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3 毫秒
1.
为探讨麝香的作用机制,选用家兔,制作外伤性眼底出血模型。分别用“消瘀灵Ⅰ号”(含麝香)和“消瘀灵Ⅱ号”(不含麝香)治疗。实验历经6个月,通过眼底观察,化验室及病理检查,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证明“消瘀灵Ⅰ号”治疗外伤性眼底出血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色素变性和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的mERG检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视网膜色素变性 (RP)和先天性静止性夜盲 (CSNB)的多焦视网膜电图 (mERG)特征。方法 对 8例RP患者 14眼和CSNB患者 14眼进行mERG、传统ERG和视野检查。检测分别采用德国罗兰公司的RETI Scangamma型视觉电生理测试系统、日本光电株式会社的Neuropack Ⅱ视电生理仪和Topcon公司的SBP 2 0 2 0型全自动视野计进行。检查结果与 14只正常眼进行比较。MERG选择一级反应 ,分析 6个环的平均b波振幅 (平均反应密度 )和a、b波平均潜伏值一级视网膜后极部 3 0°范围的振幅和及潜伏值和。结果 RP组 1~ 6环各环的平均振幅与正常组比较明显下降 (P=0 0 0 11~ 0 0 0 0 1) ,而在CSNB组可见 1~ 2环b波振幅的轻度下降 ,但无统计学差异 (P =0 12 89,0 0 5 43 ) ,3~ 6环各环的b波振幅明显下降 (P =0 0 0 61,0 0 0 0 2 ,0 0 0 3 6)。两个患病组的各环a、b波平均潜伏值明显延长 (P =0 0 0 2 7~0 0 0 0 1) ,但较CSNB组的振幅反应异常程度严重 ,后极部 3 0°范围b波潜伏值和及各环a、b波潜伏值的延长在RP和CSNB组均明显延长。结论 MERG在RP和CSNB的诊断中具有不同的意义。RP的mERG特征主要以振幅介导的参数异常为主 ,而CSNB则主要以潜伏值介导的反应异常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静止性夜盲家系的全视野暗视ERG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个AD遗传型CSNB家系的11名患者22眼检测、分析了全视野暗视ERG。结果所有患眼的暗视ERG均有异常,并发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类型,即以a波正常b波降低甚至出现负电反应为特征的Schubert-Bornschein型,以a波、b波振幅均下降为特征的Riggs型和以暗视白光和蓝光刺激下均无波为特征的无波型,认为不同类型的ERG反应并不表示不同的遗传 本质,只代表CSNB基因的不同表现度。指出全视野暗视ERG检查对于CSNB的临床诊断、分型及与其它视网膜病的鉴别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明确一国人家族遗传性完全型X连锁先天性静止性夜盲(CSNB)的诊断,并检定致病基因突变。 方法 对一CSNB家系进行临床研究和系谱分析。采集家族中5位患者和16位正常人的静脉血并提取基因组DNA。通过连锁分析确定该病致病基因的染色体位点后,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候选基因外显子及其侧翼,直接测序确定致病的基因突变。采用PCR直接测序法进行群体分析。对照组包括正常人群对照和家族内正常对照,按照一定标准入选。 结果 该CSNB家系家族中所有患者NYX基因外显子2发生了错义突变,核苷酸772位的腺嘌呤被胞嘧啶取代(A772C);对应的苏氨酸改变为脯氨酸 (T258P),女性携带者均为杂合。家族中正常人及110名正常人群对照均未发现该突变。 结论NYX新突变A772C (T258P )和该家系X连锁CSNB相关。(中华眼底病杂志,2007,23:184-188)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两种软性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HEMA)一体式人工角膜(Ⅰ型和Ⅱ型)植入碱烧伤角膜后的临床结果.方法 实验研究.将12枚两种人工角膜植入(各6枚)碱烧伤后的兔角膜,进行裂隙灯、眼底照相、B超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结果 所有植入物均稳定存留于角膜内,实验观察最长达72周.所有的人工角膜位置无移位,无结膜瓣裂开,无漏水,无感染,指测眼压正常,B超显示后节情况正常,UBM显示大部分动物出现虹膜粘连(10只眼),眼底照相无视网膜脱离.Ⅰ型有3只眼发生后增殖物;Ⅱ型无后增殖物发生.每一例人工角膜表面可见增生的结膜覆盖光学区域.结论 新型的PHEMA一体式人工角膜没有界面问题,手术一次植入,其中Ⅰ型无需摘除晶体和玻璃体切除,Ⅱ型光学区后突出部分可能会降低后增殖膜的发生,并且采用的软性水凝胶材料使眼压测量成为可能,其长期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的多焦ERG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眼在不同离心度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振幅和潜伏值改变与先天性静止性夜盲(CSNB)的关系.方法应用mERG技术对CSNB患者8人14眼进行检测,随机选用视力1.0以上、年龄匹配的正常人14眼作为对照.MERG检测选用103个六角形刺激成分,采用刺激频率75 Hz的短m序列对后极部30°视网膜进行刺激和同步记录,分析6个不同离心环一级反应的b波反应密度和a,b波潜伏值以及受刺激视网膜提取的b波反应密度和及各波潜伏值和.结果从CSNB提取的mERG反应的1环及2环的b波反应密度值与对照组相比轻度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3~6环各环b波反应密度值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此外,患病组从1~6环各环提取的mERG反应的a,b波潜伏值较正常对照组严重下降(P<0.01),且异常程度较b波反应密度值更严重.