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对偏瘫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5年3月至10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痉挛型偏瘫儿童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例。观察组采用运动想象疗法与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前及治疗后10周采用上肢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WeeFIM)、肱二头肌厚度、前臂旋后角度进行评分,观察运动想象疗法对于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康复的疗效。结果治疗10周后,两组偏瘫侧肢体Peabody精细运动评分、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分、肱二头肌厚度、前臂旋后角度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eabody精细运动评分、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分、肱二头肌厚度及前臂旋后角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body精细运动评分与肱二头肌肌肉厚度的评价结果呈正相关(r=0.78,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有助于提高偏瘫型脑瘫儿童的上肢运动功能,增大前臂旋后角度及肌肉厚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超评定股四头肌厚度在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康复疗效评价中的作用,为康复疗效评定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选取60例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进行中药熏洗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30例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应用改良Ash-worth(MAS)、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B超评定股四头肌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股四头肌厚度(MTQ)。结果 (1)治疗1.5个月与治疗前比较:MAS分值略有降低,GMFM-88分值略有增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TQ值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MAS分值明显降低(P〈0.01);GMFM-88分值明显增加(P〈0.01);MTQ值明显增加(P〈0.05)。(3)观察组治疗前、治疗1.5个月、治疗3个月后MTQ值与GMFM-88分值有相关性(r=0.734,P〈0.01)。结论 B超可以通过反映局部肌肉厚度的变化,为脑瘫患儿康复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小儿脑瘫常见伴随障碍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和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小儿脑瘫患儿50例,将其按照实施伴随障碍护理干预前后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为实施护理干预前组,观察组患儿则是实施护理干预后组,对这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得到明显提高(P〈0.05),康复疗程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对小儿脑瘫实施有效的伴随障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临床疗效,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神经节苷脂对新生儿脑瘫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30例新生儿脑瘫患者为观察对象,并平均将其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东莨菪碱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6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综合康复评分,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脑瘫疾病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引导式教育疗法对脑瘫患儿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引导式教育疗法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2个疗程。两组患儿治疗6个月后采用PDMS-2评估及AD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第2版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结果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引导式教育疗法能显著提高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语言沟通能力、认知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定位术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痉挛型脑瘫患儿,按就诊次序编号,单号编入意愿分为超声定位A型肉毒毒素痉挛肌靶点注射术组(观察组),双号编入神经电生理刺激仪定位神经肌肉接头处阻滞术组(对照组),两组各30例患儿。两组患儿均给予一般康复训练和治疗,如针灸、推拿、功能训练,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进行GMFM量表评分、关节活动度比较;操作时程比较;好转率比较。结果两组患儿经不同探测定位方式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疗效比较,观察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MFM评分比较中,注射后3个月时两组对比结果:观察组评分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操作时程在45min以内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定位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治疗方法优于神经电生理刺激仪定位神经肌肉接头处阻滞术。  相似文献   

7.
感觉统合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感觉统合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步态的影响,为脑瘫患儿提供更合理、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64例,按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临床分型及其移动能力进行配对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双瘫22例,偏瘫10例)。观察组接受运动疗法、按摩、理疗等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配合每日1次共30 min的专业感觉统合训练,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3个月为1个疗程。康复治疗前后采用足印法对所有受试对象进行步态分析。结果 (1)两组双瘫患儿两侧步行足长、步速较治疗前增大,步宽较治疗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观察组两侧步行足长、步速较对照组增大,步宽较对照组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侧站立足长在治疗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偏瘫患儿治疗后患侧步行足长较治疗前增大,观察组偏瘫患儿步宽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观察组治疗后患侧步行足长、步速较对照组增大、步宽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步速、对照组步宽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站立足长、健侧步行足长治疗前后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与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均能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步态(步行足长、步宽和步速),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更有利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头部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脑瘫)的疗效。方法将66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均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神经节苷脂头部穴位注射。两组患儿在治疗前、治疗6个疗程后,应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个疗程观察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综合康复的基础上配合神经节苷脂头部穴位注射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儿童坐位能力获得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方法,观察组在常规训练方法基础上加予核心稳定性训练疗法进行治疗。采用坐位能力分级量表(LSS)对患儿坐位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 L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是帮助脑瘫患儿坐位能力获得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悬吊技术对提高偏瘫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下肢肌力的疗效。方法 40例痉挛性偏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传统的康复训练并配合悬吊运动训练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M88项评分。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积分差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经过3个月的康复治疗,患儿下肢肌力均有提高,康复训练并配合悬吊运动训练患儿肌力及运动能力均高于常规康复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修改后的手术难度评分系统(MSDS)预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1aparoscopic myomectomy,LM)结局的可行性。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83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修改后的手术难度评分对患者的手术难度进行评分,并分析评分结果与手术时间、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差值、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的相关性,同时依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MSDS〈5分组、5~7分组和≥8分组3组,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结果183例患者修改后的手术难度评分系统累计得分与手术时间、术前术后Hb差值、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均呈正相关(r=O.661、0.521、0.307;P均〈O.05)。