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1概述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肿瘤的治疗方式包括化疗、放疗、手术治疗等[1,2]。以化疗为例,抗肿瘤药物可同时作用于癌细胞及正常组织细胞,从而导致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按照WHO国际  相似文献   

2.
人参皂甙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杨玉琪  李玛琳 《药学进展》2003,27(5):287-290
人参皂甙的抗肿瘤作用机制较为广泛,主要表现为直接作用于癌细胞,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或诱导细胞分化使其逆转;作用于肿瘤侵袭的多个环节抑制其转移;逆转肿瘤的耐药性提高化疗药物的抗肿瘤活性;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肿瘤能力;影响细胞连接通讯或抑制酶的活性及拮抗致癌剂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3.
<正>现阶段,肿瘤治疗越来越趋于综合化,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在临床中,肿瘤患者死亡的原因主要为复发、远处转移。在肿瘤治疗中,单纯化疗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并不理想。而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治疗方式,能够使机体免疫应答被激活,从而有效识别肿瘤细胞,达到灭杀肿瘤细胞的目的。在肿瘤治疗中联合应用放疗与免疫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成为了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1免疫系统作用免疫系统可促进机体抗肿瘤,同时诱导肿瘤细  相似文献   

4.
肿瘤的免疫治疗是肿瘤生物治疗的一个分支,80年代中期以来,肿瘤生物治疗被广泛研究和临床应用[1]。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是发生恶性肿瘤的重要因素[2],而肿瘤的发展又会进一步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所以,肿瘤病人尤其是晚期病人免疫功能的缺损通常是明显的[3]。在手术、放射、化学治疗的同时,病人的免疫功能也相应受到抑制,特别是在放、化疗后,对病人的免疫功能伤害更大。因此,在放、化疗的同时辅之以免疫治疗,对放、化疗有协同作用[4]。现就找院1996~1998年抗肿瘤免疫制剂的使用情况作一分析,旨在找出其临床用药的某些特点和…  相似文献   

5.
张悦  王静  李铁军 《药学实践杂志》2016,34(5):393-395,473
海带多糖不仅对肿瘤细胞具有直接抑制作用,还可以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转移而对肿瘤细胞产生间接抑制作用。海带多糖可减轻肿瘤化疗药物耐药性,抑制自由基产生、加快自由基清除,显示抗突变、抗辐射作用,这可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及预防肿瘤的发生。此外,海带多糖对抗肿瘤化疗药物有增效作用, 减轻抗肿瘤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对放疗所致机体免疫细胞的损伤也显示一定对抗作用,可以作为临床抗肿瘤辅助治疗药物。笔者对近10年来海带多糖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行了简要综述,涵盖了从2004年到2015年的28篇文献,期望对海带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及深度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香菇多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袁静  王平全 《中国药房》1999,10(5):233-234
生物反应调节剂(BRM)和生物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是继肿瘤手术、放疗和化疗三大治疗手段之后的第4种有效治疗肿瘤的办法,它通过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防御反应或改变机体对瘤细胞的生物学效应而产生机体或细胞介导的抗肿瘤效果,这是一种间接的作用,所以毒副作用小。多糖类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BRM,目前在国内外临床上正式应用的有3种多糖:香茹多糖、云芝多糖及裂褶多糖。特别是香菇多糖,具有组分单一、质量稳定、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应用更为广泛。本文就香菇多糖的一般药理学特性、抗肿瘤的作用机理、实验及临床研究加以综合论…  相似文献   

7.
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肿瘤的认识也深入到了分子水平,寻找到了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后的强大武器—肿瘤疫苗。最早在1891年Coley第一次利用细菌提取物(coley毒素)激发整体免疫来治疗恶性肿瘤;随后,人们便开始尝试利用多种方法制备肿瘤疫苗并利用其促进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从整体、细胞分子水平调控机体抗肿瘤免疫。目前,肿瘤的研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将为人们最终战胜肿瘤提供了强大有力的把握。1肿瘤疫苗的免疫机制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许多的机制来逃避宿主的免疫防御,如①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低;②肿瘤漏逸;③免疫无能状态;④肿瘤低…  相似文献   

