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明锋  刘进显  李金郑 《吉林医学》2010,31(31):5585-5586
目的:分析内、外小切口交叉针加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儿童移位性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9例儿童移位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早期行内、外小切口,骨折复位交叉克氏针外侧加钢丝"8"字形张力带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49例获得10~18个月随访,平均15个月;按Cassebaum肘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优41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5.9%,无肘内外翻畸形。结论:对儿童移位性肱骨髁上骨折,尽早行切开复位克氏针交叉联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疗效理想,并发症发生率极低,是一种理想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尺神经沟置针与桡侧二根平行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CartlandⅢ型骨折疗效。方法:选取26例C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该法治疗儿童复杂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旋前位长臂石膏托固定3~4周,术后测量BA角(Baumann)角于1年按JOA肘关节功能评价法功能评价。结果:术后BA角(72±3)°,术后随访8~24个月,所有患儿无继发尺神经损伤,无肘内翻畸形。结论:儿童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用尺神经前置、尺神经沟置针与桡侧二根平行克氏针交叉固定法,能有效防止骨折远端继发尺偏移位,维持BA角避免了肘内翻的发生。尺神经前置可有效地防止继发尺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3.
熊涛 《四川医学》2002,23(7):686-686
目的 评价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完全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103例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完全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结果 本组83例获得随访,无1例发生Volkmann挛缩、肘内翻畸形。1例发生尺神经损伤。结论 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是儿童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疗程短,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有限外侧切口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7年8月~2009年7月采用肘外侧小切口直视下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GartlandⅡ、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48例,所有骨折均为闭合性伸直型骨折,元神经、血管损伤;从肘关节的功能和外观两方面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8个月;所有骨折均与术后6~8周达到临床愈合并拔出克氏针,治疗过程中未出现骨折再移位、尺神经损伤、肘内翻、缺血性肌孪缩等并发症;采用李稔生肘关节疗效判断标准:优41例(85.41%),良6例(12.50%),可1侧(2.08%)。结论:采取有限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手术的方法治疗儿童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创伤小,能够使骨折得到满意的复位和固定,有效避免了医源性尺神经损伤,并可获得良好的肘关节外形和功能。  相似文献   

5.
内外侧小切口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内外侧小切口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中的应用。方法本组共42例,均为Gartland Ⅲ型骨折。所有病例均经过急诊手法复位,因对位不理想或骨折不稳定而接受手术治疗。采用肘关节内外侧进路,直视下对合骨折并用2枚克氏针交叉固定,石膏固定4周。结果42例均获得半年以上随访。除1例提携角较对侧有10°以上改变,1例肘关节伸屈受限范围〉15°外,其他肘关节活动恢复优良,无血管神经并发症。结论肘内外侧进路切开复位治疗Gartland Ⅲ肱骨髁上骨折,方便了直视下内外髁的准确对位,避免误伤尺神经,降低了肘内外翻的发生率,隐藏了切口,达到美观作用,而且能够使骨折得到满意的复位和固定,有效避免了医源性尺神经损伤,并可以获得良好的肘关节外形和功能。  相似文献   

6.
邹辉宗  郁有富 《吉林医学》2008,29(24):2318-2318
目的:观察肘内侧横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内上髁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此术式治疗14例7—13岁肱骨内上髁骨折。结果:12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25个月,肘关节功能正常,手术疤痕小,无迟发性尺神经麻痹发生。结论:此术式的腹卧位或侧腹卧位,骨折端容易复位;手术切口小,手术暴露损伤软组织少,血运破坏小,骨折愈合快,有益术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Y形钢板治疗成人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切开复位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髁上骨折21例,其中11例采用肘后正中切口,尺骨鹰嘴截骨入路;10例采用肱三头肌舌形瓣切开,复位后均使用Y形钢板固定骨折.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年,平均1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根据Cassebaum方法评分:优7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为81.0%.异位骨化2例,无伤口感染、肘关节内外翻、尺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Y形钢板内固定能为成人肱骨髁上骨折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可早期行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12岁,因摔倒后致左肘肿胀、疼痛、功能障碍4小时入院。既往:3年前因左肱骨髁上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残留肘内翻畸形,内翻角度约10°,肘部功能无明显障碍。骨科查体:左肘肿胀明显,肘后可见4cm×4cm皮下瘀斑,肘外侧可见陈旧性手术瘢痕约4cm,肘内外侧压痛明显,可触及骨擦感,肘关节拒动,患肢血运良好,尺桡动脉搏动良好,手部小指及第四指尺侧感觉障碍,伸拇、握拳正常,夹纸试验阳性。左肘x线检查:肘关节后脱位,内上髁撕脱骨折,肱骨外髁骨折,移位明显。入院诊断:(1)左肘关节后脱位;(2)左肱骨外髁骨折;(3)左肱骨内上髁撕脱骨折;(4)左尺神经损伤。住院后完善手术前检查,无手术禁忌,急诊在全麻下行左肘关节脱位闭合复位,肱骨外髁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尺神经探查,肱骨内上髁骨折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术后长臂后托石膏固定,3周后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Y形钢板治疗成人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切开复位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髁上骨折21例,其中11例采用肘后正中切口,尺骨鹰嘴截骨入路;10例采用肱三头肌舌形瓣切开,复位后均使用Y形钢板固定骨折。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年,平均1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根据Cassebaum方法评分:优7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81.0%。异位骨化2例,无伤口感染、肘关节内外翻、尺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Y形钢板内固定能为成人肱骨髁上骨折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可早期行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外侧小切口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本组78例,均为Gartland Ⅲ型骨折.所有患儿均经过急诊手法复位,因对位不理想或骨折不稳定而接受手术治疗.采用肘关节内外侧进路,直视下对合骨折并用2枚克氏针交叉固定.结果 78例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肘关节活动恢复优良,无血管神经并发症.结论 肘内外侧进路切开复位治疗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方便直视下内外髁的准确对位,使骨折得到满意的复位和固定,降低了肘内外翻的发生率,而且能够有效避免了医源性尺神经损伤,并可以获得良好的肘关节外形和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的小切口手术治疗方法。方法:严重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47例,男25例,女22例,平均年龄8岁;伸直型32例,屈曲型15例。合并尺神经损伤2例。对所有病例采用双侧小切口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结果:47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年,均愈合良好,无肘内、外翻及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2例尺神经损伤为挫伤,伤后3个月功能恢复。结论:小切口手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刨口小,损伤小,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减少骨折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25例小儿肱骨外髁骨折不愈合原因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崇侠 《广州医药》2004,35(5):35-36
