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笔者近2年来用玉屏风散合生脉散化裁治疗体虚自汗、盗汗50例,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7~14岁11例,15~45岁23例,46~60岁16例。病程5天~1年。盗汗21例,自汗17例,自汗盗汗12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体弱纳少,气短神疲,心悸少寐,动则大汗或寐则汗出。面色(白光)白无华,舌质淡或舌质红,少苔,脉细虚或细数。  相似文献   

2.
小儿多汗,临床上比较多见。近年来,我们用内、外合治法治疗该病32例,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32例患儿均排除了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多汗。其中男19例,女13例;3岁以下14例,4~7岁15例,8岁以上3例。病程在1月内4例,1~6个月15例,7个月以上13例。其中自汗6例,日夜多汗14例;伴随症状:神疲  相似文献   

3.
笔者自1999~2006年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小儿多汗症36例,效果满意,今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36例患儿均排除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多汗症,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3岁以下11例,4~5岁25例;病程1月以内4例,3~6月25例,7个月以上7例;属自汗18例,盗汗10例,日夜多汗8例。2治疗方法均予桂  相似文献   

4.
止汗锭脐疗1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振装  孙随 《中医杂志》1991,32(6):41-42
我们自1988年10月~1990年9月,用自制止汗锭对168例自汗、盗汗患者进行脐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68例,男118例,女50例;年龄6~30岁18例,30 ~60岁魂2例,60岁以上108例,平均58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30年,1年以内者102例,1年么上者"例'其中自汗48例,盗汗肠例,二者兼有54例。多汗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近5年采用针刺捻转补法调节益气养阴诸穴治疗汗症患者,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95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针灸门诊,其中男31例,女64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4岁,平均51岁,其中45~55岁者62例;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12年;自汗者35例,辨证属肺卫气虚证,盗汗者33例,辨证属阴虚内热证,自汗兼盗汗者27例,辨证属气阴两虚证。1.2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汗为心液,精气所化,出汗过多必伤正气,所以不可过泄。手术后汗证是一种临床常见病证,它影响了病人的术后康复。笔者自1993年以来运用壮蛎散为主加减治疗手术后汗证5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16床资料本组58例均为手术后病人,其中男性25例,女性33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21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半个月;盗汗21例,自汗37例。盗汗表现为:睡则汗出,醒则汗止,可伴有心悸少寐、气短神疲,舌质淡、苔白,脉沉;或面部潮红,五心烦热,舌质偏红、苔薄、脉细。自汗表现为时时汗出,或夜间尤甚,伴心悸少寐、气短神疲,舌淡、苔白,…  相似文献   

7.
刘斌 《广西中医药》1997,20(1):22-22
麦门冬汤治疗小儿退热后多汗咳嗽26例武警广西总队医院刘斌(南宁市农院路12号530003)报道:本组病人均因呼吸道感染发热,经使用青霉素治疗发热消退后出现多汗、或自汗、或盗汗、咳嗽频而持续,无痰。其中男18例,女8例。最大年龄12岁,最小年龄2岁。呼...  相似文献   

8.
以山茱萸为主药,煎水代茶治疗杂病有一定疗效。临床治疗27例,特小结如下: 一般资料:男性11例,女性16例。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61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0余年。眩晕14例(其中高血压、高脂血症7例,美尼尔氏病2例,不明原因3例,脑血流图示脑部供血欠差9例),遗精3例,阳萎2例(功能性),心悸伴自汗5例(其中病毒性心肌炎3例),头痛1例(眶上神经痛),牙龈出血2例(有慢性肝病史)。治疗方法:以山茱萸为主,眩晕配杭菊或枸杞,头痛配白芷,遗精配枸杞,阳萎配  相似文献   

9.
小儿多汗症是指小儿在安静状态下全身或某些部位出汗过多。此多由于素体虚弱、气阴不足、营卫失调、卫表不固而致 ,因此称为“虚汗” ,是临床常见疾病。体虚易汗、多汗易感 ,每多互相影响 ,因此开展多汗症诊疗研究对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有积极意义。本文就近几年小儿多汗症的治疗研究综述如下。1 辨证治疗传统治疗[1] 多按自汗与盗汗结合脏腑辨证分虚实论治。卫表不固 :以自汗为主 ,治宜益气固表 ,敛汗止汗 ,方选玉屏风散合牡蛎散 ;营卫不和 :以自汗为主 ,治宜调和营卫 ,方选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气阴两虚 :以盗汗为主 ,治宜益气养阴 ,…  相似文献   

10.
<正>1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本院2013-01~2013-06中医外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14~35岁;病程14天~8年,平均(21.55±26.32)月。对照组35例,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15~37岁;病程15天~9  相似文献   

11.
参苓白术散为主治疗小儿肺门淋巴结核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 1996年起 ,根据父亲临床经验 ,以参苓白术散加味为主治疗小儿肺门淋巴结核 4 5例 ,获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 5例中男 32例 ,女 13例 ;年龄最大者 13岁 ,最小者 3岁 ;病程最长者 1年 ,最短者 2个月。均不同程度地表现出面黄肌瘦、神疲乏力、食欲不振、五心烦热、干咳少痰、盗汗或伴自汗 ,或有午后低热、面颊潮红 ,均经X线摄片及实验室检查 ,确诊为小儿肺门淋巴结核。2 治疗方法本组患者均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 :党参 10~12g ,茯苓 10~ 12g ,白术 5~ 10g ,甘草 2~ 3g ,淮山 10~ 12g ,陈皮 4~ 6g ,扁豆…  相似文献   