MSDs〈5分组、5~7分组和≥8分组的手术时间和Hb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MSDS〈5分组、5~7分组手术时间与≥8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SDS〈5分组、5~7分组Hb差值和≥8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d0.05)。MSDS%5分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与5~7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MSDS%5分组、5~7分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与≥8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O.05)。3组患者90min内完成手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其中MSDS%5分组与5~7分组、≥8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do.05)。结论修改后的手术难度评分系统对预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难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MSDS~8分者,手术多数能顺利完成,≥8分者,术者需结合患者病情,手术医师自身手术技巧,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引导式教育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及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3~6岁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引导式教育,康复护理3个月,分别于护理前、护理后应用改良Ashworth评分法评定脑瘫患儿肌张力,并测定踝关节活动度。结果两组护理3个月后,踝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踝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张力降低有效率为93.3%(28/30),高于对照组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结合引导式教育较常规康复护理相比,能显著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改善踝关节活动度,有利于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悬吊治疗技术(S-E-T)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选择脑瘫患儿40例,采取S-E-T治疗,疗程为2个月,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改良后GMFM80项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脑瘫患儿经过S-E-T训练后各功能区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脑瘫患儿经S-E-T训练治疗2月后,显效24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0%。结论悬吊治疗技术能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平衡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我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共2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单用尼莫地平口服治疗,观察组应用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口服治疗,6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精神状态检查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联合治疗组精神状态检查评分明显高于尼莫地平组(P〈0.05)。结论: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疗效可靠,优于单用尼莫地平,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辨证治护干预对小儿泄泻患儿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泄泻患儿,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治疗。辨证施护组在推拿治疗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对患儿进行护理干预,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辨证施护组总有效率93.33%(56/60),对照组总有效率91.67%(55/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主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次症评分辨证施护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合并用药率下降,无不良反应。结论中医辨证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泄泻患儿的康复,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脑瘫观察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康复治疗,脑瘫观察组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另选40例正常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治疗前分别测定脑瘫患儿及正常儿童的血清IL-6、TNF-α含量,治疗3个月后测定脑瘫对照组和脑瘫观察组患儿血清中IL-6、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脑瘫组患儿血清IL-6、TNF-α含量较正常儿童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脑瘫观察组和脑瘫对照组患儿血清中IL-6、TNF-α含量较治疗前降低,脑瘫观察组较脑瘫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通过降低脑瘫患儿血清中IL-6、TNF-α的水平,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皮肤感觉输入促通技术(Rood技术)结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8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以Rood技术为基础开展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训练基础上增加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观察两组康复训练6个月患儿粗大运动评估量表评分、精细运动评估量表评分、痉挛等级量表(MAS)评分及功能独立性。结果观察组康复训练后粗大运动评估量表评分和精细运动评估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训练后M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od技术结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能够提高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及活动能力,改善肌张力,提高功能独立性,在改善患儿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雌三醇软膏治疗绝经妇女复发性泌尿生殖道感染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雌三醇软膏治疗绝经妇女复发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效果。方法2003m3—2005-02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确诊复发性泌尿道感染的绝经妇女52例为A组,其中用雌三醇软膏者为A1组(27例),服用抗生素者为A2组(25例);复发性老年性阴道炎的绝经妇女56例为B组:B1组(30例)给予阴道雌三醇软膏治疗,B2组(26例)予莪术油栓治疗。所有患者用药共计12周。A组用药前后进行尿常规检查,评估泌尿系感染症状,进行阴道健康评分。B组用药前后进行阴道健康评分及阴道炎症状评分及阴道pH值测定。结果A1组、A2组用药后尿常规化验转为正常,泌尿系症状好转,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阴道健康评分用药前后比较,A1组评分增加(P〈0.01),A2组无变化(P〉0.05);B1、B2组治疗前后阴道健康评分增加、阴道炎症状评分减少,pH值降低(P〈0.01,P〈0.05)。结论阴道局部应用雌三醇软膏能够有效治疗绝经妇女复发性泌尿道、阴道感染,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清热消肿合剂联合“一贴消”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依就诊顺序将172例腮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28例,对照组44例,分别应用清热消肿合剂联合“一贴消”外敷治疗与应用清热解毒口服液及鱼石脂膏外敷治疗两组患儿。疗程结束后观察其腮部肿胀疼痛消退时间、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并发症及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9.2%(127/128),对照组77.3%(3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腮腺肿胀疼痛消退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8例中发热26例,其他并发症2例;对照组44例发热19例,其他并发症3例,观察组出现发热等并发症的患儿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消肿合剂联合“一贴消”有效减轻患儿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与口服避孕药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2002-12—2004-12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14例确诊为重度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患者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诺雷德)与口服避孕药(妈富隆)的联合治疗。于治疗前(A组)、治疗后3个月(B组)、6个月(c组)、9个月(D组)、12个月(E组)比较疼痛症状评分、异位灶大小、生殖激素水平变化及低雌激素症状。结果 治疗后B、C、D、E各组疼痛总主观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A组(P〈0.01)。各组卵巢内膜样囊肿大小亦明显小于治疗前A组(P〈0.01),子宫腺肌病病灶大小显示治疗后B组与C组均明显小于治疗前A组(P〈0.05、P〈0.01)。治疗后B组、C组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A组(P〈0.05或P〈0.01)。所有患者在应用诺雷德与妈富隆反加疗法后第1周期起月经即规则地周期性来潮,但痛经症状明显改善。单独应用诺雷德时潮热、出汗、关节疼痛等症状于妈富隆反加疗法后1周左右消失。结论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与口服避孕药的联合疗法在控制重度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疼痛、缩小异位病灶、缓解低雌激素血症等方面是安全有效的,对于已生育的育龄妇女患病者尤其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