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杨海云 《基层医学论坛》2012,(32):4282-4284
目的分析脊柱爆裂性骨折螺旋CT和X线的影像表现,评价其在诊断爆裂性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的螺旋CT扫描和X线平片征象及临床资料,其中颈椎15例,胸椎55例,腰椎60例。结果 X线、CT均显示椎体自然形态不同程度消失,骨质密度低,并见碎骨片向椎体周围膨出。结论脊柱X线平片是脊柱骨折的影像学诊断基础,但有其明显局限性,对单纯压缩性骨折或未见骨折而只有神经症状者需行CT检查。螺旋CT可以明确骨折的类型,还可以观察椎管形态及其狭窄程度,但CT检查对脊柱序列的整体观察不如X线检查,对椎体水平走行移位的骨折线可能出现遗漏。两者结合才能提高对椎体损伤的正确诊断率,对于手术入路的选择及预后评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董明德 《吉林医学》2011,32(12):412-413
目的:探讨脊柱损伤的影像学表现,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治疗依据。方法:搜集102例脊柱损伤病例、先行X线检查,对有骨折的病例,根据骨折的程度,行CT或MRI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2例脊柱骨折患者中,单个椎体骨折89例,2个以上椎体骨折13例,爆裂性骨折35例。结论:在102例脊柱骨折病历中,X线表现为轻中重度压缩性骨折及爆裂性骨折,CT表现为椎体的骨折压缩情况及爆裂性骨折有无骨折比突入柱管表现,MRI主要观察有无脊髓的损伤及横断。  相似文献   

3.
赵春梅 《中原医刊》2006,33(13):78-79
目的评价CT扫描和X线平片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CT扫描和X线平片诊断为脊柱骨折的病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60例中椎体骨折共76例,38例X线侧位片椎体后缘连线(PVBL线)光滑,22例有不同程度的异常。CT扫描诊断稳定性骨折29例,不稳定骨折31例,三柱骨折中椎管无狭窄5例,狭窄者11例。结论脊柱外伤性骨折影像诊断应注重CT扫描和X线平片的互补作用。X线仍是首选的检查方法,有利于多个椎体连续或跳跃性同时骨折的检出,发现有椎体骨折均应做CT检查,以判断骨折的稳定性与并发症情况,有利于临床及时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4.
张宏英  郭锦明 《河北医学》2002,8(12):1083-1085
目的:比较和评价常规X线片和CT扫描二种影像学方法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46例X线片和CT扫描确诊为脊柱骨折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46例中椎体骨折共177个,X线侧位片椎体后缘连线89例呈光滑,48例有不同程度 异常。CT扫描诊断稳定性骨折57例,不稳定性骨折89例。三柱结构损伤的40例中,椎管狭窄31例,无椎管狭窄9例。结论:脊柱外伤性骨折影像诊断应重视常规X线片和CT扫描的互补作用。X线片仍是首选检查方法,发现椎体骨折均应作CT扫描,以判断脊柱骨折的稳定性与并发症情况,指导临床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分析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X线和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5年3月至2011年3月6年间于我院诊断为脊柱骨折的患者11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116患者均行X线及CT检查.结果 116例脊柱骨折患者共骨折椎体223个,其中T1134个,T1276个,L134个,L237个,L326个,其他16个;骨折累及前柱24例,前中柱53例,三柱均受累39例,在三组均受累例患者中椎管轻度狭窄9例,中度狭窄19例,重度狭窄5例,无狭窄6例,其中有3例伴有椎体滑脱;X线片检出单纯压缩性骨折69例,不稳定性骨折47例;CT扫描检出压缩性骨折45例,稳定性骨折71例,两种不同检查项目检查诊断结果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 CT在脊柱骨折诊断中价值更高,但是临床实践中仍需结合X线检查进行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6.
