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未刻本叶氏医案》暑病证治浅析宋康(浙江省中医院310006)关键词《未刻本叶氏医案》,暑病证治《未刻本叶氏医案》(简弥《叶案》)为叶天士临诊所录,内容未经选择修饰,浑朴可珍,其中记载暑病案文70余条。本文对部分案文进行归纳分析,籍以探讨叶氏暑病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梳理《未刻本叶天士医案》腰痛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未刻本叶天士医案》的19条腰痛医案,分析治疗腰痛及其伴见症状的用药规律。结果:纳入研究的19首处方中共有59味中药,使用频次3次以上的共有8味药物,依次为:熟地黄、茯苓、杜仲、菟丝子、茯神、巴戟天、沙苑子、枸杞子。对药物组方规律分析可以得到药对有"菟丝子、杜仲""巴戟天、杜仲""沙苑子、杜仲"。治疗腰痛伴见症状以茯苓使用频次最高,使用频次为2次的药物中,以补肾温阳药居多。结论:《未刻本叶天士医案》辨治内伤腰痛,以滋补肝肾为治疗总则,且注重脾胃作用,用药不仅考虑药物功效主治作用,亦重视药物的归经及奇经作用,在腰痛中尤其重视使用督脉药。  相似文献   

3.
清代名医叶天士,擅长运用辛润法。《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中,辛润案例独多。不仅应用范围广泛,而且意蕴深远,法度井然,是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宝贵财富,必须加以系统研究。一、补肾填精,辛温咸润久病虚弱,穷必及肾,故中风、喘、淋浊腰痛、痿璧等疾病后期,往往出现肾虚劳损,精血残惫。由于奇经八脉隶于肝肾,元海空虚,则死精败浊阻闭奇脉,呈现本虚标实之证。寻觅治疗途径,叶氏主张以辛温咸  相似文献   

4.
泄肝和胃法在叶案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胃关系至为密切,肝胃不和在临床上极为常见,叶天士治疗肝胃不和时习用的一个方法是“泄肝和胃”法。现就《临证指南医案》(以下简称“指南”)、《未刻本叶氏医案》有关内容,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与《温病条辨》《吴鞠通医案》的阅读,可知叶天士、吴鞠通不仅是卓著的温病学家,还是真正的经方应用大师.他们首先具有扎实的《伤寒论》功底,是在对《伤寒论》的理法方药有了彻悟之后,才有了后来的理论与实践上的飞跃.叶天士、吴鞠通运用仲景方的特点可概括为尊经绍承用原方、加减化裁用变方、蝶变...  相似文献   

6.
《未刻本叶氏医案》是研究叶天士学术思想的重要文献,已故名医程门雪先生对该书推崇备至。观其方案简洁,义蕴宏深,立法用药,不落前人窠臼,通变化裁,已臻出神入化之境地。兹择医案数则,略加分析,虽系以蠡测海,但亦聊示追慕叶氏之诚耳。  相似文献   

7.
马玉芳 《河北中医》2007,29(7):642-643
《未刻本叶氏医案》是清代医家叶天士的门人周仲升随师出诊时抄录的门诊方。近年来,笔者在重新编辑、整理该书时,对其中应用枳实(枳壳)的58个病案进行整理,归纳了10种常见的配伍用药方法,揭示叶天士从气味出发,以辛开苦降为基本治则,应用枳实调理中焦气机的用药风格。1病案统计  相似文献   

8.
叶天士,清代名医,学验俱丰,所著医案多部,为后人总结其学术思想的重要来源,其中多处有用桂枝茯苓五味甘草汤治疗喘嗽的记载,其中《未刻本叶氏医案》(以下简称《未刻本》)19案,《徐批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以下简称《徐批本》)8案,《评点叶案存真类编》(以下简称《类编本》)4案,这些医案所治主症基本以嗽、喘、咳为主,叶氏用之既频,必因收效显著,但为何其他医家包括目前临床用此方治此类病症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9.
叶天士凉血散血法治疗内伤血证的基本方剂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文明  陈大舜 《中医杂志》2000,41(3):187-188
叶天士对内伤血证的论治很少运用成方,处方用药颇为灵活,初学者不易掌握其处方规律。笔者在学研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叶氏医案存真》中,对叶氏运用凉血散血法治疗内伤血证的109案的药物运用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0.
泻利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及《未刻本叶氏医案》有关治泻利医案360则。其中于《指南》279则,分别于“泄泻门”79则、“痢门”99则、其余101则散见于“虚劳”、“脾胃”、“木克土”、“温热”、“暑”、“湿”、“胃脘痛”、“呕吐”、“痰饮”、“疟”及“产后”诸门中,《未刻本》中81则。笔者将以上360  相似文献   

