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阻抗图是一项非侵入性测定心输出量、心功能以及血液动力学参数变化的技术。对病人无痛苦,适宜临床监测,重复性好。经廿年来的研究,已广泛用于临床,尤其对术后与重危病人的测定更显示出其优越性。但是,此技术属非直接测定各项生理参数,所反映的生物阻抗信息用于定量计算心搏量,会受到解剖与生理上等因素影响。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应该掌握正确的测算与使用的限度。本文介绍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临床应用,也提供了某些影响因素的修正方法,以提高心阻抗图临床应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心肺电阻抗血流图临床应用的进展牛汝楫,吕景新在生物学和医学中应用电阻抗技术至今不过几十年的时间。1966年Kubicek根据Nyboer提出的一个表明血管容积变化与电阻抗变化的关系式,与有创性导管法测量对比计算心脏每搏输出量有较好的相关性,建立了Ku...  相似文献   

3.
赵珊  王浩彦 《国际呼吸杂志》2014,34(19):1516-1520
脉冲振荡肺功能是一项具有发展前景和临床应用价值的新技术,测定呼吸阻抗方法简便直观,能够直接测定呼吸阻抗,无创伤,重复性好,并且其结果能全面地反映患者的呼吸生理情况,同时能够较为形象的区分阻塞部位和严重程度.临床实践证明,脉冲振荡肺功能测定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及互补性.  相似文献   

4.
交流电的阻抗相当于直流电电阻.阻抗可在呼吸描记法中用以监护气容量,也是测定血容量的敏感而又精确的方法.阻抗也用于测定胃容量;低电导的液体进入胃时,上腹部的阻抗增加,随后下降,这种下降逻辑上代表了胃的排空.闪烁图是测定胃排空的一个准确方法.本研究对阻抗法与闪烁图在监护液餐胃排空中的应用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简讯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上海举办心阻抗、心功能和心电监护学术活动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于1988年11月30日~12月8日,在上海举办“心阻抗、心功能、心电监护新技术讲学交流会,22省市87名代表参加交流,主要交流、讲授、讨论的题目为:园台型阻抗原理及其在临床与麻醉中应用,心阻抗图进展,动态心电图临床应用,心电生理监测、心室晚电位、简易动态  相似文献   

6.
无创伤性心功能测定的方法,重复性强,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但在实际测算中,人工测量十分繁杂,参数多、误差大。为正确处理繁杂数据,提高工作效率,我们研制了微机阻抗心功能自动检测系统,实现了阻抗心功能数据的采集、分析、报告、存贮及统计处理的智能化与自动化。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7.
胸腔电生物阻抗法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腔电生物阻抗法(thoracic electrical bioimpedance,TEB)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于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太空总署首创用于宇航生理研究,至90年代有了较大的突破,特别是波形分析和模式识别软件的改进,结合计算机数字化的技术处理,使其在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多种型号的国产阻抗法监测仪也相继问世。基于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完善,近年来TEB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1]。本文就其特点及临床应用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正脉冲振荡法(IOS)测定呼吸阻抗是近十几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新型肺功能检测方法,因其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受试者配合程度小,测定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并可用图解方式显示诸如中央气道阻力、外周气道阻力和顺应性等指标,形象、直观,特别适用于老年人、儿童及病情较重者而得到大力推广。本文采用  相似文献   

9.
心力衰竭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流动力学紊乱,有创监测手段准确度高,但有一定局限,难以推广普及。无创监测方法操作简便,几乎无并发症,临床应用前景更加广阔。目前研究较多的无创监测方法包括超声心动图技术、外周血管测定法和阻抗法。超声新技术发展势头良好,但受操作者技术影响较大;外周血管测定法能够测定某一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但不能持续监测,且不同原理设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差异较大。阻抗法分为胸腔阻抗法和全身阻抗法,能够进行持续性监测,但其准确性与稳定性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更准确、更稳定和可穿戴的持续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是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许多研究应用生物电阻抗法进行人体成分分析,指导心衰病人的临床用药和疗效评估.使用生物电阻抗分析(BIA)技术测量的相位角(PA)是近年来引起人们关注的一个原始的生物电阻抗分析变量,本文探讨PA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为临床心衰患者的病情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检测输血传播病毒。方法根据输血传播病毒的核酸序列特点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将扩增产物进行DHPLC检测分析,以验证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同时进行临床检测的初步应用。结果以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进行特异性试验,无交叉反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重复性良好;灵敏度可达1.0×10~1拷贝/反应。分别应用实时荧光PCR法、普通PCR法及本文所建立的PCR-DHPLC法同时检测32份血清样本,发现有17份样本实时荧光PCR阳性,17份样本PCR-DHPLC阳性,15份普通PCR阳性。结论本文建立的PCR-DHPLC法具有特异、敏感、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输血传播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2.
化学发光法与放射免疫法分析甲状腺激素结果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和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对甲状腺激素的测定结果比对,探讨CLIA法在甲状腺功能测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RIA法和CLIA法分析甲状腺激素的精密度、重复性、灵敏度进行比较;采用RIA法和CLIA法,随机抽取200份血标本进行平行检测比较,结果进行相关性处理。结果测定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CLIA法批内变异系数均小于RIA法(P<0.01),测定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素(TSH),CLIA法批内变异系数低于RIA法,但无显著性差异;CLIA法测定T3、T4、FT4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RIA法(P<0.01);测定FT3、TSH,CLIA法批间变异均小于RIA法,但无显著性差异;CLIA法与RIA法均有较好的回收率;CLIA法最低检出限均低于RIA法;两法检测结果高度相关。结论CLIA法对检测T3、T4、FT3、FT4、TSH更为敏感、准确快速,精密度、重复性高于RIA法,或与RIA法接近,完全可以在临床检验中代替RIA法。  相似文献   