脊柱包虫病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脊柱包虫病的 X线摄影机 CT表现 ,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包虫病 4例 ;均行 X线平片检查、CT平扫及扫描增强。结果 :胸椎 1例 ;腰椎 3例。单个椎体病变者 1例 ;多个椎体病变者3例。4例均有椎体不同的不规则破坏 ,并在病变椎体旁可见膨大变形的软组织块影。X线均误诊 ,4例均行 CT平扫及增强扫描确诊。结论 :CT对脊柱包虫病的定位、定性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其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优于 X线平片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脊柱包虫病的X线摄影机CT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包虫病4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CT平扫及扫描增强.结果:胸椎1例;腰椎3例.单个椎体病变者1例;多个椎体病变者3例.4例均有椎体不同的不规则破坏,并在病变椎体旁可见膨大变形的软组织块影.X线均误诊,4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确诊.结论:CT对脊柱包虫病的定位、定性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其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优于X线平片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比较X线平片、螺旋CT、MRI检查技术的在脊椎骨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89例脊椎骨折的X线平片、螺旋CT、MRI影像学资料,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89例椎体骨折病例的均有脊柱曲度改变,X线平片、螺旋CT及MRI均能全部显示;对椎体骨折线、椎弓骨折的显示,CT轴位图像结合MPR及3D重建、X线平片和MRI的显示率分别为71%、32%、63%,CT优于X线平片和MRI;MRI显示脊髓损伤、韧带损伤、椎体骨髓挫伤(83%)比螺旋CT(68%)具有优势。结论 X线平片是急性脊柱骨折的基础检查方法;螺旋CT的横轴位、多平面重建及3D联合运用能明确损伤部位、程度,立体直观,有利于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MRI对于脊髓损伤的改变和骨挫伤的显示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脊柱损伤的x线平片及CT表现,以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过X线和CT检查,影像学显示有异常的100例脊柱损伤患者资料,其中颈椎损伤10例,胸椎29例,腰椎21例,骶椎3例,胸腰椎混合伤37例.结果 根据100例X线平片和CT表现,单椎体骨折25例,多椎体骨折48例,骨折伴脱位24例,单纯关节...  相似文献   

10.
戴畅  马海永 《农垦医学》2006,28(5):337-339
目的:分析脊柱爆裂性骨折的螺旋CT、X线表现,并提高对螺旋CT诊断脊柱损伤价值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39个椎体脊柱爆裂性骨折的螺旋CT扫描和X线平片征象及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CT多平面熏建。31倒中颈椎2例,胸椎13例,腰椎16例。结果:脊柱爆裂性骨折以T12-L2最多见(占64.1%)。X线平片主要表现为椎体高度减低,脊柱屈曲后突,椎体后缘线的改变,X线平片有14例将爆裂骨折误诊为单纯压缩型骨折。螺旋CT可清楚显示脊柱骨折范围、椎管变形狭窄程度并判断脊髓损伤。X线平片和螺旋CT对爆裂性骨折的诊断率分别为54.8%和100%;椎管狭窄的显示率分别为22.6%和77.4%。结论:X线平片是脊柱损伤的基本检查手段,但有时爆裂性骨折较难与单纯压缩性骨折区分。螺旋CT检查明显优于X线平片,对脊柱骨折的诊断、分型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X线片与CT扫描在胸腰段脊柱骨折诊断中的差异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进行X线检查及CT扫描检查,并以手术证实结果为标准,比较两个检查手段在胸腰段脊柱骨折诊断方面的影像学差异以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82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共有103个椎体骨折,其中单个椎体骨折61例,多个椎体骨折21例,主要损伤部位为T12-L2;以手术证实结果为标准,X线片检查对胸腰段脊柱骨折分型的综合符合率为54.9%,而CT扫描检查为8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3种骨折类型的X线片、CT扫描影像学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X线片检查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诊断符合率为53.7%,而CT扫描检查为8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过程中,与X线片检查诊断相比较,CT扫描检查诊断的符合率更高,提供的信息更多更可靠,它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脊柱爆裂骨折的认识和诊断水平,减少漏诊、误诊。方法本文收集了2006年11月—2009年10月经我院CR、CT和(或)MRI检查确诊为脊柱爆裂性骨折46例患者,进行对照回顾分析。全部病例均摄腰椎、胸椎或颈椎正侧位片,随后做CT检查。CT扫描采用日立Pronto螺旋CT机,扫描线与椎管垂直,层厚5mm螺旋扫描。MRI为贝斯达BTI-035永磁机,采用5mm轴位、矢状位、冠状位T1、T2系列扫描。结果 46例病例中X线平片诊断为爆裂性骨折27例,诊断为单纯压缩性骨折16例,漏诊3例。结论 X线平片诊断爆裂性骨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差,常易误诊为脊柱单纯压缩性骨折,甚至漏诊;而CT能明确诊断骨折情况,MRI能很好地显示脊髓、神经根及韧带的损伤、受压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64螺旋CT在胸廓骨折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5月医院诊治的胸廓骨折患者53例,患者均行X线摄影及64排螺旋CT诊断,将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64螺旋CT在胸廓骨折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 53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10例胸骨体骨折,7例肩胛骨骨折,24例肋骨骨折,3例胸骨柄骨折,9例胸腰椎骨骨折。