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魏强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8):73-75
目的探讨X线诊断脊椎骨折的价值。方法84例脊椎骨折患者分为轻、中、重度组各28例。以CT确诊作为阳性判断标准,比较X线与螺旋CT的诊断率与骨折评分。结果螺旋CT能够检出所有的骨折类型,与螺旋CT相比,X线摄片的检出率为70.1%,X线摄片在各个类型的骨折中均有漏诊,总漏诊率为29.9%。轻度组的X线诊断结果评分与螺旋CT诊断结果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的X线诊断结果评分与螺旋CT诊断结果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平片诊断脊椎骨折具有价格低廉、快捷、直观等优势,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对于骨折程度不宜辨别者应提倡联合诊断,以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2.
汤鹏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8):159-160
目的:探讨X线平片对脊椎骨折患者诊断价值。方法:60例临床CT诊断为脊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采用X线平片进行再次观察,主要分析不同损伤程度的脊椎骨折患者诊断征象与评分。结果:X线平片诊断48例,诊断成功率为80.0%。漏诊12例,漏诊率20.0%。轻度组脊椎骨折X线与CT检查的评分结果显示[(6.82±1.32)分vs(7.82±1.92)分],不同检查之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度组[(8.26±1.01)分vs(11.32±1.26)分]与重度组[(8.36±1.62)分vs(12.36±1.06)分]的不同检查之间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X线平片对脊椎骨折诊断价值比较高,尤其使对椎体压缩和椎体旋转脱位的诊断效果,但是损伤程度的关联性还存在不足,因此对损伤程度不同的患者,还需要加强联合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比较X线平片与CT两种诊断方法在脊椎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诊疗的脊椎骨折患者共76例,对其分别采用X线平片和CT诊断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结果:CT诊断的椎管狭窄、骨折片突入椎管、骨折片移位、脊柱曲度改变等准确率均高于X线平片诊断,并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的中柱骨折、后柱骨折准确率均高于X线平片诊断,并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前柱骨折诊断中,CT诊断与X线平片诊断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脊椎骨折价值评分中,CT诊断的轻度、中度和重度骨折的诊断价值评分均高于X线平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T诊断诊断脊椎骨折患者,能够明显提高诊断率,并且可以明确反映患者具体骨折损伤状况,可将其广泛地推广至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常规X线摄片与CT扫描在诊断脊椎损伤疾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对两种诊断结果进行系统性比较。方法:随机选取本科脊椎骨折患者78例,所有患者同时使用X线摄片和CT扫描诊断,CT扫描是根据X线摄片及临床定位确定扫描范围,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骨折片移位、椎管容积改变、骨折片突入椎管、椎管狭窄检出率、脊柱曲度改变显示情况。结果:X线摄片的脊柱曲度改变显示情况较CT好,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的椎体骨折线和骨折片的移位、椎管容积改变、骨折片突人椎管、椎管狭窄显示明显高于X线摄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T扫描的确诊率96.15%明显高于x线摄片的5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X线摄片与CT扫描对脊椎损伤诊断及疗效评价都有重要价值,应两种方法相结合或者视患者严重情况选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任克俭 《吉林医学》2012,33(6):1163
目的:研究X线平片和螺旋CT在脊椎骨折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对87例脊椎骨折患者分别行X线及螺旋CT检查,记录比较两种方法对脊椎骨折部位的诊断率及对骨折部位解剖学改变的显示情况。结果:两者对脊椎前柱骨折的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对脊椎中后柱骨折检出率及对骨折解剖学改变的显示明显优于X线平片(P<0.05)。结论:脊椎骨折影像学检查,螺旋CT优于X线平片,可明确脊椎骨折诊断并直观显示骨折改变,有利于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一步研究和比较X线平片技术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外伤性脊椎骨折诊断中的效果差异,为临床外伤性脊椎骨折诊断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外伤性脊椎骨折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采用X线平片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的解剖学改变情况显示率显著高于采用X线平片检查方法的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外伤性脊椎骨折的过程中,与传统X线平片诊断方法相比较,采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进行诊断的临床效果较好,是临床诊断外伤性脊椎骨折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脊椎骨折诊断中的准确率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00例脊椎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X线片及多层螺旋CT检查,对比X线片及多层螺旋CT诊断脊椎骨折准确率,包括脊椎骨折部位及其解剖学变化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前柱骨折、中柱骨折及后柱骨折准确率较X线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诊断骨碎片、小关节滑脱、椎管狭窄、椎体移位及脊柱后突成角准确率较X线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可有效提升脊椎骨折部位及其解剖学变化情况的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椎骨折采用放射平片和CT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脊椎骨折患者80例,收治年限为2011年4月至2014年5月,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2组,一组患者采用放射平片诊断,称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采用CT诊断,称为观察组,观察两组脊椎骨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及诊断平均评分。结果观察组脊椎骨折患者的诊断总符合率(92.5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T诊断平均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放射平片诊断平均评分(P0.05)。结论放射平片和CT检查在脊椎骨折患者的诊断中均具有一定的诊断学价值,但CT诊断临床意义较为明显,若将两者联合运用到脊椎骨折的诊断中,能够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脊椎骨折应用放射平片与CT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将本院在2014-2016年收治的脊椎骨折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有40例。对照组应用放射X线平片进行再次诊断,观察组应用CT进行再次诊断。结果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为82.5%,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为85%,两组进行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X线片评分为(4.11±1.30)分,观察组的CT评分为(7.19±1.30)分,两组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T诊断脊椎骨折能够更加准确地确诊患者的病情,还能清楚的反映患者的损伤程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楼天奇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3):83-84,86
