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B淋巴细胞EBV-LMP1和ZEBRA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EBV-LMP1和ZEBR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的表达情况。方法:间接荧光免疫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SLE患者B淋巴细胞中EBV-LMP1和ZEBRA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活动期患者CD23+细胞EBV-LMP1和ZEBRA的表达率均高于CD19+细胞(P<0.01)。非活动期患者CD23+细胞EBV-LMP1表达也高于CD19+细胞(P<0.01)。但EBV-ZEBRA表达在两亚群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朋病毒参与了SLE的发病机制,病毒主要以潜伏期状态存在于患者中,病毒复制促进病情发展,检测B淋巴细胞EBV-LMP1和ZEBRA的表达率,有助于病情活动指标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急性和慢性病毒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免疫反应IL-1产生降低英Mull-erCh…//DigDisSci.─1993,38(8).─477~481IL-1产生的变化可能与已知发生于慢性和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细胞免疫调节的改变有关。因此,研究了这些疾病...  相似文献   

3.
用表达2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糖蛋白D的重组痘苗病毒(R-gD-V)免疫CBA小鼠,通过间接免疫荧光(IF)(观察小鼠抗体滴度变化)和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动态观察细胞毒性T细胞活性(CTL),均见增高并检测了其产生的抗体对动物的保护作用。同时对R-gD-V和2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产生的二次CTL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R-gD-V产生抗体3周达高峰(1:640),7周下降为1:320,抗体对病毒攻击动物有保护作用,其中和指数(N)为63。R-gD-V在鼠体内产生初次CTL8d达高峰,12d后消失;二次CTL持续8周之久,且CTL活性明显高于初次。R-gD-V和HSV-2相比较产生CTL在统计学上有差异(P<0.05)。说明R-gD-V能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对动物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HIV-1Rev是一个RNA核输因子。它通过Rev、ARM与RNA相结合,并且通过RevNES与连有RanGTP的Crml分子结合然后通过Crml与特异核孔蛋白的依次作用,进而导致未拼接或未完全拼接的病毒RNA转运到核外。在许多病毒和细胞的蛋白中都已鉴定出含有NES,这些NES具有共同的列特征:L-X(2-3)-L(I、M、V、F)-X(2-3)-L-X-L(I),但也不仅凭借序列的同源性就确定N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细胞株SUNE1中EB病毒LMP1全基因克隆及部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广东地区鼻咽癌(NPC)细胞株SUNE1中EB病毒LMP1基因的结构特征。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从SUNE1细胞基因组中扩增LMP1全长DNA,并克隆到pcDNA3载体中,采用Sanger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SUNE-LMP1 3个外显子及2个内含子覆盖的序列,并与病毒原型B95-8-LMP1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克隆到pcDNA3中的SUNE1-LMP1全基因长度为2.6kb,测序长度为  相似文献   

6.
hGM-CSF是一种细胞因子,能通过多种机制激活机体免疫功能。为了研究hGM-CSF修饰的人肝癌、胃癌细胞的免疫功能的变化,将含该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LXSN转染PA317包装细胞,经G418筛选较高滴度病毒分泌株(滴度为1.5×104CFU/ml),用病毒上清感染肝癌(HHCL)和胃癌(MKN45),筛选后测hGM-CSF活性,最高分别为271U/106细胞·24小时和243.80U/106细胞·24小时。hGM-CSF基因在肝、胃癌细胞中整合,未发生重排。MHC分子测定结果显示经修饰的肝癌HHCL细胞MHC分子的表达无改变,而修饰后胃癌细胞MKN45的MHCⅠ类分子表达明显增加。本实验为今后瘤苗研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7.
采用细胞因子活性检测,Northernblot及RT-PCR等方法,在体外研究了抗细菌核心糖脂域McAb(EL1、EL3和3H4)对LPS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hPBMC)释放IL-1及其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EL1、EL3和3H4在体外有抑制LPS诱导细胞释放IL-1的作用;Northernblot及RT-PCR结果证实,这3株McAb能降低IL-1mRNA表达的水平;提示抗细菌核心糖脂域McAb可通过与LPS的结合而中和LPS作用于效应细胞,从而降低或阻碍了效应细胞中IL-1mRNA的表达,达到抑制细胞释放IL-1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用CBA/J小鼠、L929细胞及MTT比色法建立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检测方法及其在重组痘苗病毒活疫苗细胞免疫研究中的应用。通过检测痘菌病毒特异性初发CTL的动态变化及其二次反应CTL,表明,本法能较好地检测初发及二次反应CTL水平的变化。用本法检测了不同启动子控制下的表达Epstein-Bars(EB)病毒膜抗原(EBV-MA)的重组痘菌病毒EBV-MA特异性CTL、以及与表达人白细胞介素-2的重组痘苗病毒联合免疫时的EBV-MA特异性CTL。结果表明,P7500启动子表达的EBV-MA比P11000启动子表达的EBV-MA诱导的EBV-MA特异性CTL高,但无显著性差异。当上述重组痘苗病毒与表达人白细胞介素-2的重组痘苗病毒联合免疫时,均能使二者的EBV-MA特异性CTL增高,但增高幅度本身及其二者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生殖器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与病毒分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细胞培养,短时细胞培养(24h)免疫酶染色及单纯疱疹病毒单克隆抗体(HSV-McAb)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了81份不同性病患者的生殖器标本,结果常规细胞培养,短时细胞养免疫酶染色及ELISA的HS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9.5%,38.2%和32.1%(X^2=1.096,P〉0.05)。与常规细胞培养分离病毒相比,免疫酶染色体技术的灵敏性为93.7%,特异性为97.9%,而EL  相似文献   

