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在乳腺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治疗作为乳腺癌的辅助治疗方法近年来已取得很大进展,作为免疫治疗新方法,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以其优势为治疗乳腺癌开辟了新领域。由于其含有两个能与不同抗原决定簇特异性结合的单克隆抗体片段,它可以同时结合肿瘤细胞相关抗原和血循环中免疫效应细胞的受体,因而能将循环血液中的免疫效应细胞引至肿瘤组织,并诱导免疫效应细胞产生抗肿瘤活性,杀伤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免疫治疗是临床上取得较好效果的治疗手段之一。CA153可在乳腺癌免疫应答中作为特异性抗原激活免疫应答;参与T细胞活化;靶向结合多肽疫苗,增强免疫应答;诱导树突状细胞成熟,清除体内癌细胞等。因此CA153在乳腺癌的免疫应答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作为乳腺癌免疫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双特异性抗体与T淋巴细胞抗肿瘤免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导向免疫效应细胞的双特异性抗体可以同进结合靶细胞的肿瘤相关抗原和效应细胞2表面的触发分子,能引发正常的细胞防御机制到肿瘤细胞上来,是一种新型高铲的肿瘤免疫制剂。其中根据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识别理论发展而来的导向T淋巴细胞的双特异性抗体用于某些肿瘤的免疫治疗临床前研究报告了令人瞩目的抗肿瘤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 Bcap37完全细胞抗原冲击树突状细胞 (DC)能否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 ,探索乳腺癌的免疫治疗方法。方法 从人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 ,用 GM- CSF和 IL - 4诱导出 DC,反复冻融制备 Bcap37完全细胞抗原 ,将此抗原冲击的 DC与 T细胞共培养 ,以 7天后分离的 T细胞为效应细胞 ,与肿瘤细胞混合培养 ,MTT法测定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单核细胞经细胞因子诱导 8天 ,形态、表型及功能鉴定为成熟 DC;完全细胞抗原冲击 DC诱导的 T细胞对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Bcap37完全细胞抗原冲击 DC可有效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是造成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其治疗及预后仍然面临重大挑战。胎盘特异性基因1(PLAC1)在胎盘以外的正常组织中基本不表达,但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均有表达,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尤其丰富,可能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浸润及转移相关。PLAC1作为肿瘤特异性抗原,具有免疫原性,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针对PLAC1抗原表位的免疫治疗,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笔者就PLAC1在乳腺癌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如何通过细胞表面抗原使免疫系统区分正常细胞和癌细胞是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关键。最新的技术使人们了解到,由于肿瘤细胞突变产生新的表位肽,继而引起患者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且最新研究表明,这种肿瘤新抗原(neoantigens)的识别将成为临床免疫治疗的重要突破点。相关结果表明,在癌症免疫治疗中,肿瘤新抗原可以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开发并增强针对这类抗原选择性T细胞的反应性,为新型免疫治疗带来希望。精准细胞免疫治疗(precision cell immunotherapy treatment,PCIT)是通过高通量基因测序及大数据分析,获得针对癌细胞特异性新型抗原和高效应的精准T细胞(precision T cell for neoantigen,PNA-T),进而富集 PNA-T对肿瘤患者进行精准细胞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7.
一、肿瘤抗原问题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中心问题.二、肿瘤免疫反应激发过程中的免疫耐受和免疫效应过程事的自身免疫损伤.三、肿瘤免疫治疗的理论基础 MHC-I类分子介导的抗原加工和提呈;三元体结构的阐明;CTL激发的新机制CTL激发和效应中的HLA限制性;HSP在肿瘤抗原加工过程的“分子扮娘”作用.四、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和未来 以肿瘤抗原特异性CTL为基础的肿瘤疫苗,进行过继输注和肿瘤抗原疫苗.五、面临的挑战 需重新认识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特异性问题、肿瘤细胞抗原加工和提呈的异常,并引起MHC-Ⅰ类分子表达降低;肿瘤治疗的HLA限制性问题;肿瘤免疫激发和效应过程中的免疫抑制;肿瘤免疫效应过程中的时空限制;肿瘤抗原的变异;T细胞TCR信号传导异常.  相似文献   

8.
现代肿瘤学研究表明,肿瘤不是一种单纯的局部疾病,而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现有的肿瘤治疗方法难以清除体内所有的肿瘤细胞,放、化疗往往容易导致肿瘤细胞对治疗产生耐受.因此,治疗后的复发和转移不可避免.肿瘤免疫治疗的特点是,它的特异性靶向抗肿瘤作用在攻击肿瘤细胞的同时不会伤及正常细胞,因此避免了药物治疗引起的毒副反应.随着生物科技和肿瘤免疫学的迅速发展,这一构想目前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可望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新途径[1-3].一、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临床前动物实验研究的成果给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免疫治疗可以完全消除动物体内的移植瘤,用肿瘤疫苗免疫小鼠不仅可以排斥移植的肿瘤,而且还能防止再次接种相同肿瘤细胞后的肿瘤生长,表明治疗后产生了特异性的抗肿瘤效应.这种特异性抗肿瘤效应细胞主要是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它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不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9.
双功能抗体(bispecificantibodies,Bs-mAbs)作为一种新型肿瘤免疫治疗手段已为人们所接受,它能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抗原及效应的细胞表面抗原,并将肿瘤细胞与效应细胞同时有效地连接起来,充分发近效应细胞对肿瘤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力,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双功能抗体的类型及其抗肿瘤机理。  相似文献   

10.
黑色素瘤抗原(MAGE)广泛表达于多种恶性肿瘤.该抗原经抗原提呈细胞加工后能被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或HLA-Ⅱ分子提呈,引起针对MAGE表达阳性的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免疫.近年来MAGE抗原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和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