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白鹤鸣  杨幸  张青 《地方病通报》2006,21(5):66-66,68
布鲁氏菌病(下简称布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它对人畜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云南省从1989~1996年间,已在全省111个县进行了人间布病的普查和监测工作。结果显示云南省石林县和陆良县布病流行较为严重,其历年监测结果显示职业人群的布病感染率均很高,达到国家规定的布病疫区县标准,成为云南省布病重疫区。为此我们从1999年起,将石林县定为云南省人间布病重点监测县,连续5年(1999~2003年)对该县的放牧、兽医等高危人群进行布病血清学监测,结果显示,石林县许多乡镇存在布病流行,且感染率较高。监测结果提示该县布病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2.
克什克腾旗布鲁氏菌病4年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是半农半牧以牧为主的旗县 ,是布鲁氏菌病 (简称布病 )的历史疫区 ,经过几十年的以畜间免疫、检疫、淘汰病畜为主的综合性防治 ,人、畜间布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 ,但是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后期 ,布病疫情有所抬头。为了掌握全旗布鲁氏菌病疫情动态 ,指导评价防治工作 ,1999—2 0 0 2年分别对全旗 2 0个苏木、乡镇进行了连续 4年的人、畜间布鲁氏菌病的监测工作 ,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监测范围及数量 在全旗 2 0个苏木、乡镇 (牧场 )范围内 ,设固定监测点 3个 ,每年监测 1次 ,其余为非固定监测点。每年轮…  相似文献   

3.
1995-2002年郑州市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郑州市位于河南省中北部 ,辖 6区6县 (市 ) ,2 0 0 2年底人口 687万 ,除市区和上街工业区外 ,大部分为农业区。2 0世纪 60 70年代布鲁氏菌病 (布病 )曾在荥阳市、登封市、巩义市等农区广泛流行 ,80年代基本控制 ,90年代后疫情再次在登封市、巩义市的一些局部地区出现[1]。为掌握我国中北部地区农区布病的发展趋势 ,1995年国家在郑州市建立了全国布病监测点 ,进行连续监测 ,现将 1995— 2 0 0 2年监测结果分析如下。1 监测方法按照布病全国监测点监测工作试行方案的要求 ,结合郑州市实际 ,制定出郑州市布病监测工作方案 ,我们将全市作为一个…  相似文献   

4.
布鲁氏菌病为法定乙类传染病,是一种典型的人畜共患病.西安市自1989年通过陕西省卫生厅、农业厅组织的布病防治效果验收达基本控制区,1990~2003年报告仅7例,分别为1990年2例,1991年4例和1996年1例,自1997年后连续7年无病例发生,同期在西安市区(县)连续开展布病监测累计达1.8万人,亦未发现现症病例.2004年1~6月西安相继暴发人、畜间布病3起,经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相关区(县)疾控中心专业人员积极采取疫点调查、落实防治措施和布病现场监测,现调查工作基本结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布鲁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感染-变态反应性疾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布病为乙类传染病,华宁县在人间和畜间均发生布病疫情,且畜间血清学监测阳性率较高。为更好的掌握疫情动态,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和控制措施,2009年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将华宁县列为省级监测县。  相似文献   

6.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典型人、畜共患传染病,解放后西安市布病发病集中在从事家畜养殖、屠宰、加工等行业中,经卫生、畜牧数十年积极防制,布病已得到有效地控制.20世纪80年代末期经陕西省卫生厅、农业厅组织的考核,西安市10个疫源区(县)已达国家布鲁氏菌病基本控制区(县)标准.此后布病报告发病率一直处于低水平.1997~2003年西安市已连续7年无布病发病报告.  相似文献   