8.
肿瘤的生物治疗是指通过调动机体的天然防御机制或人为地给予机体某些生物物质来取得抗肿瘤的效果,是除手术、放疗和化疗经传统疗法以外的第4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它利用各种生物治疗制剂和手段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这到控制和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在肿瘤的治疗上有着巨大的治疗潜力和生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将具有决定性的长期疗效。因此现代肿瘤生物治疗技术的应用,已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肿瘤患者接受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时可导致潜伏或静止状态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发生再激活,出现肝炎症状,伴随HBV DNA水平高于基线10倍以上或绝对值大于20 000 IU/ml。HBV再激活可致4.5%~8.1%的患者死于肝病,23.3%~71.0%的患者中断或改变肿瘤化疗方案。肿瘤患者化疗后HBV 再激活的机制可能是抗肿瘤药物及免疫抑制剂抑制了机体对HBV起免疫作用的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导致HBV大量复制。肿瘤患者HBV再激活与患者的HBV感染状况、肿瘤类型和化疗方案有关。拉米夫定等核苷(酸)类药物可有效预防和治疗肿瘤患者的HBV再激活。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前应常规进行HBV筛查,对高风险患者预防性使用核苷(酸)类药物可明显降低HBV再激活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熊果酸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蕾  刘卓刚 《医药导报》2011,30(4):490-494
根据近年的中外文献和研究成果,对熊果酸的抗肿瘤作用和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论述. 大量的基础研究证实,熊果酸能在体内外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生长. 熊果酸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包括预防肿瘤形成、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抗氧化、抑制肿瘤血管新生、抑制肿瘤侵袭转移、增敏抗肿瘤化疗药物及逆转耐药,以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针刺,针刺加艾灸、TDP神灯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自愿接受门诊治疗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艾灸、TDP照射综合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相应穴位治疗;每次针刺30min,每日1次,10次1疗程,连续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根据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治愈率55.9%,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治愈率为26.5%,总有效率为82.4%。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旧〈0.05)。结论针刺、艾灸、TDP神灯照射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比单纯针刺法治疗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查阅急性痛症患者采取中医特色疗法缓解疼痛的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以急性痛症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因病机进行分析,阐述常用中医特色疗法治疗急性痛症的临床应用效果,充分说明中药外治法,包括针灸、穴位贴敷、艾灸、耳穴等,不论单独应用或结合多种手段,都对急性痛症患者产生了一定积极治疗作用,可显著减少患者的疼痛,且使用简单、经济成本低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近十年来有关针灸治疗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的文献,从临床及实验研究两方面回顾了针灸对发育迟滞儿童的影响。针灸不仅可提高患儿的发育商和智商,改善脑干听觉功能,促进脑发育,通过升高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提高学习记忆能力,还可调节智力低下患儿的血清甲状腺素和生长激素的分泌水平。  相似文献   

14.
温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7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寻找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将7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相结合的方法,温针灸患侧肩、肩、肩前等穴,并结合推拿点、按、揉、捏等手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温针灸治疗。两组均治疗1次/d,1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为1个观察周期。结果总显效率治疗组为97.22%,对照组为80.56%,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经3~6个月随访,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针灸结合推拿疗法具有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活血止痛之功效。温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其疗效优于单纯采用温针灸治疗。温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具有疗程短、见效快、安全可靠、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临床实用价值较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近5年来膝骨性关节炎针灸治疗在临床取得的一些进展和临床研究现状,并提出展望,以期为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研究提供一些线索及方向。  相似文献   

16.
肿瘤的治疗分为传统的手术、放射治疗、化疗和生物治疗。生物治疗是肿瘤治疗的第四种模式,通过调动宿主的天然防御机制或给予天然产生的针对性、靶向性很强的物质,来干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调节病人抗肿瘤免疫反应,实现对肿瘤的治疗。目前的研究和应用领域主要集中于肿瘤的基因治疗、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细胞因子治疗、病毒增殖治疗和联合治疗。本文从目前国内外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综述了肿瘤的生物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针灸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针灸进行治疗,30 d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9.4%,对照组优良率为48.9%,两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较好,能较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面神经功能,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8.
As a common malignant tum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has high fatality rate due to its strong metastasis and high degree of malignancy. Current treatment strategies adopted in clinical practice were still conventional surgery, assisted with interventional therapy,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However these treatments have limited effects with high recurrence rat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of immunocytotherapy has shown that tumor cells can be directly identified and killed by stimulating the immune function and enhancing the anti-tumor immunity in tumor microenvironment. Targeted immunotherapeutics have therefore become the hope of conquering cancer in the future. It can kill tumor cells without damaging the body's immune system and function, restore and strengthen the body's natural anti-tumor immune system. It can reduce the toxic side effects of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 and prolong the survival period of patients with HCC. Currently, the immune cells widely studied are mainly as follows: Dendritic cells (DC),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IK), DC-CIK,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 (CAR-T), 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 (TIL) and Natural killer cell (NK). Immunocytotherapy is a long-term treatment method, some studies have combined traditional therapy with immunocytotherapy and achieved significant effects, providing experimental basi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immunocytotherapy.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difficulties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immune cells. In this article, we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immunocytotherapy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HCC, their effectiveness either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ies, and how future immunocytotherapeutics can be further improved from investigations in tumour immunology.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抗阻运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颈椎小关节错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9月某院针灸康复科诊治的60例颈椎小关节错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推拿治疗,实验组基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抗阻运动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VAS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大于对照组(90.00%>63.33%),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3.03±0.17<5.34±0.28)分,P<0.05。结论:与单一采用推拿相比,联合抗阻运动针灸治疗能快速降低疼痛,改善临床症状,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具有独特的临床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刘梦堃  赵治  韩景献 《天津医药》2006,34(12):863-865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评价针灸治疗对大动脉炎(头臂动脉型)患者依赖性血管内皮舒张功能(EDD)的影响。方法:针灸治疗组31例和药物治疗组30例,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变化,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等血管活性物质的浓度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EDD%、血浆中NO浓度升高(P〈0.01),ET浓度降低(P〈0.01),针灸疗法更显效。结论:针灸治疗大动脉炎(头臂动脉型)可以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