患病组后极部30°范围视网膜b波反应密度和及a,b波潜伏值和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MERG能客观评价CSNB局部视网膜功能损害程度,mERG潜伏值的延长较其振幅改变和心理物理学的视野检查更能揭示CSNB功能改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特发性视网膜前膜的两种胶原测定决定前膜类型.方法:对25例25眼特发性视网膜前膜依据眼底表现进行分类,包括玻璃体纸样黄斑反射膜(cellophane macular reflex membrane,CMRM)型和视网膜前黄斑纤维膜(preretinal macular fibrosis membrane,PMFM)型,并对手术获取的该25例25眼特发性视网膜前膜行免疫组织化学,测定组织中Ⅵ型及Ⅰ、Ⅱ型胶原,比较眼底检查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结果:依据眼底表现将特发性视网膜前膜分CMRM型共10例10眼,PMFM型共15例15眼;对手术获取的标本行免疫组化结果:Ⅵ型胶原纤维为主者16例16眼,Ⅰ、Ⅱ型胶原为主者9例9眼.结论:特发性视网膜前膜类型应以病理特征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针高血压与眼底改变的关系。方法 对6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与血压、病程、心脏、肾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在600例中,眼底正常138例(23%),眼底改变462例(77%),其中Ⅰ级206(34.3%),Ⅱ级235例(39.2%)Ⅲ级18例(3%),Ⅳ级3例(0.5%)。结论 高血压眼底改变主要与血压升高的程度和高血压病程有关,与心肾等靶器官病变也有一定的关系。观察高血压眼底改变,有助于了解高血压病的进展情况及可能造成体内重要器官的捐害,对高血压的诊断和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视盘水肿型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的眼底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到2018年3月在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确诊的16例急性期VK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视力检查、非接触性眼压、裂隙灯、眼底散瞳、B型超声、OCT、FFA等检查。结果 16例急性期VKH综合征患者(32只眼),男性7例(14只眼),女性9例(18只眼),年龄28~58岁,平均年龄(38.5±12.6)岁,初诊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1者8只眼,0.1~0.3者8只眼,大于0.3者16只眼,眼压高于20 mm Hg者3只眼。根据眼底表现分为3型,视盘充血水肿型6只眼(18.7%),FFA表现为视盘高荧光渗漏,无脉络膜皱褶、无针尖样点状高荧光;浆液性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型14只眼(43.8%),FFA表现为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脉络膜皱褶明显,造影早期针尖样点状高荧光及晚期多湖样荧光积存;两者之间混合型12只眼(37.5%)。结论急性期VKH综合征患者眼底表现为视盘水肿型、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型及混合型3种类型,尤其是正确的认识少见类型视盘水肿型,避免误诊,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 振荡电位(OPs)是评估视网膜缺血缺氧性疾病视网膜功能变化的重要工具,利用视网膜退行性病变动物模型对视锥、视杆通路起源的OPs特点进行研究非常重要. 目的 在两种自发性视网膜退行性病变模型大鼠中分离视锥、视杆通路,对比分析视杆、视锥通路起源的OPs波的特点. 方法 采用雄性SD大鼠、锥体细胞失功能(RCD)大鼠、先天性静止性夜盲(CSNB)大鼠各6只,以RETI-scan视觉生理记录系统分别在暗适应(12h)和明适应(10 min)条件下,用不同强度的刺激光(-35、-25、-15、-5、0、5 db)进行刺激,记录各组大鼠的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通过Matlab 7.0的Butterworth滤波提取OPs,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对所得OPs进行频谱分析.结果 暗适应条件下SD大鼠和RCD大鼠的ERG均可见a波和b波,但CSNB大鼠b波阙如;明适应条件下,SD大鼠和CSNB大鼠可见b波,但RCD大鼠各波阙如.暗适应较高刺激光强度下,SD大鼠和RCD大鼠均有低频(主频)和高频(次频)两个明显的频峰,分别为75 ~ 110 Hz、90~120 Hz和90~ 120 Hz、110 ~ 135 Hz;不同刺激光强度下,CSNB大鼠只有一个频峰,为70~100 Hz.而明适应不同刺激光强度下,SD大鼠和CSNB大鼠均只有一个频峰,分别为75~95 Hz和70~85 Hz.明适应条件下与SD大鼠比较,CSNB大鼠b波隐含时延长,b波振幅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暗适应条件下,RCD大鼠b波隐含时和振幅与SD大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D大鼠比较,RCD和CSNB大鼠OPs波振幅下降,隐含时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适应条件下不同刺激光强度下CSNB大鼠OPs波的隐含时明显长于SD大鼠,振幅明显低于SD大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视锥、视杆通路起源的OPs有不同特性,自发性视网膜退行性改变大鼠的视杆OPs有两个频峰,正常情况下,视杆通路对OPs的贡献比视锥通路大.  相似文献   

