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比较Ⅱ期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施行超分割放射治疗辅以肝动脉插管化疗、肝动脉结扎(A组65例)与常规分割放射治疗辅以肝动脉插管化疗、肝动脉结扎(B组65例)的疗效。方法:全组130例均经剖腹探查判定不能手术。分期为Ⅱ期,且经病理学诊断。分组系根据探查时间顺序采用单、双号的原则。2个组均先化疗后放射,且6d/周化疗,3d周超分割或5d周常规分割放射治疗交替夹心。肝动脉化疗采用顺铂10mg滴注。放射治疗采用6-8MV X射线或^60Coγ射线,超分割采用250cGy/次,2次/d。结果:A组的甲胎蛋白定量下降一半者占89.7%(35/39),B组占67.6%(25/37)。A组1、3、5生存率为90.8%、63.1%、23.1%,B组分别为73.9%、41.5%、9.2%,A组高于B组(P<0.05)。A组的PR率、Ⅱ步手术切除占总例数的比例分别为90.8%、35.4%,B组分别为70.8%、12.3%,A组高于B组(P<0.01)。两组主要不良反应相近(P>0.05)。结论:超分割放射治疗辅以肝动脉插管化疗、肝动脉结扎,系治疗不能手术肝癌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该方案能有效地减轻症状、缩小瘤体,提高手术切除率、延长生存期,且操作较为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2.
华蟾素持续动脉灌注联合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3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华蟾素持续动脉灌注联合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经右股动脉穿刺并于大腿内侧皮下留置化疗泵内灌注华蟾素注射液并进行栓塞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右股动脉穿刺插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2.5%和61.3%(P〉0.05)。治疗后治疗组AFP下降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华蟾素注射液持续动脉灌注联合栓塞治疗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生展,延长生存期,且具有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动脉介入热灌注化疗栓塞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8例肝脏恶性肿瘤随机分为联合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联合组采取肝动脉介入热灌注化疗栓塞联合RFA治疗,对照组仅行肝动脉介入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治疗后通过影像学及相关肿瘤标志物等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联合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0.8%和41.6%;两组患者甲胎蛋白(AFP)下降率和转阴率分别为66.7%、33.3%和30.7%、0。[结论]肝动脉介入热灌注化疗栓塞联合RFA是肝脏恶性肿瘤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术中应用髂内动脉结扎、术前介入靶血管栓塞、低位腹主动脉血管外阻断、未行控制出血4种方法控制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其实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骶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控制出血方法的不同分为4组:髂内动脉结扎(A组)20例,术前介入靶血管栓塞(B组)11例,低位腹主动脉血管外阻断(C组)22例,未行控制出血的对照组(D组)31例。比较各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骶神经损伤、休克死亡等并发症。结果低位腹主动脉血管外阻断(C组)出血量最少([1788.64±523.48)mL],手术时间([163.18±21.13)分钟]和住院时间([12.81±2.19)天]最短,同时并发症发生率(1/22)最少;未行控制出血的对照组(D组)出血量最多([5068.54±1905.54)mL;]髂内动脉结扎(A组)和术前介入靶血管栓塞(B组)手术时间均较其他两组长。结论暂时性低位腹主动脉血管外阻断可有效控制骶骨肿瘤切除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核素125I-碘油内辐射联合外照射治疗肝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介入核素125I-碘油内辐射、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外照射治疗肝癌患者的体内代谢和疗效。[方法]采用125I标记超液化碘油(125I-LUF)治疗中晚期肝癌共3组病例:A组(125I-LUF+放疗,19例)用125I-LUF作内辐射加TACE治疗后进行肿瘤局部外放疗,B组(125I-LUF,21例)125I-LUF内辐射联合TACE,C组(单TACE,20例)仅肝动脉化疗栓塞。A、B、C组3组病例TACE平均治疗分别为2.56、2.48和2.6例次;A组和B组病人注入125I-LUF放射剂量均值(x±s)分别为(303.77±120.99)MBq/例和(350.02±163.91)MBq/例。A组在瘤区加体外局部放疗,放射剂量均值(x±s)为(52.11±10.30)Gy。3组TACE用的化疗药物相同。[结果]体内代谢和SPECT结果显示125I-LUF给药后核素125I长期特异滞留在瘤内。A、B、C3组治后肿瘤缩小率(CR+PR+MR)分别为68.42%(13/19)、47.6%(10/21)和25%(5/20),P<0.05;AFP下降率分别为84.6%(11/13)、85.7%(12/14)、60.0%(9/15),P>0.05;治后1、2、3、4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4.74%、80.64%、69.12%和69.12%;58.38%、58.38%、43.79%和29.19%;32.73%、26.18%、26.18%和0;A、B与C组比,x2=13.98,P<0.0009;A、B、C组治后中位生存期(月)分别为40.96(95%CI=33.30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配合替加氟静脉滴注治疗肝癌的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 将73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采用信封抽签法随机分组,观察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配合替加氟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观察两组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68.4 %(26/38),对照组45.7 %(16/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Karnofsky评分改善率63.2 %(24/38),对照组40.0 %(14/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生存率52.