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地药材"道地性"与其活性成分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地药材"或称"地道药材",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对特定产区的名优正品药材的特称。它们在保证医药质量,保障药材供给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不同产地的同种药材,其活性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均有所不同,从而导致其药效的差异。本文列举并分析了几个对不同产地同种药材的活性成分的研究结果,充分展示了道地药材与其活性成分间的密切关系,部分地揭示了道地药材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针对川贝母药材的即时快速分析方法。方法收集贝母类药材共81批,应用便携式AOTF近红外光谱仪采集其光谱,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分别对贝母类药材、川贝母类药材及商品"松贝"与伪品进行快速鉴别。结果该方法实现了川贝母类药材与非川贝母药材的快速鉴别,能有效区分川贝母类药材,并可快速甄别"松贝"及其混伪品。结论该方法是一种简便、快速、低耗、无损的新型分析技术,能用于川贝母类药材的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厚朴"发汗"处理的必要性,建立厚朴优良稳定的"发汗"工艺,为同类药材发汗工艺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单因素考察法对比不同"发汗"方法及不同"发汗"条件厚朴药材与阴干厚朴药材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差异,得到厚朴最优"发汗"工艺。结果:建立了优良稳定的厚朴"发汗"工艺,即将厚朴鲜品药材于25℃,75%相对湿度下水煮3 min后,堆积"发汗"9 d,之后取出摊开阴干。此时两酚含量平均增长率达到50.56%。结论:所建立的厚朴"发汗"工艺优良稳定,可用于指导厚朴药材的"发汗"处理,也可为同类药材发汗工艺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地道药材,也称"道地药材",是指药材在一地所产,其品种、质量、疗效均优的药材。"地"指地方、地区,"道"在我国汉唐时期已用来划分行政区域。总的来说,"地道"二字是指某一地方或某一地域,所谓"地道药材"是指产于某一地方或某一地域的药材,药材讲"地道"是中药的特色之一,也是中药学里控制药材质量的一项综合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5.
蒙药材野生资源破坏严重,若干蒙药材濒临灭绝,获取极为困难,全国多数省份出台了相关蒙药材保护与人工规模化种植政策,鼓励药农规范化保护、种植蒙药材资源,同时为蒙药材市场需求提供保障。在"地多人少"欠发达边远地区,当地人力资源不足,有效拓展蒙药材种植面积较为困难。因此需要提高蒙药材种植技术上有所创新,才能在"地多人少"欠发达地区,有效提高蒙药材种植规模、种植效率,拓展蒙药材种植面积,本文就在蒙药材种植技术提高方面提出以下创新性观点,希望对于该类型地区蒙药材种植事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中国道地药材研究20年概论   总被引:41,自引:18,他引:23  
近20年来,我国道地药材研究取得了3个方面的主要进展:一是发掘和整理了道地药材本草资料,初步理清了道地药材形成的历史原因和规律;二是建立了一系列道地药材鉴定与评价方法,初步赋予道地药材现代科学内涵,推动了中药鉴定学和生药学发展;三是铺垫和推动了中药材GAP生产发展,促进中药材优质高产高效发展,促进农民创收和"三农"问题的解决.但是,当今道地药材研究尚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道地药材品种和产地的认证认可、道地药材商品规格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与加工等将是今后道地药材研究的重点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道地药材是指在特定产区生长、品质优良、药效独特的药材品种,是传统的中医中药学中控制中药材质量的一项独特的综合判定标准.道地药材作为专有名词始见于明朝太医院院判刘文泰所著<本草品汇精要>,该书在很多药材的产地项下都标明了道地产区.如附子为"道地梓州蜀中",千金子为"道地广州"等.说明"道地药材"一词在明朝就已流传和使用.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道地药材"无论是在医家或者是在患者的心目中,都寄以相当高的评价和信誉,药材供应单位也往往以采办"道地药材"为标榜.直到现在也还是如此."道地药材"为什么会这样的深入人心给人们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呢?这是因为生长在一定产区的药材,由于该地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的影响,特别适合于该植物特殊化学物质的形成与累积,致品质优异,临床疗效更高的缘故.因此广泛地受到人们的欢迎与推崇,而称这些地区所出产的药材为"道地药材"(或"地道药材").说得通俗一些,也就是认为它是该类药材产品中的"道地"货(也有人叫"地道"货).远在十二世纪的时代,宋、寇宗奭在其所著的"本草衍义"中就说道:"凡用药必须择州土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若不推究厥理,治病徒费其功,终亦不能活人……."这就阐明了用药必须选用"道地药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一方水土出一方药。安徽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南北狭长,长江淮河横贯其中,中药资源丰富,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道地药材荟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该文梳理了安徽省的历史地理沿革、"皖"作为安徽简称的历史依据、安徽境内道地药材的兴衰浮沉。该文认为安徽虽然建省的历史始于清朝,但安徽省境内道地药材的历史沿革始终一脉相承,品种清晰可考,产区稳定。尽管不同历史时期,安徽省境内道地药材时有变迁,但是其核心品种及其要素一直沿承至今。道地药材"皖药"不仅是当前安徽境内道地药材的统称,也应包括历史时期安徽著名的道地药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三种滇产"白及"的鉴别方法,保障白及药材质量。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别方法对滇产"白及"的生药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白及、小白及、黄花白及三种习用药材在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主要区别在于小白及无淀粉粒,白及的淀粉粒有复粒,黄花白及淀粉粒无复粒,薄层色谱分析结果提示三种药材具有相似或相同的化学成分。结论滇产"白及"类药材民间习用有其合理性,应对其安全性、药效等进行深入研究,使其使用合法化。本研究建立了一套利用显微鉴别三种滇产"白及"的方法,可有效应用于相关药材的鉴定研究。  相似文献   

