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周溱  刘亚 《中医药研究》2009,(5):608-609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疏血通组(治疗组)和复方丹参组(对照组),两组均连续用药14d。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14.53分±11.12分vs27.67分±7.35分,P〈0.05)。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具有明显降低血黏度、抗凝、促纤溶作用,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58例,随机分为经颅磁刺激联合脑心通胶囊组(治疗组)30例,脑心通胶囊组(对照组)28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发现,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0.08分±1.26分,对照组为13.12分±0.84分,两组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96.7%,较对照组85.8%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1例继发癫痫。结论经颅磁刺激联合脑心通胶囊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3.
熊杰  宁丽娜  张伟 《吉林中医药》2011,31(3):237-238
目的:探讨不同针刺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自2008年6月-2010年5月,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和传统针刺法治疗,1次/d,治疗4周,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并且评定临床疗效。结果:1)醒法组患者治疗后4周后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BI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临床神经功能恢复疗效评定,醒法组的显著有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促进患者临床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更佳,显著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陈日升  李英明 《中医药研究》2012,(11):1331-1332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30d后临床疗效及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经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疗效和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提高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高压氧联合盐酸法舒地尔和单独使用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高压氧联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取高压氧联合盐酸法舒地尔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单独使用盐酸法舒地尔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治愈45.7%,显效34.3%,进步11.4%,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患者治愈24.0%,显效32.0%,进步20.0%,总有效率为76.0%;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实验组患者治疗前为(24.9±10.3)分,治疗后减少到(9.3±3.8)分;对照组治疗前为(25.1±9.4)分,治疗后减少到(16.3±5.1)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氧联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黏滞度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并在入院第2天接受高压氧治疗,10d为1个疗程。治疗组同时在治疗当日给予补阳还五汤煎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纽(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降低(P〈0.05),Barthel评分提高(P〈0.05),治疗组NIHSS评分和Barthel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降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降低远期神经功能缺损,提高脑梗死患者的个人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使用粉防己碱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并与对照组比较,探讨粉防己碱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给予粉防己碱2#Tid口服,其它用药同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并对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进行标准评分,比较两组问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间C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d14,d28,d90两组间评分差异显著(P〈O.05),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d28及d90的BI,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粉防己碱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羟自由基清除荆依这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7年7月。2008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加依迭拉奉治疗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43例。采用“中国脑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治疗后3d、7d、14d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3d后依迭拉奉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C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7d及14d后依达拉奉治疗组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依达拉奉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为患者提高一条安全、可靠的治疗途径。方法:将78例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36例)和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42例),对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治疗后14d、30d、50d中国卒中量表评分(CSS)及生活能力(BI)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44%,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CSS评分明显降低而BI评分升高明显,但治疗组CSS评分减低和BI评分升高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和两组对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癫痫(PSE)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60例为观察组,同期脑卒中未继发癫痫患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脑卒中治疗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NFD)。结果:观察组NFD评分为16.2±2.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3.2分(P〈0.05);观察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继发癫痫应尽旱进行抗癫痫治疗,以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最大限度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穴位注射合针刺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大运  程凤宽 《中医药学刊》2006,24(7):1366-1367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合针刺早期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测量血液漉变学和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合针刺早期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是一种经济、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利于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尿激酶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急性脑梗死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43例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法,并于2W后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BI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39/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33/43)(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法应用于脑梗死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脉络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60例,在基本疗法的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及脉络宁注射液;对照组60例,在基本疗法的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两组分别于治疗后1周、2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疗效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为期14天(1个疗程)的治疗观察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67%,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治疗前为(22.38±9.57)分,治疗2周后为(9.28±4.73)分;对照组治疗前为(21.74±10.68)分,治疗2周后为(13.87±3.49)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脉络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安全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腔隙性脑梗死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疗法,治疗组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疗程均为14d。于治疗前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由(9.5±2.3)分降至(2.6±2.0)分,临床有效率为90.32%(28/31);对照组NIHSS评分由(9.4±2.1)分降至(5.4±2.4)分,临床有效率为53.33%(16/30),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效果显著,能明显的改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5.
郭爱卿 《中医药研究》2009,(11):1377-1378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14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治疗14d。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日常生活能力(BI)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8.01±4.21)分低于对照组的(10.53±3.78)分(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82.2%高于对照组的91.7%,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丹红注射液为治疗急性脑梗死较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阿魏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展宏 《新中医》2006,38(1):46-47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阿魏酸钠静脉滴注;对照组30例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4天。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阿魏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王忠明  贾新宇 《中医药研究》2012,(11):1398-1399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香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急性脑梗死(72h内)患者随机分为疏血通联合香丹治疗组与香丹对照组,每组8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及治疗后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25%,明显高于对照组71.25%(P〈0.01);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5.76分±3.18分与11.32分土5.39分,减少程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期间两组无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香丹注射液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症状,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通脑化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急性脑梗死的基础治疗,对照组用依达拉奉静滴,观察组用通脑化瘀汤。结果:治疗后2周、4N,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4.0%、对照组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5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的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脑化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可以减少单用西药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疏血通与低分子肝素钙进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法。对1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与神经功能的缺损评分进行评估。结果: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疗效显著(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疏血通与低分子肝素钙进行联合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脑组织血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风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2例,口服中风膏+阿司匹林。对照组88例,仅口服阿司匹林,2组均连续使用14天为1个疗程。治疗效果根据NIHSS评分和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来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2周后,2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中风膏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