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医集束化护理在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增加中医集束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无痛、轻微痛疼痛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和对照组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88.3%(53/6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42/60),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应用医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妇产科术后腹胀患者的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48例妇产科术后腹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7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给予中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自主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粘连、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30%,与对照组的83.78%相比有明显上升(P0.05)。结论对妇产科术后腹胀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干预,可加快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模式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8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2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2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饮食、肛门排气、排便和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导尿管拔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护理干预模式对腹部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可建立亲密护患关系,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改善预后,且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雷火灸足三里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的中医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雷火灸足三里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的中医护理,3d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发生率(12.5%)、恶心呕吐发生率(27.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足三里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中医护理能够显著恢复患者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胃穿孔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胃穿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中医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常规护理组实施西医胃肠手术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评定胃肠功能恢复效果、调查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中医护理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早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护理组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护理组护理满意度(93.3%)高于常规护理组护理满意度(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有助于胃穿孔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此类患者对护理干预措施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穴位贴敷联合腹部按摩促进腹腔镜术后胃肠蠕动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6年4月收治的腹腔镜手术患者93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47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穴位贴敷及腹部按摩,观察两组胃肠功能恢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术后,观察组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术后,观察组腹胀、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4.89%、6.38%,同对照组56.52%、32.61%比较,均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穴位贴敷联合腹部按摩有助于促进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也能减少腹胀、恶心呕吐等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包向红 《新中医》2021,53(11):165-167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对结肠癌患者术后营养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结肠癌术后患者48例按双盲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中医情志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按摩干预。观察比较2组营养水平及胃肠功能恢复状况、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护理前,2组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Alb、PA、Hb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变化不大(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拔胃管时间及恢复普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83%,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食欲丧失及睡眠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干预结肠癌术后患者优势明显,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其营养状况与胃肠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通腑汤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通腑汤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方法且术后早期指导患者床上、床下活动。治疗组7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或鼻饲通腑汤。观察2组患者术后胃动力、腹胀程度、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7.1%,治疗组总有效率91.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患者术后在胃肠功能恢复、临床症状积分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腑汤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可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优质护理干预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常规手术及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观察2组术后胃肠道功能及认知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出现时间、排便时间及摄食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后2组MMSE评分均较干预前增高(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术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胃肠功能及认知功能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潘春艳  楼晔 《新中医》2021,53(11):162-164
目的:观察采用中医护理措施联合常规护理干预对胃穿孔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实施手术治疗的胃穿孔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干预。2组均治疗观察1周,分析比较2组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及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为76.7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恢复、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67%,对照组为74.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穿孔患者采用中医护理联合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加快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患者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1.
谢建丽  黄金波  贾万贵 《新中医》2014,46(10):189-191
目的:观察中医康抚按摩和针刺对腹腔镜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手术方式和术前护理均相同,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康抚按摩和针刺,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食欲情况、护理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抚按摩和针刺可调和胃肠功能,行气活血,显著促进腹腔镜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王东峰  史新凤  鲁燕 《新中医》2020,52(15):182-184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接受胃肠道手术的患者98例按照手术日期单日、双日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护理进行干预。观察比较2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评价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为91.84%,对照组为65.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护理方法干预胃肠道手术患者,可加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与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进行腹部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选择常规护理,包括术前访视、病历查问、术前准备、护理配合、病情观察、术后指导等;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护理指导以及术后睡眠干预、疼痛干预、并发症干预与按摩干预。观察2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指标以及护理前后MMSE简易智能量表评分,同时调查统计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排气、排便以及进食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护理干预后MMSE评分和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有效改善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并提高认知功能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医护理。比较2组麻醉苏醒时、术后3 d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主要不适症状发生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3 d,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腹胀、眩晕、失眠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能够明显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不适症状,减轻疼痛,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估中医护理配合常规西医康复护理对妇产科术后腹胀患者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行妇产科腹腔镜术后腹胀患者76例。依照患者术后护理方案的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病情观察、饮食护理、体位护理、健康宣教,并辅以中频电疗。观察组38例患者在上述基础上,融入中医护理干预路径。观察记录2组患者腹胀改善和缓解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患者(P 0. 05)。观察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率仅为2. 6%,显著低于对照组15. 8%(P 0. 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达92. 1%,显著高于对照组71.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腹胀缓解和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0. 05)。结论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融入中医辨证护理方法,有助于对产科术后腹胀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临床疗效突出,加快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中医护理干预促进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80例行体外循环的心脏病患儿,根据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中医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胃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运用中医护理干预后,能够降低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且护理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护理方案应用在术前腹部手术患者中对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中医综合护理方案,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改善和匹茨堡睡眠指数量表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干预后,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综合护理方案应用于腹部手术患者中能够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心理状态,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和睡眠情况,促进患者术后机体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腹部中药包热敷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腹胀、恶心及肛门排气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0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6例腹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A组,n=53)和对照组(B组,n=53)两组。B组予以术后常规干预联合热水袋热敷方案,A组则在术后常规干预基础上联合中药包腹部热敷方案。比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记录其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肝门排气恢复时间及排便恢复时间差异,分析其术后腹胀、恶心等症状发生情况。结果:1A组患者总疗效为96.2%,显著高于B组的7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肝门排气恢复时间及排便恢复时间均显著长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患者术后腹胀及恶心症状发生率分别为5.9%和3.8%,均显著低于B组的18.9%和1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予以术后中药包腹部热敷方案,能有效降低腹胀、恶心等症状发生风险,对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患者预后水平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陈少娟 《西部中医药》2016,(11):123-125
目的:观察四磨汤口服液联合专项护理促进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腹部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四磨汤口服液联合专项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发生情况、胃肠功能障碍恢复时间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10.20%,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P=0.03);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四磨汤口服液联合专项护理干预可显著缩短胃肠道术后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和首次排气、进食、排便时间,降低患者胃肠道功能障碍发生率,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0.
运脾除湿中药对妇科腹部术后患者MTL GLU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运脾除湿中药对接受妇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防治效果及其对血浆胃动素(MTL)和胰高血糖素(GLU)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9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3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MTL和GLU水平,比较两组主要临床症状(恶心、呕吐、腹胀、呃逆、纳呆等)改善情况及手术前后MTL和GLU水平差异.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均出现MTL明显下降(P<0.05),GLU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4天的MTL和GLU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第4天MTL含量较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P<0.05),GLU含量较术后第1天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部术后患者MTL含量降低,GLU含量升高,提示MTL、GLU可能参与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病机制;运脾除湿中药能明显降低妇科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发生率,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调控术后患者的MTL、GLU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