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颈部感染性假性动脉瘤(附5例报告)第三军医大学附属二院(630037)李忠禹,谭颖徽,江德吾颈部感染性假性动脉瘤少见,1972~1989年我们诊治5例,报告如下。临床病例例1,男,15岁。感冒、左上颈肿胀、疼痛2周。以“脓肿”切开,大出血,转我院。左...  相似文献   

2.
粱国辉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7):3591-3592
[目的]探讨创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和海绵窦瘘并发鼻出血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了2003年8月~2006年8月间在某院住院保守治疗无效、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为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和海绵窦瘘并发鼻出血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中,行血管栓塞治疗后痊愈6例,2例死亡;20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均使用可脱性球囊栓塞一次性治疗成功,痊愈率100%;治愈出院患者在3个月~3年的随访期间均无再出血和相关并发症。[结论]DSA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和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并发鼻出血临床效果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詹婷  孙静 《临床医学工程》2010,17(5):107-108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在血液透析中行血管穿刺导致假性动脉瘤的预防和处理的护理方法。方法观察124例动静脉内瘘术后的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行57600人次血管穿刺后假性动脉瘤的形成情况和处理。结果 3例病人发生假性动脉瘤,并且经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假性动脉瘤均消失。结论假性动脉瘤是内瘘术后患者在血液透析中行血管穿刺的并发症之一,通过合理的护理方法可以预防和消除动脉瘤。  相似文献   

4.
詹婷  孙静 《医疗保健器具》2010,17(5):107-108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在血液透析中行血管穿刺导致假性动脉瘤的预防和处理的护理方法。方法观察124例动静脉内瘘术后的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行57600人次血管穿刺后假性动脉瘤的形成情况和处理。结果3例病人发生假性动脉瘤,并且经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假性动脉瘤均消失。结论假性动脉瘤是内瘘术后患者在血液透析中行血管穿刺的并发症之一.通过合理的护理方法可以预防和消除动脉瘤。  相似文献   

5.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traumatic intracranial aneurysms,TICAs)十分少见,占颅内动脉瘤不足1%,这些动脉瘤大多见于穿通伤或附近颅骨骨折所致的血管损伤,病理检查多数为假性动脉瘤.TICAs多发生于外周和颅底血管,外周血管的TICAs多见于大脑前动脉远端、远端皮质动脉等;颅底部位的TICAs通常累及颈内动脉的岩骨段、海绵窦段、床突段,而出现在脑膜中动脉的假性动脉瘤则更为罕见.近期发现并手术治疗1例创伤性脑膜中动脉假性动脉瘤(TPMMA),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院于1985年~1999年例共诊治19例开放性颈部血管损伤,为提高此病诊治经验,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9例患者,男15例,女4例,年龄7~61岁平均23-5岁。损伤原因:刀砍伤或刺伤10例。玻璃碎片及金属片嵌入4例,气枪及土猎枪弹击伤3例,其他锐器伤2例。损伤血管依次为:颈外静脉5条,颈外动脉4条,颈总动脉3条,颈内动、静脉各2条,锁骨下动、静脉各2条,甲状腺上动脉1条。手术方式:血管缝合修复为10条,单纯结扎7条。治疗结果:术前及术中死亡3例,术后死亡1例。术后顺利康复12例,2例…  相似文献   

