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划分季节一般把公历9—11月定为秋季。按这种分法,世界各地虽在时间上同属一个季节,但南、北实际气温却差异较大。所以,现在多以候(每5天为1候)平均气温为标准,即候平均气温为10—22℃,可视为秋季。 根据祖国传统医学理论,秋季气候变化以“燥”为特点。时值秋今,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天气由热转凉。草木结实,万物收藏。人体内以肺和大肠经脉的经气最为旺盛和  相似文献   

2.
古人迎春     
正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  相似文献   

3.
按国际气象学标准,若候(每5天为1候)平均气温在22℃以上,则为夏季。夏季为“万物华实”、“华英成秀”的季节,但同时对人类的健康也有着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1.夏季气温高,人体为了加强散热,周围血管扩张,85—90%的水分经汗腺排泄。 2.夏季的气侯特点是气温高而气压低。气温高,脉管易扩张;气压低,则脉管外周阻力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甘肃省陇西县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陇西县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和暴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陇西县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春季、夏初及秋冬季节为高发季节,病例主要集中在4~15岁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结论应提高疫苗接种率,加强腮腺炎监测和传染病管理,尤其是要重视学校的疫情处置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6年—2021年北京市大兴区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病例的病原学监测数据,及时了解流感活动水平及流行动态,掌握变化规律,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6年—2021年北京市大兴区流感监测哨点医院采集的标本采用实时荧光PCR法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16年—2021年北京市大兴区共检测流感样病例标本7 571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为18.95%。流感病例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每年11月—次年4月,以冬春季为主。男女比例为1:0.85。年龄组中5岁~14岁组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为32.57%。结论 2016年—2021年北京市大兴区流感的流行季节为冬春季,各亚型流感交替成为优势型别。应持续开展流感监测,并加强对青少年流感疫苗接种,同时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是冬春季节养成佩戴口罩的习惯,减少呼吸道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春来说养生     
春季不似严冬的寒冷,也无夏日之炎热,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春归大地,冰雪消融,阳气生发,万物复苏。此时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构成了春季养生的诸多特点。 春候 "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曲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王安石的这首诗把早春天气描写得惟妙惟肖。春季气候的特点是多变。"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新春图替代了严冬的肃杀,人们感觉春季不似严冬的寒冷,也无夏日之炎热,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春归大地,冰雪消融,阳气生发,万物复苏。此时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构成了春季养生的诸多特点。 春候 "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曲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王安石的这首诗把早春天气描写得惟妙惟肖。春季气候的特点是多变。"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新春图替代了严冬的肃杀,人们感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和掌握赤峰市2001—2010年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流行性出血热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赤峰市2001-2010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2010年赤峰市共报告出血热病例8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90/10万,发病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50岁;以农民为主;春季为高发季节;男女之比为3.94:1。结论应以农村地区为主,通过望圣垦防冒为丰、预防接种为辅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减少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  相似文献   

8.
春季是多风的季节,风为春季主气,百病之长。风邪致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见于春季。俗话说"一年之季在于春",春季不生病,会为一年的身体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人们在春季要谨防风邪致病。多风季节防3种疾病风为春季的主气,多风季节防3种疾病。一为咳嗽,二为眩晕,三为感冒。而这三类疾病根据中医理论应当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9.
本调查和实验认为:鞍山地区过渡季节高温操作室的主观至适温度为气温21.8—23℃,其下限值为20.5℃,上限值为24.0℃;生理至适温度为23—24℃,下限值为22℃,上限值为26℃。生理至适温度可作为制定过渡季节高温操作室气象卫生标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2017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市海淀区流行性感冒(流感)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海淀区流感的流行情况和趋势,为海淀区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北京市海淀区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2017—2018年的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17—2018年共采集1743例咽拭子标本,检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样本262例,阳性检出率为15.03%;2017年与2018年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60岁及以上年龄组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最高(P<0.05);冬、春季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高于夏、秋季(P<0.05)。结论 北京市海淀区在2017年与2018年流感流行强度较高,冬、春季为高峰季节,但2年流行的流感病毒优势株有所不同,老年病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最高,是流感防控重点人群,学校和托幼机构是聚集性疫情重点防控场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北京市房山区2014年10月—2015年4月流行性感冒(流感)监测结果,了解流感毒株流行情况以及流感病原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良乡医院流感样病例标本病原学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采集480份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核酸检测阳性数为103例,其中甲H3N2型为65例,乙型流感病毒为38例。病毒分离阳性数为84例。第51周病原学检测阳性率最高,第44周至次年第3周流感病毒型别是甲H3N2型,次年第4—19周主要的流行病毒株为乙型。不同年龄和地区流感病原学分离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014年10月—2015年4月北京市房山区冬季(第44周至次年第3周)流感毒株主要是甲H3N2型,春季(次年第4—19周)主要是乙型。冬春季节为流感高峰季节,应采取积极措施预防流感。  相似文献   

12.
春季是多风的季节,风为春季主气,百病之长.风邪致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见于春季.俗话说"一年之季在于春",春季不生病,会为一年的身体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人们在春季要谨防风邪致病. 多风季节防3种疾病 风为春季的主气,多风季节防3种疾病.一为咳嗽,二为眩晕,三为感冒.而这三类疾病根据中医理论应当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3.
唐文 《健康生活》2004,(3):27-28
春季不似严冬的寒冷,也无炎夏之暑热,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春归大地,冰雪消融,阳气升发,万物复苏,弃故从新,欣欣向荣。此时,人体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构成了春季养生的诸多特点。 春候 “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王安石的这首诗把早春天气描写得维妙维肖。春季气候的特  相似文献   

