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王芹 《医疗装备》2015,(16):40-41
目的:研究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CT引导射频消融序贯治疗中小肝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4年7月的肝细胞性中小肝癌患者80例,对其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CT射频消融序贯治疗,统计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80例患者的肝动脉化疗栓塞和射频消融序贯操作均成功,成功率为100%。术后随访,发现80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体内有残存的病灶,对该26例患者再次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或射频消融序贯治疗,效果良好。80例中小肝癌患者发生胆汁瘤合并胆道感染和门静脉分支血栓并发症的患者分别有2例和3例,其余患者状况良好。结论:对细胞性中小肝癌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CT射频消融序贯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较好,且联合治疗技术对患者的损伤小,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技术,应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用肝动脉栓塞化疗的方法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总结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地理论依据.方法?对2009年10月—2011年8月在该院治疗的7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肝动脉栓塞化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74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有45例显效(60.81%),22例有效(29.73%),7例无效(9.46%),总有效率为90.54%.结论?肝动脉栓塞化疗是一种非手术治疗中、晚期肝癌可靠、有效的方法,可以明显缩小肿瘤的大小,改善肝癌的症状,并且还可以使一些患者获得手术治疗的机会,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6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以下简称“脾亢”)的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加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动态观察血常规肝功能、凝血酯原时间,发现此方法能减少患者术后白细胞下降,缩短再次治疗间隔时间。提示肝动脉化疗栓塞加部分脾动脉栓塞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亢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肝癌诊疗技术的进步,肝癌的治疗手段不断更新。目前临床上可供选择的治疗手段有肝切除术、原位肝移植、肝动脉栓塞化疗、局部消融、放疗、化疗、生物靶向治疗及中药治疗等。针对不同病情选择最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肝癌患者的预后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与甘露聚糖肽联合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肝癌病人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综合治疗组34例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甘露聚糖肽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结果综合治疗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61.76%,明显高于对照组33.33%,P<0.05;治疗后综合治疗组生活质量提高有效率70.59%,明显高于对照组43.33%,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与甘露聚糖肽联合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可显著提高近期疗效,病人生存质量提高,是对中晚期肝癌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涛  蒋峰 《中国保健》2009,(17):689-690
目的:探讨肝动脉插管化疗联合碘油行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经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联合碘油栓基。结果:239例患者经2~5次的介入治疗后有明显好转,其中52例经4次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肿块消失,AFP〈20μg/L;234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肿块缩小50%以上者为128例,AFP下降至20~400μg/L之间。结论:经肝动脉插管化疗联合碘油对原发性肝癌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居所有肿瘤的第二位[1],该病发病隐匿,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肝动脉化疗栓塞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手段,但该方法易损害正常肝组织和肝功能,疗效并未达到临床预期[2],而关于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蒽环类化疗药物的研究甚少.本院通过对4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蒽环类化疗药物介入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男51例,女33例,年龄(59.7±12.8)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特点.方法 测定56例肝癌患者化疗栓塞治疗前后外周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并以40例正常人及32例肝血管瘤作对照.结果 肝癌患者化疗栓塞前血液流变学6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及肝血管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肝癌化疗栓塞前后血液流变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差异.结论 肝癌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异常变化,化疗栓塞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预后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以及预后因素.方法 对146例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log-rank方法单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独立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9.18%、37.67%和21.92%;TNM分期、癌灶个数、肿瘤有无假包膜、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情况、血清AFP状态、Child-Pugh分级、肿瘤碘油沉积情况及术后4 d白蛋白下降值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生存时间显著相关(P均<0.05);Cox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Child-Pugh分级、术后碘油沉积情况、门静脉癌栓是影响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患者Child-Pugh分级、术后碘油沉积情况、门静脉癌栓是影响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前肝动脉内化疗及栓塞治疗(TACE)已成为肝癌大于5cm或散在分布或靠近肝门大血管区或合并肝硬化而不适宜手术治疗的肝癌患的首选疗法。经反复的TACE后,肝癌患的3年及5年生存率均有明显提高。我们对一组高龄老年肝癌患行TACE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学工程》2017,(7):923-924