7.
ePTFE原位移植治疗吸毒者假性股动脉瘤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吸毒致假性股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采用ePTFE原位移植法治疗15例吸毒致假性股动脉瘤患者。结果15例经过瘤体和毁损血管切除,彻底清创,ePTFE人造血管(膨体聚四氯乙烯人造血管)原位移植,全部保肢成功,无人造血管感染。经3~28个月随访,移植血管通畅。结论吸毒致假性股动脉瘤患者,病例选择得当,原位血管重建可行。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118例周围动脉瘤的治疗概括,其中113例做了动脉瘤切除等各种手术治疗,有21例作了假性动脉瘤破口修补术,有58例做了人造血管或自体静脉移植术。手术死亡率为5.31%,有8例术后复发,2例截肢,9例移植血管阻塞,88例(69%)疗效满意。作者在讨论中详细阐述了假性动脉瘤和真性动脉瘤的手术处理基本原则并指出一些操作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部分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因透析用动静脉瘘难以建立或内瘘血流量不足 ,医护人员会选择表浅的动脉—如腕部桡动脉或足背动脉—反复穿刺使用 ,有意促进形成假性动脉瘤。但是 ,某些病人的假性动脉瘤形成则可能是医源性操作引起的不良反应 ,尤其是血液透析时上肢肱动脉穿刺极易引发血肿或假性动脉瘤 ,肱动脉伴行血管、神经较多 ,一旦损伤 ,易殃及周围组织。1 临床资料1991年至 2 0 0 1年间 ,我科诊治尿毒症病人血液透析穿刺致肱动脉假性动脉瘤 4例 ,男性 3例 ,女性 1例。年龄 36~ 70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病史 7~ 2 2年 ,透析龄 1~ 6…  相似文献   

