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某部不同职业军人社会认知偏离与职业环境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认知偏离量表( SCBS)对边防战士53名、武警48名及维和军人46名进行调查,并与常模进行比较。结果边防战士 SCBS 社会攻击、社会抑郁和社会焦虑3个维度评分及社会认知偏离总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维和战士社会攻击分高于常模,社会抑郁、社会焦虑和社会偏离总分均低于常模,武警社会攻击、社会抑郁评分和社会认知偏离总分均低于常模( P〈0.01);边防战士社会攻击分低于维和军人,但高于武警,社会抑郁、社会焦虑分均高于维和军人和武警,社会认知偏离总分高于维和军人,而武警社会攻击分低于维和军人,社会焦虑分高于维和军人( P 〈0.05,P 〈0.01)。结论不同职业军人的社会认知偏离程度不同,可能与职业环境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参加军事任务军人社会认知偏离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对2006-2010年参加军事任务的394名军人进行社会认知偏离量表( SCBS)和社会支持量表的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 SCBS各因子分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因子分间存在负相关(P〈0.05,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以 SCBS各因子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中,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因子进入方程,且主观支持较支持利用度对因变量贡献更大。结论社会支持与社会认知偏离存在显著负相关,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可以有效地预测社会认知偏离,其中主观支持对于社会认知偏离的预测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官兵初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运输分队和工兵分队共463名维和官兵进行集中测试。结果①维和官兵在执行任务初期SCL-90各因子分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P〈0.01)。②维和官兵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相关。EPQ内外向维度与SCL-90强迫、抑郁、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呈负相关(P〈0.05,P〈0.01),与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因子呈正相关(P〈0.05,P〈0.01);神经质维度与SCL-90各因子呈正相关(P〈0.05,P〈0.01),除躯体化、强迫因子外,精神质维度与SCL-90其余各因子呈正相关(P〈0.05,P〈0.01);掩饰性维度与抑郁、焦虑因子呈正相关(P〈0.05,P〈0.01)。⑧运输分队的强迫、抑郁、焦虑及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工兵分队(P〈0.05)。结论赴利比里亚初期,维和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维和官兵心理健康状况与自身的人格特征相关;工兵分队相对运输分队心理健康状况要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负面情绪和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在该院进行腹膜透析的100例患者作为病例组,抽取100例健康体检人作为对照组,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价量表(SSRS)进行调查。结果病例组SAS、SDS得分为(36.6±7.3)分、(39.4±8.1)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得分分别是(41.12±6.32)分、(24.93±3.59)分、(10.50±3.31)分、(6.93±2.84)分,均高于病例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均与焦虑、抑郁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焦虑、家庭状况、工作状况对社会支持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P〈0.05)。结论焦虑、抑郁是腹膜透析患者社会支持重要影响因素,可以通过多角度措施改善其负性情绪来提高其社会支持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格特征对冠心病患者情绪状况的影响。方法对769例冠心病患者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简式简明心境问卷进行调查,并与全国常模和正常组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艾森克人格问卷的神经质和掩饰性评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简式简明心境问卷总分和紧张、抑郁、愤怒、疲乏、混乱负性情绪评分显著高于正常组常模(P〈0.01),而正性情绪精力维度评分显著低于正常组常模(P〈0.01)。冠心病患者的总体情绪状况与人格的神经质和精神质维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内外向和掩饰性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冠心病患者人格的神经质和内外向维度进入总体情绪状况的回归方程。结论人格的神经质和内外向维度是影响冠心病患者情绪障碍的重要因素,临床治疗中应对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干预,从而达到管理和控制冠心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16-18岁留守儿童人格特征与留守经历的关系。方法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验(MMPI)对245例技校留守儿童进行测试后与全国常模相比较,并进行分组比较,最后回归分析人格特征与留守经历的关系。