11.
背景 先天性静止性夜盲(CSNB)是一种常见的眼科遗传性疾病.CSNB较少见到视网膜新生血管,其如何影响视网膜新生血管尚需深入探讨. 目的 改进视网膜墨汁灌注方法,并用于观察CSNB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 方法 选取清洁级7日龄SD大鼠和CSNB大鼠各18只,任意选取其中12只制作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模型作为OIR模型组,其余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OIR模型组SD大鼠和CSNB大鼠各9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体积比1∶1墨汁灌注组、体积比2∶1墨汁灌注组和单纯墨汁灌注组,分别灌注体积比1∶1墨汁灌注液、体积比2∶1墨汁灌注液和单纯墨汁灌注液各10 ml.取单侧眼球制作视网膜铺片,取另一侧眼球制作石蜡切片.观察并比较不同体积比墨汁灌注组视网膜血管成像质量.另取SD大鼠和CSNB大鼠OIR组各3只幼鼠与正常对照组幼鼠均按照此法灌注体积比2∶1墨汁灌注液.取各组石蜡切片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计数每张切片中突破内界膜细胞核的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结果 体积比2∶1墨汁灌注组视网膜铺片中血管网成像质量较体积比1∶1墨汁灌注组和单纯墨汁灌注组高.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组织结构未见明显异常,SD大鼠和CSNB大鼠均未见突破内界膜的细胞核;OIR模型组可见大量内皮细胞核突破内界膜,OIR模型组中SD大鼠和CSNB大鼠突破内界膜的细胞核数量分别为(23.08±2.99)个/切片和(41.12±9.36)个/切片.CSNB大鼠突破内界膜的细胞核数量略高于SD大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70,P=0.50).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显示,SD大鼠和CSNB大鼠突破内界膜的细胞v-WF均表达阳性. 结论 体积比2∶1墨汁明胶灌注液对大鼠视网膜血管成像质量优于单纯墨汁灌注液,是一种重复性好、操作简单的视网膜铺片方法.高氧可诱导CSNB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直接检眼镜、彩色眼底照像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100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散瞳后进行直接检眼镜、彩色眼底照像及FFA检查,以FFA为金标准,并将其分别与直接检眼镜及眼底照像结果进行一致性比较。结果:患者50例100眼中发现黄斑水肿45眼(45%),其中,直接检眼镜、眼底照像及FFA对黄斑水肿的检出分别为10眼(10%),35眼(35%),45眼(45%)。直接检眼镜与FFA的诊断吻合程度较差(K=0.239,P=0.00),而眼底照像与FFA的诊断吻合程度较高(K=0.794,P=0.00),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直接检眼镜、彩色眼底照像及FFA三种方法对诊断黄斑水肿都有一定的吻合性,但眼底照像与FFA的吻合程度更高,因此,对于一些无条件开展FFA检查的基层医院,眼底照像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血明目片对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眼底出血临床治疗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2006-09/2009-09我院收治的72例72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眼底出血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治疗,Ⅰ组为和血明目片(38例38眼);Ⅱ组为复方血栓通胶囊(34例34眼)。疗效判定标准:(1)治愈:最佳矫正视力恢复到出血前病例记录或患者陈诉的视力水平;(2)显效: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较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眼底出血就诊时的病例记录提高3行以上;(3)有效: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较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眼底出血就诊时的病例记录提高1行以上;(4)无效: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较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眼底出血就诊时的病例记录未提高或下降。结果:随访6mo后,72眼观察病例中,最佳矫正视力68眼有不同程度提高,总有效率94%;显效率31%(72眼,22眼显效),治愈率10%(72眼,7眼治愈)。其中,Ⅰ组总有效率为97%(38眼,37眼有效);显效率39%(38眼,15眼显效),治愈率13%(38眼,5眼治愈)。Ⅱ组总有效率为91%(34眼,31眼有效);显效率21%(34眼,7眼显效),治愈率7%(34眼,2眼治愈)。Ⅰ组与Ⅱ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1),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血明目片治疗静脉栓塞性眼底出血临床有效,能明显消除积血,改善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4.
