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6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后出血是产科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首位病因。大多继发于宫缩乏力,临床多采用催产素或麦角新碱加强子宫收缩,但这两种药物对部分病人效果不显或有禁忌症,为寻求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预防产后出血的方法,采用口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探讨PARS2相关发育性癫痫性脑病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回顾性分析1例PARS2相关发育性癫痫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遗传学数据。结合文献复习,总结该病的临床和遗传学特征。患儿男,9个月,因“反复抽搐3个月”2022年1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随访8个月仍有全面发育落后,伴肌张力低下及小头畸形。共纳入患儿20例,临床特征为生后6个月以内起病,全面发育迟缓,痉挛发作,肌张力低,小头畸形,以额叶受累为著的脑萎缩伴小脑齿状核周围异常信号及心脏受累。共报道11个致病性变异,最常见的变异为c.283G>A(42.3%)和c.1091C>G(19.2%)。对于生后6个月内起病的全面发育迟缓和痉挛发作患儿,如伴肌张力低,小头畸形,额叶为著的脑萎缩伴小脑齿状核周围异常信号和心脏受累,应考虑到PARS2相关发育性癫痫性脑病的可能,c.283G>A和c.1091C>G为两个高频致病性变异。  相似文献   
3.
前庭大腺位于两侧大阴唇后1/3深部,腺管开口于处女膜与小阴唇之间。当因感染等原因引起腺管开口堵塞时,分泌物不能排除,则形成前庭大腺囊肿。当继发感染时则形成脓肿。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疼痛,行走不便等症状。囊肿或脓囊多好发于一侧,但亦有双侧者。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单纯切开造口术或囊肿切除术。自2004年1月~2007年2月我院采用前庭大腺囊肿或脓肿挂线造口术治疗前庭大腺囊肿或脓肿效果佳,现将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选取2010年9月~2011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76例,随机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进行治疗,静脉滴注纳洛酮(0.05mg/kg的纳洛酮与30~40ml浓度为10%的葡萄糖注射液充分融合)qd,滴速为6~8滴/min。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参麦注射液与纳洛酮联合治疗),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32%,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经比较,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采用参麦注射液与纳洛酮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能有效促进患儿神经功能的恢复以及呼吸、循环系统的改善,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临床特点与预后规律.方法:对48例HIE患儿的分娩方式、临床分度、头颅CT检查及其预后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异常分娩组中、重度HIE发生率65%,明显高于正常分娩组(30%)和剖宫产组(16.0%):HIE预后与临床分度呈正相关;CT检查发现有脑实质出血的HIE患儿病死1例(33.3%).结论:异常分娩导致婴儿出生后窒息是HIE发生的主要原因,临床分度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HIE合并多部位,多类型出血,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手足口病(尤其重症EV71感染所致)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发病年龄,病情轻重及合并症,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严格按照卫生部发布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对患儿进行筛选,110例均符合手足口病疑似病例,经本院专家组会诊为临床诊断病例.所有病例均经过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观察效果及预后.结果:110例患儿除1例脑炎患儿有间断头痛外其余病例均治愈后出院.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时间8 d.结论:手足口病具有典型皮疹及传染特性,早期诊断及治疗可以达到治愈目的.重症EV71感染导致的手足口病,应保持高度警觉,密切观察,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孕妇宫颈感染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E-ET)及自然妊娠先兆流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本院就诊的 IVF-ET术后出现先兆流产的患者37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随机抽取自然怀孕先兆流产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皆行宫颈分泌物培养(厌氧菌,支原体,细菌培养),比较两者宫颈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宫颈分泌物培养阳性率为67.57%(25/37);对照组为27.50%(11/4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7.839,P<0.05)。两组宫颈感染阳性与阴性者之间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3.678、27.340,P <0.05)。但两组阳性与阴性者分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241、1.352,P>0.05)。【结论】先兆流产的患者与宫颈感染存在相关性,且 IVF-ET比自然妊娠更易感染,在先兆流产治疗中应常规行宫颈分泌物培养,以提高保胎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病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3月妇科接受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经过抗凝、溶栓及护理干预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一例肺栓塞发生。结论:妇科术后发生DVT的原因较多,在预防和治疗妇科疾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护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左氧氟沙星是第3代氟喹诺酮类合成抗菌药物,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其体外抗菌活性约为氧氟沙星的2倍。左氧氟沙星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的活性,阻止细菌DNA的合成和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临床上主要用于由革兰阴性和革兰阳性菌引起的各类感染。除皮疹、瘙痒外,静脉炎在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本文着重探讨输液速度与左氧氟沙星所致静脉炎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