结果与全国常模比较,留守儿童男孩组中除L、K、Mf量表外,余量表间两者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而在女孩组中,除L、F、K、D、Si量表外,余量表间两者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留守儿童中双亲外出组K、Hs、Hy、Pd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单亲外出组,学龄前组F、Pd、Pa、Pt、Sc、Ma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学龄组(P〈0.05);回归分析显示留守儿童的不同留守经历能够预测其某些偏离的人格特征。结论16~18岁留守儿童与全国常模相较人格特征差异较大;在留守儿童中,双亲外出组较之单亲外出组,学龄前组较之学龄组易出现人格偏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早期胃癌患者术后焦虑抑郁与生活质量改善的作用。方法将68例早期胃癌患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在接受手术后均继续维持胃癌专科治疗。对照组不进行心理干预。于术后1、2、4、8、16周末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生活质量问卷(GQOL-74)评定患者的抑郁焦虑发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在术后4、8、16周末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GQOL-74评定结果显示,术后4、8、16周末,干预组躯体健康维度各因子、心理维度的精神紧张度和正负性情感因子以及社会功能维度的社交与社会支持和娱乐与学习因子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减轻早期胃癌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酒依赖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酒依赖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对60例酒依赖患者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4周有计划的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干预前后进行测试。结果:心理干预前除恐怖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及总分、总均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0.001),其中抑郁、焦虑、敌对、偏执4个因子分极其显著高于常模(P〈0.001)。心理干预后除恐怖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分及总分、总平均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0.05-0.01),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偏执5个因子分及总分、总平均分有非常显著下降(P〈0.01)。但心理干预后,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5因子仍然显著高于常模(P〈0.05-0.01)。结论:酒依赖患者存在人格偏离,及早对酒依赖患者实施心理干预为主的综合护理,对促进酒依赖患者消除其心理依赖,防止再次滥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伴发抑郁患者的人格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伴发抑郁患者的人格特征。方法以30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2517例健康人作为常模组,利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测查心理状态和人格特征。结果帕金森病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中评分〈8为13例,≥8为17例;艾森克人格问卷中神经质维度和掩饰程度维度分高于常模组,精神质维度分低于常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亚组的神经质维度和掩饰程度维度分高于非抑郁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精神质维度和内外向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伴发抑郁患者具有情绪不稳定、掩饰的人格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和比较维、汉民族酒精依赖患者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卫生状况。方法:运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innesotaMultiphasicPersonalityInventory,MMPI)问卷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及比较。结果:维、汉族酒精依赖患者的MMPI临床量表中除L、K、Ma、Si外,其他临床量表得分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汉民族两组酒精依赖患者MMPI的临床量表中Pd、si得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疆地区生活的维、汉民族酒精依赖患者与正常组在人格方面均存在显著的特征;但维、汉民族之间的酒精依赖患者人格差异性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潜艇艇员睡眠质量与知觉压力、个性特征、应对方式、自尊、自我效能、身心健康的关系。方法应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知觉压力量表(PSS-1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自尊量表(SE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对某潜艇134名艇员进行调查。