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铒激光联合类人胶原蛋白敷料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铒激光治疗后直接冰敷,观察组患者接受铒激光后冰敷并联合类人胶原蛋白敷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观察治疗前后皮损变化评分和凹坑深度,记录两组患者创面恢复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ECCA权重评分均显著降低,两组患者治疗后ECCA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瘢痕凹陷深度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铒激光联合类人胶原蛋白敷料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安全有效,能够有效增加修复的效果,缩短恢复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于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治疗面部凹陷的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同法吸取颗粒脂肪并洗涤纯化,治疗组加入5mg/100ml地塞米松及0.2g/100ml丁胺卡那霉素,对照组仅加入0.2g/100ml丁胺卡那霉素,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注射移植后面部凹陷的改善程度,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半年随访,治疗组优19例,良28例,优良率为84%;对照组优4例,良27例,优良率为55%,两组优良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能够促进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的成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小针刀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普通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后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8.3%,对照组71.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针刀疗法能够剥离粘连,促进血液循环,解除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体微粒皮移植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博罗县石湾镇卫生院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30例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手术方法差异分为两组,采取邮票植皮术治疗的15例患者为对照组,使用自体微粒皮移植术的15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瘢痕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重度瘢痕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深度烧伤患者的创面修复,临床上使用自体微粒皮移植术,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能够改善瘢痕情况,尤其是能够减少重度瘢痕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针刀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小针刀疗法,对照组35例采用按摩及中药熏洗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63%。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刀疗法可消除炎症,剥离粘连,松解瘢痕,疏通阻滞,流通气血,恢复膝关节的动态平衡,以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并研究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并发症及处理措施。方法:选取涪陵区妇幼保健院2011年6月-2013年7月所救治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剖宫产非瘢痕子宫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临床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剖宫产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观察组患者大出血、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子宫破裂、胎盘前置等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剖宫产危险性较大,和非瘢痕子宫剖宫产患者相比,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必须加强孕期健康教育,给予针对性护理,从而加快患者康复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针刀脊神经触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管锥外针刀切割剥离松解术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小针刀脊神经触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用磨圆刀口角的小针刀经小关节入路触激神经根鞘膜,使病人突发触电样放电感。利用神经的"逃避"反应,使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得以松解。结果:治疗组治愈21例,明显好转6例,好转1例,无效2例,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12例,明显好转5例,好转2例,无效11例,有效率63.3%。结论:小针刀脊神经触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很有效的解决粘连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移植综合技术在面部轮廓整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面部轮廓整形患者共85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给予自体脂肪移植综合技术,使用肿胀法抽吸患者自体皮下脂肪,清洗提纯之后以超量30%均匀注射在患者的颞部、鼻部、下颌以及面部凹陷处和皮下皱纹处。均给予术后随访1~6个月,观察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满意程度均在90%以上,术后并发症主要以局部淤青、肿胀或者抚摸凹凸不平为主,其中填充区域手感凹凸不平者2例、术后填充区肿胀淤青者1例,整体并发症发生率3.5%。上述并发症经按摩、热敷等对症处理后均消失,均未出现术后瘢痕、脂肪液化、栓塞、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情况。结论:自体脂肪移植综合技术在面部轮廓整形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患者满意度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点阵CO2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门诊就诊的痤疮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予点阵CO2激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制中药膏剂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可有效降低ECCA评分,且其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点阵CO2激光治疗可有效改善痤疮凹陷性瘢痕临床症状,且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面部轮廓整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2例2018年7月至2020年2月在长垣市人民医院行面部轮廓整形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给对照组患者实施透明质酸整形技术,给观察组患者实施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技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65 %高于对照组71.7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6.52 %低于对照组26.0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患者在行面部轮廓整形治疗时,采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术治疗,不但效果较好,并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针刀、推拿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门诊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仅采用小针刀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小针刀与推拿联合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救治有效率为71.67%;观察组患者救治有效率为95.00%,具可比性(P0.05)。结论: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行小针刀、推拿联合疗法可有效缓解疼痛情况,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肩周炎运用小针刀联合三点阻滞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云浮市中医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临床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小针刀剥离法治疗,辅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小针刀联合三点阻滞法治疗,辅以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6%,对照组为78.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小针刀联合三点阻滞法治疗肩周炎的效果非常明显,可以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3.
