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生半夏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本草都记载生半夏有毒,戟人咽,令人麻舌,且被列人中药28种剧毒药品之一,因此诸医皆畏其毒,而不敢用其生品。但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生半夏可直接人汤剂,不必炮制,经加热煎煮后即可安全无毒,且疗效卓著。《中药学》教材半夏篇附注半夏有毒成分难溶于水,经久加热可被破坏。据此可推出生半夏做为煎剂用药是绝对安全的。因生半夏有毒成分只有极小量溶于药液中,而极小量的有毒成分在加热煎煮过程中又遭到破坏,故生半夏煎煮后的汤剂不含有毒成分,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因而生半夏的汤剂应用千百年来未见有中毒的报道。其次,半夏的药用部分是溶于水的,在炮制过程中需久泡久洗,加白矾煎煮至内部尝之无麻昧。暂且不言白矾对半夏药用部分有无破坏作用,其溶于水的药用部分几经煎煮冲洗必定大量流失,残留部分微乎其微。白矾虽能消除生半夏之毒性,但目前商品半夏饮片中含白矾太多,是影响半夏疗效和带来副作用的重要原因。无怪乎姜春华教授称制半夏为药渣,用药渣试于仲景方剂,疗效平平,没疗效有基本的止呕效果。制半夏炮制费工费时,浪费药材,影响疗效,增加经济费用,为避汤剂中不存在的毒副作用,而舍本求末,实属矫枉过正。姜春华说:“(生半夏)固然有毒。但一经煎煮,则生者已熟,毒性大减,何毒之有?半夏生用,非但无毒且药性混全,力大效速。”张仲景是重用生半夏的先师,其经方中生半夏用量约合50g。用生半夏与姜配伍共30方,有12方不与姜配伍,可见姜半夏仅等同于相须配伍,生姜并不能解生半夏之毒。  相似文献   

2.
<正> 生半夏历来被视为剧毒药物,中药店把它列为二类毒品而严加限制,使生半夏的药效蒙受不白之冤。笔者在汤剂中应用生半夏已二十多年,至今未碰到致中毒的病例。在东阳地区,亦早有用生半夏入汤剂的习惯,且用量较大,下面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看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3.
半夏对大白鼠妊娠及胚胎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半夏对大白鼠妊娠和胚胎的毒性试验表明:生半夏粉9 g/kg 灌胃,对妊娠母鼠和胚胎均有非常显著的毒性,而相同剂量的制半夏粉与对照组无明显的差异,但是制半夏汤剂30g/kg(相当于临床常用量的150倍)则能引起孕鼠阴道出血,胚胎早期死亡数增加,胎儿体重显著降低,提示前人所谓"半夏动胎"是有其道理的生半夏汤剂30g/kg 对大白鼠妊娠和胚胎的毒性与制半夏汤剂无差异,说明半夏汤剂的毒性不因炮制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附子与半夏是中药配伍禁忌,但临床上二者配伍应用古来有之。临床运用中发现,只要抓住适当病机,煎煮方法得当,附子与半夏配伍能大大提高疗效,且安全度较高。实验研究表明,炮制与久煎能降低二者的毒性,原因是主要毒性物质双酯型二萜生物碱炮制与久煎后水解,而两药生品配伍会促使双酯型二萜生物碱浓度增加。生半夏经不同的方法炮制后对双酯型生物碱水解的抑制作用不同,法半夏减毒作用最强。因此,附子半夏配伍使用时,除强调适应证外,应注意确认两药的炮制情况,并先煎附子以减毒。关于病理状态下附子与半夏配伍应用合理性的实验研究是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半夏的妊娠禁忌问题进行了实验探讨。制半夏和生半夏汤剂在对妊娠家兔母体无影响的情况下,能够引起死胎显著增加,胎儿体重显著下降,胎儿之间的大小差异突出。半夏汤剂的胚胎毒性不因炮制而有所降低,说明我国古代“半夏动胎”的说法有其道理。  相似文献   

