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血流感染(BSI)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129例血培养阳性BSI患者和23例血培养阴性者,采用酶联荧光分析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中PCT水平,分析血清PCT检测在BSI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129例血培养阳性BSI患者中,革兰阳性菌感染69例,占53.49%,革兰阴性菌感染60例,占46.51%。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为2.13(0.57~9.12)ng/mL,明显高于血培养阴性者血清PCT水平[0.24(0.09~1.1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为6.02(1.37~20.04)ng/mL,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血清PCT临界值为4.32ng/mL,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2,95%CI为0.779~0.923时,此时血清PCT鉴别BSI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敏感度为82.30%,1-特异度为75.62%。结论血清PCT检测在BSI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早期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联合血培养对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ICU病房血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所有患者PCT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7例血培养阳性患者中,革兰阴性菌感染者62例,占57.94%(62/107),革兰阳性菌感染者40例,占37.38%(40/107);真菌感染者5例,占4.68%(5/107)。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感染患者血清PCT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378,P=0.000)。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血清PCT检测结果高于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感染患者,真菌感染患者血清PCT检测结果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07例感染者中,PCT的阳性率为78.50%(84/107)。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感染患者血清PCT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35,P=0.020)。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血清PCT检测阳性率高于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血清PCT检测阳性率高于真菌感染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当临界值为3.15 ng/m L时,血清PCT检测用于判断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95,灵敏度为84.0%,特异性为92.0%,阳性预测值为91.0%,阴性预测值为85.0%,阳性拟然比为10.50,阴性拟然比为0.17,约登指数为0.76。结论血清PCT与血培养联合检测对ICU感染患者病原菌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革兰阳性菌与载体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载体技术是生物工程技术的关键环节,在众多的基因载体中,细菌载体技术近年来得到较快的发展。细菌载体分为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载体,尽管革兰阳性菌载体技术起步较革兰阴性菌晚,但革兰阳性菌有许多革兰阴性菌所不可比拟的优点,其应用前景更为广阔。现就革兰阳性菌载体的种类、特性及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区分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所致血流感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采集的136例血培养阳性病例,其中革兰阳性菌感染70例(革兰阳性组),革兰阴性菌感染66例(革兰阴性组)。对比两组患者入院后24h、3d、7d血清PCT、CRP、NEU%水平和血清PCT浓度分布,分析血清PCT、CRP和NEU%鉴别革兰阳性菌/阴性菌感染临界值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入院后24h、3d、7d革兰阴性组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4h两组患者的CRP和NEU%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3d、7d革兰阴性组的血清CRP和NEU%水平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组PCT浓度在2~10mg/mL、≥10mg/mL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以PCT≥0.5mg/mL、CRP10mg/L和NEU%70%作为临界值时,鉴别诊断革兰阳性菌/阴性菌感染的灵敏度分别为78.57%、95.71%和75.71%;特异度分别为87.88%、48.48%和36.36%。以三者同时超过临界值作为诊断标准,灵敏度为98.57%(69/70),特异度为93.94%(62/66)。结论血清PCT、CRP和NEU%水平测定可用于区分革兰阳性及革兰阴性菌感染,特别是PCT≥0.5ng/mL、CRP10mg/L和NEU%70%同时存在时,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可能性极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医院感染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的炎性介质指标,观察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导致炎症反应的程度。方法前瞻性分析入住ICU48 h后血培养阳性患者的性别,年龄,APACHEⅡ和SOFA评分,慢性疾病史,病情严重程度,静脉营养,接受手术或外科操作,机械通气支持和血液净化治疗,混合细菌血流感染,入住ICU时间及医院内病死率情况。比较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体温,心率,白细胞(WBC)数量,中性粒细胞(NEU)数量,淋巴细胞(LYM)数量,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相比,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组有更多的患者表现为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88.9%∶73.0%,P=0.003)],高血清TNF-α[(0.97±0.54)∶(0.75±0.32),P=0.029]和IL-1β[(7.03±0.12)∶(2.21±0.09),P=0.006]和IL-6[(10.59±2.48)∶(2.55±0.75),P=0.005]水平。结论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较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病情更加严重,表现为更加严重的炎症反应,在血流感染的临床治疗中应考虑病原菌的致病机制和宿主的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诊断细菌性血流感染(BBI),以及与BBI患者病原菌种类之间的相关性,为BBI起始抗感染经验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236例诊断为BBI住院患者根据病原菌种类,分为革兰阳性菌组(80例)和革兰阴性菌组(156例),同期血培养阴性的局部感染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别血清PCT水平,同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血清PCT水平诊断BBI的效能,以及鉴别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所致BBI的价值。结果革兰阳性菌组、革兰阴性菌组和对照组血清PCT水平分别为(1.67±0.84)、(8.36±2.38)、(0.17±0.11)pg/mL。革兰阳性菌组、革兰阴性菌组血清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革兰阴性菌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绘制血清PCT诊断BBI,以及鉴别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ROC曲线,得到AUC面积为分别为0.849(95%CI为0.783~0.915)和0.731(95%CI为0.622~0.839)。当PCT为2.63ng/mL时,血清PCT水平鉴别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所致的BB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3%和79.3%。当PCT2.63ng/mL时,由革兰阴性菌导致的BBI的概率是阳性革兰菌的6.68倍。结论血清PCT水平不仅能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BBI,而且还能用来判断病原体的种类,当血清PCT水平高于2.63ng/mL时,革兰阴性菌导致的BBI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7.
