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人T细胞识别的鳞状细胞癌抗原3(SART3)基因的DNA疫苗能否诱导小鼠产生针对表达该基因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方法构建表达人SART3基因的C3H小鼠肿瘤细胞LM8-SART3。以空载体为对照,注射疫苗,分离小鼠脾细胞,体外检测CTL反应。于疫苗免疫后2周接种肿瘤细胞,比较免疫组与空载体组肿瘤长出及出瘤后肿瘤生长情况。结果体外可检测到疫苗诱导的小鼠脾细胞CTL活性;疫苗注射后小鼠成瘤率降低,肿瘤生长慢于对照组。结论表达人SART3基因的DNA疫苗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表达该基因的肿瘤细胞LM8-SART3在小鼠体内的成瘤及生长。  相似文献   

2.
肿瘤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经典的免疫学理论,将致病原(全细胞或抗原分子)免疫机体就能调动机体的特异免疫识别和免疫保护。瘤苗主动免疫是以肿瘤细胞、相关抗原、肿瘤特异抗原或模拟抗原、抗原编码基因免疫机体使之产生针对肿瘤细胞的主动性特异性免疫治疗策略。本文综述了以上不同层次的肿瘤疫苗在近年的研制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HT5"SS〗评价化疗药物紫杉醇联合应用肿瘤疫苗对小鼠Lewis肺癌皮下移植瘤的治疗效果。〖HT5W〗方法: 〖HT5"SS〗以编码有GMCSF的腺病毒感染Lewis肺癌细胞3LL,制备肿瘤疫苗3LL/GMCSF。以2×104个3LL瘤细胞皮下注射C57BL/6(H2b)小鼠腹股沟部,制备小鼠皮下移植瘤。检测体内、外应用紫杉醇对Lewis肺癌细胞3LL的杀伤敏感性。在小鼠Lewis肺癌皮下移植瘤体内首先以紫杉醇化疗,随后以肿瘤疫苗3LL/GMCSF免疫;或反之,首先以肿瘤疫苗免疫,随后以紫杉醇化疗,观察肿瘤生长和小鼠生存状况,以及检测小鼠体内对肿瘤的特异性杀伤效率和免疫应答记忆反应。〖HT5W〗结果〖HT5"SS〗: 紫杉醇体外作用于3LL肿瘤细胞,24 h后在浓度为100 nmol/L时可使32.10 %的3LL肿瘤细胞发生死亡;但体内注射紫杉醇(5、10和25 mg/kg)不能使所有3LL荷瘤小鼠肿瘤消退。体内使用紫杉醇后应用3LL/GMCSF肿瘤疫苗,70%的荷瘤小鼠发生显著的肿瘤消退,与单纯化疗的小鼠相比生存时间明显延长(70.0 vs 27.5 d); 化疗后应用肿瘤疫苗诱导了体内对3LL的特异性杀伤,第3天体内杀伤率达41.35%;同时,存活小鼠能抵抗2×104 3LL肿瘤细胞的再次攻击。接种3LL/GMCSF肿瘤疫苗后应用紫杉醇化疗却不能使肿瘤消退。〖HT5W〗结论: 〖HT5"SS〗化疗后应用肿瘤疫苗免疫可诱导出抗原特异性免疫效应,使荷瘤小鼠肿瘤消退并延长生存时间,为临床开展化疗后的肿瘤疫苗主动免疫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含有小鼠IL-15基因佐剂的肿瘤疫苗对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功能影响。方法:构建含有小鼠IL-15基因佐剂的肿瘤疫苗,免疫小鼠后,分离脾脏淋巴细胞,分析CTL的表面分子,分泌细胞因子能力,细胞毒功能和抗凋亡能力。结果:含有小鼠IL-15基因佐剂的肿瘤疫苗能上调CTL的CD8和CD44分子表达,促进IFN-γ分泌,增强细胞毒功能,提高抗凋亡能力。结论:IL-15能发挥很好的佐剂效应,增强CTL的功能,有望在抗肿瘤研究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前文阐述了利播仃肿瘤诱发BALB/c小鼠的体液免疫.激活B淋巴细胞,使其分泌高滴度、高特异性及有细胞毒的抗体。对于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肿瘤的疫苗来说,仅有此作用是不够的,必须能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发挥免疫功能,产生细胞免疫,对肿瘤细胞发起多方位的主动攻击。这就是肿瘤疫苗的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肿瘤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含有小鼠IL-15基因佐剂的肿瘤疫苗对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功能影响。方法:构建含有小鼠IL-15基因佐剂的肿瘤疫苗,免疫小鼠后,分离脾脏淋巴细胞,分析CTL的表面分子,分泌细胞因子能力,细胞毒功能和抗凋亡能力。结果:含有小鼠IL-15基因佐剂的肿瘤疫苗能上调CTL的CD8和CD44分子表达,促进IFN-1分泌,增强细胞毒功能,提高抗凋亡能力。结论:IL-15能发挥很好的佐剂效应,增强CTL的功能,有望在抗肿瘤研究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肿瘤免疫学的不断发展,肿瘤疫苗已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目前,肿瘤细胞疫苗在多项临床试验中的效果较为明显,在患者体内可检测出有意义的免疫应答反应, 且患者有很好的耐受性;基因疫苗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显示出靶向性和充分激活抗肿瘤免疫等优点;肿瘤多肽疫苗,因其化学性质稳定、易于制备、无潜在致癌性等优点, 更是受到广泛关注;以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将肿瘤细胞、裂解的肿瘤细胞成分或肿瘤细胞的凋亡产物、肿瘤mRNA或DNA等修饰树突状细胞制成瘤苗, 则为肿瘤治疗开辟了一种新的途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位肽疫苗通过在体内、外激发特异性CTL抗肿瘤免疫应答, 部分多肽表位疫苗已进入临床Ⅰ期和Ⅱ期试验, 并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将对这些肿瘤疫苗的作用特点、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小鼠体内观察纳米疫苗NL(MH)抗肿瘤复发作用。方法:以PBS、空白脂质体、MH、MH/NL、NL(MH)免疫C57BL/6小鼠3次后,IFN-γ ELISPOT和LDH杀伤实验检测纳米疫苗激活小鼠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情况;以肿瘤攻击实验和肿瘤切除后复发实验来评价纳米疫苗预防肿瘤复发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L(MH)组小鼠脾淋巴细胞中分泌IFN-γ的T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CTL对B16-MAGE3细胞具有显著的特异性杀伤作用;在肿瘤攻击实验中,NL(MH)组B16-MAGE3肿瘤成瘤时间长、成瘤率低;肿瘤切除后,NL(MH)组B16-MAGE3肿瘤复发时间延迟,复发率明显降低。结论:NL(MH)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强烈的MAGE3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反应,对表达MAGE3的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能有效预防B16-MAGE3切除后复发。  相似文献   