FFA和OCT结合对老年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分型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应用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和相干光断层成像(OCT)两种影像检查评估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分型和性质。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50例(68眼)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和Stratus-TM型OCT仪两种检查并相互印证。主要指标CNV的形态及类型。结果以FFA检查能否清楚显示CNV边界来分类,典型性CNV5眼(7.4%),部分典型性CNV14眼(20.6%),隐匿性CNV43眼(63.2%)(其中纤维血管性色素上皮脱离型38眼,晚期无源性渗漏5眼),CNV瘢痕化5眼(7.4%)。以OCT检查CNV所在部位来分类,CNVI型(RPE下型)5眼(7.4%),CNVII型(视网膜下型)19眼(27.9%),混合型38眼(55.9%)(又分为松散型、纺缍型、Duplicate型和高隆起型4种),CNV瘢痕化5眼(7.4%)。在FFA上显示为典型性CNV,在OCT上显示CNV多位于视网膜下(I型)或RPE复合体光带水平。CNV前无伴发病变的遮蔽。在FFA上显示为隐匿性CNV,在OCT上显示CNV多位于RPE复合体光带水平或位于RPE下(II型),主要是CNV比较松散或CNV前常有伴发病变的遮蔽或两者具有。伴发病变包括视网膜水肿出血、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和/或RPE的浆液性或出血性脱离。结论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CNV分为I型、II型及混合型比较实用。两种影像检查相互印证,特别是在遮挡因素较重时,OCT极有助于对CNV的分型和性质的判断,为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变应性鼻炎(AR)患者变应原的分布情况。方法在制定纳入标准的基础上,对2015年1月~2017年10月就诊于我院的本地1 296例疑似AR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PT),根据检测结果分析比较主要变应原在性别、年龄及季节方面的分布特征。结果本组AR疑似患者中,1 127例(86. 95%) SPT阳性;阳性率居前几位的变应原依次为艾蒿(80. 12%)、豚草(67. 96%)、禾本科(62. 73%)、树Ⅰ(30. 43%)、粉尘螨(28. 48%)、刺槐(22. 18%)、禾本科/谷类(21. 21%)、德国小蠊(19. 52%)及蒲公英(17. 21%)等,均为吸入性变应原;双重变应原阳性者最多(42. 77%),2~4种变应原过敏者占比较大(73. 03%);男、女AR患者的变应原SPT阳性率分别为88. 54%与85. 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病率以12~19岁(96. 92%)为最高,20~39岁次之; AR全年均有发病,在4月和7~9月迎来2个就诊高峰且以8月最高,不同季节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 039,P=0. 017)。结论艾蒿、豚草、禾本科花粉、树类花粉是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主要变应原,常见吸入性变应原SPT阳性率与患者性别无关,与年龄有关,年龄较小者阳性率更高,夏秋季是内蒙古地区AR高峰季节。  相似文献   

16.
早产儿383例ROP筛查情况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泉州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发病情况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2010-10/2011-09在我院NICU及眼科门诊进行视网膜病变筛查的383例早产儿眼底情况,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在筛查的383例早产儿中,发现ROP患儿53例(13.8%),均为双眼发病;其中阈值前Ⅰ型及阈值期病变光凝治疗22例(5.7%);发展为5期病变1例(0.3%);急进型2例(0.5%).数据显示ROP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与出生体质量及胎龄呈负相关;尤其出生体质量与ROP的发生关系密切.结论:低出生胎龄和体质量是ROP发生的根本性高危因素,对于低胎龄、低体质量的高危早产儿应规范进行眼底筛查.  相似文献   

17.