7.
布鲁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近年来全国布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部分省、县(市)出现不同程度的爆发和流行。为及时发现疫情、掌握疫情流行趋势,评价防控措施效果,现对2012年吉林省布病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工作 ,是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生和蔓延、降低人群感染率和患病率、保证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近年来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 ,致使阿勒泰地区慢性及消耗性疾病呈上升的趋势 ,现就该地区布鲁氏菌病 (布病 )的流行现状与今后的防治工作论述如下。1 流行现状1.1 畜间 :1995~ 1998年畜牧兽医部门对地区部分县市进行了畜间布病血清学及病原学调查 ,布鲁氏菌病患病率高达6 .47%。1.2 人间 :阿勒泰市 1993年对所管辖乡、镇进行了人间监测 ,布鲁氏菌感染率为 3.6 6 % ,布病患病率为 0 .49% ;而 1999年布尔津县对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青海省人间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疫情态势,为布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0年,选择青海省平安县、海晏县、天峻县、达日县、河南县5个县作为监测县,每个县选择3~4个乡作为监测点,监测7~60岁与牲畜接触密切的人群,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血清学检测.布病诊断依据《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 269-2007).结果 5个县共监测2021人,检出RBPT阳性76人,平均阳性率为3.76%(76/2021);检出SAT阳性15人,平均阳性率为0.74%(15/2021);确定感染人数15人,平均感染率为0.74%(15/2021);发现新发病例3人.布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为2-6月,与牲畜屠宰和皮毛加工有关.结论 传染源没有彻底清除,从业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等是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应加强检疫,做好职业人群的监测和疫情通报工作,开展职业培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切实控制布病疫情.  相似文献   

10.
新疆阿勒泰地区布鲁氏菌病流行近况及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鲁氏菌病 (布病 )是阿勒泰地区主要的地方病之一 ,现将阿勒泰地区卫生防疫站门诊、阿勒泰市及布尔津县卫生防疫站 1991年以来布病监测资料作一回顾 ,并分析其流行因素。1 资料来源本数据来自阿勒泰地区卫生防疫站门诊、阿勒泰市卫生防疫站、布尔津县卫生防疫站、阿勒泰地区畜牧局等单位。2 人间布病流行情况根据阿勒泰地区卫生防疫站门诊、阿勒泰市和布尔津县卫生防疫站历年调查统计结果可知 ,阿勒泰市1994年的调查人数及感染率与布尔津县 1996年基本接近 ,患病率布尔津县明显高于阿勒泰市。 1999年对布尔津县部分乡随机抽样 2 0 12人 ,…  相似文献   

11.
近年我国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发病率呈现大幅增高趋势,布病已经成为发病率上升速度最快的传染病之一,部分省(区)仍有爆发和流行[1-2].截至2009年,贵州省无人间布病病例报告,2010年贵州省报告了首例布病病例.为进一步查清贵州省布病流行程度和流行特征,2011年作者在贵州省部分县区开展了布病监测工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陕西省餐饮职业人群布病感染现状及对布病认知水平,评价布病对该职业人群的影响。方法以经营烧烤、羊肉餐馆、肉食店人群为重点,选取陕北、关中、陕南3个地区6个县(区)360人进行感染率、认知水平项目调查。结果检出阳性病例9例,感染率为2.5%,比本年全省人间布病监测感染率(1.05%)高。陕北和陕南地区分别检出阳性病例8例和1例,感染率相应为6.9%和0.84%,均高于本地区人间布病监测感染率。餐饮职业人群布病知晓率为27.5%,陕南关中为5.83%。结论餐饮职业人群布病疫情形势严峻,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改变职业人群的不良工作习惯,提高防护意识,降低布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吉林省是我国布病高发省份之一,在全国疫情一直处于前6位,特别是2005年以后报告病例数以40%的年均增长速度迅速上升,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爆发和流行。为提高布病监测工作质量,为布病防治工作提供可靠依据。现将2005~2010年吉林省布病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新疆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疫情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布鲁氏菌病 (以下简称布病 )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性和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患病牲畜的皮、毛、乳、肉、内脏以及流产分泌物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1 ] 。新疆是以羊种布鲁氏菌属、牛种布鲁氏菌属为主的布病疫区。据文献记载 ,新疆从 2 0世纪 5 0年代开始至 80年代初 ,为国内主要布病重疫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 ,新疆 89个县 (市 )、兵团 13个师 (局 )均有不同程度的布病流行。经自治区卫生、畜牧各级科研防治工作者不懈的努力 ,截止 80年代末 ,新疆布病的年发病人数从 2 0世纪 5 0年代的 185 0 0 0例下降为 890 0例 ,…  相似文献   