9.
现代肿瘤学研究表明,肿瘤不是一种单纯的局部疾病,而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现有的肿瘤治疗方法难以清除体内所有的肿瘤细胞,放、化疗往往容易导致肿瘤细胞对治疗产生耐受.因此,治疗后的复发和转移不可避免.肿瘤免疫治疗的特点是,它的特异性靶向抗肿瘤作用在攻击肿瘤细胞的同时不会伤及正常细胞,因此避免了药物治疗引起的毒副反应.随着生物科技和肿瘤免疫学的迅速发展,这一构想目前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可望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新途径[1-3].一、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临床前动物实验研究的成果给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免疫治疗可以完全消除动物体内的移植瘤,用肿瘤疫苗免疫小鼠不仅可以排斥移植的肿瘤,而且还能防止再次接种相同肿瘤细胞后的肿瘤生长,表明治疗后产生了特异性的抗肿瘤效应.这种特异性抗肿瘤效应细胞主要是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它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不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重组T7噬菌体疫苗,并检验疫苗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的免疫活性。方法:将人VEGF165基因与T7Select10-3b噬菌体基因重组,构建T7Select10-3b-VEGF噬菌体疫苗。将疫苗免疫C57BL/6J小鼠。免疫4周后,用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VEGF抗体滴度。结果:疫苗组血清产生较高水平抗VEGF抗体。结论:异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重组T7噬菌体疫苗可打破机体对自身VEGF的免疫耐受,诱导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抗VEGF抗体。  相似文献   

11.
肿瘤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从 18 93年Coley第一次利用细菌提取物诱发机体对肿瘤的免疫杀伤研究到现在 ,人们已经基本明确机体在肿瘤细胞的免疫识别和免疫调节过程中的分子机制 ,在此基础上 ,研究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肿瘤疫苗已经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重要手段。肿瘤疫苗是利用患者自身的肿瘤细胞、肿瘤特异性抗原及其它免疫调节细胞治疗和预防肿瘤 ,与感染性疾病的疫苗有所不同 ,肿瘤疫苗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激发机体对肿瘤抗原特异的免疫反应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机体对肿瘤的免疫识别和免疫排斥主要依赖于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T细胞的激活是通过识别细胞表面MHC…  相似文献   

