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左卡尼汀对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左卡尼汀组和对照组,检测二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血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和血肌酐(SCr)值,计算Kt/V值。结果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左卡尼汀组患者治疗后CRP水平下降,Alb、Hb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CRP、Alb、Hb无统计学差异(P〉0.05);二组患者治疗前后SCr、Kt/V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左卡尼汀可减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和营养不良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组(HD+唧组)24例和单纯血液透析组(m组)22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血检测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尿素氮、肌酐等生化指标;使用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法(MQSGA)评估营养状况;健康人1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血CRP、IL-6、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组之间各因子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存在营养不良,两组之间营养不良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HD+HP治疗后各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下降,MQSGA评分显著降低(P〈0.01);HD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透患者存在着微炎症状态和营养不良,血液灌流可有效清除炎症介质,改善营养状况,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尿毒症患者118例,以死亡患者为研究组,存活患者为对照组,探讨两组患者原发病、合并疾病和死亡原因,临床指标包括透析前及透析3个月时血尿素氮和血肌酐、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结果:(1)糖尿病肾病(38.1%)是主要病因,死亡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原发病的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组患者存在合并症的比例更高(P〈0.05);(3)47例死亡患者中死于心血管疾病20例(42.6%),脑血管疾病11例(23.4%);(4)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组患者的年龄、透析开始时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血磷、钙磷乘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透析3个月时的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低血浆白蛋白、低总胆固醇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年龄、糖尿病、低血浆白蛋白、低总胆固醇是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细胞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瘦素(1eptin)水平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非血液透析患者20例终末期肾衰竭(ESRD)患者和正常人15例,检测其血浆瘦素和TNF—α、IL-6水平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1,P〈0.05,P〈0.05),但血液透析组和非透析组比较虽有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组和非透析组血浆瘦素水平均与TNF—α、IL-6水平呈正相关(r=0.492,P〈0,05;r=0.481,P〈0.01:r=0.503,P〈0,02;r=0,404,P〈0,05)。结论:血液透析组和非透析组血浆瘦素、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血浆瘦素水平与TNF—α和IL-6水平明显相关,提示瘦素水平与促炎症因子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两者相互作用可能参与ESR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器与透析器串联对钙磷代谢及甲状旁腺素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为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共33例。对照组为单纯血液透析,共31例。6个月后检测血甲状旁腺素、血钙及血磷,并观察皮肤瘙痒的改善情况。结果联合组血磷、甲状旁腺素均明显下降,血钙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磷、甲状旁腺素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甲状旁腺素、血磷均较对照组治疗后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皮肤瘙痒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能有效调节钙磷代谢,降低甲状旁腺素水平,改善皮肤瘙痒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对6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每次透析结束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g,共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其亚组分(HDL2-C,HDL3-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等指标。选择同期正常对照组30例。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清TG、V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L-C、HDL2-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C、HDL3-C和LDL-C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G、VLDL-C水平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HDL-C、HDL2-C明显增加(P〈0.01),而TC、HDL3-C和LDL-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左-卡尼汀通过降低血清TG、VLDL-C水平,提高HDL-C、HDL2-C浓度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脂质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探讨血磷等因素对MHD患者FGF-23的影响。方法:MHD患者67例,对照组肾小球过滤率正常共28例,MHD患者根据血磷水平分为低磷组、血磷达标组和高磷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中FGF-23的水平,测定对照组及MHD患者血中碱性磷酸酶、钙、磷水平。结果:MHD组血清FGF-23高于对照组(P〈0.01);低磷组、血磷达标组和高磷组FGF-2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磷组甲状旁腺激素明显高于低磷组及血磷达标组(P〈0.01);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未见到血磷与FGF-23的相关性(r=0.018,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1,25(OH)2D3是MHD患者FGF-23的影响因素(β=0.521,P〈0.01)。