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能否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方法:100例机械通气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开放式吸痰)50例和实验组(密闭式吸痰)50例,比较2种不同吸痰方式对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发生时间的影响?结果:密闭式吸痰组VAP的发生率为24%,开放式吸痰组VAP的发生率为44%,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 0.05);密闭式吸痰组总机械通气时间(121.48 ± 92.02 h),开放式吸痰组总机械通气时间(140.2 ± 119.12 h),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 > 0.05);VAP发生时间密闭式吸痰组为(80.0 ± 27.4 h),开放式吸痰组为(82.0 ± 26.0 h),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比传统开放式吸痰方式有助于降低VAP的发生率,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密闭式吸痰和开放式吸痰对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开放式吸痰进行治疗,治疗组患儿采用密闭式吸痰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比对照组低,住院时间也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方法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优于开放式吸痰法,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使用密闭式吸痰的优势,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5月期间住院治疗的机械通气新生儿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密闭式吸痰,对照组给予开放性吸痰,比较吸痰后新生儿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吸痰后对照组心率明显上升,血氧饱和度显著下降,而观察组则相对稳定,对照组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达46.2%远高于观察组的23.1%,颅内出血发生率为36.9%高于观察组的16.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使用密闭式吸痰,安全有效,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不同吸痰方法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于本院进行气管插管治疗的64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密闭式吸痰法组)32例和B组(开放式吸痰法组)32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家属满意率、吸痰前后心率、血压、气道压力和PaO2、SpO2、血清IL-6、TNF-α.结果 A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B组,住院时间短于B组,家属满意率高于B组,PaO2、SpO2高于B组,气道压力、血清IL-6、TNF-α低于B组,心率、血压变化幅度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密闭式吸痰方法在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效果优于开放式吸痰法,且对患者的机体多项指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热湿交换细菌过滤器联合密闭式吸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1年在本院ICU进行机械通气的15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试验组采用热湿交换细菌过滤器联合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加热湿化器联合开放吸痰。两组患者均给予化痰止咳、解痉平喘、纠正内环境紊乱、抗感染、每日2次口腔护理和床头抬高30°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病率、28 d死亡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的VAP发病率28.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15%,且28 d死亡率18.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湿交换细菌过滤器联合密闭式吸痰可以降低VAP发病率、28 d死亡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对ICU住院时间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吸痰方法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于本院进行气管插管治疗的64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密闭式吸痰法组)32例和B组(开放式吸痰法组)32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家属满意率、吸痰前后心率、血压、气道压力和PaO2、SpO2、血清IL-6、TNF-α。结果 A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B组,住院时间短于B组,家属满意率高于B组,PaO2、SpO2高于B组,气道压力、血清IL-6、TNF-α低于B组,心率、血压变化幅度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方法在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效果优于开放式吸痰法,且对患者的机体多项指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不同气管内吸痰方式对降低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5月该院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共计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照组42例,采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观察并比较两组不同气管内吸痰方式通气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细菌检出率及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通气后48 h、通气后72 h及停止通气时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9.52%、16.67%及21.43%,相比于对照组同时段的发生率19.05%、28.57%、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48 h及停止通气时痰培养细菌检出率分别为4.76%、9.52%及23.80%,对照组24 h、48 h及停止通气时痰培养细菌检出率分别为11.90%、21.43%及38.10%,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痰液培养细菌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为(60.32±21.23)h,对照组总机械通气时间为(79.15±31.23)h,两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内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减少通气时间,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密闭式吸痰管不同更换时间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的机械通气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26例、B组27例、C组27例,每次密闭式吸痰管更换时间分别为24 h、72 h、120 h,对比三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吸痰管前端培养的菌落计数、定植率。结果 A、B、C三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1.54%、7.41%、3.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菌落计数分别为(6100±610)cfu/mL、(9 920±1 440)cfu/mL、(273 000±1 670)cfu/mL,定植率分别为57.69%、70.37%、10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管的不同更换时间对机械通气患者费用与安全具有差异性,每72小时更换一次的应用价值最高,值得临床推广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陈彩梅  梁腊梅 《吉林医学》2014,(20):4571-457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59例新生儿,按施行不同护理方案分为试验组(30例,实施循证护理)与对照组(29例,给予常规护理服务),对两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进行综合对比。