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黄秀丽 《广西医学》2003,25(11):2324-2325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贯穿于整个护理的全过程。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 ,已引起广大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儿科新生儿病房病儿年龄小 ,各器官和组织发育不成熟 ,调节功能差 ,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当新生儿患病住院时 ,由于孩子离开父母 (无陪护病房 ) ,父母对其疾病、治疗及预后会产生不同的焦虑 ,这不仅不利于母亲的康复 ,同时也影响孩子出院后家庭护理及以后的健康成长。所以 ,针对病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则显得尤为重要。为此 ,我科新生儿病房从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通过有计划地对 36 5例住院患儿的家长进行入院时、…  相似文献   

2.
<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主要收治危重、需要抢救的新生儿,为了保障治疗护理的顺利进行,并且减少院内交叉感染,大部分NICU采取完全无家属陪护的封闭式管理模式和集中探视制度[1]。文献[2]报道,10%左右的新生儿出生后需要进入NICU进行监护治疗,由于各种疾病原因送入的患儿,其父母因担心孩子有生命危险、留有后遗症、并发严重感染等,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且父母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危重新生儿父母决策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1至2023年3月该院181例NICU危重新生儿父母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决策参与量表及决策冲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1例(39.2%)父母期望与医生共享决策,但实际决策中112例(61.9%)为被动决策。危重新生儿父母决策冲突得分为(34.43±14.21)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胎龄<32周、产重低体重、有先天性疾病、文化程度为高中/中专及以下、非主干家庭、重度治疗负担是危重新生儿父母决策冲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医护人员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提高父母决策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脑瘫高危新生儿父母对脑瘫知识的掌握及需求状况,以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方法 选取2012年收治的84名脑瘫高危新生儿父母,采用自编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①患儿父母脑瘫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不足,合格率仅为44.0%;②学历、居住地、月收入、患儿住院时间是影响患儿父母脑瘫知识掌握程度的主要因素,大专及以上学历、居住在城市、月收入≥2000元的父母总体掌握状况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患儿父母整体对脑瘫知识学习需求程度高.结论 脑瘫高危新生儿父母对脑瘫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应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脑瘫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中外健康文摘》2008,5(7):20-20
为什么对家庭关系感受不好的儿童发生多动症的多呢?这里至少有两种可能性:一是父母教育的方式方法有问题,使孩子对父母不亲近,惧怕父母亲等,从而促使孩子发生多动症。另一是由于多动症孩子淘气,难以管教,使得父母缺乏耐心而常打骂孩子,以致影响了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从调查结果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非危重新生儿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对其父母心理的影响.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问卷(BDI-13)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对入住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的50对父母(实验组)和入住普通病房新生儿的52对父母(对照组)进行了调查,比较两组BDI-13、SAS评分.结果 实验组BDI-13及S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非危重新生儿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可明显增加父母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抚触是一种通过触摸新生儿的皮肤和机体,刺激皮肤感受器上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促进新生儿身心健康发育的科学育婴新方法,帮助父母与孩子发展温暖而又亲切的关系,在出生后的最佳时机,以最好的方式促进他们的成长与发育,是对婴儿健康最有益的、最自然的医疗技术.本文从新生儿抚触的概念、抚触研究的发展史、抚触对新生儿及其母亲的各个方面影响的研究进展,做了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抚触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韵波 《当代医学》2006,12(11):56-56
新生儿抚触简单地说就是医务人员、父母与婴儿皮肤的密切接触,是一种成人与孩子愉快交流的方式。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医务人员对婴儿非特定部位肌肤做一手法和技巧的按摩。在宝宝出生后最佳的时机,通过抚触可以将父母的爱传递给婴儿,增加家人与宝宝间的亲情交流,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育,是对新生儿健康最有益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危重新生儿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对其父母心理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问卷(BDI—13)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对入住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的50对父母(实验组)和入住普通病房新生儿的52对父母(对照组)进行了调查,比较两组BDI-13、SAS评分。结果实验组BDI-13及S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非危重新生儿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可明显增加父母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0.
当新生儿、婴幼儿患感冒鼻塞时,有的家长,由于不了解滴鼻净的毒副反应,往往喜欢把滴鼻净滴入小儿鼻腔里,以使小儿鼻腔通气顺畅。殊不知,这种做法很危险,对新生儿更加危险。某医院在两年内曾先后收治4例滴鼻净致呼吸衰竭的新生儿患者,都是由于孩子的父母为其使用滴鼻净滴鼻而引起中毒的。4名新生儿患者中最小的12天,最大的28天,经医务人员积极抢救脱险。 滴鼻净也叫鼻眼净,系盐酸萘唑淋溶液,为抑肾上腺素药物,有收缩血管,使血压升高的作用。滴鼻净对中枢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11.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这就需要从婴幼儿时期开始注意观察孩子的视力情况,发现视力减退,及早治疗,使孩子的眼睛永远清澈明亮。 给婴幼儿检查视力是有困难的,只能根据其父母了解孩子的情况进行检查。新生儿视力很差,眼球只有无目的性运动。生后1~2周内的初生儿喜欢柔和的弥散光,但厌恶强光。2周后眼球可以出现对灯  相似文献   

12.
孩子呕吐是父母所关切的。孩子年龄不同、病因不同,处理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一、喂养或饮食不当 喂养不当在新生儿和婴儿多见,多数为喂奶过多、过频,超出了孩子的正常生理需要。预子哭闹给母亲的第一印象是孩子饿  相似文献   