10.
为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BCR基因重排,采用酵母人工染色体(YAC)DNA的In-ter-Alu-PCR产物为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研究了10例CML,其中包括初诊患者2例,CML急变并接受化疗2例,α干扰素治疗2例,自体骨髓移植术(ABMT)后3例和Ph染色体阴性CML1例。同时进行细胞遗传学和RT-PCR检测。结果:9例CML的46%~100%的可分析核型显示t(9;22)易位,其中携带t(9;22)细胞最少者为1例自体骨髓移植术后8个月的患者,其64%的分裂相存在t(9;22),36%为正常核型;1例Ph(-)CML未见BCR基因易位,而RT-PCR(+),提示ABL基因片段插入22q11,造成隐匿性Ph染色体。结果表明:应用YAC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的定位明确。FISH检测微小残留病(MRD)比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更敏感,而且可以完成PCR方法不易进行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1.
SL益生素的免疫促进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L益生素的免疫促进作用马桂荣,郑宝灿,陈忠科,王涓,王鑫SL益生素(SL-probiotics,SL-PB)系多株乳酸菌在MRS培养基上37℃厌氧混合培养所得的微生物活菌制剂。我们以1.25、2.50和5.00×107CFU/只的SL-PB连续对体...  相似文献   

12.
采用随机引物标记法将IL-10cDNA标记地高辛甙元(Digoxigenin,DIG)作为探针,用点杂交检测正常人和SLE患者PBMC表达IL-10mRNA量,经图象分析和计算机处理发现SLE患者IL-10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3355±0.092/0.1362±0.0535;P<0.001)。同时我们用PHA和LPS体外激活正常人PBMC,发现激活的PBMC表达IL-10mRNA的量显著高于未经激活的对照组(0.4382±0.0707/0.1362±0.0535;P<0.001)。由此推论SLE患者体内单个核细胞在体内已被激活,且通过产生IL-10来调节患者免疫应答,这一作用可能与SLE患者病情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用亲和层析提取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结构蛋白(50kD和67kD)为抗原,在体外免疫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PBL经亮氨酸甲基酯处理后,在含有sPWM-T、IL-2及不同浓度抗原的培养基中培养6d,计数存活PBL数量。结果表明,在上述体外免疫条件下存活PBL的数量与抗原剂量呈正相关。将此体外免疫的PBL与人-鼠杂交瘤细胞(K6H6/B5)融合,获得了3株分泌抗HFRSV人单抗的杂交瘤细胞,表明在体外免疫条件下,正常人PBL能够对HFRSV结构蛋白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EBV-LMP及二甲基亚砜(DMSO)对人鼻咽癌(NPC)细胞体外生长分化的影响。方法:以人高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1)为对象,采用电穿孔基因转染技术,将重组EBV-LMP表达质粒转染CNE1细胞,以载体质粒转染及CNE1细胞为对照,用细胞体外增殖实验、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细胞生长分化的变化情况。结果:EBV-LMP在体外可明显促进CNE1细胞的增殖,实验组与空白组及阴性对照组比较P<0.01,实验组S期细胞明显增多,细胞角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有向低分化鳞癌发展倾向;DMSO诱导后CNE1细胞增殖力明显下降(P<0.01),细胞角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1);LMP可明显抑制DMSO对CNE1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转染细胞诱导后增殖力和角蛋白表达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DMSO可在一定程度上诱导CNE1细胞分化;EBV-LMP对CNE1细胞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抑制细胞分化及降低细胞对终末分化信号的反应,有助于深入研究NPC的发生机理及防治  相似文献   