64排螺旋CT诊断胸骨体骨折、肩胛骨骨折、肋骨骨折、胸骨柄骨折、胸腰椎骨骨折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廓骨折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诊断效果理想,能快速诊断胸廓外伤及骨折,与X线比较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闭合性胸部损伤的X线平片及CT诊断(附1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闭合性胸部损伤的X线平片及CT扫描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60例闭合性胸部损伤患者有较完整X线平片及CT资料的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比较。结果闭合性胸部损伤常见影像学表现为肋骨骨折X线胸片发现70.6%、CT发现76.3%;肺损伤中肺挫伤X线胸片发现26.3%、CT发现48.8%,创伤性湿肺X线胸片发现19.4%,CT发现35.6%;气胸或血气胸X线胸片发现42.5%,CT发现60.6%。结论 X线胸片观察胸廓全貌、肋骨轻度线形骨折及定位优于CT,CT检查观察肺损伤、少量气胸及血胸具优势,二者合理使用,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影像学方法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16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4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对纳入对象分别采用X线、CT、MRI进行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椎体形态学改变、骨折线、椎管狭窄、附件骨折检出率情况。结果 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检出椎体形态学改变的比例相同,均为100%(P0.05);CT扫描检出骨折线、椎管狭窄、附件骨折检出率分别为91.1%、22.2%、20.0%,均高于X线检查和MRI检查(P0.05),MRI在鉴别陈旧性与新发骨折,椎体压缩骨折病因学上有优势。结论X线检查作为传统的骨折首选检查方法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仍具有初步诊断的价值,CT检查可以增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检出率,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MRI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新旧判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x线诊断脊椎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5例脊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各45例。均由螺旋CT检查确诊并将其作为阳性判断的标准并行x线平片检查。结果x线平片对脊椎骨折的诊出率明显低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x线检出椎体旋转脱位12例,椎体压缩25例,诊出率高达100.00%。中度组、重度组患者的CT诊断脊椎骨折评分明显高于x线平片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患者的x线平片及CT诊断脊椎骨折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平片诊断脊椎骨折优点显著,对其临床诊断有重要的意义,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联合多种方法互补单项检查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技术在高能量所致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2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60例高能量所致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多层螺旋CT横断面图像及其三维重建技术、X线片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技术对椎体爆裂性骨折检出率、骨折类型准确诊断的差异。结果多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技术共检出180个椎节爆裂骨折,多发爆裂性骨折仅11例;椎体后移骨片位置:单个中央骨片、骨片中央矢状裂开、偏向椎管一侧的骨片、粉碎性骨片的椎节各78、5 3、38、11个;后移骨片来源:椎体角者、椎体后壁者、后下角者各101、20、39例;轻、中、重度椎管狭窄者各90、60、1 0例,手术内固定有90例;检出椎板骨折共60个椎节,左侧椎板骨折、右侧椎板骨折、双侧椎板同时骨折椎节各2 5、1 0、25个。多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技术骨折椎节检出率99.45%、多发爆裂骨折、椎体脱落骨片移入椎管及轻度椎管狭窄的准确诊断率91.67%、99.45%、1 00.00%较X线平片的显著高(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技术可有效提高高能量所致椎体爆裂性骨折的检出率及骨折损伤类型的准确诊断率,为临床实施针对性治疗措施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与X线影像学检查在骨盆骨折诊治中应用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70例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X线影像学检查,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准,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对骨盆骨折的诊断结果。结果 70例患者共有113处骨折,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各种部位骨折的诊断率均为100%,X线片对髋臼后唇、后柱及骶髂关节骨折漏诊5例,髋臼中间壁骨折漏诊4例,髋臼顶壁、骶尾骨、髂骨翼骨折漏诊各3例,诊断准确率为79.65%。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X线检查对髋臼前唇、前柱,髋臼顶壁,耻骨上、下支,坐骨上、下支,骶尾骨,髂骨翼,耻骨联合分离诊断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髋臼后唇、后柱,髋臼中间壁及总骨折诊断率均高于X线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可明确诊断各种类型的骨盆骨折,诊断率非常高,还可全面、精确地反映出骨折部位的空间构象及骨盆的立体形态,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X线平片、CT及MRI在脊椎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98例脊椎转移瘤患者,分别采用X线、CT和MRI进行检查和诊断,观察三种方法的影像学表现和检出情况。结果MRI的病变椎体检出率96.11%,明显高于X线的52.22%和CT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常规的X线平片可以发现大部分脊椎转移瘤,CT可以显示普通X线平片不容易发现的早期少量骨质破坏,而MRI与常规X平片、CT比较,更加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更早地发现和诊断脊椎转移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