结果 1134名潜艇艇员PSQI总分为(4.88±3.12)分,睡眠问题的发生率为19.4%;2睡眠时间与军龄、职务呈显著正相关(r=0.296、0.281,P〈0.01),睡眠障碍与年龄、军龄和身份呈显著正相关(r=0.229、0.273、0.248,P〈0.01),睡眠效率与出海次数呈显著正相关(r=0.259,P〈0.01);3PSQI总分及多数成分得分与PSS总分及EPQ的P分、N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潜艇艇员PSQI总分、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得分与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的消极应对(NC)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PSQI总分及多数成分得分与SES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睡眠效率、日间功能得分与GSES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PSQI总分及多数成分得分与SF-36总分及绝大多数项目分值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结论针对与潜艇艇员睡眠质量相关的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可提高潜艇艇员的睡眠质量,保持潜艇部队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空气贮留、肺结核与肺功能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53例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肺结核患者,使用螺旋CT分别进行了不同呼吸时相的连续容积数据模式扫描,对肺结核和空气贮留分别进行评分。全部患者作了肺功能检查。结果肺结核和空气贮留分别在234/318和176/318个肺叶中见到,两者平均积分高度相关(r=0.74,P〈0.01)。空气贮留积分与肺功能指数相关性:第1秒最大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r=-0.40,P〈0.05)、25%肺活量时最大用力呼气流率(FEF25%)(r=-0.50,P〈0.05)相关,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r=-0.47,P〈0.01)、用力肺活量(FVC)(r=-0.45,P〈0.01)、50%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率(FEF50%)(r=-0.76,P〈0.01)、残气量(RV)(r=0.78,P〈0.01)高度相关。结论在肺结核患者中空气贮留与小气道功能指数具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国防生有自杀意念者心身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心理干预,提高其心身健康水平。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某高校国防生519名,采用《中国军人心身健康量表》测试心身健康水平,将第63条目"有想死的念头"得分等于1分定义为有自杀意念。同时采用《军人心理疾病预测量表》探讨其危险因素。结果国防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10.3%,除呼吸系、消化系和皮肤因子外,有自杀意念组心身健康量表总分、心理健康因子、躯体健康因子以及其余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无自杀意念组(P〈0.05或0.01);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有自杀意念者的焦虑、抑郁与其成长经历、个性内向、心理防御不良、社会支持缺乏呈显著正相关(r=0.277~0.666,P〈0.05或0.01),个性内向、心理防御不良、社会支持缺乏、应激源与心身健康总分、心理健康因子分及躯体健康因子分亦呈显著正相关(r=0.292~0.691,P〈0.05或0.01);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心理防御不良分别进入以有自杀意念者的心身健康总分、心理健康因子、躯体健康因子、焦虑及抑郁因子分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P〈0.01)。结论国防生有自杀意念者心身健康状况较差,心理防御不良是自杀意念者心身健康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空气贮留与肺功能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对57例病理确诊为肺癌患者,使用螺旋CT分别进行了不同呼吸时相的连续容积数据模式扫描,对空气贮留进行评分,全部患者作了肺功能检查。结果肺癌患者空气贮留与小气道功能指标FEF25%(r=-0.51,P〈0.05),FEF50%(r=-0.77,P〈0.01)、RV(r=0.75,P〈0.01)高度相关,与FEV1(r=-0.20,P〉0.05)、FVC(r=-0.19,P〉0.05)、FEV1/FVC(r=-0.35,P〉0.05)不相关。结论肺癌患者的空气贮留与小气道功能指标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743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的SCL-90总分(141.01±1.50)、阳性项目数(37.61±0.83)等高于全国常模(129.96±38.76)、(24.92±18.4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婚姻状况、用工性质、人格特质等是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结论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加强社会支持、培养良好的护士职业角色人格是促进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80例CHF患者为观察组,另选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小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规范治疗,共28 d.比较治疗前后NT-proBNP浓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对照组NT-proBNP为(87±23)ng/L,观察组NYHAⅡ、Ⅲ、Ⅳ级患者(分别为27、40、13例)治疗后NT-proBNP浓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913±707)ng/L比(2657±368) ng/L,(3403±1003) ng/L比(6037±1742 )ng/L,(6429±1348) ng/L比(8324±679) ng/L,均P<0.01],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②观察组治疗后LVEDD、LVESD和LVEF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9±9)mm比(53±8)mm,(33±9)mm比(39±10)mm,(58±9)%比(53±10)%,均P<0.01];③NT-proBNP与LVEDD及LVESD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40、0.694,均P<0.01),与LVEF呈负相关(r=- 0.652,P<0.01).结论 NT-proBNP与NYHA心功能分级、LVEDD、LVESD等有良好的相关性,NT-proBNP可用于CHF患者的临床诊断和疗效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