白大鹏  张丽霞  刘刚  孔伟利  马琴琴  李丽 《临床荟萃》2011,26(13):1138-1141
目的 了解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病原菌构成、变化及药敏试验结果.方法 对天津市海河医院2008、2009年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送检的合格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对阳性结果做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共获得病原体844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434株,革兰阳性菌118株,真菌292株,分别占5L 4%、14.0%、34.6%.革兰阴性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中以葡萄球菌为主.真菌感染率有上升趋势.老年结核患者、复治患者、近3个月有除结核药之外抗生素使用史患者更容易合并革兰阴性菌及混合感染.对革兰阴性菌敏感率高的抗生素是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基糖苷类、亚胺培南等.对革兰阳性菌敏感率较高的抗生素是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结论 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治疗最好及时进行痰细菌培养,明确病原针对性用药.在未明确感染致病菌前,可选用对革兰阴性菌效果较好的抗生素,同时兼顾革兰阳性菌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感染的病原菌种类、菌群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血液科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 292例,采集临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实验,分析其菌群分布及耐药率。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感染的感染率为30.57%。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47.85%;其次为血液感染占20.97%。分离出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为367株(65.77%),革兰阳性菌为142株(25.45%),真菌49株(8.78%)。革兰阴性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则主要是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碳青霉烯类和加酶抑制剂药物在革兰阴性菌感染中敏感率最高,在90.00%以上。革兰阳性菌感染中糖肽类和达托霉素的敏感率都是100.00%,其次是替卡西林/棒酸,敏感率是84.93%。感染的真菌所用的抗真菌药物,敏感率都是100.00%。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感染的感染率较高,并以呼吸道感染为主。革兰阴性菌是主要病原菌且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率较高,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在感染中也占有较高比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浆降钙素原(PCT)、血浆C反应蛋白(CRP)、血浆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CD64)、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感染时的水平,探讨这些感染指标在鉴别诊断2种不同细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4例患者,按细菌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阳性菌组(25例)、革兰阴性菌组(89例)和阴性对照组(90例),同时测定各组PCT、CRP、CD64、IL-6和TNF-α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CT等感染指标的诊断性能。结果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和阴性对照组PCT平均浓度分别为10.01、5.80和1.06μg/L,3组之间差异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IL-6和TNF-α水平3组之间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CD64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但革兰阴性菌组和革兰阳性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PCT的Cut-off值为0.41μg/L时,鉴别细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2,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5.1%、82.2%,均高于其他4项指标。PCT、CRP、IL-6、TNF-α鉴别革兰阳性菌(≤Cut-off值)和革兰阴性菌(Cut-off值)感染的Cut-off值分别为1.25μg/L、79.34 mg/L、27.4 pg/m L、20.5 pg/m L,此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1、0.625、0.654、0.61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6%、83.1%、88.5%、90.4%,其中PCT的曲线下面积最大,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69.7%和72%,阳性预测值也达到了88.6%。结论 PCT可用于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也可以初步鉴别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感染,但诊断性能较弱。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研究NICU患者感染病原菌种类的变迁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NICU住院患者连续6年医院感染病原菌种类变化情况及其耐药性进行了调查。结果 该医院NICU患者连续6年共送检病原学标本10 971份,分离出病原菌1 876株,阳性率17.10%。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7.86%,革兰阳性菌占26.44%,真菌占5.70%。连续6年中,临床标本分离的革兰阴性菌呈现下降趋势,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离率则出现上升趋势。革兰阴性菌优势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优势菌为葡萄球菌和B族链球菌。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菌对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保持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结论 NICU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但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分离率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重症监护室(ICU)血流感染患者鉴别菌种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ICU 血流感染患者共69例,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进行血培养、菌种鉴定,并随访30 d 患者预后,评价 PCT 在 ICU 血流感染患者早期鉴别菌种与预后判断中的作用。结果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的 PCT 水平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感染的患者,真菌感染的患者 PCT 水平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均 P <0.01)。在区分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与真菌时计算 PCT 的界值分别为1.94 ng/mL 和4.35 ng/mL,能获得最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与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和0.59。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感染的死亡患者血清 PCT 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 =0.003、0.013),而在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73)。结论PCT 在 ICU 血流感染患者鉴别菌种和预后判断中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2.
