCD)监测SAH后CVS的发生 ,发展过程 ,但专题报道不多。本文就TCD对 32例SAH后CVS的动态观察作了初步探讨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2例SAH均为我院 1995~ 1999年住院患者 ,男 2 0例 ,女 12例 ,其中年龄 33~ 59a19例 ,6 0~ 78a 13例。有高血压病史 18例 ,有明显脑外伤史 5例 ,脑血管畸形 …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是新生儿期并不少见的严重疾病 ,可引起神经系统严重损伤而致残 ,甚至危及患儿生命。我们采用脑脊液置换治疗新生儿SAH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我们自 1993年 6月至 2 0 0 0年 6月共收治新生儿颅内出血 89例 ,其中SAH6 2例 ,男 38例 ,女 2 4例。均经头颅CT检查及脑脊液中发现皱缩红细胞而证实。合并脑室出血 7例 ,脑实质出血 18例 ,硬膜下血肿 2例 ,单纯性SAH35例。年龄 :1小时~ 6天 ,平均 34 5小时。有产伤者 2 9例 ,顺产 33例 ,有窒息史39例。 6 2例中 ,早…  相似文献   

18.
谢胜芳  吴锦英 《广西医学》2003,25(5):829-830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hemor rhage ,SAH)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 ,其复发率、再出血率、病死率高 ,是脑血管疾病致死、致残的杀手之一。其发病常见原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或渗漏。随着放射影像学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italsubtractionan giography ,DSA)技术的发展 ,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了更进一步发展。本文就在华西医科大学一附院进修期间所见 15例SAH的临床表现及DSA结果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5例中男 8例 ,女 7例 ;年龄15~ 67岁 ,…  相似文献   

19.
扈凤勤 《中原医刊》2002,29(4):45-46
以前 ,我们对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病人均采用常规治疗 ,近几年来 ,国内不少作者报道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SAH ,认为疗效较好。我科于 1996~ 2 0 0 1年对 3 6例SAH病人采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术结合常规治疗 ,获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本科住院病人 ,男 16例 ,女2 0例 ,年龄 3 5~ 5 0岁 ,均经头颅CT确诊。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血压升高 ,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其中 2 6例有一过性意识障碍 ,持续时间 3 0分钟~ 2 4小时。 3例有一过性偏瘫 ,余肢体运动皆正常。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20.
颅内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的脑血管疾病 ,目前仍主张采取积极的外科治疗。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 ,保证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作者结合我科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6月收治的 13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护理情况 ,探讨了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39例患者中男 75例 ,女 6 4例 ,年龄 8~74 (平均 4 0 .8)岁。其中 10例为巨大动脉瘤 ,11例为颅内多发性动脉瘤。临床表现以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为首发症状 83例 ,其次为头痛、头晕、动眼神经麻痹、癫发作等。1.2 治疗 本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