13.
沈小琴 《医学与社会》2011,24(10):21-22
目的:探讨和分析健康教育对新生儿急性肺炎父母知识水平和护理技巧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住院患儿父母50人,调查其对新生儿急性肺炎护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然后针对常见的新生儿急性肺炎问题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培训,然后再统计其对护理知识的知晓和掌握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前后父母对婴幼儿肺炎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针对新生儿急性肺炎父母进行系统科学的健康教育培训,能有效提高其对新生儿急性肺炎的知识水平和护理技能,从而促进患儿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住院新生儿父母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及应对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36例住院新生儿父母进行相关问题的调查。结果:136例住院新生儿父母均表示在新生儿住院期间感到紧张和焦虑。她们担心新生儿的恢复情况,同时担心新生儿出院后,由于缺乏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不能很好的照顾新生儿,害怕护理不当导致宝宝生病。住院新生儿父母希望能够通过在医院专业的学习来提高护理新生儿的知识和技能,科学育儿。结论:通过发放温馨提示卡、健康教育资料、电视播放相关知识、组织专题讲座、新生儿护理操作培训班、出院后电话随访指导等多种健康教育形式,有效的舒缓了住院新生儿父母紧张焦虑的情绪,并有效的提高了住院新生儿父母对新生儿日常护理的能力,对新生儿从医院专业的照护安全过度到家庭的有序照护提供了很大帮助,适合在各层级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病房实施心理护理体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于新生儿言语中枢发育尚未成熟,无法与他人进行交流,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其心理活动的改变很容易被医护人员忽视,但是作为一个生命体,新生儿同样具有心理活动、精神需求,同样与外界进行着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尤其是新生儿病房患儿,由于远离父母,更需要医护人员的亲情和呵护来满足其身心的需要,促进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调查未成熟儿在出生后数日入选数项研究时其父母的观点。方法:对应{加入数项研究(2~7)的在新生儿加强监护病房的未成熟儿的父母发放调查问卷。结果:所有50位母亲和48位父亲中的42位独立地完成了问卷,28%的要求加入2项研究,32%的要求加入3项,24%的要求加入4项,14%的要求加入5项,2%的要求加入6项。有61名婴儿其x(s)孕龄为26.9(1.6)周、出生体重为877(249)g,近乎3/4(71%)的父母认为其孩子在医院进行很多研究很好,大多数(93%)认为其孩子在研究中将得到相同或更好的照顾,只有15%的父母认为其孩子太小而不能进行研究,几乎所有(98%)的父…  相似文献   

17.
唇腭裂语音的特点及重建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唇腭裂的发病率很高,大约1000名新生儿中就有1~2名患有唇腭裂。患者上唇和腭部天生地完全或部分裂开,这不仅影响孩子吃东西的能力,使人变得非常丑陋,给父母以巨大的感情创伤,而且影响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除了发音表达上的障碍,严重的唇腭裂患者甚至伴随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由于父母血小板血型不合产生血小板抗体,诱导新生儿发生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2例临床上确诊为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NIT)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儿及其父母的血小板相关抗体,应用PCR-SSP法对患儿及父母进行HLA及HPA基因分型,根据相应的抗原进行抗体特异性分析.结果 22例NIT患儿中,14例是由于同种免疫性因素引起的,其中27.3%(6例)南HLA抗体引起,13.6%(3例)由HPA抗体引起,22.7%(5例)南HLA+HPA抗体引起;9.1%(2例)由于被动免疫性因素引起;27.3%(6例)由自身抗体引起.其中,同种免疫性抗体以抗HLA-A2、19,抗-B40及抗HPA-3a多见.结论 在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主要以父母血小板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为主,临床产前诊断预防和产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内涵上秉承了整体护理的概念,护理人员综合考虑新生儿生理的、心理的、社会和精神各方面的状态和相互关系,通过其父母的全程参与照护新生儿,使新生儿各方面都能到达完善的状态。该模式可提高父母的育儿知识,促使父母的情绪和育儿行为改善,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我们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为理论基础,以营养供给、信息刺激、亲子交流为主要干预内容,观察干预措施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苏健 《河北医学》2014,20(2):329-332
目的:研究护理对于住院新生儿父母焦虑、抑郁状态的缓解情况,对指导临床针对性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100例住院的新生儿在其入院7d内,对其父母(父100例,母100例,共计200例,为实验组)均采取针对性护理并进行焦虑自测、抑郁状态自测以及社会支持测评进行测评。回顾2001年未经过针对性护理的100例住院新生儿的父母200例(父100例,母100例,共计200例,为对照组)进行以上测评并对焦虑自测、抑郁自测结果与现在的结果分别做比较。结果:未经过针对性护理的200例父母中,100例父63%焦虑,65%抑郁;100例母38%焦虑,35%抑郁,得分均较其他同龄人高(P〈0.05)。进过针对性护理的200例父母中,100例父29%焦虑,31%抑郁;100例母19%焦虑,17%抑郁,测评系数都比未干预组低,差异有意义(P〈0.05)。入院新生儿父母的焦虑、抑郁程度与针对性护理干预的积极程度呈负相关。结论:对于住院新生儿的父母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缓解其父母焦虑、抑郁行之有效,应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