6.
半夏炮制解毒机制的研究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皓  钟凌云  李伟  叶定江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4):1402-1406
目的:阐明半夏炮制时采用8%明矾水或pH〉12碱水炮制的解毒机制。方法:以药典规定的明矾浓度和碱液浓度浸泡生半夏,并采用电子显微镜扫描观察、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草酸钙含量、家兔眼刺激性实验等。结果:生半夏经过药典规定的8%明矾水浸泡或以10%的Na2CO3浸泡后,刺激性成分草酸钙针晶被锈蚀溶解,不溶性草酸钙含量从1%以上急剧下降到0.5%以下,半夏的刺激性也随之下降;半夏炮制后草酸钙含量降低到0.5%以下几乎不引起刺激性。结论:8%明矾水或pH〉12以上的碱水炮制可以使生半夏药材中具有强刺激性成分草酸钙针晶的针形晶体破坏,含量降低,刺激性毒性降低;茜草、山药等无刺激性药材中草酸钙针晶的晶形、质地和含量与半夏具有非常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炮制方法对半夏药学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遵循我国药典半夏炮制方法予以炮制,获得生半夏、姜半夏、清半夏、法半夏四型。结果①生物碱含量:依据含量水平依次为生半夏、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②鸟苷含量:以生半夏含量最高,清半夏与姜半夏次之,法半夏最少(P<0.05);③蛋白质含量:生半夏>法半夏>清半夏>姜半夏;④还原糖含量:清半夏>姜半夏>生半夏>法半夏;⑤总糖含量:生半夏以(5.14±0.30)%居首位,其次为清半夏(3.97±0.13)%、姜半夏(3.67±0.04)%、法半夏(0.41±0.02)%。结论半夏各种类型中其化学成分含量均存在差异性,相比较生半夏而言,经炮制半夏在各项含量上均出现降低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观察生半夏在临床煎煮内服的疗效及安全性的评价。方法在临床工作中随证应用生半夏于汤剂内服(用量2~30g),治疗各科患者近30年,观察其有无口腔、咽喉、呼吸、吞咽、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比较生熟半夏的疗效。结果在应用中未见生半夏有毒性及不良反应;治疗痰湿壅滞所致之病症疗效佳,优于制半夏。结论生半夏临床入汤剂煎煮内服无毒性及不良反应,疗效确切,方法安全,节省药源,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药泡制理论是祖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通过炮制可以转化药性,降低毒性,以利于中医临床的辩证施治,提高疗效,传统炮制方法中,不少有毒药物是通过水浸漂而减毒的。而中药的有效成分大多是水溶性的。因此,炮制方法中难免损失部分有效成分,为了避免这种损失,首光应该弄清毒性成分及有效成分的特性,进而合理解决炮制中的矛盾。生半夏历来被视为有剧毒,“中药炮制学”称“半夏生用使人呕吐.咽喉肿痛失音,一般外用”,半夏作为内服药一般都是其炮制品,常用的有清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这些炮制品在加工过程中都是经过大量水…  相似文献   

10.
半夏毒性成分和炮制机理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半夏的毒性成分研究和炮制机理现状作一概述。生半夏的毒性主要表现在对多种黏膜的刺激性,这种刺激性是半夏炮制前后毒性比较的一个指标。而从生半夏中提取分离得到的纯草酸钙针晶具有强烈的刺激性作用,其不溶于水和各种有机溶剂,但能够溶于酸、碱性溶液,炮制辅料白矾和石灰水则分别呈一定的酸、碱性,因此提出从草酸钙针晶被破坏的角度解释半夏炮制解毒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古今医药学家对于半夏是否影响妊娠一直存在争议,许多研究人员对半夏进行了生殖安全性评价研究,但在半夏汤剂的生殖、发育、遗传毒性等问题上研究结果不一致。分析原因,可能在于各家实验设计尚缺乏系统性或规范性。今后只有严格按照生殖毒性实验指导准则,合理评价半夏及其炮制品的胚胎毒性,才能指导临床合理应用半夏,进而深入开展生半夏胚胎毒性或半夏炮制解毒、配伍解毒机理等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 《新编中药炮制法》一书,自1980年由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重视和爱护。这次本书增订本的出版,主要根据广大读者的意见,对其内容作了全面地修订和充实。此次修订也参考本省和外地对中药炮制研究的先进技术,结合作者的新经验,对每味药物各项内容,都作了仔细的琢磨,纠正了一些欠妥之处。同时还增加了历代有关中药炮制的文献记载、作用等部分。全书中药品种由460味,增加到518味。对临证常用的中药品种的炮制方法和理由,在书中都可以查到。此书实际上是中医药工作者的业务指南。有些人也知道中药必须炮制,方可煎服。可是,不知道究竟为什么要炮制,炮制的理由是什么?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就直接说明了这个问题。就拿半夏来说,其成品分为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炮制后的样品,计有水漂半夏、生姜浸半夏、白矾煮半夏、蒸半夏。进行毒性药理实验,发现生半夏毒性最大,而漂、蒸、姜浸仍有毒,只有白矾半夏共同煎后,才无毒性。从实验结果来看,半夏炮制去毒的关键,不在于水漂,而在于合理的辅料或加热。生半夏确有刺激失音的副作用,可以通过煎煮而除去,故入煎剂可用生的。又如黄芩,其药用分为黄芩、酒黄芩、黄芩炭。据实验证明,黄芩酒炙后之煎剂,对痢疾杆菌、炭疽杆菌、白色念珠菌等的抑制效果,较生黄芩  相似文献   

