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4 毫秒
1.
目的探讨症状性癫痫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方法对40例癫痫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及处理异常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预防控制癫痫发作,配合药物治疗并精心护理。结果40例癫痫患者经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后,癫痫发作均得到很好的控制。结论加强继发癫痫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可预防控制疾病发展,利于病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总结18例癫痫发作致意外烧伤的病情观察及护理,癫痫发作致意外烧伤的护理重点是做好病人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做好用药护理。21例患者中治愈15例,好转3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癫痫发作围手术期护理的经验。方法对18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癫痫发作患儿术前进行针对性宣教、做好心理护理,避免诱因;术后进行严密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注意循环情况,胸管引流量及性质,水、电解质的平衡状况,保证营养供给,并发症的及时处理及癫痫发作先兆的观察等,同时做好出院指导与随访。结果18例患儿在心脏围手术期得到妥善护理,未发生任何危重状况,顺利出院。药物治疗经随访6~12个月证实效果满意,其中75%患儿坚持药物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癫痫发作患儿做好术前术后心理护理、基础护理、药物治疗的指导及观察,同时做好患儿及其家人各项卫生宣教、饮食、出院指导等有效护理措施,对防治和控制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癫痫发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28例癫痫持续状态患儿的急救与护理。方法回顾我院28例脑瘫患儿的急救与护理情况及效果,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急救和精心护理后,28例癫痫持续状态患儿均病情好转出院。结论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呼吸通畅,迅速控制发作,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治并发症,注意用药时的观察等综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继发癫痫的护理经验。方法:严密观察18例脑出血后继发癫痫患者,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8例脑出血后继发癫痫者2例死于脑疝,其他患者经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均转危为安。结论:加强脑出血后继发癫痫的护理,是预防控制并发症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观察与护理,有利于原发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在对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发癫痫持续状态的患者进行抢救和护理过程中,通过准确、及时、有效地静脉输注抗癫痫药物,积极做好各种防护工作,同时予有效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做好心理护理,饮食及运动指导,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甲状腺功能亢进及癫痫健康知识教育,迅速控制了患者的癫痫发作,甲状腺功能控制平稳。认为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发癫痫持续状态患者过程中,细致,耐心,全面的护理工作是很关键的一环。  相似文献   

7.
癫痫病是一组反复发作的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脑部疾病。其特点是:发病急、症状复杂伴有意识障碍,是难以防范、危及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如何做好癫痫患者的护理,越来越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我们2000年-2003年共收治42例癫痫患者,现将其发病原因、临床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韩洁  王海燕 《吉林医学》2004,25(11):3-5
目的:总结并发症状性癫痫的病毒性脑炎的护理体会。方法:分析近5年来我科14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控制癫痫发作、有效降温,12例治愈,1例遗有神经功能缺损,1例死亡。结论:严密观察病情,防治颅内高压及癫痫发作,加强基础护理,对该病的转归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中风后继发癫痫患者的护理。方法对本科24例中风后继发癫痫病人进行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等合理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本组15例早发性癫痫患者治愈12例,随访2个月未出现再发,3例发展成慢性癫痫,9例晚期癫痫7例得到控制,2例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临床治愈率达90%。结论做好继发性癫痫病人的观察与控制,掌握本病的临床观察重点与有效的护理对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对中风后继发癫痫患者的护理.方法 对本科24例中风后继发癫痫病人进行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等合理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 本组15例早发性癫痫患者治愈12例,随访2个月未出现再发,3例发展成慢性癫痫,9例晚期癫痫7例得到控制,2例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临床治愈率达90%.结论 做好继发性癫痫病人的观察与控制,掌握本病的临床观察重点与有效的护理对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48例外伤性癫痫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癫痫症状极其先兆,配合药物治疗与规范护理,以预防控制癫痫发作,保证急救的有效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48例脑外伤性癫痫患者发作均得到良好控制。结论:加强脑外伤性癫痫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是预防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也有利于脑外伤后癫痫发作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外伤性癫痫患者的发作表现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009-10~2012-10间我院收治的23例脑外伤性癫痫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及护理,预防控制癫痫发作,保证急救的有效性。结果 23例脑外伤性癫痫患者发作均得到很好控制,经门诊随访1年均未再发生癫痫发作。结论加强对脑外伤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是预防控制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也有利于脑外伤后癫痫发作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了10例产科病人癫痫发作时的病情观察、病因分析、护理措施.包括产妇入院时医生护士详细询问病史、既往史及家族史,产前产后做好病人的心理治疗、心理疏导、心理护理,向产妇和家属说明癫痫发作对孕产妇及新生儿的严重影响及可导致的并发症、后遗症等.认为医护人员认真及时的观察孕产妇分娩前后的病情变化,给于及时准确的治疗,必要的护理,控制癫痫发作,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母婴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癫痫持续状态病人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33例癫痫持续状态病人治疗与护理措施.结果 33例病人均抢救成功,无一例死亡.结论 加强癫痫持续状态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可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李玲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7):2165-2166
目的:探讨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方法:选取35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重点加强病情观察,精神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35例患者癫痫发作及精神症状得到控制,1例因经济问题放弃治疗.结论: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在正常治疗的同时配合以综合、精神及心理护理,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癫痫患者围生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妊娠合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围生期癫痫发作频率增加者7例(53.8%),发作频率减少者2例(15.4%),无变化者4例(30.8%)。结论:妊娠使癫痫发作频率增加并可诱发癫痫发作,癫痫可使围生期并发症增多,因此,认真做好妊娠合并癫痫患者围生期的护理以及严密观察尤为重要,不仅可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可改善妊娠合并癫痫患者以及新生儿的远期康复效果,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60例颅脑外伤后癫痫发作的诱发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癫痫(posttraumatic epilepsy)发作的常见诱发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60例外伤后癫痫患者从药物依从性、心理、生活习惯及嗜好、发作先兆的观察和发作期的护理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癫痫发作的常见诱因。结果:经过密切的病情观察及精心护理,本组患者癫痫发作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无一例出现生命危险,出院后门诊随访1年均未出现癫痫症状的发生。结论:从提高患者药物依从性、克服其心理障碍、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摒弃不良习性等方面加强护理将有助于预防和减轻外伤后癫痫的发作。  相似文献   

18.
开颅手术后并发癫痫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后并发癫痫患者的整体护理方法。方法:总结58例开颅手术后并发癫痫的护理,通过病情观察,以探讨正确护理方法。结果:良好的护理能有效控制癫痫的发作。结论:颅脑手术后并发癫痫患者的整体护理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的药物控制,并发症的护理及心理护理等。对减轻癫痫的危害,避免发作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重症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绮玲  陶慧清 《广东医学》2005,26(3):423-42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对使用BIPAP呼极机治疗SARS重症患者的重要意义。方法对5例重症SARS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做好BIPAP呼吸机的管理及基础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了BIPAP呼吸机对SARS患者的治疗效果。结论加强心理护理,做好BIPAP呼吸机的应用管理,做好基础护理及预防并发症对于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SARS重症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术前视频脑电监测期的护理事项,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39例癫痫患者术前长程视频脑电监测.结果:39例患者在长程视频脑电监测过程中,护理措施得当,及时发现4例患者电极脱落及2例仪器故障.结论:加强患者管理和掌握监测相知识,专职护士做好护理措施及抢救准备是患者安全及顺利完成检查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