12.
升白汤合复方皂矾丸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8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以来 ,笔者运用自拟升白汤配合复方皂矾丸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 80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80例均为住院患者 ,男 4 6例 ,女 32例 ;年龄32~ 70岁 ,平均 5 6 .5岁。其中肺癌 30例 ,胃癌 2 4例 ,结肠癌 14例 ,乳腺癌 5例 ,卵巢癌 3例 ,鼻咽癌 2例 ,恶性淋巴瘤 2例。均为有明确病理诊断的中、晚期癌症患者 ,均因化疗导致白细胞减少 ,其中白细胞数 <2 .0× 10 9/L 8例、 (2 .0~ 2 .9)× 10 9/L 34例、 (3.0~3.9)× 10 9/L 38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昏乏力、神疲纳差、心悸气短、自汗盗汗 ,舌淡、苔簿…  相似文献   

13.
小儿汗症在临床上甚为常见,但并无明显时间特征,乃因小儿肌肤嫩薄、腠理疏松、自我调节系统尚未成熟,汗液极易外泄,故而常常自汗盗汗并见,区分甚难.近年来,我院采用中药外扑治疗小儿多汗证3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收治小儿汗证350例中,男219例,女131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12岁;病程最长6个月,最短5d;自汗142例,盗汗79例,自汗、盗汗均有129例. 1.2 治疗方法煅龙骨、煅牡蛎各等份,研为细末,装瓶备用.用时以绢袋盛贮,扑粉用之,每日2~3次,4d为1个疗程.  相似文献   

14.
笔者近几年来运用先父所传“二子散”敷脐治疗小儿自汗、盗汗、多汗计63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63例中,男42例;女21例。6个月~1周岁23例;1周岁以上~2周岁30例;2周岁以上~3周岁10例。出汗1个月左右15例;2个月左右28例;3个月以上20例。对照《中医内外妇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其中自汗51例;盗汗2例;多汗10例。  相似文献   

15.
汗证是指不正常出汗的一种病证。临床有自汗、盗汗之分。不分寤寐,无故汗出者称“自汗”;睡中汗出,醒时汗止者称“盗汗”。笔者近几年来采用黄芪生脉汤治疗汗证30例,获得满意疗效,兹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2岁:其中自汗16例,盗汗14例。药物组成:黄芪30g,党参15g,麦冬12g,五味子6g,甘草30g,水煎服每日1剂,小儿酌减。临床加减:自汗者可加太子参、白术;盗汗者  相似文献   

16.
多汗一症,属中医学自汗、盗汗范畴,为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一些患者往往自汗、盗汗兼有之。多因素体薄弱,病后体虚,而使肺气不足,腠理开泄,津液化汗而出;或烦劳过度.邪热耗阴,至阴虚火旺,逼津外泄;或情志不舒,肝郁化火,火旺逼津外出等。笔者临证发现,治疗多汗患者,在辨证方中加入乌梅一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正> 小儿汗证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笔者以捏脊法配合中药治疗观察小儿汗证94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临床资料94例中男孩50例,女孩44例;年龄1.5~3岁63例、3~+~6岁31例;起病时间为1周~1年,均排除结核、感冒、暑湿等因素引起的汗出。临床证状:均有盗汗或自汗,或自汗、盗汗并见,以头颈、肩背明显,或汗出遍身,动则自汗益甚;多数伴有面色(白光)白,胃纳欠佳,口干欲饮;平时易患感冒。舌质淡红,苔薄白少津,指纹淡滞或脉细弱。治疗方法1.捏脊法,让患儿俯卧衣扣解开。施术者右手伸进患儿背部(气温低时注意保暖)用拇、食指提捏患儿脊柱皮肤肌肉,从尾骶至大椎来回10次使局部皮肤潮红,然后用食、中指指腹分别旋转揉按心俞、肺俞各5分钟,稍用力而不猛。每日1次,宜在空腹时治疗。  相似文献   

18.
我科运用穴位注射的方法 ,治疗自汗、盗汗症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共收治自汗、自汗兼盗汗患者 5 8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5例 ,对照组 2 3例 ;其中男性 31例 ,女性 2 7例 ;年龄最大 84岁 ,最小 42岁 ,平均 63岁 ;其中伴慢支哮喘者 39例 ,其余则伴有慢性腹泻、尿频尿急、失眠头晕、胸闷心悸心痛等症状。治疗方法1 .取穴两组均取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2 .治疗组穴位常规消毒 ,用 5 ml一次性注射器 2支各抽取黄芪注射液 2 ml,将注射针直刺入穴位 ,轻度运针 ,得气后回抽注射器 ,无回血后则将药液缓慢注入 ,每穴 2 ml,…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一般资料   5 0例病员中 ,男 31例 ,女 19例 ,年龄 2 7岁~ 75岁。其中肺癌 2 0例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1例 ,胃癌 6例 ,大肠癌 10例 ,恶性淋巴瘤 8例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1例 ,卵巢癌 3例 ,多发性骨髓瘤 1例。全部病例均在化疗过程中出现自汗或盗汗或两者兼见。一般于化疗开始第二三天出现 ,以盗汗为多。临床辨证多为气阴两虚证。2 治疗方法  以当归六黄汤为基本方 ,加龙骨、牡蛎、冬桑叶、五味子、白术、防风。气虚甚者重用黄芪、白术 ;阴虚甚者重用地黄、黄柏 ;汗多者适当增加龙骨、牡蛎、冬桑叶和五味子用量。此方每日 1剂…  相似文献   

20.
五倍子散敷脐治小儿汗症50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儿科自1970年始,应用五倍子散(?)调敷脐,对500例小儿汗症进行治疗,其效颇著。一、一般资料本组500例均为我科门诊小儿汗症专病组所治,其中男348例、女152例;年龄7个月~14岁,婴幼儿居多。病程1个月~1年,平均4个月。其中自汗161例,盗汗93例,自汗与盗汗兼有者246例。汗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