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连是临床最常用的清热类药物之一.其性味苦寒,入心、肝、胆、脾、胃、大肠诸经,具有较强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本草别录>云其"主五脏冷热,久下泄癖脓血;止消渴,大惊……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黄连的临床应用极为广泛,单用即可取效,如若进行适当配伍,既可增强其疗效,又可扩大其治疗范围.从历代医家的经典论说和近年应用经验来看,黄连的对药配伍很有特色,既可与其性味功效相同的药物进行配对,起到协同作用;也可与其性味功效不同药物进行配对,以期收到不同作用.兹将黄连临床应用中最有特色和最具代表性的对药配伍分类论说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正半夏泻心汤出自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撰《伤寒论》,由半夏、黄芩、黄连、炙甘草、干姜、人参、大枣七味药组成,方中重用半夏和胃降逆止呕,为全方之君药;黄芩、黄连苦寒泄热;干姜、半夏辛温散寒,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更佐人参、大枣、炙甘草补益脾胃,共达调和中焦脾胃升降之功。本方为少阳误下成痞所设,是辛开苦降、寒温并用、攻补兼施、调和脾胃的代表方剂。因其配伍精当,效专力宏,故后世广泛应用于各种消化系统等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由于呼吸系统疾病或其他因素影响,患者呼吸道黏液分泌紊乱、纤毛清除障碍,易发生坠积性肺炎、肺不张等,为此临床常给予湿化排痰药,以稀释溶解痰液,促进痰液排出.肺组织具有吸收面积大;吸收效率高;全身不良反应小等特点,经肺给药已被临床认可并广泛应用.雾化吸入是经肺给药的常见方法之一,雾化吸入湿化排痰药是临床排痰治疗中一种很好的方法.本文就雾化吸入排痰用药、雾化吸入方式、促进雾滴在肺深部沉降措施及雾化后护理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左金丸不同配伍比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金丸原方出自《丹溪心法》,一名回令丸[1],由"黄连六两、吴茱萸一两"组成,两药之比例为6:1,其原方作用以"泻肝火"为主.  相似文献   

5.
脑病证型非常之多,如肝风内动证、肝阳上亢证、肝气郁结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胆郁痰扰证等等,其中临床以肝风内动证作为现代研究探讨最为突出的证候.  相似文献   

6.
加味黄连温胆龙牡汤是由温伟波导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辨证治疗老年痰热扰心型失眠患者的方剂,由黄连温胆汤为基础加减而成,主治痰热扰心证。临床应用本方的主要特征性症状为:入睡困难、维持睡眠障碍(易醒、早醒和再入睡困难)、多梦、心悸不安、心烦易怒、胸闷脘痞、泛恶嗳气、痰多口黏、口苦口臭、头重或头昏、头晕目眩、大便不畅,舌脉象:舌红或偏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弦滑。其中入睡困难、维持睡眠障碍(易醒、早醒和再入睡困难)、多梦症状必备其一,其余症状兼备其三。  相似文献   

7.
黄连 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胃、肝、胆、大肠经。功能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主治湿热证、热毒炽盛证及血热妄行证等。四川产者为道地药材,故又名川黄连。形似鸡爪者良,亦名鸡爪连。临床使用黄连,应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和关联规则研究痰瘀互结型肝豆状核变性的中医药治疗规律.方法: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及HIS系统,查询2013年2月-2018年12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的肝豆状核变性痰瘀互结证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运用复杂网络技术挖掘其核心处方,采用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进行Aprior模块分析,研究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及用药规律.结果:得出高频药物12味,其中寒性药物与苦味药物使用最多,药物以归肝、脾、胃经者最多;模块分析得出大黄与黄连的配伍具有更高的关联度,为常用药对;半枝莲、黄连、大黄为常用药组.主成分因子分析共提取5个公因子.结论:根据用规律分析,本院脑病科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痰瘀互结证从肝论治,以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等为药物的组方原则.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主要对现代中医临床黄连用量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以年龄为参考,黄连用量建议为≤6岁者3.6g,>6岁者9g;2以病性为参考,黄连用量为急性期15g,慢性期9g;3黄连在临床应用中,用量与病位无关;4不同的给药方式,黄连用量有显著性差异;5合理的服药法可减少黄连用量;6经过得当的配伍及炮制,黄连用量可适当加大;7黄连的不良反应临床报道较少,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皮肤过敏等。  相似文献   

10.
温胆汤首见于孙思邈<千金药方>,由半夏、陈皮、竹茹、枳实、甘草、茯苓、生姜、大枣组成,且有清胆和胃、燥浊祛痰之功,主治胆胃不和,痰热上扰所致的眩晕、呕吐、心悸、不眠等病症.笔者依据本方祛湿化痰之宗旨,灵活化裁,广泛应用临床,治疗多种疾病,疗效颇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温胆汤,有理气清胆,化痰和胃之功,是临床常用方剂。郁证,乃因清志不舒,抑郁不伸所引起的病变。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用温胆汤治疗因胆热痰扰所引起的郁证疗效颇佳,现分析其病机、方解并介绍验案如下。1胆热痰扰型郁证的病机分析郁证,顾名思义,是由情志不舒,抑郁不伸所引起的病变。关于清志病变,医者每责之于肝。其说固然不谬,但深入分析,其实与胆的关系更为密切。因为胆与肝在五行同属木,胆为少阳甲木,肝为厥阴乙木,二者一腑一脏,互为表里,共同主司气机之疏泄。《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凡十一脏,取决于股也。”胆,不过一…  相似文献   

