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院347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庭超  李治纲 《中国药房》2010,(30):2865-2867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5~2009年收集到的347例抗菌药物致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我院347份ADR报告中共涉及9类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及喹诺酮类引发的ADR最多,分别占36.60%(127例)、22.77%(79例)。其中,左氧氟沙星和头孢曲松所占比例最大,分别占14.70%、12.39%;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有158例(占42.36%);由于不合理用药而导致的ADR有175例,占50.43%,其中,剂量选择错误是主要原因,无感染指征用药、选药不当、联合用药不合理、溶媒选择错误均占有一定比例。175例不合理用药导致的ADR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占比例最高,占46.29%。结论:抗菌药物致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警惕可能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而诱发的严重ADR,从而合理、规范地使用抗菌药物,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调查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我院2006年3月948例住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948例患者在抗菌药物1841次的预防性使用中,合理1039次(56.44%);基本合理189次(10.27%);不合理613次(33.29%)。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用药时间过长,给药时间不当,剂量过大,选药不正确,非适宜指证,给药次数过少等。结论: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存在某些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为此,应加强贯彻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避免抗菌药物的不适宜应用。  相似文献   

3.
2005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东海县人民医院2005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以期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统计2005年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院内感染报告、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对全院使用排位前20种药物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调查出院病历20580例,使用抗菌药物13544例,占65.81%;前20位药物中抗菌药物14种,占金额数、品种数分别为72.36%、70.00%;全年48份ADR报告中抗菌药物ADR24例,占50.00%。主要不合理应用的原因为:选药不当,用量、用法、联合用药不当,滥用严重,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结论: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采取措施,提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姚莉  贾春燕  赵生俊 《中国药房》2012,(26):2419-2422
目的:了解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骨科2010年9月-2011年2月出院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对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药物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在329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围术期均应用了抗菌药物,术前0.5~2h给药者有298例(90.58%),平均用药时间为(4.21±2.5)d,使用频次最高的是头孢孟多(23.94%)。其中,术前用药时机不合理者有31例(9.42%),疗程不合理者有285例(86.63%),品种选择不当者有36例(10.94%),给药次数不合理者有9例(2.74%)。由于不合理用药而多支出的费用人均达661.17元。结论: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存在术前用药时机选择不当、预防用药时间过长和药物品种选择不当等情况,由此导致医疗费用增加;应继续加强对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监管,以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用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水平。方法抽查浙江省三门县人民医院2012年12月—2013年11月使用了抗菌药物的出院病历452份,进行药物医嘱审核,将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嘱进行归纳、整理并分析。结果在抽查的病历中,有184份存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缺适应证用药、缺联合用药指征、相互作用致疗效降低、品种选择错误、经验用药欠妥、序贯疗法不当、应该使用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而未使用、给药时机不当、全身用的抗菌药物局部外用、不良反应可能加重症状、作用机制相同药物之间更换、给药间隔时间按药效学/药动学原理衡量欠妥、换药过频、疗程不足、缺预防用药指证、不符合预防用药原则。结论该院病历中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仍较突出,需加大监督和医嘱检查力度,使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合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每月选择一天从我院门诊药房抽取儿科含抗菌药物的处方,抽取12d,共计1439张。对儿科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处方中出现的无指征滥用抗菌药物,选药不合理,给药剂量不准确,给药次数不当,联合用药不当,配伍禁忌等等进行评价分析。结果经过对1439张儿科抗菌药物的门诊处方统计,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处方124张,占抽查儿科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处方的比例为8.65%。结论我院儿科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现象较明显,让患者能够使用安全、有效、经济的抗生素,不断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郑淑敏  陈剑锋 《海峡药学》2016,(12):252-253