王磊  魏彪 《西部中医药》2012,25(10):83-85
目的:观察中医药用于自体脂肪移植隆胸术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2例接受自体脂肪移植隆胸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例数相等的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于术前口服云南白药,术后采用大黄及芒硝包扎切口,对照组采用常规包扎,比较2组患者-晦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及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用于自体脂肪移植隆胸术的治疗,可显著改善手术效果,提升整体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联合肋软骨移植技术治疗Binder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武警四川总队乐山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Binder综合征患者,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自体脂肪联合肋软骨移植技术治疗,对照组给予硅胶假体隆鼻术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鼻背长度、小柱–小叶比、鼻额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鼻背长度、小柱–小叶比高于对照组,而鼻额角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小柱–上唇角、鼻尖突出率、鼻根突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小柱–上唇角、鼻尖突出率、鼻根突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体脂肪联合肋软骨移植技术治疗Binder综合征有利于改善鼻部与中面部外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针刀联合糖皮质激素以及中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IgE、IL-2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耳鼻喉科收取的100例鼻息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进行分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用小针刀结合激素治疗,观察组小针刀结合糖皮质激素以及中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IgE、IL-23的变化、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78.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gE、IL-23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IgE、IL-23水平变化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并发症发生率(22.00%)显著小于对照组(50.00%)(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复发率(14.00%)显著低于对照组(22.00%)(P0.05)。结论:采用小针刀联合糖皮质激素以及中药治疗鼻息肉临床疗效显著,有效的降低IgE、IL-23的水平,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均显著降低,可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复合皮移植在治疗功能部位烧伤中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广东省中山市阜沙镇阜沙医院收治的60例烧伤创面病患,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患者自体刃厚皮片移植修复,观察组给予患者使用复合皮移植修复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病患的全身状况、不良反应、总有效率等。结果:观察组优14例,占46.7%,良15例,占50.0%,差1例,占2.3%,优良率96.7%。对照组优10例,占33.3%,良13例,占43.3%,差7例,占23.3%,优良率为76.7%。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时疼痛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面部瘙痒为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对照组4例组织过度增生为4例,面部瘙痒为3例,创面剧烈疼痛为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病患复合皮移植治疗,治疗效果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探讨单位毛囊提取技术(FUE)结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在眉毛、睫毛和头皮部烧伤瘢痕毛发移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入的进行眉毛、睫毛和头皮部烧伤瘢痕毛发移植术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FUE治疗,给予观察组FUE结合rhEGF治疗,比较两组毛发存活率、平均生长速度、最终生长长度、患者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移植毛发平均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移植毛发平均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头皮区域移植毛发最终生长长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FUE结合rhEGF能够显著提高移植毛发成活率以及生长速度,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助于患者尽快回归生活和工作,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为其实施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为所有入组患者实施翼状胬肉切除操作,对照组患者采用羊膜移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病情复发率以及术后结膜囊肿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病情复发患者1例(2.5%)低于对照组的7例(1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例(7.5%)低于对照组的9例(2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翼状胬肉患者应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能够降低术后病情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改善其机体健康及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针刀配合颈椎扳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方法:84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小针刀结合颈椎扳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近、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针刀配合颈椎扳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瘢痕瘤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 例瘢痕瘤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 例针刺得气后进行温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面部皮损的变化及炎症、体质的改善程度,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皮损及炎症、患者体质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温针灸治疗瘢痕瘤性痤疮具有改善体质、见效快、复发率低、无毒副反应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