13.
半夏的炮制及临床应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高潮  刘继宁 《陕西中医》2009,30(5):601-602
目的:浅析半夏的炮制及临床应用。方法:对中药半夏炮制的历史沿革、炮制方法及其炮制品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和半夏曲的临床应用进行论述。结论:半夏经过不同方法的炮制后所得中药饮片其功效各有侧重,生半夏多外用,消肿散结;清半夏长于燥湿化痰;姜半夏偏于降逆止呕;法半夏善和胃燥湿;半夏曲偏于化痰止咳,健脾消食。半夏入药应根据不同的病症特点,合理选用相应的炮制品,以保证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阐明半夏炮制时采用8%明矾水或pH>12碱水炮制的解毒机制。方法:以药典规定的明矾浓度和碱液浓度浸泡生半夏,并采用电子显微镜扫描观察、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草酸钙含量、家兔眼刺激性实验等。结果:生半夏经过药典规定的8%明矾水浸泡或以10%的Na2CO3浸泡后,刺激性成分草酸钙针晶被锈蚀溶解,不溶性草酸钙含量从1%以上急剧下降到0.5%以下,半夏的刺激性也随之下降;半夏炮制后草酸钙含量降低到0.5%以下几乎不引起刺激性。结论:8%明矾水或pH>12以上的碱水炮制可以使生半夏药材中具有强刺激性成分草酸钙针晶的针形晶体破坏,含量降低,刺激性毒性降低;茜草、山药等无刺激性药材中草酸钙针晶的晶形、质地和含量与半夏具有非常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浅析半夏的炮制与临床应用的关系.方法:利用正品半夏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操作程序进行炮制.结果:半夏经炮制后,能降低毒性,缓和药性,消除副作用;正品半夏及其炮制品的药物作用有显著的不同.结论:生半夏具有催呕作用;清半夏以燥湿化痰为主;姜半夏以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为主;法半夏偏以祛寒痰,调脾和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炮制方法对半夏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炮制对半夏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对半夏采用不同方法进行炮制,测定其化学成分含量。结果:在生物碱含量方面,生半夏>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姜半夏和清半夏没有显著性差异。在鸟苷含量方面,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在蛋白质含量方面,生半夏>法半夏>清半夏>姜半夏;在还原糖含量方面,清半夏>姜半夏>生半夏>法半夏;在总糖含量方面,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结论: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在化学成分含量上有较大的差异。炮制半夏与生半夏相比较,在生物碱、鸟苷、蛋白质和总糖含量上都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7.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 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a.的块茎 ,具有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 ,消痞散结的功效。半夏是有毒中药之一 ,内服必须经过严格炮制。半夏所含成分 β-谷甾醇 ,具有止咳、抗癌抗炎及降低血中胆固醇等药理作用 ,可作为质量评价标准之一。本文通过比较传统方法炮制的姜半夏与蒸制法炮制姜半夏所含成分β-谷甾醇的变化 ,为姜半夏蒸制提供实验数据。1 样品制备《中国药典》法姜半夏 :取生半夏适量 ,按照《中国药典》1 995版半夏项下姜半夏的炮制方法炮制。广东法姜半夏 :取生半夏适量 ,按照广东省中药炮制规范中姜半夏…  相似文献   

18.
学习仲景重用生半夏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半夏历来视为剧毒药物,中药店把它列为二类毒品而严加限制使用。对于孕妇,《本草纲目》载85种妊娠禁忌药,本品亦在禁用之列。其实,根据古今医家的临床实践和现代药理试验都表明:生半夏入汤剂常规煎服是无毒的,也不会引起堕胎。汉代张仲景是重用生半夏的典范。考《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用生半夏的共有43方,其中内服汤剂为37方,广泛地运用于外感病、杂病和妇科病中,曲尽其燥湿化痰、下气降逆、和胃止吐、辛开泄痞等功用。其用量,仲景是重用生半夏的祖师。仲景在经方中生半夏的常用量约合为50克。同对汉代经方只煎一次,而现代汤剂共煎二次。药物有效成分第一次煎出约45%,第二次煎出约30%。折今二次煎法应为30克(50×3/5);且经方大多分三服,则每服量为10克。这就为我们重用生半夏提供了依据和范例。  相似文献   

19.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始载《神农本草经》,生半夏有大毒,食少量可使口舌麻木,服多量则致喉舌烧痛、肿痛、呼吸迟缓、最后麻痹而死亡,因此中医临床用药多要求用炮制品。入药用炮制品最早见于古医书《灵枢经》中采用“治半夏”。半夏炮制的方法和目的汉·张仲景早已指出:“不(口父)咀,以汤洗十数度,令水清滑尽,洗不熟有毒也。”到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就提出以辅料解半夏毒的经验。随着医学的发展,半夏的炮制方法也有了很大发展,见于文献的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统计分析现代临床中药汤剂中半夏的用量,为半夏的临床安全使用剂量提供依据。方法:以“半夏”+“中医”、“半夏”+“临床”、“半夏”+“中毒”等为关建词,从中国知网检索现代临床应用半夏的文献共5380篇,经筛选排除,纳入病案信息完整的合格文献832篇,建立半夏的用量数据库、不同炮制品频次数据库、半夏中毒情况数据库,用SPSS软件分析其临床运用规律。结果:半夏临床用量范围较广,从1.5~90.0 g不等,10.0~12.0 g使用频率最高;在临床处方中半夏名称繁杂多样,大多使用制半夏,其中又以法半夏使用频率较高,占44.4%;有明确半夏中毒剂量的报告中,使用生半夏中毒者较多,剂量以9.0~12.0 g中毒者最多。结论:半夏作为有毒中药,临床用量不可过大过猛,不同的炮制方法均可减轻其毒性,临床以应用制半夏为主,但是“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临床运用时又不能拘泥,应根据病情需要确定应用剂量,并合理选用生半夏或不同的炮制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