内毒素与革兰阳性菌致病因子的协同效应与意义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关于革兰阳性菌致病因子与内毒素(LPS)的协同效应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所报道。但是确切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既往许多学者更关注革兰阴性菌感染及内毒素血症的研究,而对革兰阳性菌脓毒症少有问津。然而大规模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近年来由革兰阳性菌引起的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明显增多,目前已达脓毒症发病率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统计分析2012-2015年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血培养分离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2-2015年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及其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培养分离出3 919株病原菌,2012年革兰阴性菌多于革兰阳性菌,2013年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分离数量相等,但2014-2015年革兰阳性菌多于革兰阴性菌。真菌的检测数量2012-2014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在2015年略有下降。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2.3%;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率为0。结论不同年份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存在差异,临床应结合该地区近年来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病原学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30例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病原菌分析,观察不同病原菌感染治疗后效果。结果 30例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患者中分离出病原菌3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9株,占51.35%,以大肠埃希菌(21.62%)、铜绿假单胞菌(16.22%)为主;革兰阳性菌14株,占37.8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6.22%)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3.50%)为主;真菌4株,占10.81%。在疗效上,革兰阴性菌治愈率为84.21%,革兰阳性菌治愈率为92.86%,真菌治愈率为100.00%,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疗效稍差,但和革兰阳性菌感染和真菌感染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治疗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杨永  杨连招  莫新少  陈似霞  游雪梅 《护理研究》2011,25(36):3337-3338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胆结石并感染病人胆汁中不同菌属致病菌的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方法]分析2008年10月—2010年9月在我院住院并手术的100例胆结石感染病人,根据术中胆汁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阳性菌组与革兰阴性菌组,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切口愈合等级及术后其他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革兰阳性菌组术后更换无菌敷料次数少于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术后拆线时间早于革兰阴性菌组。[结论]根据胆结石并感染病人胆汁中不同菌属致病菌运用敏感抗生素,加强术后护理,以避免切口感染,促进术后切口早日愈合,减少术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张敏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9):2330-2330
头孢拉定属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上常用于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所致的呼吸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等感染性疾病,呈白色或类白色粉末状。银杏叶注射液呈黄色澄明状,临床上常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我院心内二科1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并发呼吸道感染患者,在生理盐水100ml+银杏叶注射液15ml输完后接生理盐水100ml+头孢拉定3.0g续静滴时,莫菲氏滴管内的液体颜色加深为黄色。护理人员立即更换输液器及生理盐水100ml后未再次发生此现象,患者亦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赵花  张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9):2162-2163
目的:分析ICU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药物敏感情况,以利于病原菌的监控和临床治疗,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2/2009—03的ICU患者,采集其血液、体液、分泌物(以痰液为主)、胸腹水等感染性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实验。结果:在ICU患者感染198株病原菌中,分离出革兰阴性菌154株,占77.8%,革兰阴性菌感染以铜绿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离出革兰阳性菌26株,占13.1%,革兰阳性菌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通过药敏试验对比,比阿培南和万古霉素的药物敏感性好。结论:选择敏感忡高的抗生素,减低耐药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细菌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选取55例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经口痰培养细菌阳性108株细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结果 (1)55例患者经过痰培养细菌检验共发现病原菌108株,其中以革兰阴性菌最为常见,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及真菌。革兰阴性菌主要为克雷白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不动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及军团菌;革兰阳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及热带假丝酵母菌。(2)革兰阴性菌耐药性较高的药物有氨苄西林、头孢唑林,敏感性较高的药物为头孢哌酮,其他抗菌药物呈现明显部分耐药性。(3)2种格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外,其余药物均呈现部分耐药性。(4)2种真菌对5氟胞嘧啶及大扶康敏感,其他均见部分耐药性。结论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病原菌呈现普遍耐药性,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点及炎症因子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ICU血流感染患者65例,根据细菌鉴定结果分为革兰阴性菌组(43例)和革兰阳性菌组(22例),根据细菌药敏结果分为敏感菌组(21例)和耐药菌组(44例)。分别对各组炎症因子[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水平进行比较,对所有患者血培养阳性时和转阴后的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ICU血流感染以耐药的革兰阴性菌为主。检测出的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阴沟肠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血流感染主要来源于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肺部感染及腹腔感染。革兰阴性菌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组(P0.05),两组IL-6、CRP、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菌组血清PCT、IL-6及CRP水平明显高于耐药菌组(P0.05),两组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血培养转阴后血清PCT、IL-6、CRP及WBC水平明显低于血培养阳性时的水平(P0.05)。结论 ICU血流感染以耐药的革兰阴性菌为主,血清PCT检测对鉴别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有一定作用,PCT、IL-6、CRP及WBC检测对判断耐药菌及血培养转阴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行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97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肺部感染34例。采集研究对象痰液标本,分离培养细菌,以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其中革兰阳性菌药敏试验采用GN201法,革兰阴性菌药敏试验采用GP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药敏试验。结果术后肺部感染的34例患者共分离培养病原菌4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1株占63.27%,革兰阳性菌15株占30.61%,真菌3株占6.12%。主要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啶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00%、83.33%、75.00%;肺炎克雷伯菌对氨曲南和头孢哌酮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0.91%和81.82%。主要革兰阳性菌溶血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00%和83.33%;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00%和100.00%。结论冠心病支架植入术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主要革兰阴性菌对氨曲南、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耐药率较高,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