结论:MHD患者血中FGF-23水平明显升高,血磷不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FGF-23升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结构与功能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组收集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结果以及血压、血红蛋白、白蛋白、血脂、钙、磷、甲状旁腺激素(PTH)和尿酸水平,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其中41例(82%)患者有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肥厚组与无左心室肥厚组相比,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和PTH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12例(24%)患者有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左心室功能障碍组与无左心室功能障碍组相比,血清白蛋白、甘油三酯、钙、尿酸、肌酐和尿素氮等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31例(62%)患者有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组与无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组相比,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结构与功能异常发生率较高,血压、贫血和营养状况与之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及饮食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疗效。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30例,随机分对照组(A组)、饮食干预组(B组)和左卡尼汀组(c组),每组10例;均给予每周3次血液透析治疗,B、C组患者给予饮食干预,C组每次血液透析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连续观察12周,比如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血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的变化。结果A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B组BMI、TP、Alb、PA、SCr、BUN、TC及TG在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BMI、TP、Alb、PA、SCr及BUN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BMI、TP、Alb、PA、SCr及BUN较B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通过充分的血液透析、饮食干预及左卡尼汀治疗能显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AVF)并发症。方法将1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6例)透析过程中应用喜疗妥外涂于AVF,并于透析结束24h用新鲜土豆片外敷;观察组(84例)于透析结束24h采用木瓜酒湿敷。结果干预18个月后两组血压、血细胞比容、血尿素氮、血肌酐、血清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C反应蛋白、KT/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AVF血流量不足、血管闭塞和血管硬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木瓜酒预防AVF并发症效果显著,可延长AVF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物学指标的糖尿病肾病血瘀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糖尿病肾病血瘀证与微观指标之间的关系,为糖尿病肾病血瘀证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多中心收集糖尿病肾病182例,辨证为血瘀证104例,非血瘀证78例,以3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检测ET、NO、t-PA、PAI-1、HbA1c、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上述指标与各组之间的关系。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肾病组所有上述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与非血瘀证组比较,血瘀证组ET、NO、t-PA、PAI-1、HbA1c、TG、HDL、LDL、Fib、PV、TK及LS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TC、H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血瘀证患者存在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纤溶及血管内皮系统异常,可为糖尿病肾病血瘀证客观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PD)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与变化,分析影响证型的相关因素,为中医药治疗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共96例PD患者,记录病史、症状体征与舌脉,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一患者当中医证型发生变化时进行连续性观察,并观察中医证型与透析龄、临床合并症及实验室指标间的关系.结果:(1)证型分布: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为主,分别占43.8%、26.0%,标实证依次为湿浊证、血瘀证、风动证、湿热证、水气证,以湿浊、瘀血证多见;(2)证型的变化:血瘀、湿热、湿浊等标实证可随病情发生变化;(3)证型与透析龄的关系:透析龄<24个月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证与湿浊证多见,透析龄≥24个月脾肾阳虚、阴阳两虚、血瘀、风动证较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5);(4)证型与临床合并症的关系:发生腹膜炎与非腹膜炎时比较湿热证增多,脾肾阳虚证减少,发生容量超负荷与非容量超负荷时比较水气证明显增多,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本虚证中阴阳两虚、脾肾阳虚证患者血Hb明显下降,血CRP升高,阴阳两虚证血Alb下降,脾肾阳虚证血iPTH升高,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证血TG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标实证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患者的中医证型本虚证以脾肾气虚与脾肾阳虚证为多,标实证主要为湿浊、血瘀证,透析龄、临床合并证及某些实验室指标是影响中医证型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陈伟军 《中国科学美容》2014,(5):118-119,126
目的探讨血脂检验与心血管病相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确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68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健康体检者72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内TG、TC、HDL—C、LDL—C、APOA1、APOB等血脂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TG、TC、LDL—C和APOB均高于对照组(P〈0.05);HDL—C和APOA1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脂水平与心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血脂检验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切列措 《中国科学美容》2014,(7):184-185,188
