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阙布气说与腹针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木文从脐的形成窥探神阙的功能,并从中医经络的角度对以神阙为核心的系统进行剖析,认为神阙系统可能是形成于胚胎期的调控系统,也可能是经络系统的母系统,因此,具有向全身输布气血的功能与对机体宏观调控作用,这不仅是敷脐疗法的基础,而且也是腹诊与腹针疗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对腹针疗法治疗颈椎病机理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腹针疗法机理 腹针疗法是以神阙调控系统理论为核心,脏腑经络学说和中医基础理论为底蕴,在临床上具有广泛适应症,通过刺激腹部穴位治疗全身急慢性疾病及疑难疾病的针灸疗法。腹针理论认为:以神阙为核心的腹部存在着两个全身的经络调控系统,其中调节外周的系统位于前腹壁浅层是一个全身缩影的全息影象。定位取穴法便是利用腹部的这一特点,以腹部的区域调节全身的取穴法,也是腹针疗法中的一种重要的取穴方法。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神阙系统。  相似文献   

3.
笔者近年来一直从事腹针疗法临床及临床带教工作,深切体会到腹针疗法临床带教工作的重要性:腹针疗法在临床上运用的疗效与临床带教模式有重要关系,对于初学者更为明显,体现了临床带教的重要性。虽说带教老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不同带教模式,对腹针疗法临床效果的影响亦不容忽视。以下结合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谈谈临床带教模式与腹针疗效的相关性。腹针疗法是薄智云教授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的一种新的疗法,该疗法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全身疾病。薄氏腹针疗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神阙调控系统为核心,运用中医的理、法、方、穴,通过腹部针刺调节脏腑、经络,从而治疗全身疾病。薄氏腹针在总结前人针灸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用针之道,立法为先,操术次之,而后机变”的针灸大法。在临证时要求“先从诊断入手,再看辨证要否,而后操术勿躁,以情再做加减”。强调把腹针构架在中医基础理论上发展,突出“辨证论治”与“治病必求于本”的学术思想,用中医的理、法、方、穴,通过针刺腹部最大限度地激发神阙系统及人体经络自我调控的潜能,使内脏逐渐趋于稳态来治疗全身疾病。因此腹针疗法既有传统针灸的特点,又有自身诊治特色,为针灸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薄氏腹针规范化处方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薄氏腹针是一种以神阙布气假说为核心的微针系统,以神阙为中心的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全身疾病。薄氏腹针腹部穴位处方有着规范化原则,体现在穴位的分层次运用、特定穴位的组合、标准化一病一方、穴位加减及君臣佐使的配方原则。  相似文献   

5.
正腹针疗法是薄智云教授根据神阙经络系统理论衍生的一种新型针刺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针刺腹部穴位以调节五脏六腑之功能,进而达到治疗疾病之目的。薄氏腹针具有"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辨证条理化"的鲜明特点,同时以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临床,注重"调理脏腑入手,兼顾经脉局部"[1]。近年来,腹针疗法已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腹针疗法是通过刺激腹部腧穴和一些特定穴位来调节相关脏腑和经络的失衡而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目的,它是由传统中医和针灸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微针系统,借助腹部的五脏募穴和任脉、肾经、胃经的腧穴,采用独特的针剌方式——针体细、进针浅、无针感(患者)来调节五脏六腑。近几年来,笔者采用腹针为主结合神阙艾灸疗法在妇科临床中选择虚寒性疾病进行广泛运用,疗效明显。其中,腹针引气归元加开四关为主结合神阙艾灸疗法,作为治疗虚寒性妇科疾病的协定处方,在临床中得到很好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正腹针疗法是薄智云老先生将传统医学和30多年临床实践相结合,通过对经络剖析产生的新疗法[1]。腹针疗法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神阙经络调控系统为核心来治疗脏腑相关疾病[2]。神阙经络系统系先天经络系统,形成于胚胎期,是十四经经络系统的母系统,以神阙为核心的全息龟图对应人体相应的部位,通过针刺人体对应全息点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3]。笔者随山西省针灸医院牛庆强主任医师学习应用腹针配合艾灸治  相似文献   

8.
腹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3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文罡 《河南中医》2004,24(12):56-56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以持续疲劳、失眠、思维不集中以及身痛、发热等全身衰弱、疲劳表现为特征的疾病。腹针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神阙调控系统为核心,通过针刺腹部穴位治疗全身慢性病、疑难病为主要适应症的一种针灸方法。笔者采用腹针治疗本病35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腹针疗法是通过针刺腹部穴位达到调整先天、后天经络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法,其以神阙调控系统为核心,认为神阙调控系统为经络的母系统,故有着广泛的适应性。近年来,已有较多学者在妇科领域进行腹针临床研究,发现其对妇科痛证、生殖内分泌疾病、不孕症、盆底功能障碍等有较好的疗效。对近十年腹针治疗妇科疾病的文献进行回顾、总结并加以分析,以期为腹针治疗妇科疾病进一步提供依据及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神阙布气理论为基础的腹针疗法在临床运用的疗效。方法:运用腹部全息系统进行针刺治疗法。结果:经以传统腹部穴位为框架,部分新穴为补充的腹疗法,在对某些疾病治疗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满意效果。结论:腹针疗法具有痛苦小,见效快,疗效稳定,适应症广的特点,临床运用前景广泛,拓展了传统针灸疗法。  相似文献   