目的 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状况,进一步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收集我院2014年至2015年6月临床药学组架上病历抗菌药物使用检查资料,采用回顾性方法进行归类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查816例住院使用抗菌药物中,合理病历768例,占94.12%.不合理病历48例,占5.88%,其中不合理病历主要存在品种选用不当、给药时机不当、用药时间过长、无指征更换、无指征联合用药、给药剂量不当、超权限用药等情况.结论 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仍需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处方情况,以促进和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全院全年抗菌药物处方17205张,对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如抗菌药物的选药不合理;联合应用不合理;PD/PK给药方案不合理;溶媒选用不当;用法用量不当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778张,占抽查处方总数4.52%,选药不合理286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36.76%,联合应用不合理处方168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21.60%,PD/PK给药方案不合理处方125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16.07%,溶媒选用不当处方87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11.18%,用法用量不当处方112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14.4%。结论本院抗菌药物用药基本合理,建议医院能使用合理用药监测(PASS)系统,减少抗菌药物在临床的不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合理用药致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对干预策略进行探究。方法:对我院因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导致发生不良反应的23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给药途径及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结果:发生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的占96.60%,为导致发生不良反应主要给药途径;因给药时间过长、滴注速度过快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比例各占34.47%、33.19%,为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形式。结论:在抗菌药物使用不当的情况下,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的产生,需予以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按等级医院管理要求和抗菌素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随机抽取2007年1—12月门诊处方12000张,统计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品种、联合用药等情况,分析抗菌药物应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结果门诊使用抗菌药物以头孢类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类居首位。不合理问题:无指征用药,单次剂量过大,每日给药次数过少,剂型选择不当,溶媒选择及溶媒量不当。结论本院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医院医师、药师要不断针对存在问题寻找原因,改善不合理用药现象。  相似文献   

11.
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和分析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制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评价标准,对某院2009年2月-2010年10月的甲状腺次全切术、腹股沟疝修补术、乳腺病损切除术3种Ⅰ类切口的2 271份住院病例进行合理性评价,有363份病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结果:在2 271份住院病例中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按照使用频率由高至低依次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硝咪唑类、青霉素类、林可胺类、氨基糖苷类等;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用药时机不恰当359例(98.90%),用药疗程过长292例(80.44%),且最长的达7 d,药物选择起点高4例(1.10%),不合理联用74例(20.39%),超剂量用药65例(17.91%),溶媒选择不恰当8例(2.20%),未实施个体化给药2例(0.55%)。结论: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选择不合理,围手术期用药时间、用药剂量不当、联合用药不合理、用药时间持续过长等现象较为普遍;此次调查分析也为下一步制定符合医院特点的Ⅰ类切口药物合理应用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监测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患儿使用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分析 ADR 发生情 况及影响因素,并建立其风险预测模型。 方法:选取 2018 年 5 月至 2022 年 2 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儿科使用 β-内酰胺 类抗菌药物的患儿作为 ADR 监测对象,统计分析 ADR 患儿临床资料。 按使用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是否发生 ADR,分为 ADR 组和无 ADR(nADR)组,并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其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 结果:共监测使用 β-内酰胺类抗 菌药物的患儿 453 例,87 例发生 ADR(ADR 组),366 例未发生 ADR(nADR 组)。 单因素和 Logistic 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过敏 史、给药频次不合理、高剂量、用药时间≥3 d、联合用药为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所致 ADR 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 据此建立 预测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所致 ADR 的列线图模型,一致性指数高达 0. 749(95%CI 0. 691 ~ 0. 807),校正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 (16% ~81%),列线图预测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引发患儿 ADR 风险净获益值较高,表明该模型临床预测效用良好。 结论:β-内 酰胺类抗菌药物所致 ADR 的危险因素包括过敏史、给药频次不合理、高剂量、用药时间≥3 d、联合用药,据此构建的列线图模 型能有效预测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致 ADR 的风险概率,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龚娟 《中国医药指南》2013,(14):121-122