15.
48例软组织平滑肌肉瘤的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软组织平滑肌肉瘤(LMS)组织学亚型的病理形态特点及其对各种肌源性标记的表达。方法:对48例软组织LMS作为形态学观察、组织学分型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其组织学亚型依次分为普通型(C-LMS)(77.1%),多形性(P-LMS)(12.5%),上皮样(E-LMS)(6.3%)和伴有破骨细胞样巨细胞(OGC-LMS)(4.2%);后三种亚型和某些低分子化C-LMS易误诊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myc基因的表达与淋巴瘤发生及其与EB病毒LMP基因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12例以前作过EB病毒LMP(潜伏感染膜蛋白)基因原位杂交检测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组织中c-myc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显示c-myc阳性率霍奇金淋巴瘤(HD)为83.67%、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为84.34%,均显著高于淋巴组织良性增生病例c-myc阳性率(54.28%)(P<0.01);淋巴瘤中EB病毒LMP阳性病例c-myc阳性率(100%)显著高于EB病毒LMP阴性病例(80.56%)(P<0.01)。结论:(1)c-myc的高度表达与淋巴瘤的发生有关。(2)EB病毒可能通过激活c-myc基因而参与淋巴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以亲和层析技术纯化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结构蛋白(55000,67000)为特异性抗原,体外免疫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然后将体外免疫的淋巴细胞与人-鼠种间杂交瘤细胞(K6H6/B5)融合,经ELISA间接法筛选出2株(2D5,1B7)分泌抗-HFRSV人单克隆抗体(H-McAb)杂交瘤细胞株,4次克隆化后,100%阳性。对2D5株初步鉴定表明,其抗体类型为IgG1;培养上清中抗体浓度为20~30μg/ml;特异性免疫荧光反应证明2D5株H-McAb是HFRSV特异性;中和效价为1∶160;体外连续传代6个月仍稳定分泌抗体。  相似文献   

18.
育龄妇女人巨细胞病毒初次感染诱导的免疫对再次感染的保护作用[英]/AdlerSP...JInfectDis.-1995,171(1).-26~32研究表明,母体免疫对新生儿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有保护作用。为研究野型病毒或疫苗诱导的免疫对HCM...  相似文献   

19.
EB病毒编码的RNA及EB病毒潜在膜蛋白在中线T淋巴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及抗EB病毒潜在膜蛋白(LMP-1)单克隆抗体和EB病毒编码的RNA(EBER-1)探针对9例中线T淋巴瘤(MTL)进行了EB病毒(EBV)检测。结果显示:8例肿瘤细胞核EBER-1阳性;7例肿瘤细胞膜和胞浆LMP-1阳性。结果表明:(1)EBV与我国的MTL存在密切关系,很可能在其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2)EBV在MTL的检出率高于全身其它部位和其它类型的周围型T淋巴瘤;(3)EBER-1原位杂交和LMP-1免疫组化在检测MTL中EBV方面都很敏感、可靠,而后者更经济简便。  相似文献   

20.
PA—MSHA菌毛株疫苗对三种癌症患者免疫疗效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主宰绿脓杆菌-甘露糖敏感血凝(PA-MSHA)菌毛株疫苗是一种能有效提高和调节多种疾病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免疫调节机制,增强免疫力的新型细菌性免疫调节剂(或称PAMSHA免疫调节剂)。方法 用该疫苗对301例癌症(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及肺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的12项免疫指标变化的临床疗效加以比较。结果 免疫综合疗效的总有效率,急性白血病为87.1%;恶性淋巴瘤为77.78%;肺癌为8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