11.
韩燕 《江苏中医药》2012,44(12):62-63
腹针疗法是通过刺激以神阙为中心的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新型针刺方法,已广泛运用于多种慢性疾病的治疗,其临床疗效已逐步得到肯定.腹针疗法以"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为特色而有别于许多已知的微针系统,治疗疾病时注重宏观调节,以调整脏腑功能的失衡为主要特点.笔者多年来应用腹针疗法治疗脾胃疾病,临床疗效较满意,现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12.
吕海涛 《新中医》2014,46(11):47-48
<正>罗翌教授师从腹针创始人针灸大师薄智云近10年,深得薄老腹针精华,结合其行医20余年的临床所得,孜孜不倦,运用腹针治疗急诊常见病症,几可针到病除、妙手回春。笔者有幸拜入罗师门下多年,现撷取罗教授运用腹针疗法的经验介绍如下。1先天经络,调控全身机能罗翌教授十分重视以神阙为中心的先天经络系统[1],充分发挥其潜在强大的全身调控作用,使其发挥调节后天经络气血运行作用[2],实现调节脏腑气  相似文献   

13.
腹针疗法及其学术思想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腹针疗法属于微针系统的范畴。它是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根据传统经络理论,提出“神阙布气假说”,并吸纳全息理论,提出先天经络和神龟图学说。体现了“治病必求于本”的辨证施治特点。提出不同的定位方法和针刺深度会影响不同的系统。使腹针疗法成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治疗体系,扩大针灸治疗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14.
腹针疗法以独创腹部全息影像,以神阙为中心,调节脏腑、经络,扶正祛邪,针刺深度较浅,刺激强度较小,安全性高,患者易接受。在腹部形成一个具有多层次的神阙经络系统。腹针分调脏腑、调经络、调局部,取穴以任脉为主,调脏腑穴位一般深刺,结合八卦理论,调经络穴位中刺,取穴根据病位在全息影像中的投射区而定,常用于治疗久病、慢性病、妇科杂病。腹针疗法具有"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辨证条理化"等特点,既具有传统针灸的特色,又有自身的诊治优势,痛苦小、见效快、疗效稳定、适应症广等,采用腹针疗法治疗妇科相关疾病,痛经、不孕症、闭经等,患者易于接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气滞血瘀痛经,以气海、关元为主,配引气归元、中极等,神阙艾灸,3个疗程可愈。肝郁不孕以引气归元为主,辅以腹四关,配下风湿点、气穴,神阙艾灸,5个疗程后,基本良好,嘱定期产检。气滞血瘀闭经以引气归元为主,辅以腹四关,配大横、气穴、气旁、归来,神阙艾灸,3个疗程后,基本情况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分析薄氏腹针对苏丹地区妇女腹部皮下和内脏脂肪的减肥效果。方法单纯性肥胖女性70名,年龄18~50岁,随机分为腹针组和对照组。腹针组给予针刺治疗+研究期间每天慢走1小时,腹针选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外陵;对照组在研究期间每天慢走1小时。测量治疗前、后BMI指数、腹部皮下、内脏脂肪(肝前脂肪)变化。结果两组的BMI、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在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腹针组减肥总体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总体有效率为46.7%。治疗后1个月,腹针组BMI、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降低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BMI与⊿皮下脂肪的相关系数为0.5378(P0.05),与⊿内脏脂肪的相关系数为0.5477(P0.05)。结论腹针对苏丹地区妇女腹部皮下和内脏脂肪的减少效果明显;BMI的减低与腹部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的减低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失眠,中医又称“不寐”.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且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腹针疗法是薄智云教授创立的以神阙调控系统为核心的一种新针刺疗法.通过腹部针刺调节脏腑、经络治疗全身疾病,具有安全、无痛、高效、快捷、适应证广等优点,在失眠治疗方面有独特优势.现将近年来单纯腹针及结合其他治疗方法改善睡眠质量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腹针疗法是薄智云教授创立的以神阙调控系统为核心的一种新针刺疗法。通过腹部针刺,调节脏腑、经络治疗全身疾病,具有安全、无痛、高效、快捷、适应证广等优点,在痛经治疗方面有独特优势。本文就近几年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腹针疗法为薄智云教授所发现,是通过刺激以神阙为中心的腹部穴位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新的针刺疗法[1]。"引气归元"是其常用处方之一,可运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现将对"引气归元"的粗浅认识,试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神阙穴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神阙穴位于脐中,为生命之根蒂,既与十二经脉相联,也与五脏六腑和全身相通,刺激神阙穴对全身可起调节作用,而被医家采取毫针刺法,拔罐法,艾灸法,穴位贴敷法等多种方法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均取得良好的疗效,总结后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中医杂志》2016,(4):325-327
目的 :探究腹针配合神阙灸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新加坡地区医院门诊病例80例,随机分为两组,腹针配合神阙灸组42例和常规体针组38例,治疗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统计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腹针配合神阙灸组总有效率92.86%,常规体针组为8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针配合神阙灸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差值为9.85±2.90,常规体针组治疗前后差值为6.46±2.27,症状改善程度前者优于单纯体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针配合神阙灸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体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