14.
朱琳  张玫  杨月 《中国校医》2015,(1):42-44
目的了解大连市2011—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进一步完善流行性腮腺炎防治策略及规划。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3年大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的三间分布等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3年大连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4 38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1.73/10万。冬春季为高发季节;发病率居前3位的地区分别为西岗区(42.41/10万)、长兴岛(41.40/10万)、甘井子区(39.85/10万);流行性腮腺炎病例主要集中于0~14岁,以学生和托幼儿童为主,其中5~9岁发病率最高为204.23/10万。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疫情共30起,其中有2起构成Ⅳ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发生在学校。结论大连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学生为高发人群,学校和托幼机构是大连市防制流行性腮腺炎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辽宁省鼠密度季节消长、不同生境鼠密度季节消长趋势,为制定鼠类防控方案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城镇设置居民区和食品餐饮业2种类型监测点,农村设置村内和村外2种类型监测点,采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监测。结果 2006—2015年辽宁全省共布放鼠夹1 059 319夹次,有效夹1 009 744夹次,捕获鼠类18 929只。鼠密度季节消长基本呈典型双峰型曲线,2个密度高峰基本分布在4—5月、9—10月。2006—2015年辽宁省不同生境的城市和农村鼠密度季节消长呈双峰型曲线,第1个密度高峰均分布在3—4月,第2个密度高峰城市和农村分别分布在8月和11月。在居民区、食品餐饮业、农村村内和农村村外4种生境鼠密度季节消长基本呈双峰型曲线,4种生境的2个密度高峰分别分布在3—4月及9—10月、3—4月及7—9月、3—5月及9—11月、4—5月及10—11月,其中农村村内和村外生境非双峰年份在双峰年份2个密度高峰的时间段均有鼠密度高峰出现,双峰密度高峰也为其生境的密度较高的时间段。结论 2006—2015年辽宁省鼠密度和不同生境鼠密度季节消长基本呈双峰型曲线,农村季节消长明显,城市季节消长稳定。在4种不同生境中鼠密度季节消长各不相同,应按照不同生境和时段制定不同的防鼠、灭鼠策略,从而达到控制鼠传疾病的目的,同时为卫生城市创建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河南省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规律,为流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河南省2011—2013年流感监测年度的流感样病例监测资料、病毒分离鉴定结果信息进行描述分析。结果河南省流感流行季节为冬春季,病例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年龄组,占全部流感病例的80%以上;连续3年共检测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5 992份,分离出流感病毒664株,毒株类型以B型和A(H3N2)型交替出现,伴有季节性A(H1N1)型其他毒株散发。2011—2013年河南省共报告流感暴发疫情12起,均发生在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结论 2011—2013年河南省流感流行的季节性特征较为明显,流感活动较低,未出现流行高峰。  相似文献   

17.
苏云 《自我保健》2007,(3):46-46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祖国中医学认为:肝脏与草木相似,草木在春季萌发、生长;肝脏在春季时功能也更活跃。因此,春季保健的首要任务是养肝,尤其是经常外出应酬者、脂肪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在这个季节更应该呵护好自己的肝。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浙江省丽水市近10年戊肝的发病情况,为制定戊肝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丽水市1997—2006年戊肝疫情进行分析。[结果]1997—2006年戊肝报告发病396人,发病率为0.081~4.227/10万,各县(市、区)发病率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春季为高发季节(47.5%)。发病高峰集中在30~70岁,发病性别比为4.4:1。农村与城市发病无明显差异,职业构成比以农民发病最多(69.7%)。[结论]戊肝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戊肝的监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015年华北某市空气中细颗粒物(PM_(2.5))成分的季节变化和化学组成特征。方法采集该市主城区PM_(2.5)样品研究其中4种水溶性离子、15种多环芳烃和9种金属/类金属成分。分别采用离子色谱法、气象质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获得不同成分的浓度,并采用中位数和非参数比较、富集因子等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阐明成分的季节变化和化学组成特征。结果 2015年该市主城区PM_(2.5)质量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即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在冬季PM_(2.5)浓度相比其它季节波动幅度大。冬季4种离子的总离子浓度最高,可能的主要来源有采暖季燃煤和汽车尾气排放以及城市周边农业或畜牧业发展。15种多环芳烃的总浓度变化特征是:冬季春季秋季夏季。15种多环芳烃总浓度与季节温度成负相关。成分中金属/类金属成分As、Sb、Se、Tl、Hg和Cr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是冬季秋季春季夏季,Cd和Ni的季节变化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Be的季节变化是:秋季冬季夏季春季。除Cr、Ni、Be和As外,其它5种成分均来自人类活动污染。结论 2015年该市PM_(2.5)成分季节变化特征是冬季污染程度最强、春季其次、夏季最弱。因此在冬春两季对该环境下的人群健康影响较大,需采取防霾措施。  相似文献   

20.
阳气生发、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春季总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遗憾的是这样美好的季节不但是流感、流脑等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而且也是冠心病、胆结石、肝炎、精神性疾病容易复发的季节。如此,一定要做好春季的养生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