肱骨外髁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占儿童肘部损伤的6.7%,儿童肱骨外髁骨折一般愈合较好,但也会出现少数儿童肱骨外髁骨折不愈合,其预后较差,一般继发肘外翻、迟发性尺神经损伤、肘关节不稳无力等并发症,治疗十分棘手。笔者近5年治疗了25例,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植骨,截骨,尺神经前移,效果良好,并分析肱骨外髁骨折不愈合原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肘关节内侧切口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2年2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35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经过手术治疗35例患者均康复出院,随访时间6~28个月,35例患者手术后均未出现尺神经、桡神经及正中神经损伤.无一例出现肘内翻及肘外翻畸形.结论 肘关节内侧切口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创伤小、安全可靠,疗效满意的手术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最常见的骨折,传统的后侧或外侧切口虽可取得满意的疗效,但术后常发生肘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切口疤痕痛、肱三头肌肌腱粘连、肱骨旋转和尺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近几年来,我们采用肘两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及伴有部分肱骨髁间骨折病人70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李文俊 《当代医学》2010,16(24):58-59
目的探讨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骺损伤的效果。方法作者总结了4例肱骨外髁骺损伤病人。均有明显旋转移位,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结果经随访24~28月,平均2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3~6周,平均5周。患肘屈伸功能均完全恢复正常,无肘内外翻及骨骺生长停滞发生。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肱骨外髁骺损伤由于其解剖复位,固定可靠,对骨骺生长发育影响小,术后肘关节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在成人肱骨小头骨折伴或不伴后髁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1日收治的50例肱骨小头骨折伴或不伴后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肘关节伸屈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和肘关节外翻稳定性情况,分析患者术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MEPS)评分.结果 患者患侧肘关节的伸直活动度均小于健侧对应活动度,患侧屈曲活动度和屈伸活动度大于健侧(P<0.05),但患者患侧肘关节的前臂旋转活动度与健侧前臂旋转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肱骨小头骨折伴后髁骨折患者的平均屈伸度小于不伴后髁骨折患者(P<0.05),且肱骨小头骨折伴后髁骨折患者的MEPS评分也明显低于不伴后髁骨折患者(P<0.05).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可有效改善成人肱骨小头骨折患者肘关节活动度,患者若伴有后髁骨折则需加强治疗,巩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肘部内外侧联合小切口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肘部内外侧联合小切口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完全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结果术后随访时间8~35个月,平均26个月,根据F lynn等的临床功能评定标准,其中优25例,良8例,中2例,差1例。结论内外侧小切口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完全移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对软组织损伤小,手术操作简单,容易复位,固定牢固,能够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恢复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刘钟华   《中国医学工程》2011,(8):121-121,125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髁颈骨折的疗效。方法肱骨外髁颈骨折患者80例采用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记录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并发症及肩、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为14.5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平均为8个月,所有或者均未发生骨折相关并发症。肩肘功能恢复情况:优55例,良20例,可5例,差0例。结论用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髁颈骨折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与闭合经皮克氏针固定两种方法对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疗效及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月在我科就诊的76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资料,其中40例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36例采取闭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结果:经3~6个月随访,采用手术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的患者中,根据肘关节功能Cassebaum评分系统:32例分型为优,6例为良,2例为差。而采用闭合经皮克氏针固定的患者中,有33例分型为优,3例为良,其中1例出现了尺神经损伤。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的疗效较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但有发生尺神经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有限切开手法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完全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的经验,探讨引起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采用有限切开结合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治疗完全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59例。结果59例完全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好,于4-6周去除克氏针,随访4个月-4年,肘关节功能好,无肘内、外翻畸形,无异位骨化。结论完全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采用有限切开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手术治疗,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复位固定安全可靠、骨折愈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供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