12.
肿瘤疫苗的临床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eng F  Wei YQ 《癌症》2006,25(8):1059-1062
肿瘤疫苗包括多肽疫苗、基因疫苗、重组病毒疫苗、肿瘤细胞疫苗、多肽冲击的树突细胞疫苗等。肿瘤疫苗是应用其表达特异性的肿瘤抗原,来激活、恢复或加强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反应,进而杀伤、清除肿瘤细胞。研制一种肿瘤疫苗需先进行动物实验,再行Ⅲ期的临床试验,研究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肿瘤疫苗在多种肿瘤临床试验中的效果是可喜的。已有相当多的肿瘤疫苗试验在患者体内能检测出有意义的免疫应答,且患者通常对肿瘤疫苗有很好的耐受性。很多新的肿瘤疫苗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一些Ⅲ期临床试验已经结束,但由于还没有达到预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肿瘤疫苗治疗肿瘤仍然属于试验研究性质的。目前,更多新的有应用前景的肿瘤疫苗已经进入了临床试验,人们正在期待出现更理想的结果。本文就肿瘤疫苗临床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0引言 肿瘤治疗性疫苗的研究源于上个世纪小鼠肿瘤免疫排斥试验,有许多研究发现如果将肿瘤细胞灭活后制成抗原(即瘤苗)免疫小鼠,小鼠会对随后接种的相同肿瘤细胞产生排斥反应.由于肿瘤细胞来源于正常细胞的癌变,免疫原性低,通常很难被免疫系统识别,同时由于肿瘤细胞具有多种免疫逃逸机制,因而不能有效激发免疫反应清除肿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KDR基因重组的T7噬菌体疫苗以及研究其对小鼠异位移植肿瘤(Lewis肺癌)的免疫治疗。方法 克隆KDR的膜外Ⅱ区基因,构建KDR基因重组T7噬菌体疫苗,免疫小鼠,免疫4次后接种Lewis肺癌,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14d后眼球取血,脱颈椎杀死小鼠,取出瘤体称重,计算抑瘤率,观察免疫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抑制程度明显,肿瘤生长速度最慢,肿瘤重量与生理盐水组和空白噬菌体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抑瘤率可达57.0%,远大于空白噬菌体组(16.0%):结论 KDR基因重组的T7噬菌体疫苗对小鼠Lewis肺癌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用人源KDR作为免疫原免疫小鼠通过免疫交叉反应可以打破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5.
肿瘤疫苗的发展现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地位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疫苗用于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是肿瘤生物治疗的重要方法,加强和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与识别肿瘤抗原、避免肿瘤逃避免疫监视和提高杀伤肿瘤细胞与启动加强自身主动的生理免疫抗瘤能力,以达到减少癌变发生、消除手术残留癌灶、防止转移复发、提高肿瘤治愈率、延长存活期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是肿瘤综合治疗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肿瘤疫苗的发展与免疫学理论和分子生物学发展密切相关,通过近百年的探索,经历了由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到特异性免疫治疗,由细胞水平到分子和基因水平的进展.直到80年代末期,肿瘤疫苗才出现了新概念的质的飞跃.目前研究的肿瘤疫苗主要有:(1)肿瘤细胞疫苗,是以自体肿瘤组织经过研磨、照射、药物灭活等方法处理,加佐剂后制成的瘤苗,在临床上已试用于多种实体瘤,产生一定疗效,但因科学性不高而受限.(2)肿瘤核酸疫苗,即DNA疫苗,是由携带编码抗原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制成,直接输入组织细胞内,使之在体内表达相应抗原而诱导机体产生相应特异性免疫反应,特别是以特异性CIL为代表的保护性免疫应答.(3)肿瘤多肽疫苗,来自肿瘤特异性抗原、病毒相关抗原、癌基因或抑癌突变蛋白的多肽组成,共同的CTL识  相似文献   