13.
<正> 临床实践证明,在微分波、基础阻抗等变异不大的情况下,Kubicek法测心输出量是可行的.但是,当心阻抗一次微分图C波幅度(dz/dt)_(max)异常偏低时,其测算值与临床实际偏离较大,为了探讨不同计算方法的合理性,本文对Kubicek法和非线性法测定低C波患者的心输出量,进行了比较分析.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受检者均为C波幅度(dz/dt)_(max)≤  相似文献   

14.
董秀珍 《心脏杂志》2000,12(5):392-393,397
电阻抗断层成象是一种新的成象技术 ,在临床图象监护和功能成象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无创、简单、容易应用等 )。本文作者在生物电阻抗断层成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介绍目前研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并进性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脑出血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体血注入法和胶原酶诱导法脑出血模型的血肿大小一致且重复性好,适合研究脑出血过程的病理生理变化,且与人类脑出血的特点相似,目前应用较多;微球囊充胀法脑出血模型适合研究脑出血后占位效应和血肿清除的病理生理过程、颅内压变化和脑血流改变等;自发性脑出血模型可产生与人类高血压动脉硬化相同的病理改变,但由于模型不确定、重复性差且无可比性,应用较少。  相似文献   

16.
心阻抗图非线性理论中X≈SV假设的可行性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心阻抗图是心功能检测的无创伤技术,已越来越被临床所重视,其测定心排血量的计算方法一般采用60年代提出的Kubicek公式.大量的实验和临床应用表明,该公式有时会产生较大的偏差.针对这一问题,况明星等人提出了与Kubicek不同的心阻抗图非线性理论,其主要内容是研究心阻抗变化△Z与心脏射血的关系,最终导出计算心搏出量SV的  相似文献   

17.
食管pH-阻抗监测通过记录食管腔内食团通过所引起的阻抗变化反应食团的性质及运动情况。弥补了食管pH监测、无线pH胶囊检测不能检测到弱酸、非酸反流的弱点,从而提高了检测反流事件的灵敏度,增加了反流检测的价值。食管pH-阻抗监测在某些情况下允许不停用抑酸药的情况下进行监测。传统的指标,如酸暴露时间、DeMeester评分在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特别是以酸反流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中是主要指标。但食管pH-阻抗监测提高了反流症状关联、反流事件的检出率,提高了GERD的检出灵敏度。新的基于阻抗的指标如:反流后吞咽诱导蠕动波指数和食管基线阻抗提高了pH-阻抗监测在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胃灼热、反流高敏感和GERD相关食管外症状等的临床诊断价值。本文描述了食管pH-阻抗监测在临床中应用,以期更好的利用食管pH-阻抗监测辅助诊断食管疾病。  相似文献   

18.
ECG-G-MRI Simpson’s法评价心功能的重复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使用某一技术连续评价心脏功能时,必须证明具有可靠的重复性,Semlka认为,电影MRI技术,通过覆盖整个心室的Simpson’s法直接计算心室的容量和重量,而不是应用几何公式推算,所以,测定的正常和形态异常的心室容量和重量均具有可靠的观察者间和研究间的重复性,我们采用ECG-G-MRISimpson’s法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本文测定的LVM、LVEDV、LVEF均具有非常好的观察者间和两次检测间的重复性,其变化均在5%以内,LVESV、LVSV的变化也未超过8%,除LVEF外,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均非常显著,与Semelka的结果极相似.RVEDV的观察者间变化优于Sechtem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采用直接式阻抗血流仪,以多种小电极短距离引导阻抗图的方法,已证明所记录的心前区阻抗图(LVIG)在检测心脏舒张功能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1],本文用此方法测定了60例冠心病人,并与50例正常人对照,以探讨心前区阻抗图在左室舒张功能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心阻抗图     
心阻抗图具有无创性、安全、简便和可连续动态观察等优点,可用来测定心输出量、心收缩时间间期、血管外周阻力及心肌收缩力等心血管数据。国外于1966年开始用于宇航生理研究,70年代起已广泛用于基础和临床医学,认为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重复性。目前此项检查在我国正逐渐开展,为此将其基本原理、临床价值及计测方法简单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