目的: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血脂检验的重要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50例体检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调查对象的血脂情况,并对TG、LDL-C、TC、HDL-C、APOB以及APOA1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POA1和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G、LDL-C、TC、APO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变化明显,可作为疾病诊断过程中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和血脂代谢的变化。方法前瞻性随机在临床门诊就诊的患者中抽取82例未经药物治疗的PCOS患者,PCOS的诊断参照鹿特丹标准,体重指数(BMI)23为PCOS体重正常组,BMI≥23为PCOS超重组;对照组选择因男方无精子症在生殖中心就诊的42例非PCOS妇女。月经期或无排卵期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卵巢功能、血浆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血常规、血脂代谢。结果 PCOS超重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CRP、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cholesterol)、载脂蛋白B(Apo-B)明显高于PCOS正常体重组和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载脂蛋白A(Apo-A)明显低于PCOS正常体重组和对照组。PCOS体重正常组CRP、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OS患者体内存在慢性炎症,体重超重的PCOS患者表现在白细胞升高和血脂代谢异常,而体重正常的PCOS患者则表现在淋巴细胞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po)AV与脂联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59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40例对照者(对照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poA I、ApoB,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ApoAV和脂联素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清TG显著高于对照组[(1.79±1.28)mmol/L比(1.27±0.79)mmol/L],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1.17±0.25)mmol/L比(1.29±0.26)mmol/L],ApoAV显著低于对照组[(186.71±78.20)μg/L比(250.29±110.38)μs/L],脂联素亦显著低于对照组[(3.81±0.15)mg/L比(5.33±0.37)mg/L],P〈0.05或〈0.01。ApoAV与TG呈负相关(r=-0.208,P=0.040),与HDL-C(r=0.241,P=0.016)、脂联素(r=0.238,P=0.018)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ApoAV和脂联素水平降低,TG水平增高。ApoAV与脂联素共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TOF-MS技术)检测IgA肾病血瘀证患者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前后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的变化,分析与活血化瘀疗效相关的蛋白质指纹图谱,从蛋白质水平研究IgA肾病血瘀证血清的标志物.方法:采集于2012年1月~2012年10月肾内科住院的IgA肾病血瘀证患者10例,研究患者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比较活血化瘀药物水蛭治疗前后IgA肾病血瘀证患者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变化,分析与活血化瘀疗效相关的蛋白质指纹图谱.结果:(1)10例IgA肾病血瘀证患者服药前后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数,经分析后检测到15个蛋白质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M/Z为3 249.02、8 567.20、8 713.48的蛋白峰经治疗后明显下调,结合手动筛选和组间方差分析,发现M/Z为8 713.48的蛋白峰下调有意义.(2)10例IgA肾病血瘀证患者服药前后血瘀证积分比较,发现服药后积分较服药前明显下降(P<0.05),服药前(2.5±1.08)分,服药后(1.2±0.78)分.结论:M/Z为8 713.48的蛋白峰可能是IgA肾病血瘀证的血清蛋白标志物,通过调节M/Z为8 713.48蛋白峰,可能是水蛭治疗IgA肾病血瘀证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TOF-MS技术)检测IgA肾病患者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试图寻找IgA肾病血瘀证相关的差异蛋白质,从蛋白质水平探索IgA肾病血瘀证血清的标志物.方法:采集于2011年10月~2013年2月肾内科住院的IgA肾病患者的血液样本共30例(血瘀证14例,非血瘀证16例),同时采集健康人血液样本15例.研究各组病例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所有蛋白质质谱采用Biomarker Wizard分析之后用Biomarker Patterns Software软件识别IgA肾病血瘀证特异表达的蛋白质,并建立证候决策模型.结果:(1)IgA肾病血瘀证患者与正常人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数据比较,经分析检测到30个蛋白质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2)IgA肾病血瘀证患者与非血瘀证患者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数据比较,经分析检测到42个蛋白质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3)IgA肾病血瘀证差异表达蛋白峰的筛选及证候决策模型的建立.经筛选质荷比为1 092.71(低表达)、1 972.32(低表达)、2 687.74(低表达)、3 196.19(高表达)、3 249.02(高表达)、8 567.20(高表达)、8 713.48(高表达)的7个蛋白峰组成的证候决策模型能很好区分IgA肾病血瘀证,该模型的敏感性为92.85%,特异性为93.75%,进一步对决策模型进行盲法验证,此模型对血瘀证的诊断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为81.25%.结论:M/Z为1 092.71、1 972.32、2 687.74、3 196.19、3 249.02、8 567.20、8 713.48的7个蛋白峰可能是区分IgA肾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的血清蛋白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与CRP指标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与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将201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糖尿病肾病患者64例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脾肾气虚(阳)、阴阳两虚4种本证组和兼湿证、兼瘀证、兼痰瘀证3种标证组,并选择50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NC组),所有纳入者以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结果:与正常健康人50例作对照,糖尿病肾病患者CRP水平(1.73±2.91)mg/dl明显高于NC组(0.54±0.16)mg/d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N各本证证型组血清CRP水平的比较显示,随着证型由阴虚燥热、脾肾气(阳)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的演变,患者血清CRP水平逐渐升高,且阴虚燥热、脾肾气虚、气阴两虚分别与阴阳两虚组比较,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证中,痰瘀证与NC组、无兼证组与NC组及痰瘀证与血瘀证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CRP水平与中医证型相关,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凝血功能、D-二聚体的变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3年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72例为观察组,并根据病灶大小分为大梗死组、小梗死组和腔隙性脑梗死组。分别对3组患者入院后次日晨测定血清Hcy、血脂、hs—CRP、凝血功能、D-二聚体。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Hcy、血脂、hs—CRP、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APTT和TT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Hcy水平与LDL、hs—CRP和血浆胁二聚体水平有一定相关性(r值分别为0.739,0.681和0.803,P〈0.01)。大梗死组、小梗死组血清Hcy、hs—CRP、LDL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P〈0.05),大梗死组血浆Fib水平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和小梗死组(P〈0.05)。脑梗死面积大小与血清Hcy、hs—CRP、LDL和血浆胁二聚体水平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604、0.587、0.515、0.333,P〈0.05或P-〈0.01)。结论:血清Hcy、hs—CRP、LDL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