目的调查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规范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儿科门诊2012年1月至10月的处方3000张,分析抗菌药物处方张数、抗菌药物联用情况、给药途径、药物种类以及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情况。结果含抗菌药物的处方共893张,抗菌药物使用频率为29.76%,包括3类共22种,单药处方占87.3%,另12.7%为联用两药,静脉给药占71.1%,另28.9%为口服,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达10.9%。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中存在诸多不合理,包括使用频率偏高、药物选择起点偏高、无明确用药指征、联合用药不当或药物配伍不当、给药方法不当、药物选择不合理等问题。医院应加强监管力度,各个部门通力合作,规范用药行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崔丽  徐厚明 《中国药房》2011,(34):3232-3234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致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利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分别对江苏省ADR监测中心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集的抗菌药物致老年患者ADR报告2031例,并对其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合并用药情况、涉及药品种类以及ADR主要临床表现等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2031例ADR报告涉及抗菌药物13大类,87个品种;抗菌药物致ADR发生例数最多的是喹诺酮类,858例(42.25%);其次是头孢菌素类,487例(23.98%);静脉滴注导致ADR例数最多,1740例(85.67%);抗菌药物引发严重ADR71例。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老年人抗菌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加强ADR报告和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儿科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为保证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全面检索中文有关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的文献,分析不合理用药现状及存在的原因。结果抗菌药物在儿科不合理应用主要表现在抗菌药物使用率高、广谱、高档抗生素使用多、联合用药比例高、静脉给药多、给药频率不当、与其它药物不合理联用等方面。结论儿科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较为严重,应引起重视充分了解后方可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该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1030份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该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单药使用、二联用药、三联用药分别占:74.56%、21.65%、3.79%;不合理用药类型有选药不当、药理拮抗、溶媒不当。结论该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不合理现象,部分药品日均费用偏高,抗菌药物的使用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促进CAP患儿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抽取某院2018年第四季度CAP门诊患儿病例,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与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的10998例儿科门诊CAP患儿使用的抗菌药物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前三位的分别是阿奇霉素、头孢地嗪、头孢替唑,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处方共494例,其中两种药物联合493例,有1例是三种药物联合使用,频次最高的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是头孢替唑+阿奇霉素;抗菌药物通过静脉途径给药的4671例(96.39%),通过口服给药的175例(3.61%);不合理使用情况为用药频次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遴选药品不适宜和无指征用药.结论:该院CAP门诊患儿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规范医师用药行为,提高CAP患儿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8.
我院临床使用抗菌药物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对2003年我院住院患者抽查590例,对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占22.16%.抗菌药物使用频度以头孢菌素类居首位,其次为喹诺酮类.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是:预防应用比例过大,选择用药档次太高,用药剂量偏大,给药次数不恰当等.  相似文献   

19.
王燕 《抗感染药学》2019,16(9):1533-1535
目的:分析医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用药及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及其对策,为儿科患者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间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用药处方3 467张,统计其抗菌药物联用情况、给药途径、用药频度(DDDs)和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其用药的合理性及不合理用药处方的原因。结果:3 467张抗菌药物用药处方中,其中2 597张处方使用单一品种抗菌药物占74.91%,2种抗菌药物联用处方858张占24.75%,3种抗菌药物联用处方12张占0.35%;各抗菌药物给药途径均为口服给药、静脉给药;阿奇霉素、头孢克肟的DDDs较高;不合理用药处方497张占14.34%,主要为给药时间间隔不合理。结论:医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用药基本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表现为给药时间间隔不合理等,应加强临床医师及药师专业知识培训,健全抗菌药物管理制度,以确保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843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及不合理用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乔建  王亚群  陈永志 《中国药房》2007,18(17):1311-1312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的住院病历,对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抽查住院病历1120份,其中843份应用了抗菌药物,占75·3%;56份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具体表现在给药剂量不当、给药方案不当、联合用药不当、溶媒应用不当等方面。结论: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应增强临床药师的作用,进一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