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3 %(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及腹泻发生率分别为68.4 %(26/38)、31.6 %(12/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4 %(11/35)、8.6 %(3/35)(P<0.05);观察组谷丙转氨酶(sGPT)升高异常率为76.3 %(2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3 %(19/35)(P<0.05)。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配合替加氟静脉滴注治疗中晚期肝癌,能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但毒副反应较单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TACE)与单纯肝动脉灌注术( TAI)治疗胃癌肝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TACE组有效率和控制率[76%(19/25)和92%(23/25)]均明显较TAI组[28%(7/25)和68%(17/25)]高(P<0.05);TACE组0.5、1、2生存率[92%(23/25)、56%(14/25)、16%(4/25)]均明显较TAI组[64%(16/25)、40%(10/25)、8%(2/25)]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9/25)、28%(7/25)]比较差异不显著( P>0.05)。结论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较单纯肝动脉灌注术治疗胃癌肝转移瘤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减量化疗肝动脉栓塞对伴有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的原发性肝癌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92例行减量化疗肝动脉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病例。所有病例伴有白细胞≤3.0×10^9/L和(或)血小板≤50×10^9/L。全组292例分成3组,A组伴有白细胞减少85例;B组伴有血小板减少41例;C组同时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166例。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期23.0月,1年生存率72.2%;A、B和C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6.0月、36.0月和20.0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73.6%、87.5%和69.5%。对292例患者作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白细胞≤2.0×10^9/L(r=0.657,P=0.016)、肿瘤〉5 cm(r=3.175,P=0.000)和白蛋白≤35 g/L(r=0.452,P=0.000)是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血小板计数不是生存的影响因素。60例(20.5%)患者在介入治疗术前和(或)术后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用药与否对生存没有影响。介入术后1月内随访白细胞与血小板均无明显下降,所有患者无严重骨髓抑制发生。结论减量化疗肝动脉栓塞治疗伴有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的原发性肝癌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崔屹  孙尧 《肿瘤防治杂志》2001,8(4):398-399
目的:比较无手术指征肝癌患者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与在肝动脉栓塞化疗基础上行电化学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无手术指征的肝癌患者59例,随机分为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组(化疗组)和肝动脉栓塞化疗加电化学治疗组(化疗+电疗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近期疗效。结果:在肝动脉栓塞化疗基础上行电化学治疗在肿瘤缩小、肝区疼痛消失方面优于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结论:无手术指征肝癌患者在肝动脉栓塞化疗的基础上行电化学治疗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射频消融(RFA)联合肝动脉介入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联合组采取肝动脉介入热灌注化疗栓塞联合RFA治疗,对照组仅行RFA治疗。治疗后通过影像学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联合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2.2%和44.4%(P=0.024)。RFA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肝区疼痛或上腹部不适,对照组1例患者治疗后4d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肝动脉介入热灌注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肝动脉介入热灌注化疗栓塞联合RFA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