11.
叶天士门人所录的《未刻本叶氏医案》载有大量治咳医案,这些医案体现了针对不同病证特点而采取的多样化的治法:对阳虚咳嗽,主以温肾,佐以化饮、降逆;对阴虚咳嗽,主以滋养不同脏腑阴液;对于外感咳嗽,则主以散寒祛风或疏散风热,兼用养阴、理气等法。叶天士治疗咳嗽,辨证精准而细致,治法灵活而贴切,其经验值得当今临床医生学习。  相似文献   

12.
《未刻本叶氏医案》为叶天士门人辑录,书中记载了叶氏在临证中对脉诊的灵活应用。从诸多的脉案中摘取相同的脉象,加以研究分析,可以窥探叶氏的脉候治疗思想以及诊断技术,也有助于我们临床实践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叶天士是清代温病大家,亦颇善用经方,实为仲景之学的杰出传人。其经方医案多由其弟子整理,见于《临证指南医案》与《未刻本叶天士医案》等书。本文对叶天士运用旋覆代赭汤医案加以分析,并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4.
据不完全的统计,清代临床大家叶天士《临症指南医案》(以下简称《指南》)、《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简称《晚案》)、《叶氏医案存真》(简称《存真》)、《增补叶天士医案》(简称《增案》)、《未刻本叶氏医案》(简称《未刻》) 、《三家医案合刻》(简称《三案》)共载内伤血证238案。笔者潜心研究两载,发现叶天士在辨治内伤血证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不仅法仲景、效仲淳、学东垣、师丹溪造诣极深,而且汇诸子百家独有创见。惜至今有关这方面系统研究尚少,故笔者不揣荒陋,研讨如次。一、“耗血”着眼,“凉血散血”治内伤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读《未刻本叶天士医案》中运用燥润结合法配伍的医案,探寻叶天士运用燥润结合法的规律。叶天士运用燥润结合法施治病证范围广泛,病理层次涉及卫气营血,涵盖上中下三焦部位;燥润结合法配伍具有集扶正祛邪于一体的作用,若配伍有度可使养阴扶正与祛湿驱邪各得其宜;而其临证运用需分标本缓急,或暂治其标以祛邪,或直治其本以调体。叶天士对燥润结合法的运用主要体现于论治阳明病,故以此作为具体例证等,这些认识可为临床治疗类似复杂病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叶天士治血要旨及临床验证100081解放军第四六六医院邢锦秀,郑久济,赵为血证临床最为常见,如吐血、衄血、咳血、便血、尿血等等。有些出血证反复不愈,治疗难度大。多年来笔者反复学习研究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天士医案》、《叶氏医案存真疏注》等...  相似文献   

17.
叶天士诸多医案中除《临证指南医案》外,尚包括《叶氏医案存真》《未刻本叶氏医案》《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等,考诸多医案虽以内科疾病为主,亦见妇科、男科、外科、儿科、耳鼻喉科杂病的治案。叶天士诊治疾病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各家学说熔为一炉,自成体系,其诸多创见实为后世可垂范。男科杂病医案在其医案中虽所占不多,但梳理其梗概可管窥其男科诊治要诀。  相似文献   

18.
上承灵兰下启来者──《未刻本叶氏医案》管窥上海中医药大学张为群(200032)关键词:叶天士,医案有清一代,医风所向历三朝、医道所传遍大江南北者,天士一人而已!叶氏上承灵兰医旨,于临床上发挥得淋漓尽致。难怪乎近贤程门雪先生说:阅叶氏医案,如读渔洋绝句...  相似文献   

19.
分析《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中痒证治疗特色及用药规律。叶氏治疗痒证是建立在卫气营血辨证基础上的审因论治,其善用轻剂以透邪外出,对于慢性、反复发作的痒证倡导分期论治、从血论治。  相似文献   

20.
清代名医叶天士的大量医案,是学习和研究叶天士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的主要资料。其流传者有以下几个本子:一、《临证指南医案》,为华岫云等人所辑,书成约在乾隆三十三年,收录医案三千余则,按证候分为89门,每门附以按语。该本收罗浩富,按语精当,后又经清·徐灵胎评批,是叶氏医案中最主要者。二、《未刻本叶氏医案》,为叶氏门人周仲升抄录,近人程门雪校,上海科技出版社1963年初版。该本为按日抄录的门诊方,内容未经选择修饰,案语简率,浑朴可珍。三、《叶案存真》,为叶氏元孙叶万青所藏,于道光十二年刊世,方案不分门类,仍沿昔日抄本之旧。四、《徐洄溪手批叶天士先生方案真本》,为吴县张振家所藏,初刊于光绪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