目的观察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微波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肝动脉栓塞化疗,研究组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微波消融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两年生存率和转移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CD_3~+、NK细胞、TNF-α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微波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爱迪注射液减轻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毒副作用。方法:选择无手术指证的原发性肝癌患60例。随机分为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组(化疗组)和肝动脉栓塞化疗加爱迪注射液组(联合组),比较两组化疗后的毒副作用。结果:联合组的化疗后毒副作用较化疗组明显减轻。结论:爱迪注射液可以明显减轻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防治肝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我院原发性肝癌进行皮下植入式药泵肝动脉门静脉化疗栓塞对防治肝癌术后复发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研究对象103例,随机分治疗组(肝切除+皮下泵肝动脉、门静脉化疗栓塞)52例,对照组(单纯肝切除)51例。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1、3、5年复发率分别为13.5%、46.2%、67.3%和19.6%、60.8%、86.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35%、62.69%、32.46%和80.4%、44.93%、20.2%,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根据我们的临床观察,术前AFP定量与预后成相关性,尤其AFP>3000μg/L者预后差,术前AFP阴性者,疗效优于阳性者。(2)肝癌术后复发是影响肝癌远疗效的主要因素。本组资料显示治疗组术后复发率明显降低,无瘤生存期延长,生存率明显提高。肝动脉门静脉化疗栓塞对防治肝癌复发有明确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高频透热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随机将69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单纯行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从导管注入顺铂80mg,氟尿嘧啶1000mg,表阿霉素60mg,其中将表阿霉素与碘化油10ml混合乳化后行栓塞.治疗组34例,行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再行局部高频透热治疗.结果 治疗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70.59%,对照组为4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0.5、1.0、1.5、2.0年生存率分别为82.35%、73.53%、58.82%、38.24%,对照组分别为74.29%、75.14%、45.71%、22.86%,治疗组有增高的趋势.两组不良反应相近.结论 高频透热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优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学工程》2018,(2):175-176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280例晚期肝癌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的120例晚期肝癌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术后生存情况、卡氏评分、瘤体客观反应率、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观察组的肿瘤缩小率、AFP下降率、KPS评分,以及术后6个月、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肝癌患者实施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肿瘤缩小率与血清AFP下降率,提高术后短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原发性肝癌伴肝硬化脾亢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E)加部分脾栓塞(PSE)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36例用TAE+PSE;32例单用TAE。结果:肝动脉化疗栓塞加部分脾栓塞疗效满意。TAE+PSE组放射学证明有效的为33例(91.7%);其中,PR32.7%(11/36);单用TAE为71.8%,其中PR21.8%(7/32)。观察血常规、肝功能及各项免疫指标,发现该组血细胞下降较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肝动脉化疗栓塞加部分脾栓塞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善也较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组明显。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加部分脾栓塞对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肝硬化脾亢患者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肝癌晚期患者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护理经验的总结,探究护理对治疗前后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对晚期肝癌患者进行肝动脉导管介入化疗灌注栓塞术,分析肝癌灌注栓塞化疗术前术后护理,总结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对我院64例肝癌肝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术患者进行了并发症统计,手术前后观察护理及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疏导,可引导患者配合治疗,更能增进患者积极治疗的决心。术后的精心护理有效减少了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03年10月—2007年10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96例,对其治疗资料及五年生存率进行分析,然后对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法治疗原发性肝癌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其一年的生存率为76.5%、两年的生存率为47.8%、三年的生存率为25.4%、四年的生存率为9.4%、五年的生存率为7.8%。结论对于不能采用手术切除方式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可以首选肝动脉化疗栓塞发进行治疗,该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以及重复性强等多种优点,且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肝动脉栓塞化疗对老年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确诊的42例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龄65~83岁,平均74.5岁),行肝动脉栓塞化疗(化疗药为表阿霉素30~50mg、5-氟尿嘧啶500~1000mg、丝裂霉素C 10~20mg,栓塞剂为碘化油及明胶海绵颗粒,碘化油用量为5~20ml;每例患者治疗1~4次,两次治疗间隔4~5周;共治疗110次).结果治疗后94.6%患者甲胎蛋白(AFP)不同程度下降,86.5%患者肿瘤缩小;半年生存率95.2%,1年生存率71.4%,2年生存率28.6%;治疗后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消化道反应、肝功能下降、白细胞下降,对症处理后均改善.结论肝动脉栓塞化疗对老年原发性肝癌疗效肯定,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治疗后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出现,注意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20.
王波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3880-3881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观察组63例,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全面人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SAS及SDS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者均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全面人性化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并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