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5 毫秒
1.
地榆升白片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地榆升白片对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151例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随机分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73例。治疗组口服地榆升白片,对照组口服利血生,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6%高于对照组的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榆升白片对白细胞减少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刘建虎  蒋蓓  庞允  孙朝阳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3):3620-3620
目的:观察地榆升白片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地榆升白片,对照组口服利血生,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榆升白片对白细胞减少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地榆升白片治疗抗结核化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6年1月接受相同抗结核化疗方案的74例肺结核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及自愿原则,进行编号标记,奇数号作为对照组,偶数号作为观察组,每组37例,所有患者给予常规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在化疗基础上鲨肝醇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地榆升白片口服治疗,7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观察地榆升白片减少白细胞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9%(34/3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97%(2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更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地榆升白片可以有效的预防肺结核患者在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时导致的白细胞减少,临床疗效确切,可以作为结核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地榆升白片对慢性乙肝病毒治疗的不良反应即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01月至2011年04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0例慢性乙肝病毒治疗的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在年龄比、性别等方面都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口服地榆升白片和保肝治疗,对照组口服利血生和保肝治疗,比较地榆升白...  相似文献   

5.
陈钟  肖钢 《临床医药实践》2015,(4):259-260,280
目的:探讨地榆升白片治疗艾滋病(AIDS)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AIDS所致白细胞减少症患者84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HAART)联合地榆升白片治疗;对照组36例,行HAART联合鲨肝醇、维生素B4治疗。分析两组治疗的有效率以及外周血白细胞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高于对照组(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第4周、第8周的外周血白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榆升白片治疗AIDS并发白细胞减少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化疗中白细胞减少症治疗中地榆升白片的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每日口服3次鲨肝醇;观察组患者每日口服3次地榆升白片。结果两组白细胞减少患者治疗30d后的整体疗效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观察组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整体有效率为78.00%(39/50);对照组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整体有效率为64.00%(32/50)。此外,两组白细胞减少患者治疗60d后的整体疗效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观察组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整体有效率为94.00%(47/50);对照组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整体有效率为82.00%(41/50)。结论地榆升白片在妇科肿瘤化疗的白细胞减少症治疗中,能够提高患者30 d治疗期与60 d治疗期的整体治疗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地榆升白片治疗妇科肿瘤化疗中白细胞减少症临床效果。方法 67例行化疗白细胞减少的肿瘤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患者经地榆升白片治疗,对照组经鲨肝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情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白细胞减少0度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地榆升白片治疗妇科肿瘤化疗中白细胞减少症的效果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地榆升白片治疗妇科肿瘤化疗中白细胞减少症临床效果。方法120例妇科肿瘤化疗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应用利血生片治疗,研究组则予以地榆升白片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起效时间、治疗30、60 d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服药1周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而对照组则在4周后部分临床症状才得到缓解,研究组治疗30、60 d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榆升白片治疗妇科肿瘤化疗中白细胞减少症具有明显效果,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地榆升白片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WBC)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的122例恶性肿瘤化疗后WBC减少(WBC计数<3.9×109/L)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单药组,各61例。单药组注射G-CSF,联合组口服地榆升白片+注射G-CSF。观察两组应用G-CSF天数、治疗中WBC计数最低值、化疗后感染发生率、应用升白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应用G-CSF的天数为(3.54±1.23)d,低于单药组的(5.32±1.02)d;联合组的WBC计数最低值为(1.67±1.23)×109/L,高于单药组的(0.55±1.42)×109/L;联合组的感染发生率为3.28%,明显低于单药组的13.1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单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84%和13.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榆升白片联合G-CSF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WBC减少症具有时程短、疗效高、安全性好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治疗抗甲状腺药物性白细胞减少症的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雪芳 《医药导报》2004,23(10):0795-0796
目的:评价强力升白片及维生素B4、利血生治疗抗甲状腺药物性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及成本 效果比较。方法:抗甲状腺药物性白细胞减少症患者126例,随机分为A组(维生素B4+利血生),B组(强力升白片+维生素B4)、C组(强力升白片+利血生),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 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强力升白片+维生素B4治疗是抗甲状腺药物性白细胞减少症的最佳治疗方案。结论:药物经济学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找出合理的成本 效果处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地榆升白片治疗和预防恶性肿瘤放疗后白细胞减少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CBM、VIP、CNKI、万方数据库,起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1年03月。手工检索其他血液病相关杂志。对纳入的地榆升白片治疗和预防恶性肿瘤放疗后白细胞减少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6篇。META分析显示白细胞降低分度例数上,地榆升白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54,95%CI(1.31,1.81)P=0.24,RR=1.21,95%CI(0.65,2.23)P=0.50],但与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相比无显著性差异[RR=1.21,95%CI(0.65,2.23)P<0.05]。结论:地榆升白片能有效治疗和预防恶性肿瘤放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由于纳入研究少、研究质量普遍不高,上述结果有待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布洛伪麻那敏片治疗由普通感冒或感冒所致的上呼吸道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研究。