11.
陈茹  陈成  杨兴鑫  俞捷  赵荣华  顾雯 《中草药》2018,49(2):489-493
"发汗"炮制法是中药材产地初加工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其目的是加快药材的干燥,有利于药材的保存。现代研究表明,"发汗"对药材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和药效作用等方面也会产生影响。在"发汗"过程中,药材内部的温度逐渐升高,一系列酶促反应随之发生,药材的化学成分发生转化;随着"发汗"炮制的继续,药材内部的温度不断升高,植物的抗热胁迫反应随之启动,一些次级代谢产物生成,从而提升药材有效成分的含量。对"发汗"炮制过程中生物酶的作用以及植物抗热胁迫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揭示中药"发汗"炮制过程的内在机制,最终为"发汗"炮制法的应用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7,(3):574-576
目的:通过对土鳖虫、九香虫、僵蚕三种昆虫类动物药材中总多糖含量的比较分析,建立昆虫类动物药材中总多糖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脱脂后水提取,硫酸-苯酚显色,葡萄糖对照,分光光度法测定各药材样品中总多糖含量。结果:三种昆虫类动物药材各10批次样品中总多糖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僵蚕药材种"生品"与"炮制品"的含量差异较大;方法学考察结果均符合分析要求。结论:本方法可用于土鳖虫、九香虫、僵蚕药材中的总多糖含量测定,同时,为其他昆虫类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澄清天南星药材气味混乱及几种药材来源的植物学名印刷错误问题.方法 进行文献研究并对天南星药材嗅气尝味.结果 天南星气的描述"气微辛"不妥;几种药材来源的植物学名印刷有误.结论 建议将天南星气味的描述改为"气微,味辣,有麻舌感"为好;纠正药材来源中植物学名的印刷错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HPLC图谱与化学成分分析对不同"芝"类药材进行聚类分析和化学分类学研究。方法采用HPLC法对12个"芝"类药材的三萜类和甾醇类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测定其中的灵芝酸A、麦角甾醇含量。以每个样品的HPLC图谱中各色谱峰的峰面积为变量,对"芝"类药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各"芝"类药材均含有麦角甾醇,灵芝酸A仅在灵芝属药材中存在,栽培灵芝中灵芝酸A的含量较野生灵芝低。聚类分析表明,12个样品可聚为5类,来源于灵芝科的样品除鹿角芝外均聚为一类,来源于灵芝科的鹿角芝和多孔菌科的另三个"芝"类药材各成一类。结论采用化学成分聚类分析的结果与传统"芝"类药材分类方法具有一致性,HPLC图谱可用于"芝"类药材的分类和鉴别研究,该研究可为"芝"类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藏药"生等"是藏译音,一名多药,包括多种药材。不同地区的藏医药人员在配方和临床中使用不同的药材,容易混淆。为了准确把握配方和临床应用,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生等"的基源和临床应用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文献调查,明确了各"生等"药材的应用,便于广大藏医药科研和临床工作者在配方和临床应用中参考。  相似文献   

16.
药材专业市场的整顿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这几年的工作重点之一.药材市场不规范的经营行为时有发生,特别是2003年"非典"期间,药材市场暴露出来严重的不规范的交易行为,给政府监督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日前,记者在北京就如何规范药材生产、规范药材交易,提升中药材国际竞争力等问题采访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任德权.  相似文献   

17.
甘草道地产区演变史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道地药材"一词,始见于明·汤显祖《牡丹亭调药》篇:"好道地药材"一语。此所谓道地,乃真正、真实而言。近年来有关道地药材的研究已经成为中药研究的热点,并且其核心内容主要集中于道地药材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DNA条形码技术建立维吾尔药材神香草鉴别的方法。方法:使用DNA条形码ITS2序列,建立了维吾尔药材神香草基原植物DNA条形码ITS2序列标准数据库,对市售11份"神香草"药材进行鉴定。结果:市售神香草药材仅有2份为维吾尔药材标准中收录的硬尖神香草,1份为神香草属植物,1份为鼠尾草属植物,其余7份来源于荆芥属植物。结论:DNA条形码ITS2序列可作为鉴定维吾尔药材神香草及其伪品药材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9.
道地药材与临床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地药材"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是一个古代药物标准化的概念.它以固定产地生产、加工或销售来控制药材质量,保证了药材的货真质优,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从道地药材本身的素质、生态环境、代用品、采集、炮制、配伍、剂量、用法8个方面对其临床疗效作一探讨和总结,旨在明确影响道地药材临床疗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中医杂志》2014,(7):566-566
<正>科技部日前启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5年度项目申报工作。"常用道地药材及其产区的特征、标准及数字化"作为"标准物质与科学规范研制"的7个专项之一。该专项申报要求是:选择大宗、道地性显著的中药药材,确定其药材品种基源及道地产区,建立道地药材实物及图谱数据库、特征数据库,制定道地药材标准和产区生态标准,构建道地药材生态-遗传-成分-药效数据库,为道地药材标准、等级划分、种植等技术支持,满足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