15.
为及时掌握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疫情动态和流行趋势,正确评价防治效果,1998年继续在全国14个省(区)的15个重点监测点按照布病监测标准要求开展了布病监测工作,结果如下。1 基本情况 在监测范围内,确定固定监测县(市、旗)14个,非固定监测县(市、旗)15个,其中固定监测乡(镇、苏木、场)61个,非固定监测乡(镇、苏木、场)81个。  相似文献   

16.
梁山县位于鲁西南 ,曾是山东省肠道线虫病流行严重的县之一。经过 2 0年的防治和各类驱虫药的广泛使用 ,人群肠道线虫病感染率显著下降。为巩固防治成果 ,并为肠线虫病的防治和消除提供参考依据。现将梁山县 2 0多年的肠线虫病防治工作概况作一简要总结。1 资料来源 根据本站疫情档案资料 (包括传染病原始记录 )、年报表和有关防治资料 ,进行分类统计汇总分析。2 结果2 .1 肠道线虫感染率 建国初期 ,肠道线虫感染率为 70 %~80 % ;1980年调查 ,人群感染率为 34.2 3% ;至 2 0 0 0年 ,人群感染率已降至 16 .91% ,下降了 6 5 % (表 1)。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贵州省人间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监测结果,了解相关人群布鲁杆菌感染现状,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5-2008年,根据《布鲁杆菌病监测标准》(GB 16885-1997),在贵州省选择花溪、乌当、兴义、独山、册亨、龙里、息烽、凯里和紫云等区(市、县)为监测点,选择畜牧业职业人群、农区接触家畜的农民和学生为监测对象,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布病抗体.结果 2005-2008年贵州省布病抗体检出率为0.63%(37/5904),花溪、乌当、兴义和册亨等县(市、区)的布病抗体检出率分别为2.28% (19/832)、0.16%(2/1274)、1.84%(15/815)和0.14%( 1/735);畜牧业职业人群、农区接触家畜的人群、学生布病抗体检出率分别为1.29%(36/2800)、0.04%(1/2814)、0%(0/290).布病抗体阳性者以奶牛养殖人员为主,占总感染人数的83.78%( 31/37).结论 贵州省部分县(市、区)养殖奶牛、山羊的人群存在布鲁杆菌感染,直接接触病畜是人间布病主要的传播途径.加强对牲畜的检疫和及时处理染疫病畜是布病防治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布鲁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乾安县第1例人间布病发生在1956年,由内蒙古病畜传入,在20世纪80~90年代布病疫情控制较好,2004年再次发现新发病例后,布病疫情逐年回升。2012年乾安县做为全国布病监测点开展疫情监测工作,具体工作内容按照《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进行。  相似文献   

19.
2005~2006年布氏菌病全国监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布病疫情曾得到较好控制,发病率一度低至0.02/10万左右,90年代中后期疫情开始回升,特别是2000年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部分省(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暴发和流行.我国曾经于1990年在农业部、卫生部共同领导下,在全国14个省(区)开展监测工作,设监测点15个.2005年中国疾控中心重新组织制定了<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将布病纳入全国重点传染病监测工作.截止目前除西藏自治区外,其他省区均开展了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0.
吴志茹  孙天志 《地方病通报》2001,16(1):86-86,97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 ,内蒙古自治区近年农村和牧区的布鲁氏菌病 (布病 )疫情出现明显的反弹现象。中小城镇布病流行也呈逐渐增强趋势 ,现分析如下。1 人群感染情况1995年以来城镇布病主要集中在呼盟和锡盟 ,其次是赤峰和通辽市。 1995~ 1996年锡林浩特市区重点人群布病感染率高达 40 % ,1998年呼盟海拉尔市区新发病人为 44例 ,扎兰屯市区11例。1999年扎兰屯市新发病人 78例 ,海拉尔新发 17例。1999年 4月份哲盟科左中旗珠日河牧场牛的血检阳性率为 3.83% ,人群感染率为 10 .6 8%。2 布病流行形式近年城镇布病流行多以爆发形式出现 ,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