共完成的病例数为226例。其中A组112例,B组114例,分别予以布洛伪麻那敏片和氨酚伪麻那敏片治疗,药物用法为每日3次,每次1片,疗程3~5d。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0%,总显效率为98.21%;B组的总有效率为99.12%,总显效率为97.37%。表明A组和B组总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和总显效率非劣效性检验显示,A组非劣效于B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和B组分别为20.18%和24.79%(P〉0.05)。结论:布洛伪麻那敏片和氨酚伪麻那敏片均系对症治疗感冒所致上呼吸道症状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采用乳癖消片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可能的疗效机制,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某院接受诊疗的乳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乳癖消片+依西美坦)及对照组(依西美坦)。治疗8周后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可能的疗效机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观察组42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8.6%vs.57.8%;χ2=4.304,P=0.038)。治疗后2组患者黄体生成素及孕酮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雌二醇及催乳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辅助使用乳癖消片治疗乳腺增生症可显著提高疗效,可能与其调节内分泌紊乱及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参松养心胶囊与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异同.方法 将129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43例.A组予以参松养心胶囊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口服治疗,B组单纯予以参松养心胶囊口服治疗,C组单纯予以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口服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3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3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A组总有效率为97.7%,B组为93.0%,C组为69.8%.A组与B组总有效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组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均有效,A组总有效率为97.7%,B组为95.3%,C组为76.7%.A组与B组总有效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2.3%,明显低于C组的2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与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无论联合,还是单用,均可有效改善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症状.2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效果优于单用参松养心胶囊或者酒石酸美托洛尔片.与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相比,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更具有安全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田景波  曲燕  朱文娣  刘建军 《中国医药》2013,8(9):1262-1263
目的 观察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腹泻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急性细菌性腹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3组:A组(50例)给予复合乳酸菌胶囊(0.66 g,3次/d,口服),联合左氧氟沙星(0.1g,3次/d,口服)治疗;B组(40例)单用左氧氟沙星(0.lg,3次/d,口服)治疗;C组(30例)单用复合乳酸菌胶囊(0.66 g,3次/d,口服)治疗.均用药3d,观察各组总有效率、平均止泻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B、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 (46/50)、87.5% (35/40)和76.7% (23/30),A组疗效优于B组(P<0.05)和C组(P<0.01).A组平均止泻时间为(39 ±10)h,短于B组的(44±12)h和C组的(45±10)h(均P<0.05).治疗中A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2/50)、7.5%(3/4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腹泻的效果要优于单用左氧氟沙星或复合乳酸菌胶囊,并可缩短腹泻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艾普拉唑肠溶片对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2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分成研究组(A组,n=51)和对照组(B组,n=51)两组。B组予以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方案,A组采用口服艾普拉唑肠溶片方案。比对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反酸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结果:①A组痊愈率为94.1%,显著高于B组的64.7%(P<0.05);②A组反酸消失时间及腹痛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P<0.05);③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同B组的13.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十二指肠溃疡予以艾普拉唑肠溶片口服用药方案,疗效确切,抑酸作用突出,可有效改善胃内pH值,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激光联合新癀片内服外敷治疗重度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自愿要求宫颈激光治疗的重度慢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单纯激光治疗;B组:激光加新癀片治疗。结果 B组治愈率高于A组(P<0.01);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腹坠痛感:B组明显轻于A组(P<0.01),对于重度坠痛感患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阴道出血量:B组明显少于A组(P<0.01)。术后阴道出血时间:B组明显短于A组(P<0.01)。临床治愈者3个月后同房接触性出血情况及白带增多现象: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联合新癀片内服外敷治疗重度慢性宫颈炎比单纯激光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优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高血压2、3级合并糖尿病患者180例,随机分为A、B、C组各60例,A组给予替米沙坦+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B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C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降压治疗8周,观察3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A、B、C组完成8周治疗的患者分别为56、58、59例,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血压达标率分别为85.7% 、53.4% 、49.2%,A组的血压达标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1%、8.6%、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并糖尿病,降压疗效优于单用替米沙坦或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替米沙坦的疗效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的疗效相当,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杨文波 《中国药房》2011,(42):3939-3941
目的:比较3种用药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经济学效果。方法:92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按照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分为A、B、C组,A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B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和胞磷胆碱胶囊,C组给予银杏叶片。治疗14d后观察疗效,并运用成本-效果法进行分析。结果:A、B、C组的显效率分别为78.57%、66.67%、48.39%,成本分别为8860.71、8107.45、7854.65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1277.47、12160.57、16231.97,A、B组相对于C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333.53、1382.93。结论: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分析,B组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