对同一家系11名显性遗传CSNB 患者进行全视野明视ERG 分析,发现8名患者出现异常,表现为:1.明视白光刺激的b 波峰时延长或振幅降低;2.白光刺激出现负电反应;3.对闪烁光刺激的反应振幅降低甚至无波。认为CSNB 的主要病损在视网膜杆体系统,但锥体系统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提出根据电生理和心理物理检查可将本病分为仅累及杆体系统的单纯型和杆体、锥体均受到损害的混合型。临床上这两种不同的亚型是CSNB 基因不同表现度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关新辉  李丽  梁勇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9):1687-1691
目的:探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的青光眼进展引导分析(guided progression analysis,GPA)技术在判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随访36例45眼POAG患者2a,行视盘OCT、眼底照相及视野检查,至少有4次可信的OCT检查结果.根据视野结果将受试者划分为早期和中晚期.根据基线眼底照相判断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情况(弥漫RNFL缺损、局限缺损、无缺损及无法判断缺损者).由两位青光眼专家根据眼底照相及视野结果将其分为进展型及非进展型.分析OCT-GPA技术同视野、眼底照相判断的一致性,计算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眼底照相或视野判断为POAG进展者18眼(40%),OCT-GPA判断POAG进展者15眼(33%).以眼底照相及视野判断为标准,OCT-GPA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38.9%和70.4%.OCT-GPA同眼底照相及视野判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差(κ=0.211、-0.036).以眼底照相为标准,仅眼底照相判断进展者6眼,2眼为新的盘周出血,4眼为盘沿变窄;仅OCT-GPA判断为进展者9眼,8眼为早期,其中5眼基线眼底照相提示弥漫性RNFL缺损,2眼无明显RNFL缺损.以视野为判断标准,仅视野判断进展者7眼,5眼为中晚期;仅OCT-GPA判断进展者12眼,10眼为早期.结论:OCT-GPA在判断早期POAG进展及弥漫性RNFL缺损上有一定优势,但最好联合视野及眼底照相检查共同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炎( acute retinal pigment epitheltis,ARPE)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01/2014-01以来临床确诊为ARPE 的36例40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58.3%),男女比例为1:0.71。发病年龄17~60(平均40.92±7.13)岁。其中32例为单眼发病。 BCVA 0.3~1.0,平均0.50±0.26。所有患者均行BCVA(矫正视力)、眼底彩照、FF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OCT(相干光断层扫描)检查。 FFA表现为3种类型:I型为多个“中黑外亮”或“葡萄簇样”的荧光斑;Ⅱ型为I型病灶可见荧光渗漏;Ⅲ型病灶伴CNV形成。 OCT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形态:I型多个RPE(色素上皮)层反射断续、增殖病灶。Ⅱ型色素上皮脱离伴局限性神经上皮脱离。Ⅲ型前2型伴发脉络膜新生血管( CNV)。结果:眼底彩照表现为:所有40只患眼黄斑区或其附近均可见多个不连续的、暗灰色斑点伴周围淡晕环。 FFA表现为I型21眼;Ⅱ型17眼;Ⅲ型2眼,Ⅱ型、Ⅲ型与I型间比较BCVA平均值下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而同型间不同形态的病例及Ⅱ、Ⅲ型间 BCVA 平均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OCT 主要表现为I型21眼,Ⅱ型17眼,Ⅲ型2眼。 I与Ⅱ、Ⅲ型病例间BCVA平均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Ⅱ、Ⅲ型病例间BCVA平均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ARPE眼底主要表现为后极部多个不连续暗灰色病灶,视力损害程度与有无色素上皮屏障功能受破坏及病灶位置有关。 FFA及OCT可表现为3种类型,典型的FFA表现为“中黑外亮”或“葡萄簇样”的荧光斑,是诊断的依据。 OCT能清晰的显示病变各层的组织形态,对ARPE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起到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静止性夜盲(congenital stationary night blindness,CSNB)是指一组遗传性、非进展性的视网膜疾病,主要以视杆细胞功能异常为特征,导致夜视力受损。其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阐明。目前通过暗适应阈值测量和ERG检查能够对大多数CSNB作出诊断。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在该病的基因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本对各种类型的CSNB的暗适应阈值测量方法、视觉电生理特征和基因缺陷研究等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