结果:试验组患儿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例,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患儿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1例,发生率为37.93%;试验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方案用于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效果显著,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措施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68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常规行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5.88%(2/34),对照组为20.59%(7/34),组间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积极采取针对性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综合性干预措施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期间机械通气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通过人工鼻、密闭式吸痰、声门下吸引、优化营养供给、加强口腔护理等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结果总VAP的发生率为34.9%,实验组(24.3%)低于对照组(7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VAP患者病死率为43.2%,实验组为43.8%,对照组为56.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可通过使用人工鼻、密闭式吸痰、声门下吸引、优化营养供给、加强口腔护理等综合性干预措施降低其发生,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密闭式吸痰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需要采取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实施密闭式吸痰,观察患儿吸痰前后的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的变化,同时观察吸痰前后呼吸音的变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并加强病情观察护理、密闭式吸痰系统管理及基础护理。结果密闭式吸痰前后患儿HR、MAP、SpO2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6.25%。结论密闭式吸痰过程中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吸痰效果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吸痰方法。  相似文献   

13.
贵艳玲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5):1806-1807
目的:观察密闭式吸痰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48例重型颅脑外伤并应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密闭式吸痰(CS)组和开放式吸痰(OS)组各24例,比较两组患者吸痰前及吸痰后10min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结果:OS组SpO2吸痰后与吸痰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CS组SpO2吸痰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Os组与Cs组SpO2吸痰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吸痰后Os组低于CS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CS组低于Os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不影响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氧合作用,可能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李洪 《吉林医学》2013,(32):6802-6803
目的:研究密闭式吸痰管在R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分为密闭式吸痰管内吸痰组(试验组)和开放式气管内吸痰组(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吸痰中以及吸痰后0.5 min,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SpO2、心率、呼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RICU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可减少SpO2、心率、呼吸变化,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沿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利多卡因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吸痰管吸痰疗效.方法 选择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需要反复吸痰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3例.治疗组:吸痰前经气管插管滴注2%盐酸利多卡因1~2ml,5min后吸痰管吸痰;对照组23例:吸痰前经气管插管滴入生理盐水1~2ml,5min后吸痰.比较两组患者吸痰前、吸痰时HR、SpO2、SBp、DBp的变化;吸痰时患者呛咳反应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和痰液吸尽时间;观察利多卡因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吸痰前HR、SpO2、SBp、DBp比较无差异(P〉0.05);吸痰时两组患者HR、SpO2、SBp、DBp比较有差异(P<0.05);吸痰时患者呛咳反应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二次吸痰时间间隔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 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吸痰前气管内滴入利多卡因效果良好,减轻了吸痰时患者痛苦反应,减轻护士劳动强度,未发现利多卡因严重不良反应,是一种较为实用、操作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产生的影响,为临床ICU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2月ICU内接受机械通气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加用完善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5.88%(2/34),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0.59%(7/34),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后满意度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高展  李春华 《中外医疗》2013,(31):157+159-157,159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该院机械通气的新生儿137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患儿68例为对照组,采用护理干预患儿69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2.9%)明显低于对照组(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用优质护理服务预防NICU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机械通气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NICU常规护理,试验组行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次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16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9.62±5.41)d、机械通气(7.69±2.35)次、护理满意度为96.6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5.74±5.73)d、(9.52±2.86)次及81.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服务积极用于机械通气新生儿中,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9.
邓明映 《中外医疗》2013,(22):137-13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方法选择86例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干预组43例,对照组采取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规护理,而干预组采取循证护理。结果新生儿呼吸机性肺炎在干预组有4例,发生率为9.3%,对照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0例,发生率为2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质量的提高与循证护理指导临床护理有着直接关系,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关键在于采取的相应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5例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往年的25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12.0%,死亡率为4.0%,对照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36.0%,死亡率为16.0%,两组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死亡情况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PaCO2、PaO2、SpO2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PH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提高其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