16.
俞书婷  姚刚 《现代肿瘤医学》2022,(12):2295-2298
目前已知的绝大多数癌症治疗方法如化疗、放疗、免疫靶向治疗等主要以肿瘤细胞为靶目标,但很多肿瘤并不能被完全治愈且治疗后伴随很多并发症。一群高度耐药的肿瘤细胞能够使肿瘤重新聚集并转移到新的部位,使肿瘤继续发生发展。如果可以基于它们的表型或功能特征来鉴定具有干细胞样特征的癌细胞,从而找到肿瘤干细胞特异性抗原制成干细胞疫苗,进而激活机体内特异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靶向清除肿瘤干细胞的目的,就能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的复发及转移,杀灭肿瘤干细胞甚至可以消除肿瘤对放化疗的拮抗性及耐药性。因此肿瘤干细胞疫苗即靶向肿瘤干细胞的主动免疫疗法的研究与发展对恶性难治性肿瘤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本篇综述将对近年来肿瘤干细胞及其疫苗的发现、发展与研究结果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7.
ehCGβ肿瘤基因疫苗诱生抗体的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ehCGβ肿瘤基因疫苗诱生抗hCGβ抗体的抗肿瘤作用。方法:以TR421ehCGβ质粒实施基因免疫、空载质粒为对照,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hCGβIgG抗体;以3HTdR掺入法检测灭活补体前后免疫血清对ehCG+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和FACS分别观察Hela细胞的形态变化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TR421ehCGβ质粒诱导小鼠产生高水平抗hCGβIgG抗体;抗hCGβ免疫血清对Hela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明显强于对照血清,灭活补体后抑制率无明显变化;免疫血清的抑制作用与肿瘤细胞的hCGβ表达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Hela细胞与免疫血清孵育后细胞死亡明显增多,但其中凋亡细胞为3.42%,与对照血清孵育细胞的凋亡(1.88%)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ehCGβ肿瘤基因疫苗诱生的抗hCGβ抗体以不依赖补体方式抑制ehCGβ+肿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ehCGβ肿瘤基因疫苗诱生的效应脾细胞过继免疫在抗肿瘤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转染建立稳定表达ehCGβ和HBV-preS2/S的细胞株Sp2/0-ehCGβ和Sp2/0-preS2/S.以TR421-hCGβ质粒实施基因免疫,免疫后检测小鼠脾细胞,特异性细胞毒活性;同期将脾细胞过继免疫给正常小鼠,以过继TR421-hCGβ质粒免疫小鼠脾细胞为实验组、过继TR421质粒免疫小鼠脾细胞为对照组,检测脾细胞杀伤效应.结果:效应脾细胞对SP2/0-ehCGβ的杀伤率明显高于Sp2/0-preS2/S(P<0.05).Sp2/0-ehCGβ在实验组小鼠仅2只形成实体瘤,TR421-hcGβ质粒基因免疫抗肿瘤任用有肿瘤特异性,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对照组小鼠均形成实体瘤.Sp2/0-preS2/S在所有的小鼠均形成了实体瘤,其瘤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ehCGβ肿瘤基因疫苗诱生的效应细胞可特异性杀伤肿瘤,过继免疫效应细胞能使正常小鼠获得明显的特异性抗肿瘤能力.  相似文献   

19.
1971年Bumet提出了免疫监视的概念,认为机体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通过细胞免疫机制破坏肿瘤细胞。大量支持肿瘤免疫监视的证据说明了免疫疗法或疫苗可以有效地治疗肿瘤。用杀死的肿瘤细胞、肿瘤细胞裂解物或肿瘤抗原蛋白、肽或DNA并辅以细胞因子或佐剂制备的疫苗可以产生免疫应答或临床反应。但是这种免疫反应通常比较弱,并且很少能产生彻底和持久的临床反应。  相似文献   

20.
手术、化疗和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传统模式,但大多数肿瘤仍得不到根治,必须探寻新的治疗策略。肿瘤生物治疗包括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抑制肿瘤新生血管治疗等,研究领域广泛,极具应用前景,因此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第四种模式。 我们通过对多种肿瘤患者的淋巴细胞在体外、体内杀伤其自身癌细胞的直接形态观察和功能分析,结合随访资料,发现人体淋巴细胞在肿瘤微环境内能直接杀伤癌细胞,这种自身肿瘤细胞杀伤活性与肿瘤的发生和转移密切相关,反映了患者的抗肿瘤能力[1-8],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免疫指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抗体[9-10]、超抗原[11]、抗原肽[9]、转基因[12]、加热[4,13]、化疗药物处理[14]等均可诱导自身肿瘤细胞杀伤活性,并对肿瘤患者有一定治疗作用。诱导自身肿瘤杀伤活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是用肿瘤疫苗进行主动免疫,因此,以各种形式的肿瘤抗原制成肿瘤疫苗对患者进行免疫接种,激发患者机体对肿瘤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反应,并排斥肿瘤,成为近来肿瘤免疫治疗的热点。构建肿瘤疫苗的策略较多,如用肿瘤细胞疫苗、基因修饰疫苗、肽和蛋白质疫苗、树突状细胞疫苗、融合细胞疫苗等诱导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然而至今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肿瘤免疫基因治疗的发展,例如,除恶性黑色素瘤外,大部分肿瘤,包括常见的肝癌、肺癌、胃癌等,能诱导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异抗原仍未被确定。而且,已鉴定的大部分肿瘤抗原是自身分子,免疫系统对此易产生免疫耐受,难以激发有效的免疫反应。因此,有必要探索肿瘤免疫基因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