12.
叶贵文 《大医生》2022,(3):81-83
目的 探讨黄连温胆汤联合针灸治疗痰热型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万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痰热型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单纯西药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应用黄连温胆汤联合针灸的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  相似文献   

13.
东垣以补中益气、甘温除热著于世,而于泻火药的应用亦颇具心得.笔者试从其应用较多的黄芩、黄连、黄柏3味药探求其应用规律.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猪身全是宝,猪胆宝中宝;猪身全是药,猪胆药中药。”猪胆,又称猪苦胆,家庭采集方便易得。鲜用、晾干或者半干时稍加压扁再干燥之。祖国医学认为猪胆性寒味苦,人肝、胆、肺、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润燥的功能;西医认为猪胆具有抑菌、消炎、抗过敏、镇咳、平喘的作用。既可内服又能外用,可用于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多种疾病,疗效显著,真可谓是“全科良药。”  相似文献   

15.
温胆汤始见于唐·孙思邈<千金方·胆腑>:"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清代张秉成<成方便读>言本方主治"胆虚痰扰",为著名的治痰方剂.原方组成用"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陈皮三两,生姜四两,甘草一两".从宋代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开始,减少了生姜用量"二两",增入云苓"一两半",后人又入大枣1~2枚,组成温胆汤.全方寒热并用,辛苦兼施,功能和胃化痰,清静胆腑,为治痰证的主方,能解除木郁土壅,痰浊内生诸证.  相似文献   

16.
温胆汤有清胆和胃,理气化痰止呃的功效,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虚烦不寐、呕吐、呃逆、口苦、惊悸不宁等症。凡辨证由痰浊引起的失眠,眩晕,癫痫,妊娠恶阻,胃炎,胆囊炎,更年期综合症,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病,用之多验。  相似文献   

17.
儿童多动综合征是好发于6~14岁儿童的一种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其病因病机复杂。本病的发生多由心、肝、脾、肾四脏生理功能失常,致使神魂不安,意志不坚,神动智变,而出现多动表现。综合各家的观点,本病辨证以肝肾阴虚型为多,痰火内扰等型较少,故本病的治疗原则首选滋补肝肾,育阴潜阳。用药:①肝肾阴虚型,方用静灵丹(熟地、龟板、知母、黄柏、龙齿、远志、菖蒲、山萸肉、山药、茯苓等)。②心脾气虚型,方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六神散加减(炙黄芪、党参、桂枝、龙骨、牡蛎、茯苓、炒白术、炒扁豆、炙甘草等)。③痰热内扰型,方用黄连温胆汤合栀子豉汤加减(黄连、炒栀子、半夏、胆星、郁金菖蒲、远志、茯苓、藿香叶、佩兰叶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中西医理论与临床实践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中医药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思路与方法。方法:神机失灵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基本病理,治疗当以开窍醒神、强记益智为施治总则。①从心论治:治疗以益心养心、开通神窍法使血脉和利,心神明畅,处方可选用孔圣枕中丹合四君子汤加减。②从肾论治:临床广泛应用六味地黄汤加味、左归丸、地黄饮子、补肾益智方、补肾方等以补肾填精,益髓养神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中晚期阶段使用补肾填精,益髓养神改善二便失禁和生活能力,延缓病情发展。③从痰论治:以二陈汤、涤痰汤、黄连温胆汤、白金丸、猴枣散、苏合香丸、醒脑静均为常用之方。④从瘀论治:水蛭配通天草、菖蒲配蒲黄、黄芪配川芎药对,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各个阶段,均收到满意的疗效。结果:神明失用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基本病理,心肾虚衰、痰瘀阻滞是导致神明失用的内在机制。结论:防治阿尔茨海默病以开窍醒神、强记益智为总则;从心、肾、痰、瘀施治,殊途同归益神明;谨守病机缓图治,防治结合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咳喘是肺脏病变的主要症状。咳喘与痰密切相关,咳喘常夹痰邪,痰也易致咳喘。其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其病机有寒热虚实之别。止咳平喘药种类较多。笔者就自己的一点心得略做浅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黄芩-黄连药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黄芩-黄连"药对为检索词,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按条件查找,逐步筛选出相应活性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然后在GeneCards数据库中查找出UC的疾病靶基因;通过软件分析,得出活性成分与靶点之间,以及疾病各靶点蛋白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获得黄芩-黄连药对治疗UC的潜在作用靶点和通路。结果:通过查找有效成分,分析出黄芩-黄连药对中有效活性成分共51个,其中与UC密切相关的靶点共136个;通过GO富集分析得到2 226条与生物过程相关的条目,采用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65条潜在信号通路。结论: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AKT蛋白酶b (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可能是黄芩-黄连药对治疗UC调控的主要通信号通路,涉及的靶点包括肿瘤蛋白53(TP53)、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转录因子JUN、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1)、肿瘤坏死因子(TNF)等,为实验验证该药对治疗UC的作用机制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