目的对比分析X线平片与CT扫描在胸部外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X线平片资料及CT扫描资料保存完整的胸部外伤患者的诊治资料.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CT扫描对内脏损伤的检出例数明显高于X线平片检查,X线平片发现肋骨骨折113例,锁骨骨折37例,明显高于CT检出率,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检出胸椎骨折52例,胸骨骨折18例,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角度扫描较不打角度扫描的图像显示更完整。结论X线平片和CT扫描在胸部外伤诊断中各有优势.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外伤表现选择适宜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型G型臂x线机下行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18例(193个椎体)的临床数据,按普通C型臂x线机下经单侧椎弓根途径行PKP和新型G型臂x线机下经双侧椎弓根途径行PKP分为2组。普通x线机组68例121个椎体,新型x线机组50例72个椎体,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椎体平均高度、局部Cobb角改善及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普通x线机组1例患者因不能耐受,终止手术,余117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普通X线机组手术时间(55±12)min,新型x线机组手术时间(53±14)min,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年时VAS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后椎体平均高度及局部Cobb角改变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x线机组椎体再骨折发生率为23.5%,新型x线机组为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G型臂x线机下行双侧PKP和普通x线机下行单侧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效果同样满意,单侧穿刺时间优势不再明显,而前者具有椎体平均高度恢复及局部Cobb角改变良、椎体再骨折的发生率低及X线暴露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白介素17(IL-17)、白介素8(IL-8)的水平,并分析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分别选择轻度(轻度组)、中度(中度组)和重度(重度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20例、18例和15例,正常对照组1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诱导痰IL-17和IL-8浓度。结果 IL-17水平重度组与轻度组、中度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L-8在重度组显著升高,在轻度和中度组亦有升高趋势,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7及IL-8可能参与气道炎症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高征(PIH)患者血清脂联素及胎盘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以132例妊高征患者(轻度36例,中度56例,重度40例)为研究对象,62例正常孕妇为对照,比较各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及胎盘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中、重度妊高征组与其他各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MMP-9的表达:重度组与任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组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妊高征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胎盘MMP-9的表达(细胞染色评分与阳性细胞百分率评分乘积)呈正相关(r=0.655,P〈0.05)。结论:妊高征患者脂联素与胎盘MMP-9表达的探讨对妊高征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领域,对妊高征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梁金艳 《河北医学》2013,19(2):219-221
目的:探讨宫颈微波术与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6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80例,A组给予微波治疗,B组给予LEE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轻、中度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B组重度糜烂治愈率明显高于A组(P〈0.05),但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微波治疗适合轻、中度宫颈糜烂患者,LEEP适合重度糜烂患者。临床可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铁调素与机体铁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465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为研究对象(重度肝炎组76例,中度肝炎组136例,轻度肝炎组253例),169例正常健康人员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铁调素、铁蛋白(SF)、血清铁(SI)、C反应蛋白(CRP)的检测情况。结果:SI:重度肝炎组出现升高,与其他3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轻度肝炎组及中度肝炎组3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SF:任意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肝炎病情加重依次升高。铁调素:对照组、轻度肝炎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肝炎组、中度肝炎组依次降低,与其他各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RP:4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随肝炎病情加重依次升高。相关性分析:铁调素与铁蛋白、CRP均呈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以CRP较高,铁调素与血清铁无相关性(P〉0.05)。结论:铁调素与慢性乙型肝炎的铁过载关系密切,铁调素降低的程度可反映疾病的严重性,重型乙型肝炎中普遍存在铁调素过低及铁过载现象,消除铁过载对延缓肝硬化进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分析X线检查在内分泌骨关节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内分泌骨关节病患13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患者实施X线检查,对照组患者使用CT检查。结果 治疗组患者漏诊为2例,其诊断率为96.97%(64/66)。对照组患者漏诊为10例,其诊断率为84.84%(56/66)。两组患者诊断正确率相比具有较大差异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滑膜与结节增生疾病的检测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关节积液检测率为31.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1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诊断内分泌骨关节病中,通过较为系统、仔细的X线检查可以提供出较为确切的诊断,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出更加有力的依据,值得在临床诊治内分泌骨关节病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在脑梗死前期CT灌注成像(CTP)异常与血管狭窄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血管表面通透性(PS)的变化.方法:经临床确诊的TIA患者56例,利用128层螺旋CT机,先行CT及MRI平扫,排除脑出血及急性期脑梗死,然后再行全脑CTP及CT血管成像(CTA)检查.对CTP异常者,按照灌注分期标准分为Ⅰ期、Ⅱ期;按CTA结果分为血管轻度狭窄组和血管中重度狭窄组.结果:CT灌注异常者56例,其中Ⅰ期39例,Ⅱ期17例.CTA表现为:血管轻度狭窄11例,中重度狭窄26例.血管轻度狭窄组与中重度狭窄组间异常灌注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Ⅱ期患者患侧PS值均较健侧延长(P〈0.01);Ⅰ、Ⅱ期患者间脑健侧和患侧PS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A患者CTP异常与血管狭窄程度有关.通过CTP与CTA检查,并结合其他临床体征,可以对TIA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从而指导临床进行干预性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早期IL-6变化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3年2月本院住院的101例AP患者,根据病情程度将其分为轻症组43例,中重症组31例,重症组27例,同时选取3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测定患者第1、3、7、10天血清中IL-6含量,比较三组患者之间IL-6含量变化。结果:在组间比较中,轻症患者d1、d3及d7血清IL-6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10血清IL-6含量虽比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症及重症患者d1、d3、d7及d10血清IL-6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中重症患者四次测量IL-6含量水平明显高于轻症患者,重症患者四次测量IL-6含量水平明显高于中重型及轻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内比较中,轻症组及中重症组患者组内d1、d3、d7及d10血清IL-6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患者d1与d3、d7与d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3及d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6含量动态变化可以作为胰腺炎病情发展的监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