10.
注射毒品引起假性股动脉瘤的外科治疗(附11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对注射毒品引起的假性股动脉瘤行血管移植的疗效 ,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行血管移植手术治疗 11例 ,其中人工血管移植 9例 ,自体血管移植 2例 ,均行股动脉及股静脉移植。结果  11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 2年 ,均获得良好效果 ,移植血管通畅 ,未出现血管阻塞 ,伤口愈合欠佳 1例。结论 血管移植是注射吸毒引起假性股动脉瘤外科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血液透析并发假性动脉瘤作出临床分型及治疗方案。方法 48例血液透析并发假性动脉瘤患者进行四个分型,Ⅰ型9例,Ⅱ型12例,Ⅲ型22例,Ⅳ型5例,按照分型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包括超声压迫、开放手术修补血管裂口、血管移植或结扎血管止血等方法。结果 48例患者46例均获得治愈,2例患者术后2周合并其他疾病死亡。结论血液透析并发假性动脉瘤的临床分型对手术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分型选择最佳手术时机,手术的重点是尽可能恢复血管通畅性及减轻神经损伤。在假性动脉瘤出现早期及早进行干预,对于有神经损伤压迫严重患者应果断采用手术方法及时解除患者痛苦,必须保证大动脉(尺动脉、桡动脉、肱动脉)的通畅通血。为减少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发生,需要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尽可能早期行动静脉外瘘术建立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开颅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行开颅夹闭治疗及9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颅内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患者的影像学和临床资料.结果 行开颅夹闭治疗11例患者临床状况全部优良,无轻残及死亡;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患者临床状况优良6例,轻残2例,死亡1例.结论 颅内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瘤中特殊且较复杂的类型,其诊断和处理策略不同于一般动脉瘤,开颅手术仍是治疗此类动脉瘤的标准治疗方式,医院在选择治疗策略时,除了考虑患者的年龄、经济状况,动脉瘤的大小、部位等因素外,也要结合本医院的医疗特长,进行综合考虑,采取最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注射毒品所致假性股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注射毒品所致假性股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13例注射毒品所致假性股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13例病人均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瘤体切除 动脉破口修补术1例;瘤体切除 血管移植12例(移植血管包括自体大隐静脉、人造血管)。结果 全部病例保肢成功。血管移植术后复查彩色多谱勒超声显示,移植血管通畅。结论 彻底清创、血管重建、恰当处理并发症是注射毒品所致假性股动脉瘤外科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自1988年以来,应用带血管蒂的岛状皮瓣转移及吻合血管的带蒂皮瓣和肌皮瓣移植修复各种原因所致的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共15例,皮瓣全部成活。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19~56岁。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原因:因车祸和机器碾压所致的足跟部软组织缺损9例,其中急诊车祸所致的皮肤缺损3例,足跟部皮肤撕脱伤后皮片坏死感染6例;足跟部慢性溃疡5例;足底部毛细血管瘤切除术后1例。软组织缺损面积,最大12cm×10cm,最小5cm×6cm。1·2 修复方法 15例均采用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介入治疗外周假性动脉瘤患者术后感染情况,旨在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血管外科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389例介入治疗外周假性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介入治疗外周假性动脉瘤术后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389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43例,感染率为11.05%;病原菌检出率为97.67%,其中革兰阴性菌检出31株占73.81%,以大肠埃希菌(26.19%)、鲍氏不动杆菌(16.67%)为主;糖尿病和手术时间≥180min是介入治疗外周假性动脉瘤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PDCA循环管理是介入治疗外周假性动脉瘤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介入治疗外周假性动脉瘤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其发生影响因素众多,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减少其术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假性动脉瘤大出血的诊断和外科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SAF并发假性动脉瘤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因:胆石性胰腺炎10例,高脂血症5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危象3例,未明原因2例.结果 CT诊断假性动脉瘤出血8例,血管造影均诊断正确.受累血管主要为胰腺周围血管.12例"一点法"(出血血管近端)栓塞后成功止血,6例"两点法"(出血血管的近端和远端)栓塞后成功止血.2例急诊手术缝扎止血."一点法"栓塞止血患者中有4例栓塞止血后4-7 d再出血,2例急诊手术止血,2例改用"两点法"成功栓塞.3例死于感染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死率为15%(3/20).结论 血管造影是SAP并发假性动脉瘤大出血的主要诊断方法,"两点法"血管栓塞止血和急诊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严重出血的处理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目的总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严重出血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4年2月收治的3857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患者资料。14例并发严重出血(0.4%),男11例,女3例;年龄20~68岁,平均45岁。结果早期3例为止血行患肾切除术。11例行肾动脉造影术,其中肾动静脉瘘5例,假性动脉瘤4例,肾动静脉瘘合并假性动脉瘤1例,肾血管损伤1例。11例均经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愈。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严重出血是一种少见且难以预测的并发症,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栓塞术是诊断和治疗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严重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宁  扬培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0):1990-199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假性动脉瘤的诊治。方法:对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其诊治要点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结果:4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右上腹痛、上消化道出血、黄疸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诊断,选择性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并同时行栓塞治疗成功,均治愈。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选择性血管造影是本病的主要诊断方法。介入栓塞治疗应作为假性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方法。假性动脉瘤的形成与手术操作有关,应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19.
王晓峰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3686-3687
目的分析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在介入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例假性动脉瘤患者,1例腹腔干起始部动脉瘤患者,患者进行常规血管造影后,对相应目标血管进行旋转DSA及三维图像重建技术。结果常规DSA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检出动脉瘤10例,(其中1例动脉瘤载瘤动脉及周围血管解剖关系不清),1例不能作出准确诊断,4例未检出。左髂内动脉造影检出假性动脉瘤1例,腹腔干造影检出腹腔干起始部动脉瘤1例,经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后,明确了10例动脉瘤诊断,新检出动脉瘤1例,此11例动脉瘤其中7例进行介入栓塞,3例栓塞90%以上,4例栓塞80%以上,另外4例手术夹闭。左髂内动脉假性动脉瘤行弹簧圈栓塞,腹腔干起始部动脉瘤行外科手术。结论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是针对要显示的部位对病变可进行任意角度观察,可提供血管及病变的三维关系,为介入诊断及治疗提供精确的图像和数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起源于下肢小动脉假性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5例起源于下肢小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行血管造影检查,并应用弹簧圈及明胶海绵栓塞治疗.结果 5例患者造影显示损伤动脉管壁破裂,造影剂外溢,其中1例患者假性动脉瘤起源于髂内动脉.5例患者均成功行动脉栓塞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患者下肢肿胀逐渐好转.结论 介入栓塞方法治疗起源于下肢小动脉假性动脉瘤微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